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3月做洪水(3):人民見證腐敗,改革

新聞報導 -
作者 Aries | 贊修   
2019-02-28
(記於2019年228前夕)
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後的政壇,老K黨的縣市長,自認為有中國做靠山,好像已經一國兩制,像烏賊亂噴墨汁抹黑中央政策;一再造謠說謊、欺騙選民、原市民福利經費被挪作他用,不用負責,還怪人民大驚小怪。

打人案發生,闇黑魔人動用私刑;文化部長鄭麗君被統派藝人甩耳光,卻不見正義人士出面反制的奇異現象,這類反民主台灣的私刑文化,是第五縱隊已在台灣的大街小街流竄?

如果對於上述現象,無法扼阻,那麼發生在1947年228大屠殺前的台灣社會,就可能重演!

228將至,追思的紀念日,再次複習228。

數年前的3月初,去高雄聽一場關於228的演講,事後與朋友聊起,友人不解的問:「228事件不是發生在2月28日嗎?」也許是這個日期,給人的刻版印象。

71年前,3月的這週,台灣各地陸續傳出奇怪的風聲,家中親人有的無端被殺、有的被捕、有的被請走就此失蹤。他們共同的特質是,堅守崗位,但被國家暴力對待,消失在1947年。

71年前3月中旬,被屠殺的各界菁英。製圖:美術組
奮發向上,證明本島人優秀
日治時期台灣人的特質是正直、負責、勇敢、法治。他們為了證明本島人不輸內地人(指日本人),或是受到不平等對待,努力勤奮想改變現狀。
湯德章,憑著噍吧哖公學校畢業與台南師範學校肄業資格,打從心裡「想追隨父親腳步」(警察坂井德藏),1926年以優異成績通過乙種巡查考試,1933年更成為「本島人唯一的警部補(負責幹部人事的職位)」。然而台日混血兒遭不平等對待,為提升本島人的人權,他轉而赴日挑戰門檻更高的司法界,「人生的每段歷程都有其意義」是他的信念,終於,截至1943年已經通過高等文官的司法科和行政科兩種考試。留在內地將備受重用,他仍選擇返回故鄉。戰爭時期搭乘的輪船幸運躲過魚雷攻擊回台執業,當過警察的人權律師,正義之人,都是他的代名詞。

王育霖,深刻體會新舊社會文化衝突,有「人不能向命運屈服,一定要努力,克服困難」的人生觀。他考取台灣人錄取率僅為0.1%的台北高等學校,認為「讀法律才能向日本人爭取到台灣人應有的權利」,於1940年考上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史無前例的成為第一位當上日本檢察官的台灣人。留在日本能夠有所作為,他卻依舊回台。1946年到新竹地方法院任職檢察官,「鐵面檢察官」就是他的形象。

林旭屏,認為「在日本的統治下,讀法律才能幫助台灣人」,棄醫學法。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與大學院(研究所),取得高等文官考試行政科和司法科合格,擔任公職長達12年(1932-1944),歷經台灣總督府各職位與地方理事官,其中,專賣局煙草課課長一職,是總督府的高階官員中少數的台籍人士。因職員的身分,被調派到印尼加入戰地工作。1946年返鄉,職掌行政長官公署專賣局煙草課課長職務,是局中台灣籍人士職務位階最高者,具法律人性格的正直公務員。

郭章垣,日本慶應大學醫科畢業,有精湛的外科醫術,曾替日本著名的農業化學家鈴木梅太郎(調味品味素發明人)開刀,醫治腸扭結病症,手術成功而聲名大噪,但未因此留在異鄉發展。1946到省立宜蘭醫院擔任院長,郭院長待民如子般醫療、照護,是受人愛戴的再生父母。

陳復志,少年因差別待遇不滿,轉到中國從軍,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有少校職。二戰後返台,在台北的國防部擔任參謀,官階中校,是同儕中官階低者,與他不願巴結的個性有關。而後回故鄉嘉義,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的主任,是官方與民間溝通的橋樑,個性剛直的處理國民政府接收衍生的問題。

陳儀(中,略胖者)初抵達台灣,步出松山機場。圖片提供:李筱峰

見證腐敗,改革
國府全面「劫收」,不願加入貪瀆結構,自然被歸為對立面者,盡責職守竟成入罪原由。

湯德章任職警察期間,曾被派往中國廣東值勤一年任警察顧問,見識當地無藥可救的腐敗社會。因此1945年11月,婉拒陳儀邀請他擔位台灣省公務員訓練所所長一職,認為接受等於自願加入貪污集團。但在12月,他接任台南市南區區長任務,指在保護台南人,交涉社會、衛生、經濟、人權等各事務。1946年4月,霍亂疫情在台南爆發,更爆發布袋事件 ,當局將人民視如草芥,他辭職以示抗議。10月接任民間團體的台南市自由保障委員會主委,專注人權面向。228延燒至台南時,他被推選為228事件處理委會治安組長。3月8日當選為台南市長候選人第三高票(規定需呈報行政長官公署圈定當選人)。

王育霖在新竹承辦的三大知名案件,第一是「新竹船頭行案」、第二是「新竹鐵路警察貪瀆案」、第三是「新竹市長郭紹宗貪瀆案」,重點在嚴懲官商勾結、起訴貪腐警察、調查貪污市長。遇到拿鉅款來行賄的人,一律嚴斥趕走。然而他與法警帶著搜查令到市府時,反被大批警察包圍搶走公文,因此辭職負責。見識「祖國」嚴重的人治干預,王育霖更想盡一己之力來改革司法,為弱勢者與蒙受冤屈的人發聲。在等待申請律師資格的期間,他出版法學小冊《提審法解說》,說明一但被逮捕,遭非法拘留的議題。

林旭屏面臨的國府專賣局,因特有的壟斷制度,成為弊病叢生的貪污單位。「二七緝煙血案」前夕的專賣局弊案連連,人民心不滿已屆極限。事件爆發後,外省籍員工跑光自保的空窗期,林旭屏是台灣人在專賣局中職位最高的人,被推出來做為領導者,與其他台籍員工負起責任、照常處理公務,維持局中的日常運轉。不逃避,是他的負責任精神。

郭章垣,憑著一股熱誠全力投入宜蘭的醫療事務。公衛制度被國府打破,霍亂傳染病流行,他建議針對垃圾處理著手,經費卻被外省籍市長朱正宗「劫收」。生魚檢疫管制提議,市長為避免與商人對立,把責任推給郭章垣。要救濟貧困者的美援民生用品,亦被市長私吞當成另類所得來源,他為此憤怒跟市長拍桌。當時官員普遍把救濟物資加以變賣當成「另類所得來源」,正直院長遇上貪腐官員,有理說不清。3月5日,他被推為宜蘭228事件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思索維持社會治安和分配工作,自己負責醫療,地方治安則交由學生隊管理。

