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聖山點滴 | |
作者 Aries | 贊修 | |
2020-04-06 | |
千里送醫的路上,在塑膠桶裡的受傷眼鏡蛇,完全沒有動靜。
終於到達「野生動物急救站」,隔著玻璃,獸醫等醫護人員,忙碌的診療不太有元氣的眼鏡蛇。 經判斷,傷勢過重,只能安樂死。 原本想要為蛇同修送醫,卻只能送行。
武漢肺炎傳染病持續至今,4月初的清明連假,有人待在家裡拯救世界、有人參觀景點刺激經濟、有人到聖山維護日常享受寧靜。
狗同修發現眼鏡蛇 4月2日(四)下午,聖山守護犬o-den對著他們常群聚的教育中心旁小水溝底部一直搖尾巴,有點興奮的看著裡面。無蓋的小水溝有些窄小,阿狗無法進入,第一直覺是,如果有食物掉在裡面,要趕快撿起來,維護聖山環境,人人有責。 一探頭,一隻蛇趴在水溝底,沒有動靜,oops,該為牠埋葬。
找來正在附近工作的贊吾,他隨手拿起一支棍子,要把蛇用出來。棍子緩緩撐起蛇的身體,卻發現蛇好像慢慢動了,頸部張開變成飯匙的外觀在示警,是眼鏡蛇(台語為飯匙銃)!還活著!!!
ps.
急救站人員表示,眼鏡蛇張開頸部變成飯匙外觀示警的動作,其實很耗費能量,眼鏡蛇不喜歡這樣。牠只在遇到危險才會示警,而這也是牠的優點,會先示警。 人怕蛇,蛇也怕人,遇到蛇,走開就好。人不先攻擊蛇,蛇也不會反擊。
如何處理受傷毒蛇?
經過觀察,蛇身上有傷口,該怎麼辦?贊吾提議從高處幫蛇滴優碘,其實大家和蛇不太熟,總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想救牠又怕用錯方法反而害了他。 再找來在附近工作的贊酷,大家議論之後,實在不知如何是好,暫議先不要動牠,為他祈禱,如果能好,希望能自體修復;如果不能好,希望牠好走。
ps. 後來詢問獸醫,得知用優碘為蛇處理傷口是對的,但要先用水先清洗等作業。一般不建議民眾自己來,還是送給專業的處理比較妥當。而且受傷的蛇具攻擊性。
大家開始回想,這隻眼鏡蛇在到底這裡多久了?今天是週四(4/2),贊吾說週二還未出現。
後來詢問到忙碌的贊琦,她在週三(4/1)上午已發現蛇的蹤跡,一樣是因為守護犬警示才發現的,而且當時蛇受到狗的驚嚇,就頸部張開變成飯匙外觀在示警,表示當時比較有元氣。贊琦拍下蛇的照片,發現牠身上有嚴重的傷口,直覺應該活不久,就繼續去忙碌聖山事務。
週四下午的觀察,阿狗們會輪流在小水溝旁看蛇,眼鏡蛇就只是趴著不動。難道就要這樣一直放著嗎?如果一時半刻還不重傷致死,而是慢慢的痛苦死,不是很可憐?傷腦筋……
晚上誦誥時,雄雄突然想到「野生動物急救站」這個單位,也許可以試看看這個管道。 時間已晚,只能先到急救站的FB留訊息、照片,隔日再聯繫看看,連假不知是否有動物醫護人員留守。 想方設法救蛇 隔日(4/3,週五)一早,確定傷蛇還活著,而且有移動,頭轉了180度的方向。打電話到「野生動物急救站」通報,原以為就此結束這件事,沒想到這只是一個開端。 首先,急救站的獸醫師看完照片,說眼鏡蛇傷得不輕,他們能做的,是醫治。那麼,誰捕捉、運送? 重點來了,野生動物的捕捉、運送、醫治分屬不同單位。 南投草屯受傷動物的捕捉,還是消防局業務(有些地方已改為外包),要先找到台灣聖山轄區的消防局分隊來捕捉(獸醫從照片判斷,算是中型蛇,加上受傷,由專業捕捉比較安全)。 捕捉之後,就會送去急救站嗎?