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台灣神道每日一篇 九月二十二日 (問:那麼出賣靈肉的女人,下場如何?)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6-09-22
問:強暴案太多了,天天都有,見怪不怪,真讓人寒心呢?

答:在因果輪迴法則中,以淫報最烈,淫既是萬惡之首,凡是犯淫之重者,如強姦、或是淫人妻女、騙取處女貞操者,若無大功德懺悔前愆,必輪為畜牲道,讓它時時刻刻行淫、生死不絕,暗無天日,豈容轉為人世,再犯強暴之罪。世人無知,不明因果甚矣!有太多的女性被強暴,若以因果觀之,皆以強暴者淫心太重,無法控制性慾的暴行,乃造今世極大惡業;受害人無辜,非因果業報所致,淫業報應多淪落各特種行業或畜牲道。

問:喜歡行淫自命風流的人,越來越多,從花街柳巷擴展到了公寓套房,處處色情,生意興隆,請問,如此偏走邪淫好色之徒,將犯何罪?

答:有人說既是買賣,何來罪孽?這種說法無理至極,不想想若是買賣,就不是犯罪,那麼社會上毒品走私、雇人殺害之事,豈非橫行?男女苟合,金錢交易,已喪失人格,成為淫魔之徒;是造成淫風之罪人,將破壞正常的家庭體制,怎可以說是無罪?

這樣好色邪淫的男人,將遭到今世精神業報,而精神業報,就是因婚姻關係造成的複雜感情觸礁,若不知悔過,死後因淫業報重的關係,將轉輪公豬(豬哥)、公雞、或是淫蟲之類,甚至變成妓女,度著出賣皮肉生涯。

問:那麼出賣靈肉的女人,下場如何?

答:若是被迫犧牲色相的女人,無法出苦,多少有前世業報,將有待貴人救援,想辦法與治安單位、或是婦援機關聯絡;其本人亦得積極行善,削減罪孽。若是自甘墮落女人,大半是虛榮之徒,如果不知反悔,將輪為畜牲道,難以翻身。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544&Itemid=1

政治之解析-我讀我見(2)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6-09-21
*橘色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人口壓力是否必然是戰爭的原因,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物競天擇,放到人類身上,有損人為萬物之靈的說法,如果人類只認識到叢林法則,不知智慧科技的突破,則嗜血的人性,當然會耗損地球的資源而自取滅亡之道。

很久以來,一些思想家便認為:人口壓力是大多數嚴重衝突之根本因素。一個古老的觀念是:在人口過剩的國家,必定經常發生暴烈的社會衝突、革命及戰爭。反之,在人口稀少的國家,政治衝突之性質便較溫和,統治者受到挑戰之機會較少,太平之世也較容易維持。古代的亞里斯多德及柏拉圖(Plato)便認為:人口過剩將導致政治暴亂。蒙泰恩(Montaigne)在其「論文集」(Essays)第二冊第二十三章中,用他那時代的醫學字眼提到戰爭,形容它是種「國家的放血現象」,即將過剩的青年人之血排除掉,以維護國家這一生物體之健全。這也是當時的一個流行說法。許多文藝復興時代的作家,皆將當時的社會動亂,歸咎於人口之增加。例如胡登(Ulrich von Hutton)在1518年便寫道:「戰爭之所以必要,是為了使年青人離開國家,因而使人口減少」。佛蘭克(Sebastian Franck)在1538年又補充道:「若非借助於戰爭及死亡,我們都將離鄉背井,變成吉普賽人四處流浪。」到了18世紀,所謂人口壓力使得政治衝突惡化之說,更直接為馬爾撒斯的理論提供靈感。馬爾撒斯認為:人口增加若發生在貧窮階層之中,一方面將使他們更為貧困,另一方面也加深他們對富裕階層之忌妒,進而起來摧毀現有之社會秩序。

但這些人口壓力學說之缺點,在於過份簡化了問題。人口最稠密的國家未必是好戰的國家,否則荷蘭該是全歐洲最好戰的國家,因為它的人口密度最大。又如中國,雖然數千年來皆是人口過剩,但卻極愛好和平。而北美洲的印地安紅人,雖然散佈在廣濶之土地上,卻是彼此不斷發生戰爭。法國大革命除去人口過剩之外,尚有其他原因。此外,1905年及1917年的兩次俄國革命,都是在人口稀少的國度裏爆發,完全無法適用人口壓力之說法。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p.46-47。

生殖力是平衡人口增長或削減的自然因素,人類大可不必太擔心過多的人口會吃掉地球,而是貪婪的人性會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當然人類不必怕人口會太多,多少資源就能養多少人,耗損地球資源、浪費糧食、生活靡爛、貪慾不足,自然會有天災、瘟疫、生殖力不足、到極端的自相殘殺,或外來的磒石一擊,人類死光光。

在高度開發的工業國家中,不同之處有二。衛生環境之改善、豐富及營養均衡之飲食、以及醫藥之發達,減低了死亡率,但出生率也同時下降。由於目前尚不可知的生物學原因,營養不良及生理上嬴弱的人,當有旺盛之生殖力,而食物改進、體力增強之後,人的生殖力反有下降之勢,因此與常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此外,生活享受之提高以及教育之普及,加上個人主義之流行,也促使人們自動節制生育。結果低出生率配合低死亡率,同樣可以達到人口的穩定。人口縱有增加,也是十分緩慢。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49。

哀兵必勝,窮國自強,寒帶貧地,掠奪性強,反而領有強大的軍力,會侵略南方富有土地,是否自由安定的生存是唯一值得捍護的財產?
在遠古社會,經濟對地理之依賴性很大,但隨著科技之進步,這種依賴性逐漸減小。有關自然資源的政治學說,與有關氣候的政治學說一樣,長久以來都是只涉及個人心理,而且有一個基本的矛盾始終無法解決,即一方面資源豐富似乎是權力的泉源,因而也是社會及政治發展之本錢;但另一方面,財富卻有腐蝕體力及膽量、造成麻木及退化之作用。

古代的人似乎偏愛後一種看法。例如,孟德斯鳩便認為:土壤肥沃及資源豐富容易導致奴役。資源匱乏反而促使一個民族獲得自由、免於外族之奴役。在富庶的國家裏,「佔全人口最多數的農村百姓,並不刻意維護自己的自由,因為他們終日為生活及工作而各自忙碌,無暇兼顧其他。富庶的地方只怕搶掠及軍人。」反之,在貧困的國家中,「自由是人們惟一值得捍衛的財產。」而且,「由於土地貧瘠,人們較為勤勞、理智,慣於吃苦,而且勇敢善戰。因為他們必須補償從土地所得不到的東西。而國家富庶所帶來之安全感,常造成一種懶惰及只求自保之心理。」這種將勤勞與民主連上關係的價值論斷,古代的思想家諸如凱圖(Cato),都已充份發揮過。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58。

現代人出國旅行,參觀各國的皇宮寺廟、各種景點,大多為過去歷史皇家獨裁的產物。文化、文明,於多元文化的現象已經不侷限在皇室或是極為豪華的建築。
絶大多數的西方思想家則認為,衝突的現象由於技術之進步而漸趨緩和,因為技術進步將逐漸改善資源不足的現象,後者也是衝突的主要原因。我們上文提過,人類一直是生存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而且需要量永遠超過供給量。所謂「低度開發」一詞似乎表示一種不尋常的情況,而「開發」則被認為是種正常現象,其實反過來說才對。在20世紀以前,所有的人類社會,不論何處都是「低度開發」的社會,因為沒有一個社會能夠保證滿足所有成員的基本需要:食、衣、住。今天此一情況不過僅僅開始有所改變而已。工業化社會多少已能保障所有人民的基本需要,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夠滿足人民的「次要」需求(如舒適、閒暇、文化)。但這種工業化社會只佔極少數,甚至不到全人類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由於低度開發國家的人口增加率遠超過這些國家,其比例尚有日愈降低而非增高之趨勢。

資源不足通常導致不平等之現象,即少數特權階級享受到富足,大多數百姓則不能獲溫飽。往往一般人民愈貧窮,少數的統治階層愈是顯得奢侈豪華。在饑荒連年的國度裏,腦滿腸肥本身便是權力的象徵。百姓衣不蔽體時,特權階級是金衣玉褸。百姓擠在污濁的貧民窟甚至露天而睡時,富有者則興建金璧輝煌的宮殿。這種大多數羣眾生存在饑餓線上、少數人享受富裕、生活奢侈的情況,本質上便具有爆炸性。不平等造成強烈的敵對感。老百姓仇視特權階級,特權階級則恐懼老百姓。政治活動於是常採暴力形式。一方面是羣眾的暴力行為,因為他們心存反叛;另一方面是特權階級針對羣眾的暴力行為,目的在求保護自己。但在貧窮的社會中,似乎也唯有讓特權階級壓榨廣大羣眾,文明才可能發展。因為如果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要求社會平等,則社會上所有的人勢須終日辛苦工作,以求苟延性命。因此,只有當一部份人享受必要的閒暇,因而加重其他人的工作負擔時,才可能有思想、藝術及文化。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p.77-78。