陳復志,不會討好人的正直性格,凡事公事公辦,將非法侵占公產成為私物的接收人員趕走;一發現貪污、舞弊行為,毫不隱諱向上級反應、檢舉,因此常與外省籍官員、軍警憲兵等發生摩擦。3月2日,騷動消息傳到嘉義,成立「嘉義3.2處理委員會」,陳復志以軍人出身、精通北京話的背景,被推為嘉義228事件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嘉義防衛司令部」司令。3月5日,駐守紅毛埤的國府軍向市區無差別砲擊,嘉義士紳及青年力推陳復志出面擔任談判的主席代表。南京藉的妻子蔣佩芝要他暫避風頭,他說「如果我不管,會死很多人」,心繫故鄉的人民。

《新新》月報的漫畫,反映當時台灣社會的貧富懸殊以及民生艱苦。圖片提供:李筱峰

遭威嚇、藉機報復
日治時期以來建立的近現代司法,已蕩然無存,國府抓人不需理由,處決只憑一人之意,國家暴力的大洪水,流經家家戶戶,家園破碎。

湯德章在國府軍整編第21師從高雄進入台南市後被捕,20-30名憲警特務闖入他的住所,他一面以武術抵抗拒捕,一面焚毀參與228的社會人士與學生名冊,讓他們倖免於難。被捕後在台南監獄遭刑求──木片夾手指、槍托打斷肋骨。接著就像中國古裝劇的場景,雙腕被反綁,背後插有書寫姓名的木牌,押上卡車繞行市街,再押赴民生綠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槍決。臨刑前,他在高喊「台灣人萬歲!」聲中被子彈貫穿,仍昂然挺立許久。

王育霖在追辦新竹貪瀆案件時,曾收過「你若膽敢辦下去,一定會後悔」的威脅。3月14日,他返家取物,隨即遭數名持槍便衣違法拘捕,連同衣物錢財一併被帶走。根據同樣被關在西本願寺的歐陽可亮證言,王育霖也被關在充滿窒息和肅殺氣氛的黑牢中,之後據傳遭槍決後沉沒淡水河。

林旭屏的友人杜聰明曾告訴他:「旭屏先生,最好去避避,比較好。」但他回說:「我沒做什麼,這個時候,如果躲避,反而顯得有嫌疑、有陰謀。」這種負責任的態度,果然就被局裡的田經理質問「有一封匿名投書,說林旭屏以下之台灣人,企圖占有公賣局。」3月15日,戒嚴的寒冷夜晚,持槍外省人以「局裡田經理請林旭屏先生去一趟」為由,強行將他押走。臨走前他還安撫家人「我並沒有做壞事,法庭自然會還給清白,你們在家裡安心等就好。」成為最後的遺言。17日,他的遺體被發現魂斷南港橋下,頭蓋骨有嚴重的折裂傷痕。

面試郭章垣的外省籍衛生局長經利彬,曾告誡他:「你們年輕人比較沒有經驗,中國的政治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單純,凡事小心一點!」與郭章垣同是慶應大學同學的陳拱北(後來成為台灣公共衛生之父),時任台大教授,曾提醒他:「浮起來的釘子會被人拿鐵槌搥下去。」怎料,3月18日凌晨,一個正值戒嚴與停電的詭譎夜晚,郭章垣在宿舍被持槍軍人毆打、蒙眼強押走,隔日就被發現遭槍決草草埋於頭城媽祖廟前。

陳復志的妻子蔣佩芝曾警告他:「你不知道中國的官方作風,我是在那裡長大的,軍隊我看著長大的,軍隊的飯我吃著長大的,我知道他們的作風,今天這種場面一定是有死無救了!」果然,3月11日陳復志進入嘉義水上機場談判,一去不回。3月18日,他被單獨遊街示眾後槍決在嘉義火車站前。他以軍人身分力求和平之道保全故鄉,倒成為殺雞儆猴的指標人物。蔣佩芝一句:「陳仔那麼愛國家,八年抗戰都在前方,日本飛機來炸都沒炸死,戰爭結束回到自己家鄉反而被槍殺。」道出人民對政府的失望與痛心。

他們的遺體,訴說著無言的證言。

每逢到了「歌頌蔣介石」的時節,就要加以複習他對台灣人的「德政」。以國家暴力對待人民,還自認為合理,獨裁者不該被重新檢視嗎?無法源依據的慈湖棺材還得繼續花納銳人的血汗錢維護嗎?
(未完待續,本文原載2018/3/16《讀報》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畫中有話-未來總統之戰;還是永遠無法結束的統獨對立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9-02-28
楊緒東醫師手繪插圖「畫中有話
畫中有什麼話呢?
請細細品味~~
雨後聖山一片生機;植物吐出嫩芽,空氣一級棒,看到台灣政治人物,趕跑廟會,和選民互動熱烈,選舉文化,就是這樣,也覺得候選人的活力無限;和聖山的寧靜對比;真是有完全不同的感觸,如果把選舉活動當成一種民主內部的戰鬥,亦不為過,那麼聖山之靜,何嘗不是心靈上洗禮;台灣之熱,熱在於勇於投入各種選舉;和各種廟會活動和各地方特色的夜市飲食,台灣之冷,在於赤化力量的介入;凍結許多新生代的正常思想,表面熱化的內在,有更多危機,然而未來總統之戰;還是永遠無法結束的統獨對立;各黨派的總統候選人,皆難於避免吧!
阿扁和阿九會面,不會是轉赤。
觀看更多畫中有話作品~~~~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9417&Itemid=1
 

畫中有話-中國統戰台灣,非常成功,言論自由也須考慮到國家安全吧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9-02-27
楊緒東醫師手繪插圖「畫中有話
畫中有什麼話呢?
請細細品味~~
香港來台灣玩的朋友說:中國對台工作;最近有大動作,對於反共的言論,多方收集,有些人的言論被集成冊,未來有何作為,還不知道;現在台灣人公開發表反中國蝕台的文章很多,容易收集;香港則更不用說了 ,他說中國統戰台灣,非常成功,有些很激烈的台獨學者,被成功收買;現在媒體寫的新聞報導,也怪怪,多數來自央視或中國官媒報導,台灣的淺綠媒體,亦常引用其論點;網路電子報傾中偏中,執中成為主流, 他就認為兩岸交流;被教壞了;是危險的凶兆;台灣當局得想辦法應付中國的文化統戰;言論自由也須考慮到國家的安全吧!!
詆毀中國會被抓?
觀看更多畫中有話作品~~~~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9413&Itemid=1

3月做洪水(2):官方處劣勢妥協,於強勢報復

新聞報導 -
作者 Aries | 贊修   
2019-02-27
(記於2019年228前夕)
2018年底九合一選舉後的政壇,老K黨的縣市長,自認為有中國做靠山,好像已經一國兩制,像烏賊亂噴墨汁抹黑中央政策;一再造謠說謊、欺騙選民、原市民福利經費被挪作他用,不用負責,還怪人民大驚小怪。

打人案發生,闇黑魔人動用私刑;文化部長鄭麗君被統派藝人甩耳光,卻不見正義人士出面反制的奇異現象,這類反民主台灣的私刑文化,是第五縱隊已在台灣的大街小街流竄?

