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美學者:「台灣不可避免被中國統一」站不住腳


 
羅伊最後表示,美國若在台灣被侵略時,拒絕採取防衛動作,會讓亞洲各國懷疑美國的信用度。防禦台灣是否符合美國利益?總是會依情勢而定,但只要美國繼續在亞太推動民主,有意維繫戰略領導角色,而且中國的某些行動從根本上挑戰美國,那麼美國會採取行動介入台海危機,其理據就相當堅實


引用網址如下:
http://www.msn.com/zh-tw/news/national/%e7%be%8e%e5%ad%b8%e8%80%85%e3%80%8c%e5%8f%b0%e7%81%a3%e4%b8%8d%e5%8f%af%e9%81%bf%e5%85%8d%e8%a2%ab%e4%b8%ad%e5%9c%8b%e7%b5%b1%e4%b8%80%e3%80%8d%e7%ab%99%e4%b8%8d%e4%bd%8f%e8%85%b3/ar-BBHKpzF?li=BBqiNIb&ocid=ASUDHP

70年前台灣菁英這樣被糟蹋:第一留美博士死無全屍,孫女道全家流亡海外辛酸史( 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




一場大屠殺,究竟讓台灣失去多少菁英?70年前,台灣第一位留美博士、時任台大文學院長林茂生遭控「陰謀叛亂」、「鼓勵台大學生暴力」,成了二二八事件上萬冤魂之一,隨後一家被列「黑名單」監控,林茂生次子、台灣第一位精神醫學博士林宗義,也於1965年流亡海外,20多年無法為台灣貢獻長才。
「我想,那時他想不到他會被抓走,也失掉他的生命……」70年來林家經歷磨難,林茂生的孫女林玲文都看在眼裡,儘管她在祖父死後2年才出生,談起未曾謀面的林茂生,語氣仍是溫柔又充滿懷念。
儘管林茂生漸漸被台灣人遺忘,對孫女林玲文來說,擁有這樣的祖父是她一生驕傲:他在日本人統治下拒說日語、拒絕美國教職回台投入教育、國民黨來台後創辦《民報》揭發陳儀政府貪腐行徑,也鼓勵兒子林宗義(即玲文的父親)去讀當時前途未知的精神醫學,一生為台灣奉獻。聽林玲文談起一家人在林茂生死後經歷的一切,是那年代裡,台灣菁英受壓迫的一頁縮影。

20171228-林茂生孫女林玲文專訪。(顏麟宇攝)© 由 風傳媒 提供 20171228-林茂生孫女林玲文專訪。(顏麟宇攝)
儘管在祖父死後2年才出生,林玲文談起未曾謀面的林茂生,語氣仍是溫柔又充滿懷念(顏麟宇攝)


拒絕美國高薪教職、日本殖民下堅持說台語 第一位博士一生奉獻台灣教育


2017年尾聲一個冬日下午,旅居國外的林玲文在父親林宗義友人蘇南洲協助下回台灣受訪,她身著一襲剪裁得宜灰藍色毛料外套,就算正與蘇南洲閒聊也不忘將腰打得直直,而談到祖父是什麼樣的人,她滿臉漾著笑,笑得很甜:

「我祖父是一個注重教育的教育家,大概是台灣第一個……他非常喜歡教書,非常注重教學生,不但要教得好,要怎麼樣做人他也是非常關心的,他也是這樣對自己兒子女兒,栽培他們、教他們要怎麼樣做人,當然,他們也都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生於清帝國時期、經歷日本殖民統治,林茂生先後取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士、又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主修教育哲學並取得博士學歷,原本可以留在美國任教,卻毅然選擇回到台灣,原因無他,就是放不下在日本統治下備受壓迫與歧視、無法公平受到教育的台灣人們。

日本對台灣比較壓迫,不讓他們在什麼高等的教育裡面,只有日本人得到比較好的教育……他(林茂生)覺得,我們有自尊的觀念,他對教育是最關心的,在哥倫比亞寫論文也有提到。」

林玲文說,在那個獎勵說日語、以就讀日本學校為榮的年代,林茂生不僅堅持在家說台語,也堅持要自己孩子去讀公學校,跟台灣人一起上學。「我們在家裡從小到大只講台灣話,我祖母(王采蘩)她不講國語的,雖然我也出國很多年了、1965年到現在,我還是會講台灣話。」林茂生對說台語的堅持,在他死後、國民黨統治台灣時,家人依然守著。

