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家庭plus】〈身口意三業〉是非的解脫 「是這樣嗎?」/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441888

 2021/04/09

文/呂政達

如果,你知道這樣的故事:警察追捕逃到山上的男人,自己承認房東阿嬤是他殺的,藥也是他買的,你會怎樣看待這個男人?

他都已經自己招認了,還會有錯嗎?最少,你會生起這樣的疑問,像禪宗公案那樣,有了疑情。

如果,不僅是電影《親愛的房客》那樣的劇情,而是發生在現實生活裡,當你生起疑問後,你會怎樣去尋找真相?

或者,你曾經被懷疑過,表面事證都指向你,對你不利,你感到異常的氣憤憂苦,努力要為自己辯解,卻發現沒有人要聽你的,別人為什麼都誤會你呢?在感到不解的同時,你也一頭栽進憂苦無解的深淵。

《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努力要告訴觀眾,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有「另一個故事」。真相,掩埋在虛象和假象,在空假的現象裡等待被挖掘。只是,在那段邁向真相大白的過程中,我們如何安處?

我很願意分享那個傳頌多年的故事。十八世紀日本幕府時代的白隱禪師,被村裡的女子誣賴說她的孩子是跟禪師所生,當村人前來興師問罪,白隱禪師淡淡說了句:「是這樣嗎?」便負擔起養育嬰兒的責任。日後女子良心發現,說出了真相,前來要把孩子領回去,禪師也沒有多話,仍是淡淡說了句:「是這樣嗎?」前後兩句「是這樣嗎?」無論是蒙受冤屈或者真相浮現,一名禪師的心始終不動。多年來我一直在摹想白隱禪師的心境,喔,是這樣嗎?

《親愛的房客》提到的另一個故事是,我們對同性戀擁有真實感情的不信賴和輕易的誤解。所以,當警察以懷疑語氣問林建一:「你只是一個房客,怎麼願意承擔照顧的責任?」林建一吸了一口氣說:「如果你是個女生,當丈夫死了,你繼續住在夫家、照顧孩子,會覺得奇怪嗎?」喔,我倒覺得多說了,一句辯解的話不可能改變一個長久累積的傾倒的天平,有時候,我們真的要學習說一句「是這樣嗎?」

百丈大智禪師曾道:「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歷年來已有多少人解說過這兩句,但當事情發生的時候,真的就可以「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嗎?在禪師如如不動的見地裡,能不能找到真相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但若辯解是以陷入憂苦為代價,倒寧願輕輕的、慢慢的,像白隱禪師的「是這樣嗎?」或者《親愛的房客》由孩子彈奏的〈在夢裡〉歌詞:「我還不會飛翔,你告訴我我有翅膀。以後飛去別的地方俯瞰全世界,我會很快樂嗎?」

只是,當懷疑出現時,請找找看有沒有「另一個故事」,讓我們可以從是非解脫出來。

引用網址如下: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441888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中學生睡不夠 情緒易憂鬱焦慮

 2021-04-09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台灣睡眠醫學會指出,根據國內一項調查顯示,台灣國、高中生僅有約15.4%的人符合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的睡眠時數,並提醒,幼童睡眠太少容易有情緒和行為困擾,以及過動傾向,青少年則易有憂鬱和焦慮的情緒。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建銘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張詠森合作,針對台北市1萬0229名學齡前兒童、4317名國小學童,及3625名國、高中學生的睡眠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兒童、青少年週間的平均睡眠時間都低於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所建議的睡眠時數。

睡眠時間符合標準 僅一成五

根據調查,睡眠缺乏的情況隨著年齡增長變得更加嚴重。學齡前兒童還有80.5%符合建議的睡眠時間,國小學童剩下65.1%符合,國、高中生則只剩下15.4%睡眠時間符合建議,且有高達45.7%受訪者的睡眠時間過少。

幼童沒睡飽 恐產生過動傾向

除了睡眠時間長短外,睡眠的品質也很重要。研究發現,過敏症狀及3C產品的使用都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睡眠品質。有過敏症狀如氣喘、夜咳、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較難以入睡,入睡後容易醒來,白天也有較疲倦的狀況。

睡前使用3C 白天也較易嗜睡

睡前1小時有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的國小及中學生,睡眠時間較少,白天也較為嗜睡。

台灣睡眠醫學會指出,這個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兒童、青少年不但白天較容易有嗜睡的狀況,睡眠太少的幼童較容易有情緒和行為的困擾及過動的傾向,而青少年睡眠太少則和憂鬱及焦慮的情緒相關。

另外,國小和國、高中生睡眠過少者,平均身高的百分位也比睡眠充足者低。

◎睡眠醫學會建議父母可以這麼做:

●使用鬧鐘提醒「準備上床就寢」的時間,讓鬧鐘提醒他們該收心、收書包、收拾玩具準備就寢,有助於避免因為衝突、拖拖拉拉延誤就寢時間。

●謹守「上床時間」的底線。

●陽光是對抗賴床的好幫手。建議家長可以在預計喚醒孩子前15到20分鐘就拉開窗簾,讓陽光灑入房間,藉由光線對於褪黑激素的抑制功效來喚醒孩子。

吃早餐、上學途中也可試著讓孩子沐浴在陽光下,幫助他們的生理時鐘能夠穩定運行。

●睡不著時,試試先延後上床再提前。

●週末補眠不過頭,謹慎「小睡」。睡眠醫學會也再次強調,學童週間上學日應規劃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週末補眠的需求,造成內在生理節律位移。

引用網址如下: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442033



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近視和老花,視力模糊?一招解決!/

 

【影片】請看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t9-PR7-A8



【相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7tLwUlIcfA&t=146s


夠看的懂!真是一針見血句句民國50年(1961)前出生的才能入骨!/

 

⏺50年前,媳婦怕婆婆;50年後,婆婆怕媳婦。
⏺50年前,人人都想生;50年後,人人不敢生。
⏺50年前,不小心就生了好多個;50年後,很用心卻生不出一個來。
⏺50年前,孝子是兒子;50年後,孝子是老子。
⏺50年前,結婚容易離婚難;50年後,離婚容易結婚難。
⏺50年前,偶爾外食;
50年後,偶爾開火。
⏺50年前,常換工作被視為異類;50年後,不換工作被視為異類。
⏺50年前,沒有不認識的鄰居;50年後,沒有認識的鄰居。
⏺50年前,窮人怕耕地;50年後,富人買地耕。
⏺50年前,人怕沒肉吃;
50年後,人人怕吃肉。
⏺50年前,伙計看老闆臉色;50年後,老闆看伙計臉色。
⏺50年前,晚上可以開窗睡覺;50年後,白天在家卻要鎖門。
⏺50年前,尼姑和尚出來化緣;50年後,尼姑和尚出來賑災。
⏺50年前,鄉下人往都市擠;50年後,都市人往鄉下避。
⏺50年前,人們盼望增胖;50年後,人們拼命減肥。
⏺50年前,你拜託銀行借你錢;50年後,銀行拜託你借錢。
⏺50年前,人穿破洞補丁服裝是因為窮;50年後,人穿破洞補丁服裝是想耍酷。
⏺50年前,一個人工作能養全家人;50年後,全家人工作難養活一個小孩。
⏺50年前,考上大學很難;50年後,考不上大學很難。
⏺50年前,是善良的社會;50年後是詐騙的社會。
⏺50年前,家有一老如有一寶;50年後,家有一老全家逃跑。
😂最後這一句,看了真叫人哭笑不得啊!

來自網路

【你都踩在細菌上嗎?】腳踏墊好髒懶得洗?懶人洗法報你災! /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太神奇了!日本名醫30年心血發明一套操,7天讓血管回春!/

 皮膚鬆弛、腿腳不靈便、內臟功能衰退、記性變差……血管一旦出現老化,不管處在哪個年齡,都會出現這些全身的衰老症狀。

早點「養」血管,勝於老來「治」,此文適合所有的中老年朋友看看:

血管老化有多可怕?!

1、血管變脆、變硬,活動能力下降

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會加速血管硬化,反過來動脈粥樣硬化又會進一步升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

2、血管堵塞,記性差

動脈堵塞可造成其供血臟器、肢體缺血壞死或功能減退;慢性腦供血不足則會造成嗜睡、記憶力減退、精力不能集中等。

3、頸動脈斑塊,心腦功能減退

頸動脈斑塊主要指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多數為動脈狹窄,是全身動脈硬化的局部表現,病人往往同時伴有顱內動脈和心臟冠狀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並導致相應症狀。

4、靜脈曲張,站立困難

靜脈曲張導致因素比較多,長期體力勞動者、職業上要求長期站立者(教師、交警、售貨員、理髮師、廚師等)多發,患病後影響站立和行走。

深靜脈血栓後遺症和動靜脈瘺病變也可以表現為肢體腫脹和代償性淺靜脈曲張。

5、血管老化導致身體功能減退

此外,特定部位的血管功能老化可引發身體多種功能減退:如頸動脈硬化導致腦缺血和腦梗塞;主動脈硬化可以導致胸腹主動脈瘤,危及生命等。

所以,養血管要趁早!

如何養呢?

日本名醫30年心血發明 原地小跑步體操 7天讓血管回春

許多人認為有效的運動就是要換上休閒運動服裝,到戶外或上健身房花個半小時一小時運動才算數,因此常常以忙碌為藉口給自己推脫了,小心如果久坐不動的話,血管老化,疾病就會找上門。

日本名醫池谷敏郎以他行醫多年的經驗發明了一套體操,動作簡單,不需要任何器材,每次1分鐘就能達到健身,降低血管年齡,並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這套操就叫:原地小跑步體操

這是池谷敏郎耗時30年心血所發明,只要一點時間、空間便能進行的簡單運動。

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或退休人員,隨時抽個空在原地小跑步1分鐘,一天3次,據說一周後血管年齡可降低9歲,還能強化骨骼、肌肉……

原地小跑步體操現在可是風靡日本,日本女性很多都靠做這個體操來保養身材。

原地小跑步體操怎麼做?