1979年出版的這本書,早就看到未來科技進步過度被開發會有極端的衝突,而向外展現國力或侵略會成為緩和國內不滿壓力的方式。

快速的開發則產生相反的後果。社會結構上極端的變革,往往使既存秩序顯得不自然。而且既然實際上已經發生變革,更證明變的可能性。結果,以往認為是不可避免的、不平等又不公現象,現在便無法再為大家所接受。於是貧困的羣眾與少數特權階級之間的衝突便趨尖銳化。而且,高速開發往往摧毀了傳統的結構,使得許多人失去憑藉及所有。他們覺得在自己的社會裏反而成了外人,因而有種名符其實的「疏離」感。而傳統結構之破壞,也使人們更易感覺到貧窮及不公,也因而更易萌生反叛之心。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80。

國內的流浪遊民會越來越多,其原因在於生活步調無法跟得上現代科技腳步,而所得到的生活補貼,無法滿足基本生存所需,當前因自我放逐的心理缺陷亦是原因之一。
在同一階段,傳統文明也因與現代科技術接觸而解體。由於技術文明之突然引進,以一種平衡的人際關係制度為基礎、經過千百年逐漸形成、而且往往有根深蒂固文化的社會,於是驟然發生崩潰。古老的生活方式消失了,古老的價值觀念也被否定,而且沒有新的價值及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取代之。狄倫(Germaine Tillon)在法文裏發明了一個非常傳神的字眼——「遊民化」(clochardisation),來形容這些社會所遭遇到的局面。它們真的都變成了一羣羣無家可歸的遊民與乞丐,一方面受到舊式社會的排斥,因為它們已不再能接受舊的傳統,但另一方面也不容於新式的社會,因為它們在生活程度及文化上與新式社會仍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81。

人類的政治行為,並非可以簡單用馬克斯主義的化分成各種階級,而是彼此不斷交衝、互補的結果。流行文化也是某些族羣的遊戲,人性由虛榮產生的變化,充滿無常性質。

西方的理想主義往往只是掩護特殊物質利益的一道烟幕。但制度、文化、意識型態及價值系統也不只是社會經濟環境的副產物。相反的,它們不僅決定政治衝突的形式及範圍,而且更影響這種衝突之形成、惡化或緩和。在所有政治衝突之中皆存在著文化的因素,而且迄今我們所談過的所有因素,在某種意義上也都是文化因素。凡是有關個人能力、生存競爭、種族、人口壓力、地理環境或階級的看法或信仰,與這些物質因素之本身皆屬同樣重要,而這些物質因素本來又無法與文化孤立開來。除了極少數的沙漠成原始森林以外,地理環境都已經過人的改造;種族之別也是一歷史而非生物學的現象;宗教及信仰更影響人口之成長;心理學的對象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某一社會在某時某地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往情形;個性(personality)之形成也取決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與別人的關係,地位(status)與角色(role)都是說明個人與其文化環境的某種關係;階級意識及對階級鬪爭之立場皆可加劇也可緩和實際的階級鬪爭;科技進步與文化更有密切的關連;階級與文化兩者也不可分。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p.83-84。

兩黨政治、多黨政治,依民主規則,亦含有虛偽欺民的作用,然於今日資訊發達的現況,會有誇大而難行的主張。

在兩黨制之下,兩個政黨常甚相像,其相似之原因也很容易找出。以今日的英國為例但撇開已不重要的自由黨不談:試問由誰決定保守黨或工黨贏得大選?顯然不是兩黨的忠貞信徒,因為這些人不論本黨的表現如何都會加以支持,而是大約一兩百萬張的遊離票,也就是那些政治立場介於兩黨之間,有時支持保守黨、有時支持工黨的選民。為了爭取這些人選票,保守黨必須洗刷自己的保守性格,工黨也須緩和自己社會主義的立場。兩黨皆必須擺出溫和引人的姿態,必須提出偏向中間立場的政策。因此在實質上兩黨便非常相似了。在此情況下,兩黨之衝突化為最小程度,所謂「兩大陣營」之說,便與事實不符了。

多黨制的效果正好相反。每一個政黨只有設法削弱立場最近似自己的敵對政黨勢力,才可能增加其在議會裏的席次。因此各黨便不惜儘量小題大作,避而不談與敵對政黨的主要相似處,而只強調彼此在細節上的不同。結果立場相近的政黨,彼此間的鴻溝反而加深了。主要的爭執雖未惡化,但也不如兩黨制有趨向緩和之現象,而是被掩蓋在小問題之後,因而多少造成政治活動的虛偽性質。在多黨制之下,政黨之間常須聯合行動但這種聯合只有增加局面之混亂,因為立場中間的政黨有時加入右政黨,有時加入左派政黨,態度並不穩定。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87。

台灣人的意識分析,不在於生命或生活的價值,而是國家認同的問題。各種尖銳化的衝突,有極大裂痕,統派或反台派,想依靠中國的赤化來坐享台灣利益,必然成為奴隸會死得很慘。

意識型態的另一功用是鼓吹一套價值系統。所有的社會都需以某種善惡是非之標準為基礎,而這些標準之界定便構成價值系統。這些界說本身是種信仰,因為善惡是非的觀念與經驗無關,而是基於信念及自的遵守,因此在本質上便是種意識型態。其實,所有的意識型態或多或少皆是種價值系統,即使那些自認為具有客觀性者亦然。並非所有的現象及所有的社會活動價值判斷之對象,但至少有許多都是。在某些類事務中,判斷的範圍及程度又較其他事務為廣為深,尤其是涉及宗教、家庭、兩性關係、以及政治之事務。從什麼是有益或有害、順眼或不順眼,到什麼是公平與不公平、好與壞的過程中,政治衝突的程度也逐漸加深而愈加難以協調。因此,意識型態常使各種衝突趨於尖銳化。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p.92-93。

台灣有多元化的婚姻存在,生活方式亦有高度的融合,是他國少有的現象,顯然台灣人對外來的文化較沒有排他,故和保守的所謂中華文化有所差異,是好的現象。
但以文化來界定民族,範圍最廣也最正確。這樣定義並未排除其他因素,反而包容而且充實了其他因素。各種社會現象在某一社會出現的成分及形式,基本上便構成了一個文化之特色,而這種成分及形式之差異,則決定於歷史經驗。這個界說同樣適合「民族」,也兼容了以上所舉各種不同的因素。因此,民族本質上是歷史的產物,正如心理分析學家所說。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95。

自由和不自由,和經濟並沒有很大的關係。唯自由度大的國家可以得到較為公平的民間企業發展空間,特權制的經濟方式,容易形成暴起暴落的風險,成為國家崩裂的主因。

形成強烈的對照,但若仔細加以觀察,則經濟發展的程度與「自由化」的大小,其間並無絶對的平行關係。這尤其可從波蘭與南斯拉夫的情形看出。這兩國在「自由化」之程度方面皆超過蘇俄,但在經濟及工業方面卻較蘇俄落後。此一反常現象似須以民族因素解釋之。原來波蘭與南斯拉夫皆有為自由而奮鬥之悠久傳統,無疑使兩個民族培養了對自由的需求感,而且兩國的政界人士泰半曾在西歐大學接受教育——尤其是在法國,因此多少受到自由思潮之薰陶。歐洲各國政黨制度在19、20兩世紀中的不同發展,是民族文化影響政治鬪爭的另一例子。下文我們會看到,每個國家正如一塊同樣的布料,結果因為特別的因素而繡上了不同的花紋。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97。

資本主義好?獨裁主義好?共產主義才好?依各國建國的歷史因素決定。然於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國家,人與人得到保障,而人民公民教育成熟度就成為國家安定的力量。
馬克斯主義者強調政治體制與生產制度之模式不可分,認為國家共有四種類型:古代的奴隸國家(slave state)、封建國家(feudal state)、資產主義國家(bourgeois state)、以及社會主義國家(socialist state)。每一類國家正好符合一種生產方式及財產所有制度。但在各類國家之下,又可分成若干「形式」,也就是若干政治體制。例如奴隸國家可再分成東方獨裁制(Oriental despotism)、暴君制、共和國、帝國四種;封建國家可分作領地制(seigniory)及中央集權王國制(centralized monarchy);資產主義國家可分成西方民制及法西斯制;社會主義國家亦可分成蘇俄式及其他的所謂「人民民主國」式(people’s democracy以東歐各國為主—譯按)。因此,在同一種生產制度及財產所有模式之下,可以有不同的政治體制。這些不同的政體,也反映出同一種生產制度內部的差異。