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由 風傳媒 提供 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取自wikimedia commons)
二二八受難者林茂生(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辦《民報》揭發陳儀貪腐卻招來殺身之禍 遭控涉嫌叛亂「妄想台灣獨立」


林茂生對當權者的反抗,不僅在日治時期如此,國民黨來台後也仍堅持。原先林茂生殷切期盼台灣「光復」,戰後也熱烈歡迎「祖國」到來,自願扛起接管台灣大學事宜,然而所謂「祖國」讓林茂生徹底失望了,看著台灣人財產被洗劫、受到歧視、陳儀政府貪腐,林茂生決心創辦《民報》為民喉舌,「願意說真話,而且不會怕」,是林玲文對祖父的認識。
「(陳儀)對台灣經濟、尤其對台灣人的態度,就是這麼可惡,我祖父在《民報》抗議這樣子的事,當然陳儀不高興。不過我想,祖父那時想不到他會被抓走,也失掉生命……」林玲文嘆:「1947年3月11日,祖父被人抓去了,我們沒有再看見過他,不知道他怎麼死、屍體在哪裡,我們都不知道。」
林茂生被指控的罪名,是「陰謀叛亂、鼓勵台大學生暴力、強力接收台大、接近美國領事館企圖由國際干涉、妄想台灣獨立」等,問起林玲文怎麼看《大溪檔案》記錄,一旁的蘇南洲突然動氣了:「那些都是假的啦,看那幹嘛?那些檔案沒有意義、也沒經過合法公開審理的過程!」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msn.com/zh-tw/news/national/70%E5%B9%B4%E5%89%8D%E5%8F%B0%E7%81%A3%E8%8F%81%E8%8B%B1%E9%80%99%E6%A8%A3%E8%A2%AB%E7%B3%9F%E8%B9%8B%E7%AC%AC%E4%B8%80%E7%95%99%E7%BE%8E%E5%8D%9A%E5%A3%AB%E6%AD%BB%E7%84%A1%E5%85%A8%E5%B1%8D%EF%BC%8C%E5%AD%AB%E5%A5%B3%E9%81%93%E5%85%A8%E5%AE%B6%E6%B5%81%E4%BA%A1%E6%B5%B7%E5%A4%96%E8%BE%9B%E9%85%B8%E5%8F%B2/ar-BBHLN0p?li=AAazr0y&ocid=ientp2

國際記者聯盟:2017全球81位記者殉職、超過250人遭囚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自由時報   
2018-01-01

記者沃爾8月時登上馬德森打造的潛艇「鸚鵡螺號」後失蹤,直到3個月後警方找到被肢解後的頭部和兩條腿,馬德森才坦承分屍。(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際記者聯盟(IFJ)昨日(30)發表年度《遇害報告》(Kill Report),指出今年至少有81名記者殉職、超過250名記者入獄,顯示出媒體工作者遭到的騷擾、攻擊等。其中死亡人數最多發生在墨西哥、阿富汗及伊朗。
  • 馬爾他記者加利西亞於11月駕車外出時,汽車竟發生爆炸,外界一致認為這是場「政治謀殺」。(美聯社)
    馬爾他記者加利西亞於11月駕車外出時,汽車竟發生爆炸,外界一致認為這是場「政治謀殺」。(美聯社)
綜合外電報導,IFJ主席菲利普(Philippe Leruth)表示,跟去年死亡人數93相比,今年有所下降,但新聞界遭受到的暴力仍然高到無法想像,政府也沒有做出相對的懲處。
IFJ懷疑,至少有1名記者日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的什葉派文化中心,遭到自殺炸彈襲擊,然而這則消息尚未有官方證實。
8名遇難的記者中,有2起發生在歐洲民主國家。瑞典出生的記者沃爾(Kim Wall)8月登上丹麥發明家馬德森(Peter Madsen)打造的潛艇「鸚鵡螺號」(Nautilus)後失蹤,警方找到她的無頭軀幹,近3個月後警方打撈到她的被肢解的頭顱和雙腿,原本馬德森宣稱是在意外死亡後為她海葬,至此才坦承殺人分屍。
另一起則是馬爾他的調查記者加利西亞(Daphne Caruana Galizia),11月時揭發馬爾他總理慕斯凱特核心圈內人士和反對派人士涉嫌貪汙,一天駕車外出時,汽車竟發生爆炸,遭炸飛至數里外,當場身亡。外界一致認為這是場「政治謀殺」。
除了記者死亡,IFJ強調,許多媒體從業人員被關進監獄,流離失所,卻缺乏對殺害、騷擾、威脅獨立記者的審查,等同讓犯罪者逍遙法外。尤其土耳其官方對媒體的施壓相當嚴重,自2016年土耳其政變失敗後,有160名記者在當地入獄,占全球總數的2/3。
根據《遇害報告》指出,死亡最多的13人在墨西哥,其次為各11人的阿富汗與伊朗、10人在敘利亞、6人在印度。IFJ也對印度表達擔憂,當地屢次發生的暴力民粹主義,恐怕促使有心人士攻擊記者。
Source: 自由時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9715&Itemid=76

