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佛法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教導」,另一個是「證悟」,其中證悟不是指開悟,他是指「經驗」。也就是佛法分為文獻跟經驗,透過學習文獻,去讓自己改變。如果這個地方不鼓勵你改變自己,而叫你必須要去靠某個人,那就不是正統的佛教。
唸給你聽
powerd by Cyberon
最近「佛教如來宗」的教主妙禪由於接受教徒奉獻的名車,一時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妙禪自稱是釋迦牟尼佛派遣到世間的「新佛」,又將自己的教團定義為佛教的分支。不免就讓人好奇以佛教的觀點會如何看待這個新興的「紫衣神教」。關鍵評論網訪問了13歲就到印度的佛教學院(RDI,Rigpe Dorje Institute)留學,曾經接受大寶法王親自指導的佛學者羅卓仁謙。請他站在佛教以及宗教史的角度來分析紫衣神教崛起的現象。
但如果站在印度本土的立場來看,佛教跟印度教相比也更像是「異端」。佛教對佛陀是很景仰的,但在印度教來看,印度教沒有像佛陀這樣的角色。印度教不會崇拜像佛陀這樣的「人」,所以在印度教來看,佛教更像是外道。這個是我們站在宗教史的客觀觀點來看是如此。
佛陀在《入中論》有一句話叫:「唯佛不與世爭故。」指的是真正的佛不會去爭執世間的人如何去使用名詞,如何去定義佛。所以妙禪如果用他自己的定義自稱是佛,佛教原則上是不評論。但如果他自稱是「佛教」的佛,這就有問題了。因為釋迦牟尼佛生前的言教,在他之後下一個來的佛是「彌勒佛」,彌勒佛將會在未來覺悟,但這個未來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如果妙禪自稱自己是佛,正統佛教不會有人評論,妙禪說自己是佛教的佛,那正統佛教也不會有人想要理你。
再來,就算真的是業力的問題,其他人也還是無法幫你消解,佛教中沒有其他人「代業」這種事情。妙禪這種詮釋業力的觀點,不是來自傳統佛教,而是來自「民間信仰」。妙禪雖然宣稱自己的宗教是佛教的分支,但他教義的養分來源其實不是佛教,而是民間的傳統信仰。
佛法並不是把業力看作是一個恐怖的東西,所謂的業力其實就是你過往的行為,會對你的意識帶來某種變化。用最淺顯的例子來舉例,日本的電車車長會在操作電車的時候,透過口令來增加自己對行車安全的注意,這就是用行為來影響意識的例子。
很多人以為佛法是「唯心」,覺得行為並不會影響想法,這就是沒什麼實踐的經驗,事實上行為是會影響內心的。「業」這個字在梵文就是「行為」的意思,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神秘主義的意思,就是專指行為。而行為影響內心不是即刻的,他是需要時間,當這個影響成熟了顯現出來,我們就稱為這個業力「結果」了。
所以業力的轉變,應該是你要去轉變自己的內心,讓這個果不會結出來,僅此而已。不是說我今天遇到什麼不順,好像是業力怎麼樣,業力引爆啊。但業這個字到了西方,被拿來當作「運氣」(Luck)使用,就讓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變成了玄之又玄的運氣,但佛法並不是這樣看待這個詞彙的。
然後現在業力這個詞拿來代稱運氣,很容易拿來恐嚇人,所以大家都這樣將就著用,但其實他的意義並不是如此的。至於所謂「我可以幫你消業障」或是把業障說成「前世的冤親債主來卡你」這完全就是典型民間信仰才有的表現。正統佛法就是「個人造業個人擔、個人生死個人了」是很個人的,所以不會牽涉到他人對你怎麼樣。說什麼好像有某種天理存在,用業的方式在管束我們、在記錄我們的業,這都是民間信仰的說法,並不是正統佛法的思想。
至於佛陀可以「度化」眾生的業,這個度化指的是「教導」。佛教徒在一開始所謂的「皈依」佛,指的是把佛當成你的老師。佛不是你的救世主或造物主,不是。你把佛當成你的導師,遵守佛的教導,達成你個人的解脫,這才叫做度化。
馬爾巴會願意幫密勒日巴消業力,是因為密勒日巴做的錯事的「惡業」已經對他的心理造成某種陰影,不化解這個,密勒日巴就算做再多的禪定、打坐都無法增進他的智慧。但這是怎麼做呢?馬爾巴是叫密勒日巴去做種種苦役,透過這些行為的過程去幫助他轉變他的內心,而不是拿他的錢。之後馬爾巴觀察密勒日巴的內心,覺得這個時候適合教育他了,才開始教育他。