如果對於上述現象,無法扼阻,那麼發生在1947年228大屠殺前的台灣社會,就可能重演!

228將至,追思的紀念日,再次複習228。

1947年,台灣歷經2.27緝煙血案、2.28長官公署前廣場軍隊掃射民眾,透過電台廣播放送,消息快速傳佈全台。

中國版畫家黃榮燦,以《恐怖的檢查》版畫,紀念228的歷史傷痛,後被槍決於白色恐怖。圖片提供:李筱峰

處劣勢妥協,於強勢報復
這場看似意外引發的導火線,其實醞釀已久,經過了1年4個月的悶燒。「新總督」與中央的因應策略,如同歷史學者張炎憲所形容:「官方在劣勢時,迅速逃難妥協;在強勢時,立即報復屠殺。妥協只是鎮壓前的策略性讓步,穩定統治基礎,完全馴服台灣人民,才是最高的處理原則。」

順應紛亂局勢成立的「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3月2日改組為「228事件處理委員會」,成員包括參議員、國大代表及商會、工會、學生、民眾等各界代表,在公會堂密集開會,儼然成為全台最高民意中心。在另一方面,陳儀已電請中央派兵來台「平亂」。

把人民當敵人
腥風血雨的3月大屠殺,一步步襲捲全台。3月4日,軍隊從嘉義中學山仔頂砲擊市區,造成市民傷亡。3月6日,高雄大屠殺,彭孟緝捕殺議和談判代表的和平使,緊著接高雄要塞司令部軍隊進入市內,掃射高雄市政府、高雄車站、高雄第一中學,造成市參議員、民眾、學生等等死傷無數。

3月8日,基隆大屠殺,中央派軍第21師和憲兵第4團陸續自基隆港登陸,肅清街頭、密集射擊、血流成河。更發生民眾被鐵線貫穿手掌腳踝綁成串,遭步槍掃射後任其跌入海中或直接拋入海裡,浮屍遍布基隆港。瑞芳礦工林木杞是劫後餘生的受害者,雙手雙腳已形同殘廢之人,這位基隆228重要的歷史證人,只是當時台灣人民所受傷害的其中縮影。

施並錫畫作〈串綁的冤魂〉。圖片來源:《民報》

3月10日,228事件處理委員會被陳儀下令解散,視為「非法團體」。各地社會名人於此時陸續「被失蹤」,從71年前的這一週,眾所皆知的「被報復」案例,可以小窺大。

被消失的司法界菁英
日治時期,受一般人尊重的「三師」行業,醫師、教師、律師,前2項為政府刻意栽培,以改善衛生醫療、提升人文素質,律師則需到日本內地攻讀,勤奮向上取得「辯護士」(律師)資格才得以執業。

李瑞漢身穿辯護士袍(日治時期律師服)站在法院長廊的照片,放在李家客廳,被幼小的孫女誤以為阿公戴和尚的船形帽、穿道士的道袍。圖片提供:李筱峰
李瑞漢(1906-1947),新竹竹南人,日本中央大學畢業,1930年通過司法科高考,返台在台北永樂町開業。為人負正義感,深獲敬重。1938年被選為台北辯護士會副會長。戰後,當選台北市律師公會會長。他對新政局,和當時的知識分子一樣,希望與期待。

在李瑞漢律師受理的眾多案件中,「迎(むかえ)婦產科事件」最引人注目。事情發生在1946年7月,宮前町的迎婦人科病院院長迎諧醫師(日籍),替病患陳愛羣開刀,術後死亡,病患的丈夫劉勉是陸軍159師中校副團長,他控告迎諧「不法侵害他人致死」,求償鉅額賠償金。此案由李瑞漢與李瑞峰兄弟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

結果,根據鑑定,「麻醉藥對於特異體質之有無副作用,在當今之醫學術上不能預料,注射後始可明白」,法院宣判被告無罪,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的55餘萬元,一併駁回。

1946年9月,《民報》對於「迎案手術致死案」宣判無罪的報導。圖片來源:《民報》

時任美國駐台大使館的副領事George Kerr(柯喬治),觀察到中國人此類藉機敲詐的風氣。全台的醫師,看到迎婦產科事件(Mukai Case)帶來的危險預兆,聯合起來在財務和法律上支援迎諧,另一方面也拒絕醫治外省籍人士,除非政府保證這種類似的事件不會再發生。

George Kerr認為,只要曾經與政府有過節的人,在228事件時就會遭到報復性的謀殺,而成功替迎諧辯護獲勝的律師李瑞漢兄弟,讓檢察官和控方顏面盡失, 兩人在1947年的大屠殺中被補失蹤,就是人盡皆知的被復仇例子。

何況李瑞漢在3月初以台北市律師公會會長的身分,召開台北市律師公會會員會議,檢討時局,提出改革建議(當時陳儀對外表示歡迎各界提出興革意見)。提出「司法獨立」、「起用本省人」的意見,更被視為眼中釘。

3月10日,因為戒嚴交通中斷,友人都待在李瑞漢家中。傍晚,他的妻子李邱己妹剛把鄰居送來的兩尾魷魚煮成魷魚粥,正備餐好要張羅大家來享用,就有人找上門。憲兵第四團以「長官請你們去開會」為由,把李瑞漢、李瑞峰兄弟,和國大代表林連宗(主張政改、司改)一併「請」走,此後一去不回。

往後每逢3月10日,家人都會煮魷魚粥,等待與思念失蹤的親人。

李邱己妹的墓碑,有丈夫李瑞漢的照片,並加註文字「曾任台北市律師公會會長,228事件受難,屍骨無存,墓內謹置照片,藉以緬懷。」以追憶消失的親人。圖片提供:李慧生

紅腥起雲霧,公理公義被壓制
228不只是家屬的228,更是全體台灣人的228,此後政治界、司法界、報界各方面重新洗牌,劣幣驅逐良幣。台灣人被教成「囝仔人有耳無嘴」、「不要碰政治」、對凡事冷漠以自保,社會生態整體改變,長期以來利益被特定人士把持,都該溯源到1947年的大屠殺。
 
(未完待續,本文原載2018/3/8《讀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藝術‧良知良能—李素貞創作展2018—我見我評(四)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9-03-02
有母親陪伴
高91公分寬73公分
油彩畫布|1999年

《藝術‧良知良能—李素貞創作展2018》,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台北,pp.16。

*橘色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用一張口談玄說道的@@師,太多了;這種人述而不作,空談不願行;也會使信者;得過苟過;是不好的現象,耶穌到人間生而困苦,行千里路求生命真相;上帝並未特別眷顧,要看著祂嘗遍人生的各種苦澀,覺悟到人們無知之處;然後與弱者、貧者、受害者同在;為之傳福音,佈正道,把惡邪行刑的十字架化為聖物。

延伸閱讀:
畫中有話-李素貞校長,2001成立全國第一座「高雄市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
藝術‧良知良能—李素貞創作展2018—我見我評(一)
藝術‧良知良能—李素貞創作展2018—我見我評(二)
藝術‧良知良能—李素貞創作展2018—我見我評(三)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9425&Itemid=1
 

2019.03.04【政經看民視】 啥?台大校方挑釁?選在二二八譴責轉型正義?