畫中有話-社會人渣是教育教材,如蠕蟲一般活在自我的虛相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7-12-25
楊緒東醫師手繪插圖「畫中有話
畫中有什麼話呢?
請細細品味~~
非常感激為台灣帶來正面力量的人物,他們常常無聲無息不會刻意讓人注意,而虛相活著的活殭屍,卻為了自卑、自弱、自我衰相,會表現出各種無厘頭的不滿不足,動用口舌、瞋恨心;大聲呵罵;因小事打人或殺人,常無事生風,欺侮善良理性包容忍讓的對象;是社會上極端惡劣的人渣吧??有人會說這種人得正面制裁吧?我個人認為社會人渣是正面教育的教材,他們若依〝因果報應〞會很不務實際,就忍他、隨他,只要不過份,不侵犯身家生命...現在媒體很發達;存證當教材,亦是自保之道,如是之人,活得緊張;難過、急躁、心悸、睡夢不安,背負著地獄活在人間;真是奈活之蠕蟲吧???

如蠕蟲一般活在自我的虛相。
指責嚇罵別人。
不思反省自己。
觀看更多畫中有話作品~~~~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看門道評味道〉麻油飄香雞肉飯

2017-12-31
文/梁瓊白
任何時候,只要有人炒麻油薑片,那氣味一飄散都會引人注意,這不,剛走進菜場聞到味道,便開始尋覓香氣的來源,原來有一攤賣麻油雞飯的商家正在炒料。
  • 市場攤家現場炒麻油雞飯,完全不需要花力氣吆喝,靠著氣味顧客自己就靠過來。(梁瓊白攝) 市場攤家現場炒麻油雞飯,完全不需要花力氣吆喝,靠著氣味顧客自己就靠過來。(梁瓊白攝)
真是聰明的推銷手法,完全不需要花力氣吆喝,靠著氣味,人就自動靠過來了。其實他並不是全部生炒,糯米飯和雞肉都已經是熟的了,只是現場爆香薑片和麻油,就直接放入雞肉和香菇,接著倒入糯米飯拌炒勻就完成了。只要製造出香氣飄散的現場效果,便引得眾人流口水,難怪剛炒好一鍋很快就賣完,接著又炒下一鍋應付後面排隊的人潮,生意真好,只要香氣不斷,除了往來的買菜客人,周邊的攤販,說不定肚子餓了也會光顧他這攤香噴噴、熱騰騰的麻油雞飯呢。
麻油雞飯是麻油雞的進階版,想那滾熱的麻油雞雖然暖和,但要在現場吃需要桌椅坐下來才能慢慢品嘗,如今直接把米飯跟雞肉炒在一起,既嘗到雞肉的香嫩,又有米飯的飽足感,比起油飯的味道更豐富,因此麻油雞飯始終是歷久不衰的一道冬天的台味小吃。
傳統的麻油雞飯用的是剁塊的帶骨雞肉,炒的時候水加得少些,然後放入泡過的糯米,兩者翻炒至八分熟,再盛出來另外蒸透,如此糯米融合了麻油和酒的香氣,又吸收了雞汁的鮮美,使得米飯格外鬆軟有彈性。只是,帶骨的雞肉體積比較大,對這種小盒只賣50元、大盒不過100元的小生意,成本未免太高,所以他用的雞肉是已經去骨的雞肉條,如此吃的人不需吐骨頭,他也節省了成本,否則一盒飯如果只放一兩塊雞肉,當然不如去骨切成條看起來份量顯得多,嚴格地說他的做法只能算是麻油炒雞肉飯。
炒麻油雞一般都用土雞,沒時間長燒的話,至少也要用半土雞,吃起來肉塊才有嚼勁,可是像他切成條、短時間就拌炒入味,應該是用肉雞才能這麼快就達到香鮮嫩的效果,不過這樣的售價,只要好吃,誰還計較是土雞還是肉雞呢。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6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