正確的消業是這樣子,老師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輔助者,老師是指引的人。這就像醫生與病人的關係,醫生只是給病人藥,醫生不是代替病人生病。你如果不吃藥,醫生一點辦法也沒有。在消業中間沒有金錢關係。
在宗教史上用金錢來消業障,這種觀念最早來自印度教。他們認為要消業障就要祭祀天神,如果沒辦法祭祀天神,那就是捐錢給婆羅門,其中又以捐土地最好,土地是最清淨的。所以這種類似贖罪卷的概念都不是佛法。
而妙禪所謂的「法力」最根本的應該是「氣功」,妙禪早年就是一個氣功老師。練氣功能給身體帶來很多直接的感受,例如氣動,或是身體健康明顯改善之類的。從很多妙禪信徒分享的感受,到影片中那些信徒身體在抖的影像,都像是氣功的效果。而妙禪的氣功純不純,這應該要去問氣功老師,佛教基本上無從評斷,妙禪只是用佛教來包裝氣功。
而妙禪的老師妙天,也是以這種結合氣功跟佛教的方式修行。他們(編按:妙禪與妙天,而非正統佛教)這種所謂的「禪修」方式,重視的是自己體內的脈輪,跟印度瑜伽的方式比較接近,跟佛法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禪宗目前兩個比較大的傳承流派分別是「曹洞宗」跟「臨濟宗」,像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禪寺甚至日本也看得到這些流派。妙天宣稱自己是臨濟宗的正宗傳承,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拿出記載師承的血脈圖讓大眾檢視他的師承淵源。但妙天既然沒有這麼做,其他人自然也無從得知妙天的傳承是否是真的。
妙禪雖然自稱佛教,但佛教基本的價值觀談「三法印」。所謂的法印,就是像標章一樣,有這個標章你就可以認定他是佛教。除了我們佛教徒把「佛、法、僧」三寶當作自己的老師之外,我們還有三個思想上的法印,其中第一個就是「承認無常」。
一切事物的無常聽起來很簡單,可是他其實有深刻的含義在裡面。你會說自己是萬能的,還是你承認自己會死亡?妙禪不太可能承認自己會死亡,他宣稱自己是萬能的造世主。釋迦牟尼佛當年則是承認自己雖然覺悟了,但仍舊會死去。願意去面對、去承認無常跟死亡,尤其是自己的無常跟死亡,是一個佛教團體很重要的關鍵,因為你能夠承認自身的「不足」,這是最重要的。
佛教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佛陀有一名弟子阿難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一隻獅子快死掉,被蟲子蛀,然後旁邊所有的動物都不敢靠近他。阿難就去問佛陀,佛陀跟他說這是一個預言,指的是我離開之後,其他宗教仍是不敢冒犯佛教的餘威,就像其他動物不敢靠近獅子一樣。但是獅子的潰爛是從內部,佛法也是一樣。
所以煩人的不是外在對佛教的攻擊,而是說自己是佛教徒,卻不承認三法印,也不皈依三寶,這就比較討厭。
除了承認無常,佛教一來是無神論的,佛教不承認造世主,佛教也不承認什麼神明。佛教最重要的核心表現是鼓勵我們去付諸實踐、改變自己,這很重要。佛法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教導」,另一個是「證悟」,其中證悟不是指開悟,他是指「經驗」。也就是佛法分為文獻跟經驗,透過學習文獻,去讓自己改變。如果這個地方不鼓勵你改變自己,而叫你必須要去靠某個人,那就不是正統的佛教。
正統佛教的老師扮演的是一個有點煩人的角色,一直撈撈叨叨給你建議。是鼓勵弟子自主發展,鼓勵弟子努力去發展自我,這是正統佛教代表的特色。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妙禪與正統佛教的不同之處。而在下篇文章裡,我們將請羅卓仁謙站在宗教史的角度替我們分析,妙禪究竟算不算是很多人口中的「邪教」?
►佛學者談「師父不法喜」(下):妙禪究竟算不算一個「邪教」?
►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如來宗」妙禪大師與他的追隨者們
核稿編輯:翁世航
第一個問題,就是站在佛教立場如何看待妙禪自稱為「佛」?