試以中古的生產制度為例。因為是以原始的農業技術為基礎,所以造成地主與農奴之間的對立。大體而言,它也有先後兩種不同的形式。起初它出現於一種封鎖式的經濟,每一塊領地生產其居民生存所需的幾乎一切必需品,只有十分原始的商業或交易行為。與這種封建制度搭配的是一種權力極端分散的政體,政治權力由各封建領主所分享,彼此之間僅有鬆懈的層次地位之別。其後,由於交通及商業的進步,封閉式經濟為交易經濟所取代,各封建領主在地方的獨立地位逐漸沒落,於是才出現了中央集權的專制王國。

同樣的,資產主義國家也因資本主義生產制度內部之差異,而有各種不同的形式。例如資本主義生產制度開始流行之時,大地主在經濟上仍然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時資產主義國家往往是以法國路易菲力浦時代的議會王國形式出現。反之,當資本主義生產制度開始受到工人運動的衝擊而動搖、使得社會主義的潮流有居上風之勢時,資產主義國家便常出現法西斯式的暴力及流血。因此,議會王國符合資本主義制度擴張的初期,法西斯國家符合其衰微的階段,而以政治自由、多黨制度、及選舉競爭為基石的西方民主國家,則出現於資本主義的全盛時代。
(未完待續,撰於2016/08/27)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540&Itemid=1

【活動預告】09/24 護台革命英雄謝雪紅揭碑典禮暨追思大會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6-09-24

(謝雪紅照片取材自網路)
時間:2016年09月24日(六)15:00 - 17:00(歡迎鄉親提早到聖山,參加13:30的聖山導覽)
地點: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南投縣草屯鎮坪頂里股坑巷30之57號,舊名匏仔寮,近南開科技大學,交通路線圖
電話:04-23723710(大地)、049-2569645(聖山)
主辦: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護台革命英雄謝雪紅揭碑典禮暨追思大會

【新聞稿】
台灣歷史上,曾經出現一位傳奇女子,在日治時期的1920年代,就以社會主義觀點喊出「台灣民族」「台灣獨立」,她是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謝雪紅。

謝雪紅(1901-1970),本名謝阿女,出生於彰化北門小西,父母皆為文盲,家境赤貧。她13歲時父母先後過世,被家中長輩以「賣身葬母」的理由賣給台中洪姓人家當做童養媳,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被出賣。年紀尚輕的她,在洪家每天除了洗衣、煮飯、砍材、挑水、餵豬,還須負擔各種雜事,從早到晚幾乎沒有片刻清閒,更遑論讀書識字。時常受到虐待的她,終於在1918年底,逃回彰化,結束5年的童養媳生活。

1919年初台中富人張樹敏花錢贖下謝阿女,遭拐騙親事後她才發覺張樹敏已是有婦之夫。隨後張樹敏帶謝阿女到日本神戶,她在日本自修學習,正好看見日本窮人的革命運動。同年4月,兩人到中國青島,又遇到中國的五四運動,當她看到俄國「十月革命」鮮血灑在白雪上的照片,遂體認到人可以與命運對抗,革命就必定要犧牲流血、付出代價,因此將自己改名為「雪紅」。

1921年底謝雪紅離開張樹敏,應徵習得勝家縫紉機的使用、修理兼推銷員,她希望在經濟上能獨立、有自主性,免受男人的束縛,自由自在掌握自己的命運,後經營「嫩葉屋」裁縫店。同一時期更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的演講活動,結交到當時的知識份子,由於嫩葉屋經營不易加上自己沒受過教育難以參與社會運動,謝雪紅苦尋學習機會,於是結束嫩葉屋,1923年再次跟張樹敏到中國上海,並結識左翼青年林木順。

1925年4月謝雪紅進入上海大學就讀,1925年10月又遠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共產主義思想,擴張世界觀點。1927年9月課程結束後,受第三國際指示籌組台灣共產黨,1928年4月15日謝雪紅與林木順等人在上海法租界地成立台灣共產黨(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其政治主張提出「台灣獨立」「成立台灣共和國」,此即謝雪紅往後人生所極力實踐的理想。然台共幾天後即被日警破獲,由於謝雪紅無任何公開的讀書學習記錄,隨後被遣送回台灣。

1928年6月謝雪紅從台北出獄後,積極想重建台灣共產黨,先是在台北開設「國際書局」販賣左派書籍,同時期也認識日後的革命伴侶楊克煌,並開始從當時兩大團體「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發展黨員,從事革命與婦女運動。1931年日本發動台共大檢肅,謝雪紅被捕,判刑13年,關了9年之後,於1939年4月因肺結核保釋出獄。

1945年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管台灣,謝雪紅看出陳儀政府的腐敗,藉由《和平日報》抨擊時政,並組織「人民協會」提倡民主自治觀念,及傳播「台人治台」「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思想。

1947年台北發生228事件後,國府軍開始濫殺台灣人,在一片議和聲中,謝雪紅力排眾議,主張以武力對抗軍隊,她在台中組織「二七部隊」震嚇牽制國府軍,使得台中市區死傷人數大為降低,並引誘軍隊至埔里郊區,最終在共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指示下,避走中國;同年在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主張台灣自治,也埋下日後她被中共整肅批判的伏筆。

1948年謝雪紅進入中國,因具有強烈台灣意識,體悟到中共的治理方式並不適合台灣,總是與中共對幹,後來她甚至對毛澤東說,如果中共解放台灣,會發生第二次228事件!也由於謝雪紅始終站在台灣人的立場講話,不見容於中共,男性不服謝雪紅的領導,因此1952到1969年,謝雪紅屢屢被污衊、批鬥,仍不低頭認罪。最終於1970年在北京隆福醫院的走廊辭世。

謝雪紅的一生反抗日本殖民、國民黨暴政與共產黨對她的思想再教育,是近代史上台灣人悲慘命運的縮影與拯救自己前途的勇氣實踐。台灣聖山設立謝雪紅紀念碑,乃是要追思謝雪紅為台灣前途奮戰,如同踩不死的野花,堅毅不屈的精神。紀念碑造型正象徵女性撐起一片天!若問謝雪紅對後世的台灣有什麼啟發?就必須回到1928年台灣共產黨創立時的初衷:台灣民族、台灣獨立與建立台灣共和國。如同她的遺言:你們必須堅持戰鬥下去,最後勝利是屬於台灣人的!


新聞聯絡: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04-23723710
活動網址:http://goo.gl/PnLiyP


台灣烈士謝雪紅追思紀念碑


程序表


聖山路線圖

(點擊上圖可看大圖
附近地標

(點擊上圖可看大圖
搭乘高鐵到聖山的方式:

1.)搭乘高鐵至台中高鐵站。

2.)於台中高鐵站《站區1樓第5出入口》搭乘「南投客運」(6670公車,經省道,不經國道6)往草屯方向,於「南開大學站」下車。

3.)到南開大學後,請前行100公尺,見「中日超商」右轉往富頂路一段方向步行山路3公里,即可到達聖山。

從聖山回高鐵的方式:

1.)步行出聖山後,在南開大學校門口搭乘「南投客運」(6670公車,經省道,不經國道6)往台中高鐵。

*南投客運網站:http://www.ntbus.com.tw
*往草屯方向公車班次表:http://www.ntbus.com.tw/hsr14.html
*高鐵台中站-
「南投客運」/《站區1樓第5出入口 服務櫃檯》   電話 : (04)3601-8665
P.S. 台中高鐵-聖山計程車單程約$700元

從台中火車站到聖山的方式:

全航客運
1.)於台中火車站斜對面的「全航客運」(台中市建國路171號),搭乘「全航客運」(6268公車,經中投,不經國道6)往草屯方向,於「南開大學站」下車。

2.)到南開大學後,請前行100公尺,見「中日超商」右轉往富頂路一段方向步行山路3公里,即可到達聖山。

台中客運
1.)於台中火車站正對面的「台中客運」(台中市建國路127之1號),搭乘「台中客運」(6899公車)往草屯方向,於「南開大學站」下車。

2.)到南開大學後,請前行100公尺,見「中日超商」右轉往富頂路一段方向步行山路3公里,即可到達聖山。

從聖山回台中火車站的方式:

