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李筱峰教授專題演講-「228事件的歷史成因」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0-22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演說全程錄音檔(2013/10/20)
mp3下載
簡報檔(李筱峰教授提供)
「二二八人權教育研習活動」,10/20下午場次,由李筱峰教授主講「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成因」。為何在慶祝「光復」的一年四個月之後,會爆發二二八事件?什麼原因釀成二二八事件?

過去戒嚴時代的官方說法有兩種:一是台灣人民受日本奴化教育的影響;二是受共產黨的蠱惑。

李筱峰教授從當時的「民心」談起,然而當接收者以新征服者的態度駕臨台灣時,「民心」也慢慢在日日夜夜的失望中逐漸催毀。總之,台灣人民在慶祝所謂「光復」不久,所面對的局面是:
政風腐敗  特權橫行
經濟壟斷  生產大降
米糧短缺  物價暴漲
失業激增  軍紀敗壞
盜賊猖獗  治安惡化


沉悶嚴肅的歷史課題,在李筱峰教授幽默的解說下,可以稍稍較為輕鬆的認識,不過,經歷過那段黑暗歲月的台灣人,恐怖只能氣憤以對。尤其演講的末段,show出《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一書的目錄人時,是沉痛的,李筱峰教授在〈哭過歷史的漫漫冬夜〉序中寫到「……那些在事件中被消除殆盡的社會菁英,如果能假以一個正常的國度,他們之中足可組一個堅強的內閣……」,他們足以組成陣容堅強的內閣,卻消逝……,整場演講,鋪陳得很感人。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20131022--- 六個月前的今天是我們為阿扁總統送第一餐的開始

新聞報導 -
作者 Cathy | 贊儀   
2013-10-22
 
今天是22號,六個月前的今天是我們為阿扁總統送第一餐的開始,當我這樣告訴志工媽媽們,大家都不敢置信時間竟然過的這麼快。是的,就是這麼快,已經不知不覺過了半年,這段期間遇到許許多多人的鼓勵,讓大地志工開心的是,原來還是有很多人關心阿扁總統。除此之外我們也常被問到,你們真的都是自己煮的嗎?所以本周我會將每位志工媽媽辛苦的備餐過程陸續大公開!(媽媽們,你們不要打我啦~\^o^/)

首先第一位登場的志工媽媽是"贊代"。

贊代媽媽看起來總是開朗、快人快語、行動起來像旋風般,原來她身兼數職,平常備餐之餘還要幫忙先生的工作、周末聖山廚房組的領班、以及我最佩服的,參與每晚從不缺席的共修會。

「很好奇怎麼會加入為阿扁總統備餐行列?」我問。
「之前每天看電視新聞播報阿扁總統在北監所受的待遇,心裡非常難過與擔心,後來移監到台中,很高興終於有機會盡一份心力,謝謝阿扁總統任內八年為台灣做那麼多的事。」贊代媽媽很認真的回答。
「妳每天這麼忙會不會倦怠嗎?」
「進入大地堅持台灣神的信仰,走的是台灣神道,每天所做都是修行的一部分,自然就沒有累或倦怠了。」

今日的餐點:
(午)粉腸貢丸湯、煎海鱺魚、炒青江菜、塔香茄子、白飯
(晚)冬瓜雞湯、炒高麗菜、蕃茄炒蛋、白飯、白木耳蓮子湯
點心:香瓜、甜柿、巧克力奇摩麵包、羅勒起士麵包、日式清蛋糕

 
延伸閱讀:阿扁總統送餐日記系列
阿扁總統送餐週報 Week 26:20131014~20131020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856&Itemid=57

劍橋口試現場:頭蓋骨



◎ 陳志今

每年大學申請時,英國媒體總喜歡以牛津和劍橋著名的口試測驗大作文章。似乎這些面試官總喜歡問一些不倫不類的問題(自由時報十月十七日報導「為什麼獅子有鬃毛?」),內向的學生或反應慢半拍的,立刻就會被淘汰出局。這些論調都是不知情者的霧裡看花。實際上,劍橋大學口試比你想像中有趣得多。在此與各位分享筆者的親身經歷。

當年筆者申請進入劍橋自然科學系的生物類組。生物類組在入學時並不會細分學科,所以舉凡動物、植物等,都可能是口試題。筆者的口試官是化石學教師。一進門,這位教授寒暄幾句後請筆者坐下,拿了一個半切面的動物頭蓋骨給筆者。

整整三十分鐘的口試,我們就只討論這個骨骼。

乍聽之下這似乎是簡單容易,但筆者至今對此口試仍記憶猶新。原因是,教授完全不在意筆者知道多少,反而對筆者的每個答案提出疑問,甚至引導筆者找出解題方法。筆者首先認為這是豹的頭骨,因為流線型的鼻骨表示牠跑得快、尖銳的牙齒表示牠吃肉。教授會心一笑說筆者想太多,只是狗而已。

當我們進一步討論鼻子的結構時,教授連續問筆者三次為什麼鼻子骨骼有許多皺摺。筆者數次對答案不太確定時,教授就開始給提示:他將眼鏡拿下來,開始交互用鼻子或嘴對鏡片吹氣,從而引導筆者想出「鼻內皺摺可以降低體內水分散失」的道理。

入學後,才知道大多數的朋友都被問到相同的狗骨骼口試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與答案,但每個人都覺得那是個一對一的討論教學,不像口試。

學生在讚嘆教授們對學科的精闢理解同時,教授早已決定是否要收這學生。不管學生知道多少,只有真正喜歡這門學科的學生才能進來。

當然,這種口試或許會因為教授對學生的主觀評價而被人詬病,因此口試不會只有一次。但重要的是,即使是有城鄉差距的弱勢學生,在引導式的口試中也有能力展現出對這個學科的熱誠。「未來潛力比學生現在知道的知識重要得多」,這句話,值得繁星計畫的口試教師們借鏡。

(作者為劍橋大學病毒免疫學博士生)

出處: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22/today-o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