新聞 - 政經看民視
作者 政經看民視民視看正晶   
2019-03-04
發佈日期:2019年3月4日
來賓名單:
吳國棟、許忠信、邱明玉。
汪潔民、張友驊、唐德明。

視訊連線:曹長青。

討論主題:
- 防"換柱"重演?王金平備連署書獨立參選到底?
- 拉攏韓粉?王金平:只做一任,2024交棒給韓?
- 解密!2020大選鬧分裂!國民黨暗藏三大危機!
- 沒有退路!國民黨最後一戰?唐德明爆料說...
- 傳中國謀奪我邦交國?吳釗燮:應該是守得住!
- 獨家!陷外交割喉戰!為維持面子這次花多少?
- 公假重新定義?韓導睡大覺,會議紀錄"公出"?
- 「韓流」能混就混?韓國瑜:放大檢視很無聊!
- 啥?台大校方挑釁?選在二二八譴責轉型正義?
- 違法兼職卻迴避校規!管校長有臉處分學生?
- 驚!台南鐵桿綠區淪陷,2020民進黨不用玩了?
- 追!賴神加持vs.特赦阿扁!台南補選岌岌可危?

政經看民視FB:https://www.facebook.com/jengchinonftv53/
民視新聞官網:http://news.ftv.com.tw/
四季線上影視:https://www.4gtv.tv/
Youtube直播頻道:http://ppt.cc/AClv
Youtube影片頻道:http://ppt.cc/raEwR

Source: YouTube - 政經看民視民視看正晶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2929&Itemid=76

二二八受難者-台灣的「南丁格爾」陳翠玉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陳靜敏(立法委員)   
2019-03-01
1988年,為返鄉而死的台灣女英雄、台灣的「南丁格爾」—陳翠玉。圖/邱萬興提供
1988年,為返鄉而死的台灣女英雄、台灣的「南丁格爾」—陳翠玉。圖/邱萬興提供
228,大家都在追悼1947年遭到屠殺的台灣菁英,探討省籍、族群以及文化之間的隔閡。228事件發生至今已過72年,雖然當事人隨著時間逐漸凋零,但歷史所造成的族群衝突與傷痕,卻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得到真相與和解。我想為大家介紹其中一位228受難者,歡迎大家多多轉傳,認識我們台灣的南丁格爾,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在1917年出生於彰化,彰化高女畢業後便前往日本就讀聖路加女子護理學校,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及助產士,是台灣第一位受過日本專校教育的護士。228事件爆發期間,陳翠玉在基於護理人員照護他人的職責天性下,協助安置了好幾位政府官員,卻反遭其中一位恩將仇報,將陳翠玉列入了槍決名單中。
行政院公布的報告顯示,228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統計有1萬8,000人至2萬8,000人,更有不計其數的失蹤、受傷者。
幸好在國內外友人的共同營救下,陳翠玉於1947年3月成功離台,前往加拿大避難,並順利取得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成為台灣第一位有北美大學學位的護理人員。同時,陳翠玉也是第一位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出國深造的留學生,相當優秀。
待228風波結束後,陳翠玉回到台大醫院,進行了一系列的護理教育與制度革新,並在台大校長傅斯年的支持下,於1950年創辦了現在的台大護校。
1951年,陳翠玉因反對國民黨透過派遣教官的方式將軍政與權威帶入校園,而得罪國民黨政權。後來國民黨為了打擊她,以偽造文書等方式羅織了貪汙、反黨、叛國、運用國際路線等罪名,將陳翠玉監禁了3年。
在台灣長達38年的戒嚴期間,有上萬名民眾在白色恐怖時期死亡、失蹤或遭到監禁。
最後雖然獲判無罪,但陳翠玉已決心與國民黨政權劃清界線,毅然離開台灣,並於1954年再度獲得世衛獎學金,前往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所進修護理行政碩士,而台大護校也在陳翠玉離開後,停止招生,終至廢校。台灣因此錯失一名護理界菁英,台灣的護理教育之路也因此受到延宕。這還只是其中一個例子,228事件所造成的菁英斷層,恐怕是到今天也清算不完的!
離開台灣後的陳翠玉,在世界衛生組織中擔任了長達18年的中南美洲護理顧問,是台灣第一位受聘於世衛的護理人員。她工作認真,待人誠懇友善,每次要被派到新的國家服務前,都會先學習該國的語言,並深入瞭解其文化和風俗習慣,也因此陳翠玉能說八種語文,著實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國際級護理教育人才,可惜當時的國民黨政權並不懂得尊重台籍菁英。

陳翠玉(左二)1980年退休後,積極投入民主活動,參與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大會、遠赴綠島探視政治犯,並成立「全球性婦女台灣民主運動」,因此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取消返台簽證,讓她有家歸不得。圖/邱萬興提供
1980年退休後,陳翠玉積極投入台灣的民主活動,不僅參加了台灣人權協會、台灣同鄉聯合會等社團,還參與了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的成立大會、遠赴綠島探視政治犯,並在1986年成立了以促進台灣民主和婦女地位為目標的「全球性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MDIT),也因此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取消了陳翠玉的返台簽證,讓她有家歸不得。
「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
1988年,陳翠玉為了參加首次在台灣本土舉行的世界台灣同鄉會,在國民黨處處阻撓的情況下,抱病繞行了半個地球,最後終於在新加坡取得返台簽證,成功突破黑名單封鎖,順利回到台灣。
然而陳翠玉卻因年事已高、過度奔波導致身體不堪負荷,抵台後便直接送往台大醫院就醫,不到一個月即爆發併發症逝世,享年72歲。更讓人遺憾的是,陳翠玉就連臨終前臥病在台大醫院,在台大醫院服務的過往學生,也因白色恐怖,都不敢前來探望她。
在獨裁的權威體制下,社會不再有公民,只剩下臣民,哪裡還有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民主與言論自由?我們應該省思228事件所帶來的傷痛與教訓,推翻種族歧視,學習包容與解決多元文化所帶來的衝擊,才可以確保不會再有第二個228事件發生。

成大醫學院定思園中緬懷「陳翠玉女士-台灣南丁格爾」紀念樹。圖/陳靜敏提供

成大醫學院定思園中緬懷「陳翠玉女士-台灣南丁格爾」紀念樹。圖/陳靜敏提供
Source: 民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2916&Itemid=71

