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大埔「原屋原地」保留 吳敦義承諾跳票

邱燕玲、彭健禮 2013/06/28

內政部推翻前行政院長承諾,苗栗縣政府堅持七月五日就要拆屋,大埔自救會居民昨到行政院大門口抗議。(記者邱燕玲攝)
三年前苗栗縣政府大埔徵地引發農民抗爭,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左)做出「大埔原屋原地保留、農田集中劃設歸還」承諾,苗栗縣長劉政鴻(右)也向全國農民道歉。(資料照)
苗縣府7.5拆屋 自救會抗議
苗栗大埔事件已屆滿三年,但內政部推翻前行政院長承諾,苗栗縣政府堅持七月五日就要拆屋,大埔自救會居民昨到行政院大門口抗議,高呼「爭議未決!」「履行承諾!」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也帶頭譴責政府「無情、無血、無淚!」
二○一○年,苗栗縣政府計畫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強制徵收大埔農地,面對居民抗爭,縣長劉政鴻不惜動用警力與怪手,封路毀田,引發強烈抗爭,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做出「大埔原屋原地保留、農田集中劃設歸還」承諾,指示等面積歸還農地、恢復農水路,但一千多個日子過去了,苗栗縣政府不但未執行吳敦義承諾,甚至撕毀承諾,發出公文勒令彭秀春、朱樹、柯成福、黃福記等四戶在七月五日前自行拆遷,否則動用公權力強拆。
吳任閣揆時 允諾歸還農地
三年前大埔居民朱阿嬤不滿政府強徵土地而自殺,她的兒子朱樹昨也到行政院前抗議,談到媽媽不禁悲從中來,哽咽痛陳:「人已死,何忍家再破!」
大埔自救會預告,七月五日當天,全國各地的反圈地自救會及台灣農村陣線等團體,將在大埔「公義路」舉行大會師,宣示「一方有難,八方來援」,表達誓死捍衛農村土地的決心。
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昨天出面接見,自救會成員葉秀桃問:「為何政府不信守承諾?」許表示這是苗栗縣政府的職權。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追問:「請直話直說,這四戶要不要拆?」許文龍仍說,這是苗栗縣政府的職權,他不能侵犯地方職權。
營建署:這是苗縣府的職權
許文龍這番回答引發現場民眾不滿,擋住其去路,最後在警方的保護下才回到行政院內,抗議民眾也轉至總統府繼續陳情。
苗栗縣政府工商發展處副處長黃智群表示,徵收計畫已公告三年半,曾因大埔自救會有異議,兩次劃地還農變更計畫,營建署都委會也辦理四次協調,最終於一○一年八月七日決議不予保留,但建議在彭秀春等人房舍周邊都市計畫道路尚未開闢前,暫時原地保留,所以縣府先進行區內其他工程。
黃智群指出,如今區內工程進度已達九十七%,縣府因此發文請彭秀春等人於七月五日前搬遷,完成徵收的行政處分,因為這四戶都位於公義路旁,縣府已申請七月六日以後的路權,為強制執行做準備。
張森文、彭秀春夫婦說,如今吳敦義已當上副總統,過去說的話全不算數,莫非當初吳敦義出面滅火、只是做做樣子,大玩兩面手法?他們四戶一定會堅持到底,絕不會自行搬遷。
〔記者邱燕玲、彭健禮/綜合報導〕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頭版新聞】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大埔四戶還要拆? 副總統的輕諾又毀諾

朱淑娟 2013/06/28



‧朱淑娟 2013.6.27

 
前言:
苗栗縣政府為開發《竹科竹南基地特定區計畫》,區段徵收竹南鎮大埔里、頂埔里等地農田及住戶,但區內有24戶不願被徵收,201069日縣政府怪手毀田,導致朱家72歲阿嬤仰藥自盡,引發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反徵收運動。

 
事後前行政院長、現任副總統吳敦義為平息爭議,在2010817日做出「所有建物及基地原位置保留、農地集中規畫」承諾。隨後內政部營建署也依吳敦義承諾,在20101228日都市計畫委員會完成保留程序。

 
然而事後因苗栗縣政府反對,在地方、中央都委會幾經周折,2011510日內政部都委會卻推翻之前結論,包括區內張藥房等四戶無法保留。日前這四戶收到苗栗縣政府公文,限期在75日前自行拆遷。

 
大埔事件至今已三年,這四戶在中央、地方政府反反覆覆的承諾、毀諾下飽受折磨,今天他們在各地朋友聲援下再次來到行政院、總統府抗議,要求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江宜樺(當時的內政部長)兌現承諾

 
行政院長對人民的承諾  變廢紙

 
副總統吳敦義在2010年8月17日行政院長任內,與農民協調後承諾
「所有之建物及基地同意原位置保留」,但其中四戶苗栗縣政府卻堅持要拆。

 
「副總統、苗栗縣長劉政鴻當場對農民拍肩握手再三保證,還白紙黑字寫下會議紀錄,如果這樣還不能相信,那人民不知道還能相信誰?....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全程參與2010817日的協商會,他今天到場強調,當時包括吳敦義、劉政鴻、江宜樺都在場,事後行政院也正式發出協議公文,但三年後這個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對人民的協議,竟然變成一張廢紙。

 
這四戶之一的「張藥房」女主人彭秀春說,「中央說要保留我的房子, 苗栗縣政府說要拆我房子,我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裏?」

 
多次聲援的後龍灣寶農民洪箱說, 行政院長如果無能就不要說話,一下要拆、一下不拆,這樣實在太欺負百姓。「政府不是常說居住正義嗎?但現在一張公文就要拆人家的房子,這個家只剩下六坪耶。」

 
家被二度徵收  如今只剩六坪 

 
張藥房」位於大埔仁愛路、公益路交叉口,小小的店面一不注意就走過去了,這個房子原本還有11坪,84年買時是一個倉庫,沒水、沒電,重新拉管做廁所,一樓營業,二、三樓是生活空間,結束漂泊的租屋生活。

 
1997年苗栗縣政府因拓寬馬路徵收張家五坪地,2009年又遇到大埔徵收案,這僅存的六坪全被劃入徵收範圍。「難道我的房子是可以給你們亂切亂弄的嗎?你有沒有想到我要住哪裏?這是我的財產,我絶對不走。」

 
可容納兩部卡車通行的路  會影響交通?