全航客運
1.)步行出聖山後,在南開大學校門口搭乘「全航客運」(6268公車,經中投,不經國道6)往台中火車站方向。

*全航客運網站:http://www.chbus.com.tw
*經霧峰班次時間請洽:04-22259631 查詢

台中客運
1.)步行出聖山後,在南開大學校門口搭乘「台中客運」(6899公車)往台中火車站方向。

*台中客運網站:http://www.tcbus.com.tw
*台中客運免付費電話:0800-800-126

延伸閱讀:
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簡介
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1928-1932)—吾讀我見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354&Itemid=1

消失的二二八菁英 台灣棒球史第一人:林桂興

文/姜魯 2016-09-23 21:23

林桂興(1899年12月3日~1947年9月15日),是台灣第一支原住民棒球隊--高砂棒球隊的創始人。幼時就讀台東公學校,後赴台北就讀國語學校,肄業後返回台東老家,並未返郷教書,而是直接進入日本實業家梅野清太郎所經營「櫻組」公司,並加入公司所組織「櫻組棒球隊」,在球隊擔任投手。後來因為球技表現出色,被公司內調至花蓮「朝日組」上班打球。
他在朝日組打球期間還曾擔任過「主將」,也就是現今的隊長,是台灣棒球歷史獲任棒球隊主將第一人。這在台灣日治時期野球屬於日本人運動的時代,是非常難得的體育成就。
湯川充雄所著《台灣野球史》一書中,提及在1930年代左右花蓮主要硬式棒球隊伍,以林桂興所效力的朝日組實力最強,在1929年5月花蓮港大會及1930年10月花蓮港體協支部所舉辦秋季大會中都拿過冠軍。
詳細內容請看網如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069a8b6c-6159-445f-9fef-0c0aec5abfb4





柯文哲:除非天崩地裂 第一任任期內不會入民進黨

李書璇/台北報導 2016-09-24 12:42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近期將邀準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參加「河右岸台北論壇」,被認為是對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佈局的一步,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被問到這個問題,強調「不要想太多」,他說「民主政治就是競爭,每個人都可以努力。」他表示唐鳳也曾建議市政,尤其是開放政府的技術面,北市獲益良多。另外外界關注對於連任,是否會加入民進黨?柯文哲說自己還是希望維持選前諾言,除非天崩地裂,否則第一任任期內不會入黨。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下月將邀準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對談,被外界視為在為2018年台北市長選戰佈局。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出席年身心障礙市民休閒運動會後表示,柯文哲說,不要想那麼多,唐鳳本來就是高科技人才,與她對談很自然,她還曾到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演講,北市府在開放政府技術面上有請教唐鳳,她也推薦朋友到市府幫忙公民參與委員會,並在資料公開上網技術平台上給予貢獻。
對姚文智有意角逐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說,民主政治本來就是自由競爭,每個人都可以去努力,但自己就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想那麼多幹什麼。
面對眼前連任障礙,媒體詢問柯文哲是否考慮加入民進黨?但柯文哲依舊堅持白色力量,他說,這個問題很多人跟他講,但如果可能,還是要遵守自己的諾言,他上任時講過,至少這一任內不會參加政黨。他說希望能跨越黨派,找不同議題和不同政黨合作,純粹把市政給做好;他也認為台北市長level還不用考慮意識形態,純粹地方事務可不分黨派做,除非天崩地裂或有很特別的理由,如果只是因為選舉比較方便,那是個人問題,「可能的話,還是盡量遵守自己的諾言」。
柯文哲說,就像他當初承諾南港瓶蓋工廠全區保留,當時他做出承諾當下,還不知道那塊地不是北市府的地,但自己已經講過了,有時候既然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維持自己的諾言,那就要盡力去維持,另一個他允諾的嘉禾新村,未來傾向會擴大保留,他知道這些結果都與當初承諾有落差,主因是當時搞不清楚狀況,「所以我以後不會隨便簽那個同意書」。
媒體追問,明年民調預計升多少才有連任機會?柯文哲說,明年的事明年再煩惱,現在有兩件事,第一大巨蛋要徹底解決,第二世大運不能搞砸,如果沒做好,就三振出局。

此外,為了響應2016華文朗讀節Wordwave Festival,台北市長柯文哲再次下海拍了段宣傳短片,今日他也在臉書上公布這段宣傳影片,除了分享自己的閱讀習慣外,他透露近日有意寫本新書,而內容和書名他都構想好了,柯P表示,他認為從錯誤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書名就是《我犯的錯誤》,他說,將會把自己從選戰到當市長所犯的錯一一寫下來。
引用民報網址如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472ee9f7-2d25-4b80-8413-7946e3025f5f

郭瑤琪出新書訴冤:928提非常上訴!蔡總統致函打氣


引用民報網址如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ca085aa1-38b6-44ed-bbbb-eebe8d914929
唐詩、林冠妙/台北報導 2016-09-24 11:00

前交通部長郭瑤琪新書「走過風雨望青天-郭瑤琪冤判八年奇案」今(24)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會中也公佈總統蔡英文致函郭瑤琪。蔡總統信中對郭遭到不公司法審判入獄服刑表達「不捨」,並強調司法改革是她上以來念茲在茲的重要工作。盼郭瑤琪保重身體,「多加珍攝」。
2013年12月11日民進黨中常會決議力挺郭瑤琪,當時未任黨主席的蔡英文也曾寫公開信聲援郭瑤琪,並委請當時的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帶到中常會朗讀,信中表示,「支持郭前部長透過再審或非常上訴的救濟手段,繼續為個案真相、個人清白努力」。這是蔡總統520就任、新政府上台之後,蔡首度再致信給郭瑤琪。
而郭瑤琪的律師也決定在9月28日,民進黨30週年黨慶當天下午2點,為郭案提出非常上訴,希望郭案能重新審理,無罪平反。會中也播放郭瑤琪錄音宣佈此事,郭的先生彭光輝代她表示感謝,請大家一起來開出司法改革的第一槍!
今天新書發表會由政論節目主持人,也是郭瑤琪新書總策劃彭文正主持,與會人士包括前台大法學院長、前大法官戴東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台大法學院教授陳志龍,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凱達格蘭校長金恒煒、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副董事長王美琇、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美惠,律師黃帝穎,郭瑤琪的先生彭光輝等人。
此外,前中鋼董事長江耀宗,民進黨立委姚文智,陳歐珀,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前立委陳明真,「三重大姐頭」等人也出席聲援郭瑤琪。
郭瑤琪案自2006年12月26日檢調發動鋪天蓋地全面搜索,然後起訴,一、二審無罪,更一審與更二審改判8年定讞。郭瑤琪於2014年1月8日農曆過年前入監,期間經歷父逝而未能盡孝,更被檢查出罹癌,受盡折磨,今年1月15日獲保外就醫。
郭瑤琪被控於台北車站招商標案中,涉收受南仁湖集團李清波父子放在茶葉罐內的兩萬元美金(約合台幣六十四萬元)。由於此案涉及送賄的李清波父子均不起訴,且指控的賄款亦未查獲,因此社會輿論多認為郭瑤琪證據不足卻被定罪,是「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政治冤案。
戴東雄致詞說,他曾當台大法律系主任、所長5年,院長6年,擔任大法官9年,離李登輝前總統提名他擔任大法官結束已有9年,看到郭案他很難過,且不忍心。因此幫郭瑤琪的新書作序。「對不公不義的司法,我身為前任的大法官,非常痛心」,郭案司法判決「荒腔走板、匪夷所思」,違反無罪推定原則。
他支持郭案再審或非上訴,「轉型正義若要通過,大家要一起來行動」。
游錫堃則說他100%相信郭瑤琪是冤枉的,「瑤琪若貪污,你把我打死也不關係」,強調和郭從北市府一路共事以來都是清廉的,並稱讚郭瑤琪為人正派與執行力,包括打通雪山隧道的政績,「一位傑出的政務官,在法官找不到收受贓款證據,且證人證詞前後矛盾,竟判她有罪」,呼籲大家支持郭瑤琪平反。
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表示,他今天來是有個特殊身份,馬英九上任時展開司法追殺,他與馬纏鬥到今天,看馬怎麼違反亂紀,他也是被害人。他說郭案「冤獄莫此為甚」,包括蔡英文主席,如今擔任總統也出來挺郭瑤琪,「為什麼這樣?就是因為馬英九展開的司法追殺」,痛批馬英九統治下司法被扭曲。
他說,這禮拜一立院已把特偵組廢掉,未來司法改革,民進黨也要負責,包括不肖檢察官,反動的司法人員揪出來,整個國家才會翻轉,「司法改革正義就從這個案(郭瑤琪案)開始」!
蔡英文總統致郭瑤琪信函全文如下:
日前承 贈《走過風雨望青天》一書,業已拜閱。對於 您遭遇不公的司法審判入獄服刑,許多的法界人士與社會大眾都感不平,我尤感不捨。司法改革是我上任以來念茲在茲的重要工作,不僅期盼能讓人民可以獲得司法的保護,更是期許司法可以伸張社會公義。衷心希望 您能保重身體,多加珍攝,彼此相互打氣加油。耑函致慰
虔祝
早日康復
蔡英文 敬啟
105年9月13日