不,是帶回分隊留滯,待動保所人員上班後,再到分隊將動物運送到適合的地方(例如「野生動物急救站」)。 但聖山發現的受傷眼鏡蛇不能等,怎麼辦?只能選擇自己送,目的地在南投集集的「野生動物急救站」。 聽完上述流程,應該已經想掛電話,打退堂鼓了。再試問如果繼續放著,會如何?原來蛇很「韌命」,受傷不一定會立即斷氣,可能會拖上一陣子,就是負傷、痛苦的、慢慢死亡。 既然如此,只能想辦法送醫,這一去,是送生,還是送死,只能看造化了。 手忙腳亂的特別任務 打了N通電話後,找到台灣聖山轄區的消防局雙安分隊,人員也很快來幫忙捕捉,要用什麼容器裝放?要自備塑膠桶,放得下蛇的就可以,再加蓋。那會不會窒息?要在塑膠桶打洞,讓動物能呼吸。 消防員夾住傷蛇時,感覺牠看起來更沒有元氣,頸部非常緩慢才張開變成小小的飯匙外觀在示警。捕捉過程也沒有像電視上看到的,下半身會扭動。而且一夾起來才發現,傷勢非常嚴重,幾乎快斷了吧?!
問題是,我是大路痴,從草屯去集集可能要迷航到天荒地老。好在贊吾即時放下手邊進行中的繁忙工作,熟門熟路的找到有點距離的「野生動物急救站」(位於集集)。其他同修則繼續手邊工作,留在聖山等候消息。
傷蛇的謎團 千里送醫的路上,眼鏡蛇在塑膠桶裡,完全沒有動靜。好像裡面沒有任何物體般的安靜。 終於到達集集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隔著玻璃,獸醫等醫護人員,忙碌的診療不太有元氣的眼鏡蛇。 傷口經獸醫判斷,被人為使用利器打傷。聽到這點,肯定眼鏡蛇不是在台灣聖山受傷的,而是負傷來到聖山,因為同修看到蛇,第一個反應是跑,不會去攻擊蛇。 已證道回天的創辦人楊緒東醫師一直教導大家,尊重萬物、一草一木;動物原本就住在這裡,牠只是路過,沒有惡意;蛇就是蛇同修。 原先大家還在猜,傷蛇會不會是被車子不小心輾過、或是守護犬咬傷的,獸醫師解答,如果是車子輾過,不會像這樣有洞(好像是這樣的回答,有點忘了);如果是狗狗咬的,傷口會比現在凌亂。現在看來,是利器所致的整齊傷口(可能是鋤頭),而且很會打,人家說「蛇打七寸」,這裡是蛇的致命點,靠近心臟。 而且下半身已發出惡臭(有味道,難怪守護犬會發現小水溝裡有蛇),傷勢過重(事後檢查為脊椎斷裂、體壁破裂),只能安樂死。 接下來是一連串的程序,先讓傷蛇吸入氣體(記得作用是麻醉、無感),再施打安樂藥劑,最後聽心跳聲以確認是否完成手續。 聽著透過儀器播放的心跳聲漸弱,原本想要為蛇同修送醫,卻只能送行。
不然再把蛇帶回聖山埋葬好了,經溝通,急救站想留下蛇,做成紀錄、資料(身長等),而且蛇肚子大大的,要照X光看裡面是什麼,最後會火化。既然如此,也算是傷蛇最後的貢獻。
ps.
X光顯示,傷蛇的肚子裡,是一隻蛙,原本還猜是老鼠。
發現急救站的捕蛇夾怎麼與一般看到的不同,人員解釋,是纏上彈性繃帶,理由是,捕蛇時,人與蛇都緊張,常夾太緊,容易造成動物受傷,因此急救站的捕蛇夾有做保護措施。並建議我們這樣纏上彈性繃帶,又學到一個知識。
回到聖山後,依照楊醫師之前所教的,誦唸一本《228台灣神太上真經》回向給蛇同修,並祈禱「你好好的去」(台語)。 結束這趟送醫變送行任務,和同修討論的過程,大家的問號一致,「是否延誤就醫?」後來再次詢問,經急救站人員解說「其實牠的脊椎已經斷裂,就算是第一時間送醫,可能結果也是一樣。不過牠就不須痛這麼長時間。」 2020年清明,為蛇同修送行,是特別的記憶。蛇同修教了我一課,祝福你。
ps.