羅卓仁謙談到,佛在梵文中是指「覺悟者」的意思。在西元前五世紀,釋迦牟尼佛,也就是悉達多的時代,很多人都自稱是覺悟者,都自稱是佛。以至於那個時代為了分清楚每個人口中的「佛」指的是誰,每個人都要再說明自己的老師是誰。例如悉達多的學生,就會再說明自己的老師是「瞿曇」(悉達多的姓),我的佛是瞿曇。那悉達多後來能被尊稱「佛陀」,是因為佛教走過了那個時代。但如果站在印度本土的立場來看,佛教跟印度教相比也更像是「異端」。佛教對佛陀是很景仰的,但在印度教來看,印度教沒有像佛陀這樣的角色。印度教不會崇拜像佛陀這樣的「人」,所以在印度教來看,佛教更像是外道。這個是我們站在宗教史的客觀觀點來看是如此。
佛陀在《入中論》有一句話叫:「唯佛不與世爭故。」指的是真正的佛不會去爭執世間的人如何去使用名詞,如何去定義佛。所以妙禪如果用他自己的定義自稱是佛,佛教原則上是不評論。但如果他自稱是「佛教」的佛,這就有問題了。因為釋迦牟尼佛生前的言教,在他之後下一個來的佛是「彌勒佛」,彌勒佛將會在未來覺悟,但這個未來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如果妙禪自稱自己是佛,正統佛教不會有人評論,妙禪說自己是佛教的佛,那正統佛教也不會有人想要理你。
妙禪宣稱信眾遇到的壞事來自於「業力」,他能夠幫信徒消解業力,避免「業力引爆」。佛教會支持這種說法嗎?佛教怎麼看待業力?
羅卓仁謙說明,佛法不會認為你面臨到的一切事情都跟業力有關,其中很多是來自當事人自己做的蠢事。例如你前晚喝太多酒導致第二天宿醉,這就跟業力無關。因此你自己做蠢事的後果,其他人自然也無法幫你消解。佛法並不是把業力看作是一個恐怖的東西,所謂的業力其實就是你過往的行為,會對你的意識帶來某種變化。用最淺顯的例子來舉例,日本的電車車長會在操作電車的時候,透過口令來增加自己對行車安全的注意,這就是用行為來影響意識的例子。
很多人以為佛法是「唯心」,覺得行為並不會影響想法,這就是沒什麼實踐的經驗,事實上行為是會影響內心的。「業」這個字在梵文就是「行為」的意思,一開始並沒有什麼神秘主義的意思,就是專指行為。而行為影響內心不是即刻的,他是需要時間,當這個影響成熟了顯現出來,我們就稱為這個業力「結果」了。
所以業力的轉變,應該是你要去轉變自己的內心,讓這個果不會結出來,僅此而已。不是說我今天遇到什麼不順,好像是業力怎麼樣,業力引爆啊。但業這個字到了西方,被拿來當作「運氣」(Luck)使用,就讓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變成了玄之又玄的運氣,但佛法並不是這樣看待這個詞彙的。
然後現在業力這個詞拿來代稱運氣,很容易拿來恐嚇人,所以大家都這樣將就著用,但其實他的意義並不是如此的。至於所謂「我可以幫你消業障」或是把業障說成「前世的冤親債主來卡你」這完全就是典型民間信仰才有的表現。正統佛法就是「個人造業個人擔、個人生死個人了」是很個人的,所以不會牽涉到他人對你怎麼樣。說什麼好像有某種天理存在,用業的方式在管束我們、在記錄我們的業,這都是民間信仰的說法,並不是正統佛法的思想。
至於佛陀可以「度化」眾生的業,這個度化指的是「教導」。佛教徒在一開始所謂的「皈依」佛,指的是把佛當成你的老師。佛不是你的救世主或造物主,不是。你把佛當成你的導師,遵守佛的教導,達成你個人的解脫,這才叫做度化。
在佛教裡,確實有一些故事有點類似「消業」,但他具體是怎麼做呢?
