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新聞透視》民進黨不要淪為嘴巴黨

鄒景雯 2013/05/24

記者鄒景雯/特稿
近聞,民進黨規劃在年底前,將廣邀各方舉行九場有關中國政策的閉門擴大會議,民進黨的若干青壯代立委則先一步要求黨中央應舉辦中國政策大辯論,不論是大會議也好,大辯論也好,外界希望台灣最大反對黨,千萬不要淪為不必用腦、失去行動力的「嘴巴黨」。
這麼說,並非論斷民進黨已經等同嘴巴黨,而是提前勸告這個黨勿往嘴巴黨的方向趨近。因為,根據若干線索,該黨至少兩個世代的菁英,儘管權力邏輯不同,但似乎一致沉溺於中國政策路線之變與不變,竟準備以研討會、辯論會來建構,這個政策形成程序,出自於一個曾經執政過的政黨,不得不令人大為駭異。
為什麼這麼說?之於民進黨中央或民進黨立委,該黨的研討或辯論,當然一定要帶嘴去,除此之外,要不要帶腦?若要帶腦,腦中的是想像?還是實證?這牽涉到已經具備了多少行動?一言以蔽之,就是對中國各階層已經做了多少調研與認識?如果沒有行動為依據,即使帶了腦也是空談,如果連腦都不必帶,這不就是徹底的嘴巴黨?若真成了嘴巴黨,中國政策再如何更新內容與包裝外在,也與邁向執政毫無關係,因為這樣的產物不可能切合人民的需要。
批評,不能失之空洞,必須具體。不妨就地做個簡易比較。上個月,「民主平台」這個公民團體發表了有關台灣與中國交往的宣言,就時間點,或許不便認定民進黨最近的連續反應是為撞球效應,但民進黨並未走在前面,是為真;就實質面,一個社團已經就「人權」這個軸線策定了近中長程的具體實踐步驟,可以藉以檢定政府政策,或者成為策勵的目標,儘管大可針砭其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是否適切;然相對擁有政治資源的民進黨,卻仍停留在空口白話的決議文階段,內涵甚至未超出「呼應」的範疇,尤其才開始準備要動用嘴巴文鬥,這樣的能量與表現,相不相稱?
一個準執政黨,必須展示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遑論當前國家的要務,不只是中國政策一個面向而已。由一看全,民進黨要不要再努力?就看他有沒有能力爭取承擔?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4/today-p6-2.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