「野生動物急救站」於4月6日在FB發表這則小故事,並於文末寫到「感謝熱心的人們對蛇伸出援手,雖然最後是個遺憾的結局,可能在牠的蛇生之中,感受比較多的都是人對牠的厭惡(或恐懼),至少在牠生命最後一程,是被人類的善意包圍。」
清明時節雨紛紛,小小感傷~
我的國家,四面環海,但是國民不認識海洋。
我的國家,高山林立,但是國民不認識高山。 我的國家,物種稀特,但是國民不知珍惜。
ps.
路過,看到另一個「寵伴」網站,轉貼自「野生動物急救站」的文章,名為「眼鏡蛇疑被人攻擊至下半身癱瘓!野生動物急救站:就讓你舒服的離開吧」,內文與原始狀況又更不同,還出現「送牠來急救站的民眾也默默跟狗狗說:『我們是送行者啊!』」。 其實我是轉頭對贊吾說「哇!我們變成來送行」之類的話。總之,發表於大地網站此文,才是原始文章。
相關閱讀:20200402 聖山記事(清明連假 Day 1)
20200403 聖山記事(清明連假 Day 2) 【寵伴】眼鏡蛇疑被人攻擊至下半身癱瘓!野生動物急救站:就讓你舒服的離開吧 【Yahoo!新聞】飽食青蛙還沒消化 眼鏡蛇遭重擊脊椎斷裂慘死 相同標題亦發布於【TVBS NEWS】、【LINE TODAY】 【中時電子報】眼鏡蛇吞青蛙 慘遭重擊蛇皮爆開、脊椎斷 同名亦發布於【中天快點TV】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聖山記事 20200406(清明為蛇送行)
獨家》台灣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遭潑漆 警高雄逮獲2嫌
新聞 - 新聞快報 | |
作者 自由時報 | |
2020-04-22 | |
〔記者劉慶侯/台北報導〕台灣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昨日遭人潑灑紅漆恫嚇案,台北市警方專案小組今日凌晨已在高雄逮獲涉案的鄭姓、曾姓兩名嫌犯,現仍在緝捕另名共犯中。 警方表示,涉嫌動手潑漆的28歲曾姓嫌犯並沒有前科紀錄,在逃的是他27歲弟弟。鄭姓嫌犯則有槍砲前科,警方目前清查有無任何幫派背景或是政治動機,及幕後是誰教唆。 3名不明身分嫌犯,是昨日早上8時45分到9時間,尾隨林榮基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附近的早餐店,其中一名身穿黑色運動衣的男子,趁林坐下喝咖啡時,拿裝有紅漆的飲料杯趁機潑灑,當場造成林男胸口、頭部以及手臂都沾染大片紅色油漬。 黑衣男子作案後,與另2名在旁把風的共犯隨後各自往臨近巷內竄逃,隨後搭車南下高雄,警方根據監視畫面陸續鎖定3人為同夥。由北市刑警大隊與中山分局共同組成專案小組進行查緝。 香港「銅鑼灣書店」是在2015年10月至12月期間,發生股東及員工共5人陸續「被失蹤」事件。失蹤5人分別為該店母公司巨流傳媒公司股東桂民海與呂波、業務經理張志平、銅鑼灣書店經營者李波以及店長林榮基。事後,證實遭中國有關當局控制。 2019年4月香港「銅鑼灣書店」決定在台繼續營業,但消息傳出後,立即遭人搶註冊「銅鑼灣書店」,店方於是決定改名,以落腳的北市中山區為主,改稱「台灣銅鑼灣書店」。25日在台北市南京西路5之1號10樓重生。 Source: 自由時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6185&Itemid=76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