紐倫堡大審看二二八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黃世澤   
2019-03-03
二二八以至其後的白色恐怖,毫無疑問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法西斯暴政。雖然二次大戰期間的納粹大屠殺,已經過了七十多年,但至今德國政府都會起訴仍然在世的大屠殺劊子手,縱使他們已經九十多歲,十分年邁。筆者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為何參與二二八屠殺,以至及後屠殺台籍菁英的那些人,沒有一個被起訴?
追究參與二二八的劊子手,那不是純粹轉型正義,而是那些人參與的是謀殺罪行。酒後駕駛撞死人,有不少人都要求處以死刑,為何二二八對台籍菁英的屠殺行動,不是用同一標準來看待?謀殺罪、反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等罪行,是沒有追訴期限的,他們幹下這些罪行,就要負上法律責任,邏輯就是如此簡單。筆者相信部分二二八遺屬,都希望看到當年的劊子手被帶上法院接受審訊。
「一切奉命行事」不可以是脫罪理由,這在一九六一年於以色列耶路撒冷針對參與猶太人大屠殺的官僚艾希曼(Adolf Eichmann)進行的聆訊十分清楚;這個原則也在德國政府前東德官員的審訊上使用。台灣的法律體系接近德國,所以用艾希曼審訊確立的原則,絕對可以將參與二二八屠殺且仍然在世的人繩之以法。
當然,筆者明白當前政府的難處,由反年金改革來看,退休軍公教勢力龐大,政治上不易處理,並非在蔡英文總統首屆任期中可以處理,但這個問題遲早仍須處理。
至於部分參與二二八屠殺的人,旅居於有起訴反人類罪等罪行的西方國家,一些國家對於這類罪行有域外法權,政府或民間可以仿效猶太人的做法,根據政府檔案卷宗,準備好相關起訴文檔,並調查有那些人去了西方國家居住,必要時,就由民間請求西方國家檢察部門起訴和審訊旅居西方國家者,再由台灣政府積極提供證據及檔案。
把劊子手提上法院才能彰顯正義,以及讓社會深入思考當中的問題和錯誤。當初美國人堅持要進行紐倫堡大審,目的也在此,否則德國戰後民主隨時可能重蹈威瑪時代的覆轍。台灣要鞏固民主,這一步也需要去做。
(作者為居德英籍時事評論員)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2925&Itemid=71

與年輕人聊政治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吳岳樺   
2019-03-04
年輕人,你們若不關心政治,將來就等著被政治逆流沖垮治。
近期媒體一直把焦點放在幾位總統候選人身上,卻不去深入探討中國官方今年來談話中所代表的含意與危機。事實上,中國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
一、台灣不可以獨立。
二、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國民黨解釋的一中各表,更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空間。
三、中國要的是一國兩制。
中國上面三點核心主張,無論台灣誰當總統都難以改變。台灣多數人珍惜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願隸屬中國或一國兩制,這個基本底線應該是台灣民眾最大的共識。建議總統候選人不要閃躲上述問題,提出台灣未來方針。至於慣用的「維持現狀」已經成為嗎啡,藥效過了,台灣仍然要面臨攤牌的時刻。
除非中國瓦解,嚴格說來我們幾乎沒有B選項。無論你自認為是中華民國國民或台灣人民,我真心為我們的處境感到悲哀與憤怒!如果台灣是命運共同體的話,我們根本不該分藍綠白,因為大家想要的結論基本上差異不大。奉勸候選人們在今後選戰上不要再打迷糊戰,單方面認知的「九二共識」與「維持現狀」終究只是拖延的語詞和戰術,當然可以預期有人會繼續模糊下去,然後擁抱粉絲自我滿足!
然而台灣剩下的時間恐怕不多了,我真心希望我們下一代的子孫們能不再為自己是誰而煩惱。
(作者現任大學教師,台中市民)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2926&Itemid=71