郭瑤琪案應再審 前大法官戴東雄批:荒腔走板、漏洞百出

林冠妙、唐詩/台北報導 2016-09-24 15:26

司法改革第一槍!前交通部長郭瑤琪2006年被檢調以受賄賂罪判決8年定讞,2014年農曆年前入獄,今年元月因乳癌保外就醫,在政論節目主持人彭文正總策畫下出版的「走過風雨望青天─郭瑤琪冤判八年奇案」,今(24)日舉行新書發表會,前大法官戴東雄痛批此案荒腔走板、漏洞百出、匪夷所思,學法律的人絕對無法接受。
「走過風雨望青天─郭瑤琪冤判八年奇案」今天舉行新書發表,由彭文正主持,前台大法學院院長、前大法官戴東雄,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前總統府祕書長陳師孟、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台大法學院教授陳志龍、凱達格蘭學校校長金恒煒、前中鋼董事長江耀宗、民進黨立委姚文智、高志鵬、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前立委陳明真、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美惠、藥害救濟基會董事長陳昭姿、台北醫院醫師郭長豐、律師黃帝穎及郭瑤琪的夫婿、北科大設計學院院長彭光輝等人均到場聲援。
「今天我來這裡,從來沒有出席過記者招待會,我是生平的第一次」,戴東雄表示,他曾當台大法律系主任、所長前後6年,台大法學院院長5年,由李登輝前總統提名任命大法官9年,看到郭瑤琪受到的冤屈,他,心中非常難過,尤其是他的先生為了這個案子心力交瘁,實在令人很不忍心,他義不容辭作序。
「對於不公不義的司法,我身為前任的大法官,非常非常痛心」,他批評郭瑤琪案件「荒腔走板、漏洞百出、匪夷所思」,首先,郭案判決違反無罪推定原則,「在羅馬法中,誰舉證誰就失敗」,「證據」在民、刑事法都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若提不出證據,一定是敗訴判決,但郭案所表現出來的剛好是相反。
違反無罪推定原則 匪夷所思!
證據在哪裡?戴東雄指出,南仁湖集團李清波董事長之子李宗賢,以污點證人身分,聲稱將2萬美元賄款裝入茶葉罐底部,後來又改口在兩側,供詞前後不一,最後竟然還說忘記了,要放2萬美元一定反覆研究過擺放的位置,怎麼會忘記?結果就改筆錄了,真是匪夷所思。
此外,戴東雄表示,檢調也搜索郭的住宅、調查帳戶來往,更可惡的是,郭的兒子出國時就在機場搜身,但都沒有發現2萬美元的蹤跡,沒有證據卻還定了8年的賄賂罪,痛批荒腔走板,檢調單位置人於罪,何患無詞?這個案子是典型的代表。
引用法律錯誤 荒腔走板!
其次,引用法條錯誤,戴東雄指出,政府為了興利,公布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鼓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借重民間資金,使其經營與服務更符合人民需求,但檢調卻將「促參案」誤為「採購案」。
彭文正總策畫出版的「走過風雨望青天─郭瑤琪冤判八年奇案」新書發表會。圖/郭文宏
戴東雄說明,「採購法」的重點在「防弊」而非「興利」,所以要祕密,不得公開、不得和任何人接觸,而「促參法」則是重「興利」而非「防弊」,因此,促參案所有投資資訊完全沒有機密性,反而要讓投資者知道能否得到經營上的好處,他認法院不了解「促參法」,一直採用令人垢病的「採購案」,這非常可疑。
違反倫理法則 漏洞百出!
戴東雄強調,要判罪,一定要以論理法則推斷,但郭案卻是「先射箭再畫靶」,羅織入罪,本案是台北車站整建營運的招商案件,郭瑤琪只在交通部部務會議決議事項,請台鐵局邀集所有廠商召開說明會,以澄清疑慮,而南仁湖集團如何與被告就對價關係的特定性有合致的情形,判決書並沒有交待,推斷的理論基礎何在?
「它說是收了2萬美金,但並沒有找到」,戴東雄質問,怎麼會有契約合致的情形?何況南仁湖根本沒有參加促參案的投資申請,真是漏洞百出,用假設的、沒有查到證據的2萬美金,說是先收了賄款,然後再「推斷」有契約合致,簡直就是因果倒置,學法律的人絕對不能接受。

戴東雄認為本案應再審或非常上訴,尤其是,如果《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通過的話,這也是轉型正義的其中一環,呼籲大家一起來行動。
引用民報網址如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bac5bd69-363a-4af6-bd10-efd827dd0fd6

【影片】閱讀讓人們能看見自己的渺小 柯文哲

閱讀讓人們能看見自己的渺小,但也從渺小裡看見全世界。閱讀更標示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力,是城市不斷進步的重要動能。為了推動台北的閱讀風氣,我響應今年
【影片】
華文朗讀節 Wordwave Festival的主題「我在____朗讀」,錄製了一段將在台北捷運站內播放的朗讀音檔,陪伴各位走過站與站之間的忙碌,邀請每位市民朋友,下次搭乘捷運時帶一本書,讓閱讀陪伴你的旅途。
「華文朗讀節」在台北、高雄兩地同時展出,將靜態的文字,以朗讀或戲劇的方式呈現,由作家、演員、音樂人、表演藝術者等跨領域合作,打造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閱讀嘉年華。
歡迎大家參與今年的華文朗讀節,感受閱讀世界的多元面貌。
⋯⋯

自由廣場》國會調查權不能再拖了

作者 劉一德   
2016-09-24
兆豐案,經相關單位一個多月的調查偵辦,從一時疏忽,到保密協定與個資,再到數字誤繕,最後演變成怕激怒巴拿馬政府,金管會及台北地檢署猶如兆豐金的辯護律師,劇情匪夷所思。
國人原本期待立院發揮監督行政權的憲政功能,摘奸發伏,為人民看緊荷包。豈料一天會議下來,平日給人感覺疾言厲色的立委,在朝的選擇裝聾作啞,在野的與官員唱雙簧,說真的,質詢力道比電視談話性節目還不如。曾任金管會主委的立委還到監察院陳情,企圖在藍色監委的護持下脫身。
儘管立院財政委員會議做出「下週四召開秘密會議,要求金管會提供兆豐銀行紐約分行與巴拿馬箇郎分行間七十六個法人戶,計一七四筆可疑交易客戶名單和匯款紀錄」之決議,但打假球之說已不脛而走。
姑且不論包庇論之真偽,國會調查權仍是當前立院最大的制度性缺陷。國會調查權可以使立院從行政機關及外界取得相關資訊,監督政府部門的行政作為,將失職、不法或弊端移付彈劾或懲戒;國會進行調查時,透過聽證會旁徵博引,可以發現與調查目的有關之事實與真相,呼應國民知情權的要求。沒有國會調查權做為後盾,立法委員的質詢就如狗吠火車。
二○○四年底大法官會議第五八五號解釋催生國會調查權至今已近十二年。此期間,藍營以一黨之私,將國會調查權之立法無限期延宕,致近年來台灣社會所發生的重大案件,如美國牛肉進口案、油電價上漲案、九二共識真假案、宇昌案、檢察總長洩密案及浩鼎案等,於行政權與司法權怠惰之際,立院卻無能透過國會調查權來加以釐清,以滿足人民的期待,如今兆豐案又何嘗不是如此。
查閱第九(本)屆立法院提案資料,包括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及親民黨等國會黨團,紛紛提出增訂完整國會調查權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各版本內容雖有差異,然方向一致,並於上會期召開過一次審查會。
立院藍綠有志一同,實屬難能可貴,誠懇建議立委諸公,與其任流言四起,不如發揮合作精神提高議事效率,將國會調查權之修法,逕付二讀,並火速進行黨團協商,三讀通過。建立可長可久的國會調查權制度,相信再多的兆豐案均能水落石出,杜悠悠之口。
(作者為台聯黨主席)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自由廣場》年金不一 阻礙人才流動