羅卓仁謙舉例,例如佛今天觀察到他某個學生有惡業即將成熟了,他是叫他的學生「去做某件事」,但不是捐錢給佛陀。羅卓仁謙談到藏傳佛教有一個最有名的例子,叫「密勒日巴」。密勒日巴是西藏詩歌中著名的主角,他年輕時由於相當孝順,心疼母親被親戚欺負,在母親吩咐下用咒術咒死三十幾個親戚。過了幾年,密勒日巴感到非常後悔,他希望能扭轉這件事。他的老師馬爾巴是一位佛法成就者,以佛教來說就是已經達成了某種開悟。馬爾巴會願意幫密勒日巴消業力,是因為密勒日巴做的錯事的「惡業」已經對他的心理造成某種陰影,不化解這個,密勒日巴就算做再多的禪定、打坐都無法增進他的智慧。但這是怎麼做呢?馬爾巴是叫密勒日巴去做種種苦役,透過這些行為的過程去幫助他轉變他的內心,而不是拿他的錢。之後馬爾巴觀察密勒日巴的內心,覺得這個時候適合教育他了,才開始教育他。
正確的消業是這樣子,老師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輔助者,老師是指引的人。這就像醫生與病人的關係,醫生只是給病人藥,醫生不是代替病人生病。你如果不吃藥,醫生一點辦法也沒有。在消業中間沒有金錢關係。
在宗教史上用金錢來消業障,這種觀念最早來自印度教。他們認為要消業障就要祭祀天神,如果沒辦法祭祀天神,那就是捐錢給婆羅門,其中又以捐土地最好,土地是最清淨的。所以這種類似贖罪卷的概念都不是佛法。
而妙禪所謂的「法力」最根本的應該是「氣功」,妙禪早年就是一個氣功老師。練氣功能給身體帶來很多直接的感受,例如氣動,或是身體健康明顯改善之類的。從很多妙禪信徒分享的感受,到影片中那些信徒身體在抖的影像,都像是氣功的效果。而妙禪的氣功純不純,這應該要去問氣功老師,佛教基本上無從評斷,妙禪只是用佛教來包裝氣功。
而妙禪的老師妙天,也是以這種結合氣功跟佛教的方式修行。他們(編按:妙禪與妙天,而非正統佛教)這種所謂的「禪修」方式,重視的是自己體內的脈輪,跟印度瑜伽的方式比較接近,跟佛法本身沒有太大的關係。
妙禪跟佛教的差別
至於妙禪的老師妙天,宣稱自己是禪宗第八十五代傳人。羅卓仁謙解釋到佛教宗派的傳承,在於上一代是否認為下一代弟子有成為老師的資格,如果有就會授與弟子「認可」。但這個認可只是代表你有成為老師的資格,除此之外並沒有別的意義。尤其在現代,認可的權威性其實備受挑戰。特別是中國有許多宗派都會「作價出售」認可的資格,只要買家付出相應的價格,賣家就會舉辦「傳法大典」,給買家袈裟以及證明師承源流的「血脈圖」。而禪宗目前兩個比較大的傳承流派分別是「曹洞宗」跟「臨濟宗」,像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禪寺甚至日本也看得到這些流派。妙天宣稱自己是臨濟宗的正宗傳承,最好的方法自然就是拿出記載師承的血脈圖讓大眾檢視他的師承淵源。但妙天既然沒有這麼做,其他人自然也無從得知妙天的傳承是否是真的。
妙禪雖然自稱佛教,但佛教基本的價值觀談「三法印」。所謂的法印,就是像標章一樣,有這個標章你就可以認定他是佛教。除了我們佛教徒把「佛、法、僧」三寶當作自己的老師之外,我們還有三個思想上的法印,其中第一個就是「承認無常」。
一切事物的無常聽起來很簡單,可是他其實有深刻的含義在裡面。你會說自己是萬能的,還是你承認自己會死亡?妙禪不太可能承認自己會死亡,他宣稱自己是萬能的造世主。釋迦牟尼佛當年則是承認自己雖然覺悟了,但仍舊會死去。願意去面對、去承認無常跟死亡,尤其是自己的無常跟死亡,是一個佛教團體很重要的關鍵,因為你能夠承認自身的「不足」,這是最重要的。
佛教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佛陀有一名弟子阿難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一隻獅子快死掉,被蟲子蛀,然後旁邊所有的動物都不敢靠近他。阿難就去問佛陀,佛陀跟他說這是一個預言,指的是我離開之後,其他宗教仍是不敢冒犯佛教的餘威,就像其他動物不敢靠近獅子一樣。但是獅子的潰爛是從內部,佛法也是一樣。
所以煩人的不是外在對佛教的攻擊,而是說自己是佛教徒,卻不承認三法印,也不皈依三寶,這就比較討厭。
除了承認無常,佛教一來是無神論的,佛教不承認造世主,佛教也不承認什麼神明。佛教最重要的核心表現是鼓勵我們去付諸實踐、改變自己,這很重要。佛法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教導」,另一個是「證悟」,其中證悟不是指開悟,他是指「經驗」。也就是佛法分為文獻跟經驗,透過學習文獻,去讓自己改變。如果這個地方不鼓勵你改變自己,而叫你必須要去靠某個人,那就不是正統的佛教。
正統佛教的老師扮演的是一個有點煩人的角色,一直撈撈叨叨給你建議。是鼓勵弟子自主發展,鼓勵弟子努力去發展自我,這是正統佛教代表的特色。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妙禪與正統佛教的不同之處。而在下篇文章裡,我們將請羅卓仁謙站在宗教史的角度替我們分析,妙禪究竟算不算是很多人口中的「邪教」?
►佛學者談「師父不法喜」(下):妙禪究竟算不算一個「邪教」?
►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如來宗」妙禪大師與他的追隨者們
核稿編輯:翁世航
引用網址如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