二二八事件前台海雙邊的落差 —中國知識人的見證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李筱峰   
2019-03-01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中國許多報刊對二二八事件的原因提出檢討,又將台灣與中國做比較,其中一文明白指出,經過日本統治後的台灣,確實優於中國,仍可以看出他們對台灣的肯定。圖/邱萬興提供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中國許多報刊對二二八事件的原因提出檢討,又將台灣與中國做比較,其中一文明白指出,經過日本統治後的台灣,確實優於中國,仍可以看出他們對台灣的肯定。圖/邱萬興提供
二次大戰結束,許多中國的記者、作家、學者,紛紛來到台灣參觀採訪,大致都對台灣留下相當美好的印象。台灣哲學學者黃金穗主編的《新新》月報就指出:「由內地來的人士,無論公務員、軍人、報導記者,至於一個走水們,都齊聲獎許台灣地方交通、電氣、自來水等等的科學很發達。不但可怪的是內地的學者也有一樣言說,他們說台灣省有世界性的文化。」(1946.3.20﹐台北《新新》月報第3期〈卷頭語〉)
以下試選摘數則相關的記錄與評語,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落差。
記者江慕雲的見證
戰後來台的中國大陸記者江慕雲,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曾經編寫《為台灣說話》一書(1948﹐上海二五記者聯誼會印行)。其中,有一段話說:
從祖國來的接收大員、視察大員、旅行觀光的人,還有一班心術極壞的淘金者,幾乎沒有一個不稱道台灣好、台灣富庶、建設好、氣候好、一片和平空氣。…有人說,假如這五十年,不是日本人在經營的五十年,而是我們自己經營的五十年,恐怕基隆還沒有成為現代化的港市吧?這彷彿是感慨,亦可以作為諷刺。(《為台灣說話》頁13)
天津《大公報》的見證
1947年2月12日,天津《大公報》以題目〈請愛護台灣這片乾淨土〉發表一篇社論,呼籲要珍惜台灣。在這篇社論中,誇讚台灣是一片乾淨土,試舉其中一段來看:
「直到現在,台灣比較還是一片乾淨土,我們應該珍貴它,愛護它。說來慚愧,這片乾淨土之所以為乾淨土,還是日本五十年統治的遺產。….台灣人民智識高,習慣好。知道愛國,也知道與貪污鬥爭。人人有生活技能,又不求奢侈享受。這樣純樸而有朝氣的善良國民,正是中國民族的新血液與新希望。〔中略〕…由內地大陸到台灣去的人,都會感到清新、恬靜而舒適…〔中略〕…大工廠以千計,工業規模在全國各省首屈一指。」
非常諷刺的是,上述《大公報》這篇社論刊出的15天之後,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
上海《亞洲世紀》作者李秋生的見證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中國大陸上有許多報刊紛紛對二二八事件的原因提出檢討,在檢討之中,自然又將台灣與中國大陸做比較,其中,仍可以看出他們對台灣的肯定。刊載於1948年8月10日上海出版的《亞洲世紀》第2卷第2期的文章〈台灣問題的癥結〉,作者李秋生就這樣明白說:
和內地比起來,台灣仍不失為一塊樂土,各方面的情形也都比內地好,台胞的知識水準、守法精神,儉樸耐勞為旅台者所共見。
上海《新中華》半月刊作者「味橄」的見證
二二八事件爆發的一個多月後,在上海的《新中華》半月刊(復刊5卷7期,1947.4.1.)刊載署名「味橄」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由台灣的騷動說起〉。文中,也明白指出經過日本統治後的台灣,確實優於中國大陸,試看其中的一段文字:
台灣在國人﹝指中國大陸人士﹞的心目中,是一個清潔美麗的綠島,尤其在政治不安、內戰激烈的日子,台灣因隔開了一點,沒有多少駐軍,政治較為單純,經濟可以獨立,幣制不受法幣影響,所以可以說是當前中國的世外桃源。許多人因內地空氣的惡劣,生活的不安,都想舉家遠避,離開京滬,而去台灣,打算在這唯一的乾淨土上,重建他們的生活,發展他們的事業。台灣在光復以後,雖說百廢待興,然而卻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就台灣大學的設備而論,就是內地任何大學所不敢望其項背的,一般人的文化水準,也比內地的高多了。文盲極少,女僕閒來無事,都愛看科學小說。﹝中略﹞台灣對我們,確還是一張白紙,希望我們能好好把它化成一幅美好的圖畫,不要塗得亂七八糟。日本人給我們的遺產並不壞,我們決﹝絕﹞不可把它浪費了。
作家蕭乾的見證
著名的中國作家蕭乾,曾經在二二八事件前來到台灣遊歷。立刻感覺出台灣較諸中國的進步。他在來台之後所寫的一篇文章〈冷眼看台灣〉(天津《大公報》1946年1月15日),一開頭就這樣說:
「作為今日中國一個國民的厄運,莫慘於這個赤裸裸的事實:除了足跡未涉過的非洲莽叢,出了中國門檻,舉目莫非烏托邦。不說恍如隔世的歐美,一片被殖民者奴役著的南洋正用安定與繁榮吸引著中國的闊佬,香港的華人顯然比廣州的同胞享受著幾百倍以上的政治自由,然而連為日本剝削榨取了半世紀的台灣,一樣經過九年的戰爭經驗(轟炸、封鎖、征斂)僅僅一水之隔,而情況也竟和這塊為三民主義滋潤了二十載的中國相形之下,如此的不同!」
蕭乾從上海到台灣,而後再到廣州,遊走三地的見聞與感受真是起伏不定,用現在的話來說,彷彿「洗三溫暖」。試看蕭乾的比較:
「由上海而台灣,再由台灣而廣州,這個弧形的飛翔,給我的刺激太深刻了。一邊﹝按指上海﹞物價像風箏昇騰,襤褸的婦孺白天像蒼蠅般黏著肥胖的行人,晚上像垃圾般倒在公司冰冷台階上。三輪車抽著簽,交易所在水洩不通,工廠的煙囪由低微唏噓而斷了氣。只要一桿利槍,吃喝,什麼都不愁。然而愁什麼?大屠殺已在肇始。誰也沒安定,誰也能抓點什麼,就抓點什麼。連開學校的也像米店煙舖老板般高抬知識價碼。雜誌封禁,文人逋逃,黃色的文化和官方的教詞,填滿了智慧的真空。冷啊,冷啊,我有什麼穿什麼,還哆哆嗦嗦在龍華機場的坪角,無助的望著灰黯的天空。」
以上是蕭乾對上海的印象,接著,蕭乾飛抵台灣,立刻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蕭乾這樣感性地敘述:
「當機翼斜過草山﹝按:後來改名陽明山﹞,輪胎觸到台北的土壤時,那溫暖豈僅是氣候的?論整潔,那真像由法國最骯髒的一個村鎮進入了瑞士:寬廣有條理的馬路旁綠著樹群。太平洋的春風溫煦地吹來,不但博物院,音樂廳,圖書館的門前沒有上刺刀的武夫駐守,連長官公署要地,也沒有穿軍服面掛兇相的保鑣人,(日本時代就沒有。)我感到了舒服,友誼,因為我感到人民在這裡 被信任著。店窗比不上上海南京路的輝煌,美國貨稀少得令我這上海客通身失了重心。(台人儉樸是原因第一,本身能製造是第二。)礦開了,油 吸出來,甘蔗榨成了糖,硅沙石灰做成了水泥,豆餅變成了肥料,潮水運用成了發火發力的電——這裡,天賦是被享受了。中午尖笛一鳴,像潮水般男女工人由廠口湧出。十天的巡遊,沒遇到個乞丐,(也沒遇到幾個巨富或暴富。)台北市府無須抽簽或使用水龍機槍,因為人工也有了出路。一個下女洗完碟碗便蜷在席上看科學小說了。應該在弄堂裡嘶嚷拉屎的頑童,卻都坐在教室裡畫著石板。雖是一水之隔,一樣是中華人民,台灣的小學生一季交不到國幣四千元,中大學生一季學雜費也不及國幣兩萬元。(日本時代國民教育是強迫而免費的。)台幣不須跟著美鈔跑。沒有旗袍狐襖,女孩子的雙辮是搭在黑裙上的藍杉。嚴肅的交響樂台下,四千座位全能填滿,四千男女都屏息靜氣,把心靈暫時交給樂聖。在同一偉峨的「中山堂」裡,同時還舉行著別的座談,討論會。沒有人嚼口香糖勒玻璃帶,但是防止病菌的口罩却有人戴,唐代的室內陳設保存了,講衛生的抽水馬桶也未被摒棄。利物浦芝加哥的工廠區緊連著黑暗污穢的貧民窟,台灣多少糖廠是公開化了:繞過巨大的噴水池便是一排椰林。水門汀道旁隱著的是一所所職員住宅。我恍然覺得這裡不是沒有西洋文明,但是經過挑剔選擇過的。毒化過華北的日人,在這裡並沒種鴉片,也很少麻將。政客有。貪污的政客有。官僚資本也有。但習慣於「軍治」的內地人,到了台灣,僅僅表層上不大見戎裝的跋扈,便嚴然有了『政治』,到了桃源。」
離開台灣之行,蕭乾接著去廣州,他彷彿又跌入另一個境地。他不客氣地指陳:
「由台灣再起飛廣州,那感覺就如由半空跌了一交。滿台灣看的是煙囪,學校,音樂廳,到了廣州就成為國粹:第一個感想是,羊城乃是消費城。無論立在太平路上,或走過惠愛路邊,睜眼一望,都是酒店酒店酒店。乾瘦的漢子玩著獅戲,金店放著炮竹。無線電和真鑼真鼓在比賽著吵鬧:「大廉價」,香港走私來的上好洋貨。在廣州半條街上,我看到比全台灣更多的兵,中山堂前的崗兵不但上了刺刀,手背還鈎著跨槍的發彈機。街上乞童在人隙中如小螃蟹般那麼穿來穿去,荔枝灣船戶的木板河屋腐朽的快斷了腿。珠江上的機渡?收二十元,酒店的女招待管夾管餵。中山公園那隻新一軍由緬甸俘來的象眨著憂愁的灰色細眼。經手人吃了牠的糧,牠掉過頭去把附近的芭蕉嚼光了。廉價的大量生產的是貧苦勞工,錢是向舞場酒店裡潮般的湧。由補品取得的生命力,然而肥的用在划拳狎妓上,瘦的只好『丟丟』打打。」
經過上海、台灣、廣州三地的往返比較,蕭乾忍不住這個「弧形的悲哀」,他說:
「位於這弧形的突凸點,相形之下,它引起的是敬重和羨慕。一樣是閩粵的同胞,而且曾經蹂躙在異國征服者的釘鞋下。釘鞋畢竟還有個原則,有個步驟;即使蠻幹,為了統治者的成功,也不甘盲幹。民眾在不民主的環境中如可比做乳牛,台灣平民是餵了點秣糧才擠的,大陸的平民是乾擠。台灣民眾的奶水一部份已變成了鋼骨水泥的橋樑,造福農民的嘉義大圳,密佈全島的交通,大陸民眾的奶水卻多變成打仗的火藥了。」
此時蕭乾所看到的台灣,已是經過國民政府接管一年多,處處都已呈現大逆退的現象,但是在蕭乾的心目中,台灣仍遠遠優於上海和廣州。蕭乾分析台灣較中國進步的原因,在於日人的「兩大投資」:
「日人治台,比民國以來華人治華的根本高明處在兩點:工業建設給予台人以經濟安定,強迫教育奠下了現代化的真實基礎。」
蕭乾分析這兩大投資說:
「有了這兩者,總督府用不到機槍防守了,人力事也無須抽簽,公民雖未琢成玉,卻不必都當門石來踢踹了。最低限度的教育機會均等重重地消滅了社會的嚴格階層化,同時增強了全島的生產力。這樣,台灣才由賠錢的荒島變成了『帝國』的寶庫。這兩筆(工業和教育)投資的利息真是太大了,然短見了一世紀,教育文化費的總額在今日中國預算上還不及百分之三,工業建設也迄為軍事家丟在腦後。
台灣是中國國力一個尖銳的測驗。工業可以怪轟炸,怪颶風,教育這一課題,卻少遁辭。而在這上頭,我們已落了第。日本維持了半世紀,做為台灣經濟骨幹的強迫教育,光復後便被廢止了。說是暫時廢止,然而這一級的學童就成為了犧牲品。但師資缺乏的中國,這裡找得出一萬八千位的小學教師?民眾圖書館被接收了。當然,總理、主席的像都高高掛起,但櫃子裡排立的還是宣揚「共榮圈」的「昭和兒童文庫」!即使把全國各書店印的兒童書再搭上充滿封建毒素的「小人書」全搬了去,怕也填不滿那些日人為小國民編彙的龐大文庫:安徒生,葛林姆,博物,歷史,精美有趣的叢書。連兒童掛圖全沒有,一片新生活標語下面,便是那些兩三年前美國新聞處為宣揚美國國力而印發的戰鬥畫報。說是學費不收,可是在家長費講義費的名義下,教育已漸成為收入富裕人家的獨占了。」
把大陸上的教育拿來和日本時代的教育作了一番對照之後,蕭乾對於戰後出現在台灣的黨國教育,連帶做了些批判:
「日本軍國民教育剛結束,台灣兒童又在重黨國紀律輕個人發展的方針下,受起訓來。在台中一個小學,我眼看數百少年,其中有僅六歲的,赤足立在院坪,行完一切紀念週儀式後,還得『向校長鞠躬』,『向教務長鞠躬』,『向班長鞠躬』,『向隊長鞠躬』,一面鼓勵著孩子們的領袖歌,一面訓練著盲目服從。常步走,正步走,左轉,右轉,我可憐那些應該想盡機智來淘氣的小花苞,小枝芽,小同胞!」
批過黨國教育之後,蕭乾繼續描述他所看到的日本留下來的經濟建設的成果:
 「交通是建設的根本。這次我們由東岸的蘇澳至南端的高雄,半壁海岸,相當於由遼寧到廣東。不但一路都有公路鐵路,而且火車沒脫過班,沒誤過點。小鄉村一樣是柏油路,鄉公所常遠宏麗於內地一等縣的衙門,正如小學校時常大過內地的學府。廣東有糖廠的時候,是賴肉肩膀把甘蔗由蔗田擔到廠門,台灣有四十二家糖廠,虎尾一廠便有深入蔗田的輕便鐵路近兩千公里。
日月潭的景色的確綺麗可人,那片湖水也是台灣的經濟命脈。有了比內地便宜五倍的電力,一切輕重大小工業便蓬勃起來了。有了便宜的水泥便有了衛生設備,和水門汀的馬路。有了遠東最大的磷肥廠,搭上嘉義的偉大灌溉工程,便有了不受天時地利牽掣的農業。因為台灣自身有煉油工廠,油價由八千台幣一直抑到三千以下,以致美孚德士古商人知難而退。這是說,堅強經濟的根本方策不是拋黃金變匯率,而是得生產。留有日人良好基礎的台灣東北,假使不為政局所牽掣,是比中國任何一地的工業都有把握的。然而那個「假使」的魔影却大的兇的不堪想像!」
蕭乾的敘述,看出戰後的台灣比中國進步許多。過去我們常聽到戰後的中國大陸比台灣落後約三、四十年,但是根據蕭乾的說法,落差更大。蕭乾以充滿期待的口吻說;
「…大陸中國在現代化上離台灣至少落後了半世紀。我們一面應該趕上台灣,不使它永遠是中國版域上的綠州。一面,治台灣的先得盡力保持住日本人的建設,工廠得早些冒煙,教育得恢復舊日的免費強迫。這份消極工作之上,如果再加點自由,台灣人一定由衷內向,黨爭內亂也必不至侵入島上來。
「戶口登記了,土地測量了,人民教育了,災旱控制了,工業發達了,街道是柏油的,馬桶是水門汀的。有著這樣現代化的基礎,如果中國還不能搞好,那可就太不成話了。」
蕭乾的敘述,確實為兩岸的落差做了具體的見證。
來台公務員曾器的見證
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落差,不僅顯現在經濟物質層面,而且在生活文化層面,也有不同。以下引介的這段史料,是一位在戰後來台的大陸籍公務員曾器於1990年4月12日發表在《大成報》副刊(13版)的文章─〈回到四十年前〉。曾器先生回憶他在終戰之後初抵台灣的見聞,從他的這段回憶,可以想見戰後台灣社會與中國社會在文化上的差異:
「寶島姑娘美麗熱情,見到我們無不雙手伏膝行一個九十度鞠躬的大禮,在光復初期的各機關學校,都由這些年輕女孩子擔任事務性工作,她們不但負責盡職,而且刻苦耐勞,每逢週末,這些女孩子便自動赤足捲袖,提水沖洗辦公廳的地面。那時街頭巷尾的飲食店,沒有一家會接受顧客的小費,我在一處小吃店用餐,多給了一些小費,店主人用跑步追了我兩條街,硬要把小費還給我;在公共集會場所,進場的人都會除帽欠身鞠躬。」