作者 陳麗珠   
2016-09-24
鑑於日昨年改會中「年金架構整併」未有共識,本人想提出昔日同事及自身的經歷供參考,盼公平正義得以伸張。
本人與同事在私立大學任職都有十餘年,每月皆依薪資扣繳私校教職員保險,後來都因故轉換職場,重新保勞保。據我所知諸如此類學校保險轉勞保的事不勝枚舉;而多年來也曾聽聞有產、官、學、農之間職場轉換的案例,卻在現行各行業保險制度如此多頭馬車、各自為政的落伍制度下,都在轉職後喪失原有保險保障,且連原職自提保險金額也都要不回,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形同國家社會保險政策不公不義、侵占私人財產。
目前退休保險制度除了以上所陳述的侵占私人財產的不公義外,也會造成知識人才無法流通。幾十年來,政府鼓勵產官學農合作,卻未能統一退休保險制度,造成阻礙各行業間人才支援的絆腳石,許多人因而躊躇不前、放棄為自己也為社會國家貢獻的機會。
此外,目前不同職業別有不同的年金制度中政府提撥比例及金額差異之大,也造成幾十年來政府資源運用於「照顧全民」的大小眼,且助長某些人心中的社會階級意識,近年來的社會民意調查證明這種大小眼對國家團結、社會和諧是最大禍首。政府稅收有超過七成是來自勞工繳稅,納稅人無不希望有德有能的政府將稅收多用於照顧弱勢,但是多年來卻不時聽聞政府稅收被濫用或圖利特定團體而犧牲弱勢經費,如老殘照顧及教育經費縮減等等。
企盼新政府能趁此民意高漲、中央行政及立法機構皆有共識之良機,擔起年金改革一舉成功之重任,整併年金架構為單一年金,讓個人帳戶跟著轉職跑,並教育國人「職業不分貴賤、退休尊嚴等值」的進步價值觀,讓國家政策主導各職業別的人才流通,活絡就業市場,創造國家的產、官、學、農多贏的真幸福。
(作者為公司職員)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紐時:遭聯合國排除 台灣仍奮勇向前

2016-09-2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第71屆聯合國大會開議,台灣仍舊無法參加,《紐約時報》特別報導台灣的處境,並引述學者的說法,表示基於普世價值,不應阻止台灣參與國際社會。
  • 紐約時報罕見報導台灣處境。(圖擷自紐時網站)
    紐約時報罕見報導台灣處境。(圖擷自紐時網站)
這篇報導以「被聯合國排除在外,台灣仍奮勇向前」(Sidelined at the U.N., a Frustrated Taiwan Presses On)為題,表示中華民國從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在國際間屢受排擠,奧運也被迫以「中華台北」為名參賽。
文中提到,中國近年來政經實力逐漸強大,聯合國的官僚越來越默許中國的要求,壓縮台灣的外交空間,甚至用金援挖角台灣的邦交國。紐時引述駐紐約台北經文處聯工小組小組長歐江安說法,「聯合國講求正義及人權,但卻假裝台灣不存在」、「這是可恥,可笑和幼稚的事!」
報導也引述外交關係委員會(CFR)資深學者孔傑榮的說法,「無法聽到台灣民選領導者的聲音,是件令人難過的事」。
Source: 自由時報

選上不到一個月 花蓮國民黨萬榮鄉長涉賄交保

2016-09-24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上個月27日花蓮縣萬榮鄉舉行的鄉長補選中,國民黨籍張秋美打敗5名競爭對手當選鄉長,但是1名鄭姓樁腳涉賄選遭羈押;而今(23)日竟驚傳檢警搜索張的住所後,查出張的丈夫負責操盤行賄十數萬元給選民,且有多名選民坦承收到賄款,張秋美訊後今被檢方諭令10萬元交保,張的丈夫則是遭到檢方聲請羈押。
  • 選上不到一個月,萬榮鄉鄉長張秋美涉賄交保,其丈夫被檢方聲請羈押。(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選上不到一個月,萬榮鄉鄉長張秋美涉賄交保,其丈夫被檢方聲請羈押。(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檢察官林承翰鍥與檢察官陳靜誼、林敬展共同組成專案小組,指揮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法務部調查局花蓮縣調查站、調查局東部機動工作站深入追查,於昨日及今日要張秋美夫妻及樁腳、選民等9人到案說明,並於張的住所扣得多件物證。
報導指出,張秋美於競選期間,為求在萬榮鄉第17屆鄉長補選中勝出,其丈夫負責盤行賄,共同交付選舉賄款十數萬元予鄭姓樁腳,再由鄭姓樁腳將上開選舉 賄款分別交付下游楊姓樁腳等多人,最後以每票1000元的代價向10數名選民行賄。
檢方也表示,已經有多名樁腳坦承收受數萬元供作買票之賄款,也有許多選民坦承有收受賄款,檢察官認為張秋美涉嫌賄選罪嫌重大,惟無羈押必要,諭令交保10萬元。另其吳姓配偶即負責操盤因涉嫌行賄罪嫌重大,且有勾串、逃亡之虞,有羈押必要而聲請羈押禁見。
Source: 自由時報

台灣神道每日一篇 九月二十一日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6-09-21

談淫報

社會多的是色情案件,淫為萬惡之首,淫風日盛,人類的靈格,便日趨獸性;於是形成一股暴戾叛逆的不良習氣,要大家正視色情與淫慾的問題,不要老是避而不談,怕引起人格上尊嚴的損失。修道人處如此環境中,夫妻雙修與禁慾的問題,更是必須真確的去探討其真實之內容,才不會為了夫妻之倫,而造成種種的偏頗家庭問題。

問:現代人競走風流巷中,高樓大廈金屋藏嬌,早妻、午妻、晚妻紛紛出籠,這種人好行淫樂,是否有因果關係?

答:如此行淫之人,皆是慾海奴隸,有人雖言因果關係,其莫不是乾柴烈火,一拍即合,男貪女愛胡來一場,若是再用「前世互相欠債」,這種似是而非的話,來自我安慰,就太離譜了。慾海如毒,男女嗜淫,將喪失人智,來世召感豬、狗獸形,成為雌雄動物已來不及了!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政治之解析-我讀我見(1)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6-09-20

*橘色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政治之解析—我讀我見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楊緒東醫師對「政治之解析」此書的評論
出版社:長橋出版社
著者:莫里斯.杜瓦傑
譯者:張保民
初版:1979.7.10
華人政治,是一種愚民管理方式,官民之間有很大的地位差別。孫中山的把政治當成〝管理眾人之事〞,就忽略〝人權〞的意義。

我們中國人總是喜歡把「政治」看作是:(一)少數人的事,與廣大的羣眾無關;(二)政府的事,百姓們不應過問;(三)危險的事,因為它往往涉及忠貞問題。這種觀點充份地反映出兩千多年專制思想之包袱。五十年前,孫中山先生把政治定義為「管理眾人之事」,也是給人偏重「管理」之印象,而未強調「眾人」之積極作用,仍舊未能超脫傳統「治國平天下」一觀念的框框。政治既然等於統治或至少偏重統治,則「政府」、「統治者」與「國家」三者便難免混為一談,而「忠君」、「忠黨」或「忠於政府」也自然易與「愛國」同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或元首的權威,便永遠是高高在上;百姓永遠是處於被動、被支配的地位;而人民之福祉、國家之太平,也因此往往繫於統治者一人之操守之上。民主於是必然流為空言。

西方人對同樣的「政治」一詞,卻有完全不同的解釋。他們一開始便把「政治」(Politics)與「政府」(government)區分開來,前者指決定政策之過程,後者執行政策之機構或活動。換言之,兩者代表兩個不同的階段。政府只是負責推動人民所參與制訂之決策,而無權越俎代庖,任所欲為。而且,政府既然只是人民之代理人,自然可以隨時撤換、任意批評,與國家之存亡,完全是兩回事。而且為了順應民意而改換政府,往往是對國家有利而無弊。在這種基本前提之下,人民參政便是十分自然、應該之現象,而且毫無忌諱可言。百姓之幸福、國家之安危,也因此是操在人民自己的手中。所以,對西方人而言,「政治」與「民主」兩者之間,本來便有其極為密切之關係。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譯序”,《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p.1-2。

公民素質決定國家的前途,教育內容的國際化,可以使人民有客觀的判斷能力。當前國際糾紛來自資源不足、糧食不夠,有來自人類貪求無度對環保無知,尚無法簡約共享地球資源,必然自取滅亡。