首先放鬆肩膀,手臂自然擺動,但腹部得用力挺著,腳尖墊起來,用小跑步的方式,原地小跑步。一天3次,每次1分鐘。

進行原地小跑步體操時,血液循環會加速活化,製造出能夠修復及擴張血管的一氧化氮,因此,能夠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

不用花一分錢,不用非要出去鍛煉,就能養護血管!快把這個幫助血管「返老還童」的方法,告訴更多朋友,每天3分鐘,逆轉血管年齡!

引用網址如下:

太神奇了!日本名醫30年心血發明一套操,7天讓血管回春! | 早安生活 (lifez.co)


尖叫響徹再教育營!BBC:前守衛、女囚證實維族女遭性侵 電擊生殖器 /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自由廣場》雲林人的悲哀

 2021/04/05◎ 林文彬

昨天前台水公司董事長郭俊銘投書〈從張忠謀一句話談水補貼〉,文中從水資源看見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誠信,難怪張忠謀先生取之有道,令人敬佩。但反觀六輕之於雲林,可說是雲林人的悲哀,而且更加悲哀的是,縣府還一直搞不清楚狀況。

筆者在三月臨時會提案主張「台塑總公司應遷來麥寮」、「台塑應為工安提撥災賠準備金」、「監察院應查咎集集攔河堰對雲林之危害與解決」等質詢縣長,六輕用水多少?她說只占六%;又集集攔河堰花費多少錢蓋的?她竟不知道。〈郭文〉正好可給些答案,也給雲林人一個自知之明。

要知六輕單從「水補貼」獲取的利益,一年就高達約五十億元,另政府「耗費巨資興建」為其攔截水源的集集攔河堰,造價更是二百五十億元。但其對雲林造成《濁水溪還是溪嗎?》的危害可觀,因為濁水溪無水,導致外傘頂洲的縣土流失、揚塵使縣民「吃飯攪沙」、地層下陷猶怪罪農民鑿井抽水。縣民受限於就業機會,忍氣吞聲,卻飽受六十多次工安意外爆炸火警,以及鎮日空氣污染,和罹癌的蹂躪。但縣長對此竟說,工安意外才十幾次。這種悲哀還要有人去「翻白眼」嗎?還要有人去拍《糖果工廠的祕密》嗎?雲林人的悲哀,就是縣府還是搞不清楚狀況。尤有甚者,這出海口的河道已被堵塞了,是要擋下洪峰淹死自己的嗎?

(作者為雲林縣議員,前虎尾鎮長)


引用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當「擇己所愛」變「諜對諜」/

 2021/04/05

申請大學選填「六」個志願的殘忍

◎ 宜和蓒

大學個人申請公布第一階段篩選結果,其中台大醫學系的門檻為四科五十九級分,而陽明交大醫學系則維持六十滿級分,引發「醫科龍頭換位」的議題。

因為大學個人申請每人最多只有「六」個志願可以選填,合理推測多數考生只求有醫學系可念,不願硬碰硬地「非台大醫學系不讀」。加上台大醫第二階段需筆試,陽明醫不用,因而出現過去從沒有的現象。這樣的選填志願策略是「擇己所愛」,還是一場「諜對諜」的心理戰呢?

過去因為自己的孩子離大學個人申請的制度太遙遠,總是無法理解許多家長抱怨只有「六」個校系不夠孩子選擇的想法。當自己的孩子即將面臨大學升學,才猛然發現申請制度的嚴苛與無理。專家學者說著「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的」的美好話語時,筆者不禁想問,您們的孩子真的有歷經現在這套制度嗎?

筆者從小就想當老師,當年繳交的聯考志願卡前三十個志願都是師院相關科系,一點都不浮濫,更沒有陷在分數迷思中。我非常慶幸在第「十三」個志願錄取了某師院的初教系,順利當上國小老師。

如果我在現代這種「六」個志願的申請制度下,我的焦急恐懼絕對甚於許多學生。這些專家學者若是願意易地而處,或是想像自己的孩子深陷制度泥淖中,就可以知道這制度有多殘忍!

我想要當個老師,卻要在這場志願選填的制度中推敲別人的心態,考慮是否應該「高分低填」避開眾家高手,或是反其道而行,「低分高填」原本填不上的科系,夢想「創造驚奇」。學生飽受不斷推陳出新的考試題型已屬煎熬,考完後還要用手中僅有的「六」個志願「賭」學校科系,「擇己所愛」的說詞聽來諷刺。

台灣的教育一直標榜以學生為本,推出的考試制度卻是大行折磨學生之實!連分數頂尖的醫學系學生都陷在諜對諜的心理戰中,不難體會更多分數不上不下的學生心情。聯考年代,考前拜拜或祈禱一次求好運就夠了;現在的學測年代,考試要好運、選擇志願也要好運,連面試也要好運,這是哪門子的以學生為本?

(作者為國小教師,台南市民)

引用自由時報 :

 自由廣場》當「擇己所愛」變「諜對諜」 - 自由評論網 (lt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