「我初次到各機關學校去參觀,見到日據時期的管理,都很上軌道,不論是公文用紙的規格、事務用品的統一供應,或是營建採購工作的程序等等,都建立了很徹底的制度…」
憲兵團長高維民的見證
終戰後來台擔任憲兵第四團團長的高維民,曾參加中國國民政府來台的接收工作。他是當時全台憲兵勤務的最高負責人。高維民後來在<台灣光復初時的軍紀> (高維民口述,福蜀濤記錄,載《中華雜誌》總283期1987年2月)一文中,有一段話,談到他目睹台灣人的良好風氣,這樣說:
「二十五日接收以前,我便裝到台北各地走過,發現這個地方秩序井然,現象真好,並從新職人士中得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商店訂價後不作興討價還價,店東可說是童叟無欺,對每個人都很和藹、誠實。風氣太好了,我非常感動。」
「孝紹」的見證
二次大戰終戰前後,有一群到中國追隨國民政府的台籍人士(民間俗稱「半山」人物)在重慶辦了一份刊物《台灣民聲報》。1945年6月16日該報第5期刊載一篇由一位大陸籍人士執筆的文章,作者署名「孝紹」,文章題目叫做<試假定我是台灣人來提出三項管見>。作者把六百萬台灣人比擬成留日學生,呼籲蔣介石當局要善待他們。這篇文章,具體指出台灣社會較中國進步的情形。試舉其中一段來了解:
「﹝台灣人民﹞生活之容易由於社會之安定,社會之安定由於秩序之井然,秩序之井然由於教育之普及,而教育之普及則由於生活之不艱難。(自然不能抹殺日閥政治力之背景。)台灣人民好像已經走上了這軌道。而從尋求生活的方面來說,台灣人稍有智識技能者,找生活比較容易,差不多不須通過親戚或朋友的人事關係。﹝中略﹞台灣人民自十五年前以來,已經實行地方自治。因此,台灣人民之自治經驗,可以說比較任何省份的同胞豐富。[中略]要之,台灣人民是留東五十年的老留學生,確非誇張其事。五十年學習日本的科學技術,現在已有可觀的成就,耕田人懂得改良種子,增加農業的理論和實際,工人不但懂得運用機器,還可配修機器,甚至製造機器,對於複雜精巧的機器,譬如飛機艦艇,能駕駛者,既大不乏人,其能製作配備者亦大有人在,其他等等,真是不遑枚舉。好了,不久之將來,這一大批老留學生,快要畢業回國了。祖國應該好好地看待他們,不宜再有歧視輕蔑的心理。」
汪彛定的見證
經貿專家汪彝定,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大法律系,中日戰爭期間曾任《時與潮》雜誌編輯。戰後奉派來台任行政院救濟總署台灣分署視察。他親眼目睹戰後台灣的政經社會與民情狀況。他的回憶錄《走過關鍵年代》(1991年,台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反映台灣政經社會發展與變遷,極具史料價值。以下我們試從汪彝定的回憶,來看看他如何描述台灣比中國大陸進步的情形:
「﹝民國﹞三十五年,我出差到花蓮,住在當時已破舊的一家旅館中,被子乾乾淨淨,儘管隔著一道紙門,隔壁旅客鼾聲惱人,但仍可安睡。僅此一端,光復時臺灣社會建設高於大陸大城市以外的任何地區,已可明見。」 「當年我二十六歲。在大陸時,我到過不少地方,包括北京、南京、上海、西安,所以並不是鄉巴佬型的土學生。然而我初到台北,由南港、松山進入愛國西路時,仍然對一個小城而馬路整潔良好具有深刻印象。」
但是汪彝定並非一味歌頌光明面,或只看到表象的商業和市容而已,他還有更深刻的觀察:
「那時的臺北異常荒涼,僅有的一點商業活動集中在榮町(衡陽路)和太平町(延平北路)、永樂町一帶。作為一個遍歷中國西南、東南、西北各地的青年人,令我深具印象的,不是臺北的商業,而是教育、治安、電訊、交通、自來水和醫院之普及。」
「現在有些人談論臺灣在光復之初,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Per Capita ,GNP)比大陸局部先進地區只少不多。臺北市的規模有限,商業繁榮遠非上海、天津、廣州等地之比,這些都是事實。但臺灣有一項承襲自日本人最好的東西,即城鄉發展較為均衡,基本設施與國民訓練非大陸任何一省可比。」
關於城鄉發展較為均衡,汪彝定以下所舉的事例,或許可見其一斑:
「有一次,不知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和朋友談到臺灣各小自來水廠的維護與復舊時,我才從自來水專家劉永楙兄處知道,臺灣稍大一些的城鎮,當時都各自有自來水廠,有些非常簡陋,但可以供水。也正因為如此,在臺灣各城市看不見用水車送水或挑水回家的景象。而民國二十年前後,大陸自來水仍不普及。雖然我家是在北京城中熱鬧的西長安街內,卻因為是老房子,仍然得用水車送水。…   至於電話,在整個大陸抗戰結束以前,我不知道有哪一省是每一縣都可以以電話聯繫的,我知道從南京到徽州,是無電話可通的。…」
汪彝定更以專業性的具體資料,提出比較:
「隨便舉幾個例來說,光復當時,臺灣的全省輸電網已經大致完成,平地鄉村供電可達九○%,山區及僻遠地方則無法達到。在大陸上,即使是最繁富的江蘇、浙江、廣東,全省輸電網都差得遠,鄉村供電率低。局部地區如珠江三角洲及上海附近之外,廣大農村的供電網全未建設。各城市往往自建小型電廠,多半電壓不足,更不能聯成全省城鄉輸電網。」
除了輸電網的比較之外,汪彝定接著以礦區實測圖來比較,他說:
民國三十八年,我到礦務科任科長時,見到全省礦區六千分之一實測圖,為之驚訝。這樣的全省礦區實測圖,今天大陸中共在新技術開發之下,想必已完成,但在當年各省卻完全不備。」
再者,從教育與人力來看,汪彝定說:
「教育制度上,日本人嚴苛歧視臺灣人,不讓臺灣人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廣設各地的國民學校,卻提高了一般人民的知識與領悟能力,這給後來的工業化提供了充裕可用便於訓練的人力。
充裕的人力,便利的交通,廣佈城鄉的電網,頗佳的海港,為後來的經濟開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不是平均國民所得之類的統計所能表示。」
「來臺不久,有一天我奉命去送奶粉給一家國民小學。學校裡整齊的房舍、廣大的操場,與內地借用祠堂或其他公共建築設立的國民學校,形象完全不同。即使是我在北京所讀有名的北師附小(紅廟小學),也是借用一座大宅改建的。後來我從統計中得知,日本在臺一共建立了小學1099所,就學率約73%,以當時人口670萬人計算,每6100人便有一所小學。儘管日本人在教育制度上嚴苛的岐視臺灣人,剝奪臺灣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筱峰按:日本當局並沒有禁止台人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他們啟發民智的初步工作是不可否認的。」
從以上所援引的史料,沒有半段是台灣本地人寫的,都是來自中國的知識份子的言論,可以了解許多中國的知識人大致都肯定在終戰之前,台灣社會的進步已經超前中國大陸許多。
Source: 民報/專欄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2914&Itemid=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