在所有的價值系統及所有的個人判斷之背後,通常可以找到兩種基本的態度。自從人類開始探討政治之本質以來,便一徘徊在這兩種根本相反的觀點之間。一個是認為政治是種衝突,是種鬪爭,因為權力使得擁有它的人能夠維持對社會之控制並因此蒙受其利。另一個看法則把政治視為締造和平秩序及公理的努力,而權力便是用來保障大眾公益不受私利之侵犯。就前者而言,政治是維護少數人對大多數人之特權。就後者而言,政治是將社會全體人民凝成一體,實現一個亞利斯多德(Aristotle)所幻想的理想國之手段。

此二說法何者被人接受,則多少取決於特定的社會環境。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緒論-守護神的兩張面孔”,《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p.10-11。

永遠會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害怕失和的心理會大於和平共存,人民意識的凝聚力量,和公民運動常會是折衝的關鍵。

而對權力的反抗總是來自其他團體、其他家族,或其他階級,其目的是在取代前者的地位。但是在統治階級之內,還有一群少數人真正控制政府機構,因此在這羣少數人與其他大多數人之間也有一種衝突,而這種衝突又有異於整個統治階級與所有其他百姓之間的衝突。這種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發施號令者與必須服從號令者、撐握權力者與無權百姓之間的分野,在所有的人類社會都可見到。

各種意識型態之差別,不僅涉及它們認為衝突與整合兩者孰重孰輕一問題,而且也涉及它們對衝突本身及其成因如何看法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政治上之歧見皆因社會經濟結構而產生。生產方式——不論是遠古或中古的農業或是近代的工業,皆取決於技術發展的程度。而生產方式又導致各種社會階級之出現,由於有些階級是統治者,有些是被統治者,於是便產生衝突。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16。

生存法則並非全是苟安為主體,過度的腐敗或許可以看起來平靜,但是羣體的團結力量,就可以很快改革現況,有衝突才有革新的機會,公民教育的提高則是關鍵點。
整個生物體幾乎是自動地相互配合、規律地運作。如果蜂后死亡或失踪,雌蜂工便會特別小心飼養某些幼蟲,將牠們變為新的蜂后。牠們之所以這樣作法,並不是因為牠們已發現蜂后的死亡或失踪,而是因為由蜂后所分泌出來的一種「體外荷爾蒙」不見了。因此即使是在一蜂窩中,把活的蜂后隔離在其他蜜蜂仍然可見的一透明膠袋之中,蜂工仍會開始對幼蟲特別飼養,好像蜂后已不存在一樣。反之,如果將蜂后自蜂窩中取出,但以一片浸有「體外荷爾蒙」的布片置入其中,蜂工便不會對幼蟲採取特別行動,好像蜂后仍然健在一樣繼續其正常活動。這與人類或其他脊椎動物體內荷爾蒙,會自動調細胞及器官作用的情形,並無不同。

但這種將昆蟲社會視作一種集合有機體(composite organism)的看法,也不應過份加以誇大。因為首先,牠們那種自動調節的系統,遠不如人類或其他脊椎動物體內之嚴密。有時雖然蜂后仍然健在如常,也正常地分泌體外荷爾蒙,但蜂工卻也會進行培養新的蜂后,因而造成社會衝突。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21。

動物或是植物分工,是為了生存共營,沒有大小,只有分工,故能夠長久存在,是生物界的民主生活。

在某些動物社會中,領袖不只是代表最高階層,擁有其他成員所沒有的好處,而且也指揮整個團體為集體利益而行動。這種領袖可能是個牧者,會帶領全體外出覓食、返回宿地並以身作則領導大家。牠也許是個將才,長於攻守之術。有時領袖只在交配季節出現,通常是由雄性之中產出。在有些家庭式動物社會中,雄雌兩方對子女皆有管束權力,但彼此之間則無絶對服從關係,只有一種分工關係。有些情形,政府的組織則更複雜,甚至包括守衛、散兵、戍邊衛隊等等。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p.22-23。

種族主義是自古以來的惡質性格,教育的發達與否,才是決定種族的知識優劣,而偏見或歧視才是種族主義罪惡之源。

所有的種族主義學說都有一共同看法,即某些種族在能力方面劣於其他種族,尤其不能組織及維護一現代化的社會。如果聽其自生自滅,這些種族只能進步到很低的一個社會水準。但有些這類種族又較另一些種族稍有進步,因此愚劣又有程度之別。例如說黑人很難超脫原始的部落結構,黃種人雖然會發展出複雜的國家組織,但卻無法走向民主,他們最多只能進步到17、8世紀歐洲國家之型態。猶太人雖然聰慧異常,並天生有從事商業、銀行業、藝術及進行惡意批評之本領,但卻無能統治他人或有效地組成為一政治力量。事實上,根據種族主義學說,只有猶太人以外的白種人,才有能力建立現代化國家並令其有效作用。但其他種族本身並不認為自己愚劣,結果在他們與非猶太人的白種人之間,便存在著一種根本的對立,這也構成政治衝突的一個基本動力。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25。

人類有相同的DNA,只因為地理環境、生活條件、教育差異,才有種族的落差。

至於真正的種族(不論是黑、黃、白),科學證明他們之間只有生物學上的差別,諸如皮膚、眼睛、頭髮之顏色,體型大小,頭骨形狀,血型之種等等。從未有人證明這些遺傳上之差異,造成智力、或社會、政治方面能力之不同。在美國,有些社會學家聲稱他們以智力或性向測驗方式,證明白種人較黑人優秀。但已經有人指出,這些測驗的內容都是以白人文明為基礎,因此在另一種文明之下生長的人回答的能力較差,便不足為奇了。於是在1931年,美國科學家又以嬰兒為對象,按照年齡大小、逐一的測驗,結果又發現白種嬰兒較為聰明。但他們同時也指出,接受測驗的黑種嬰兒之營養及健康皆較差,而在出生後開始數月,營養及健康狀況對嬰兒之發育有甚大影響。二次大戰期間,又有人以養育方式完全相同之黑、白種嬰兒為對象,再次進行多次試驗,結果發現兩種嬰兒並無不同,因此也證實了以上說法。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30。

凡所有政治衝突,皆起於想控制他人的野心,而弱勢易於接受被統治,乃苟安於能夠受到保護,能有基本上的生活需求。

對馬克斯主義者而言,政治衝突基本上是團體與團體之間的鬪爭——即階級戰爭;心理因素僅屬次要。西方思想家則把政治衝突主要視為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權力競爭,或無權者抗拒當權者的鬪爭。在他們的眼中,心理因素便成為主要因素。最早試圖說明這些因素的理論,多少都受到中世紀神學所標榜道德觀念之影響,將控制他人的慾望看作人類之一種本性,正如性慾或求知慾一樣,因此也反對肉體、精神及權力三方面的慾求。其中第三項——權力慾望——便是政治衝突之基本因素。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33。

自信心決定人性的勝負,其結果不在於成不成事,而是一種肯定。自滿的人,往往是弱勢者,他們有集權矮化現象,所表現出來的勇敢皆是虛性反應。

構成政治衝突的明顯成分,諸如攻擊性、暴力、控制慾等等,也都可能是種追求心理補償之結果。心理分析學特別強調感覺及態度之模稜兩可及矛貭性。例如喜好性愛的傾向,若非被視為性慾旺盛的結果,便是被看作性無能之產物——即當事人正因為身體本身有缺陷,才要設法特別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同樣的,控制慾是種集權主義心態,它可能表示一個健壯而有野心的人真正希望擁有權力,但也可能象徵一種心理的病態及軟弱,即代表一種內心的困惑、一種無法控制自我並獲得他人尊重、因而必須以正好相反的態度來隱藏這種無能之現象。在這方面,美國的阿德諾(T.Adorno)在1950年曾從事一項所謂「集權主義性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的著名調查,內容亦大同小異。該調查證明:保守的政治態度,與某一種心理狀況有連帶關係,而所謂「集權主義性格」即表現於對客觀環境之百般遷就、對傳統價值模式之盲目接受、對權威之無條件服從,以及對所有的社會與道德價值採取一分為二的簡單看法(如非善即惡、非黑即白、非德即罪等)。具有這種性格的人,認為世間一切事物皆有其規律及道理,有權者獲得權位是因為他們屬於最優秀者,無權者被人主宰是因為他們處處差人一等。換言之,個人的價值,完全是以外在的標準、社會之地位而決定。

具有這一政治行為模式特色的人,主要是那些缺乏自信、從未真正樹立及穩定自己個性的人——也即是那些對「自我」(ego)產生懷疑、無法自立的人。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37。

修行的成就在於對人心的洞悉和覺悟,不論其人偉不偉大、行為如何超乎常人,皆得逃脫人類成長進程的矛盾現象。

從追求歡樂到迎合現實,是人生第一次痛苦的經驗。在此一轉變過程當中,父母扮演了一重要角色,因為他們是首先訂下規矩及禁忌、要小孩習慣遵守的人。就某一層意義而言,父母代表手持利劍的天使,起先引導人進入一個人間樂土並指出所有可享之樂,而後又把人趕出這一樂園並禁止他們重拾歡樂之生活。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先後既有不同,於是在子女心目中便產生一種對父母的矛盾心態。起初,子女從父母——尤其是母親——所獲得的完全是鍾愛與歡樂;逐漸地,父母變成他們追求歡樂及享受之障礙。然而他們仍舊需要父母,而且在羽毛豐滿之前必須依賴父母。這就造成了一種基本的又愛又憎、又感激又怨恨之矛盾心理。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39。

宗教信仰的行為,受教會的教導有很大的不同,強硬和溫和心態受到信仰的影響很大,其威脅力量比軍事力量強大,因為它無時無刻存在生活週邊。
如果進一步研究強硬及溫和兩種心態所問的問題,我們更會得到一種印象,即這一區別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政治上的標準:強硬心理似乎多少是指通常所謂的意志倔強或思想自由、不受傳統道德束縛之意,而溫和心態則似乎是指具有基督教新教傳統的道德與宗教意識及高度的個人主義,即基於個人之意志而非外力之約束,履行本身之義務。擁有這種心態的人信仰上帝,態度虔誠,具有嚴格的性道德觀念,相信人生而平等,主張和平及非暴力手段,提倡基督教的慈善行為,以及認為每個人有不受國家拘束之自由,只受宗教與道德之規範等等。
莫里斯.杜瓦傑/著,張保民/譯,1979,”衝突之因素”,《政治之解析》,長橋,台北市,p.44。
(未完待續,撰於2016/08/27)

延伸閱讀:
Hsutung's BLOG
楊緒東專欄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539&Itemid=1

「微笑」的人權鬥士-謝聰敏

新聞報導 -
作者 Aries | 贊修   
2016-09-20
大地註:〈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原訂於1964年9月20日發佈。今年為52週年,特以此專文作為紀念。
「微笑」的人權鬥士-謝聰敏◎陳孟絹

在人人自危的白色恐怖年代,為何仍有人甘冒殺頭的危險挑戰獨裁者?

提到台灣獨立運動史重要的文件之一〈台灣人民自救宣言〉,多數人會直覺聯想到彭明敏與神奇的「逃亡」過程,其實起草〈自救宣言〉的撰筆人謝聰敏,即為農民運動興盛的彰化二林人。

家鄉二林的影響
1934年出生的謝聰敏,父母在鎮中心媽祖廟前開設柑仔店(雜貨店)為生。往來村民口中的話家常,陪伴童年時期的他,二林事件、李應章的故事、廟口豐富的生活,謝聰敏就像活在真實世界的《水滸傳》,戰後貪官污吏橫行,俠義之士自成組織為弱勢者出頭的民風強悍社會情境,故鄉景象與書中描述相似,影響少年謝聰敏的人格形塑。重義氣的他,還在彰化中學某次考試中幫同學作弊而遭退學,1952年轉插班到台中一中就讀。

謝氏家族擁有的土地在日治與國府時期遭佔用,而有兩個不同政權但本質相同的體認,也成為啟發謝聰敏政治意識的因素。

(1958台大法律系同窗師生合影(部分))

多語能力造就多元思考
謝聰敏的「多桑(とさん,日語「父親」之意)世代」,至少通達台灣母語、日文、中文三種語文能力。他憑靠自我訓練及大量閱讀學習語言擴展眼界,像打開奇異旅程的鑰匙,能閱覽各類百科與世界名著,造就他在校成績優異,並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林肯傳記》影響他在1954年選讀法律系(台大)。

寫作大四論文時,受殷海光影響,思想從左派轉向自由主義,與同學魏廷朝轉找政治系劉慶瑞指導論文,此為人生重要的轉折。期間對政治學思想家拉斯基「民主社會主義」理論感興趣,促使謝聰敏由原本的法制研究轉向政大政治學研究所(1958年考入),在「黨校」鑽研國民黨治理之術。

深入黨國核心
政大以培養國民黨幹部為宗旨,讓謝聰敏進一步認識該黨。他從威爾頓《政治與語言》啟示,開始質疑國民黨的「法統」說;加上聯合國對阿爾及利亞問題的討論案例(法國堅持阿爾及利亞是不可分割的領土),引發謝聰敏研究國民黨在台灣的「法統論」。

他在1962年赴鳳山陸軍軍官學校擔任講師,野心是在此教書10年,打算影響軍官階層的政治思想,後被理化系主任翟恆上將識破他「搞革命」的想法,感到危險、離開。自1964年5月轉到《今日の中國》雜誌社擔任編輯,為國民黨所屬機關。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

思想啟蒙文件〈台灣人民自救宣言〉
思索1961年蘇東啟案發生時社會的不解,加深謝聰敏投入思想啟蒙工作。他認為戒嚴時期不能說出口的,可以寫下來,透過簡單易懂的小冊子傳布社會運動:國家是為人民謀福利的工具。

綜合以往研讀的作品,威爾頓《國家與道德:政治衝突的探究》著作「國家工具論」觀點,突破國民黨「國家神聖論」。1959年發表的〈康隆報告〉提到「中台國」說法,必要時支持台灣獨立。《水滸後傳》裡梁山泊英雄逃亡海外另建國家的選擇。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馬克思與恩格斯〈共產黨宣言〉等啟迪。

歷時數週完成的〈自救宣言〉初稿約五萬字,熟識的彭明敏過目後覺得很「exciting!」也要加入,並指導叮嚀以「民主」、「自由」、「反共」原則撰寫,修定稿由魏廷朝潤飾、建議宣言的題目,定稿為七千多字,內容簡而言之在提出台灣要「制定新憲法、建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的主張。

彭明敏,台大教授,反戰思想、崇尚自由主義;魏廷朝,中研院研究助理,曾拒絕演講歌頌蔣介石與參加救國團。三人共同的特質,是職業掩護、反抗威權的共識與傾向。儘管凡事謹慎小心、不具名進行這場思想教育的革命,可惜仍是在印刷時走漏風聲。1964年9月20日中秋節遭逮捕,接著被判刑。起草的謝聰敏判定10年、彭明敏與魏廷朝各8年。雖未如計劃發出宣言,但警總一直未尋獲的200多張文宣卻流到海外、發酵。

(海外推動台灣民主)

政治犯獄中見聞與救援人權
特務不相信〈自救宣言〉出自台灣人之筆,偵訊時刑求謝聰敏要他咬出其他人。他挺過腥風血雨般侮辱性的「人格解體」刑求,在獄中遇到遭虐的政治受難者,想辦法與他們談話,記錄下其反抗事蹟與政治迫害案件,將研究所時期幫彭明敏作調查研究的口訪經驗運用於此。謝聰敏也在獄中搜集政治犯名單,透過管道傳到國外,要揭露國民黨違反人權的事實。

1969年出獄後,認知政治犯是終身職,決心替人權運動出力,持續關心台灣前途。1970年彭明敏在調查局監視下仍成功逃脫出台灣前往瑞典,使謝聰敏遭24小時嚴密跟監。在此情況下,他被構陷與1970年10月「台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1971年2月「台北美國花旗銀行」爆炸案有關,二度入獄。

因此使他對各情治機關刑求手段、逼供方式有更深刻的認識,被刑求到最高點時,謝聰敏天生的笑臉竟然在「微笑」,時空仿佛靜止。獄中見聞,讓他進一步明瞭特務機關的內鬥,之後還寫書留記錄。

(在國會要求平反政治案件)

為民喉舌追求人權正義
1977年二度出獄,體會政治犯被社會冷漠對待,或面臨當人質的處境。1979年他以商業考察名義出國,台灣卻發生美麗島事件讓他成為黑名單不得歸國。離鄉九年後終在黑名單返鄉熱潮中闖關回台(1988年),冒著回家形同自殺之舉返鄉,並以FAPA總會副會長名義全台巡迴演講「台灣人的外交」議題。

1993-1999年當選兩屆立法委員,致力於「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重視政治受難者的平反。2000年出任總統府顧問,並擔任法務部顧問,追究拉法葉艦疑案。卸任民代生涯後,繼續發表人權相關的學術論文。

回顧他所經歷的人生,展現知識分子的良心與勇氣,不抱怨昔日的苦痛,轉以書寫文章、為政治犯平反做為控訴的戰場,一位帶著笑意的人權鬥士,歷史自會有他的地位。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