 
營建署說,張藥局位於道路截角可能影響交通,另外三戶也因交通問題、產權問題無法保留。

 
但這個說法恐怕有問題,因為內政部在20101228日都委會時就是以「特殊截角」決議讓張藥局家可以保留。

 
而據記者實地觀察,所謂「特殊截角」就是住家前有一片綠地,再前方有一個路牌,家到這個路牌約13步,只要將這個路牌退縮就不會影響交通。而住家側門仁愛路可容下兩部大卡車併行通過,這樣說會影響交通實在太牽強。

 
內政部營建署都市計畫組組長陳興隆之前受訪時也坦承,技術問題政府也願意想辦法,但問題出在當地民眾質疑內政部不公平,200多戶配合政策都退縮五十公分,憑什麼張藥房不用拆?

 
營建署:中央不能侵犯地方職權

 
今天營建署代署長許文龍到場接受農民陳情時表示,中央依法程序都已完成,都委會只是附帶建議這四戶保留,中央不能侵犯地方的職權。

 
徐世榮追問:「你這樣講跟當初承諾不一樣,公文白紙黑字寫的是「原屋原地保留」,就因為當初這麼明白寫下來, 大埔事件才能平息下來。」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接著說:「我們要的不是誠意,我們要程序正義、 完整的正義,請直接說這四戶拆不拆?」

 
在眾人包圍並交相問的情況下,許文龍不再回話,隨即由警察保護離開。

 
取信於民  怎麼承諾就怎麼做 

 
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說,劉政鴻違背承諾讓政府失信於民, 既然可以重開都委會把原來要保留的房子拆除,就可以重開都委會把這四戶再保留回來。

 
徐世榮說,都市計畫是二級審查制, 地方政府有提案權、變更權,但中央對地方送來的擬定、變更計畫, 都委會都有權利變更。最好化解爭議的方式,就是「吳副總統、江院長、劉縣長, 您們三年前怎麼承諾、就怎麼做吧。」

 
大埔事件大事紀
時間
事件
2010.6.9
苗栗縣怪手毀田,隨後大埔朱阿嬤仰藥自盡,舉國嘩然
2010.8.17
吳敦義承諾「建物原位置保留,農地集中規畫」
2010.12.28
內政部都委會746次會議通過保留程序
2011.5.10
內政部都委會755次會議推翻決議,其中四戶無法保留
2012.7.24
內政部都委會784次會議再度決議四戶無法保留
2012.8.7
內政部都委會785次會議再次確認定案
2012.6.11
苗栗縣政府發文四戶,限期75日前自行拆遷

 
大埔案四戶無法保留原因
住戶
內政部主張
住戶主張
彭秀春
位在道路截角,影響交通
轉彎處空間大,且屋前尚有空間可規畫,不會影響交通
      
轉彎處為大角度鈍角,影響交通視線
公益路右轉仁愛路是大轉彎順轉,不會影響視線,且願不領補償金自動拆除三角鐵皮,但不要拆到房子中間的大柱子
柯成福
產權由兩戶共有,另一戶已領補償金,如無法取得另一戶同意,則無法保留
另一戶已領補償金,權利歸苗栗縣府,不應推給兩戶自行解決,願原價向縣府買回
黃福記
要求農地保留於房後,不與其他農地集中畫設,與協議不符
黃福記年事已高,如此規畫導致身體不堪負荷

 

 
〔 資料來源: 環境報導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9 當你看到自閉症孩童在餐廳被其他顧客抱怨,"你會怎麼做?"Wha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Q1aN4FneqY

#6 當你看到種族歧視在你面前發生,"你會怎麼做?" (What would yo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6JKguJ7zM8

#1 當你看到唐氏症店員被欺負,"你會怎麼做?" (What would you do?)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NeaDwFx8fgs

陳智雄先生殉難50年追思暨記者會

陳智雄先生殉難50年追思暨記者會

台灣北社、台灣民族同盟、台灣教授協會、公投護台灣聯盟、908台灣國運動、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於今年(2013)6月27日上午十時,假台大校友會館3A室舉行陳智雄先生殉難50年追思暨記者會。陳智雄先生為第一位因台獨案遭槍決的烈士。本次追思暨記者會,陳智雄烈士之女陳雅芳女士(Vonny Chen)與陳智雄難友劉金獅先生,均蒞臨出席並發表感言,讓更多台灣人認識這位民族英雄及其精神典範。
陳雅芳女士於今年3月取得父親被國民黨政府扣留50年的遺書及相關文件。看完遺書,她決心來台瞭解自7歲就未曾再見面的父親生平與理念,並尋找遺書托孤的同志吳振南博士及其親友。經多方聯繫後,再度來到台灣的陳雅芳女士,於6月22日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辦公室見到吳振南的表弟楊東傑醫師,及當年父親隔壁牢房難友劉金獅先生,並從他口中獲悉陳智雄烈士受人尊敬的領導才能與勇氣,以及他被殺害前遭受的極不人道折磨。
據劉金獅先生追憶,陳智雄烈士在獄中始終鼓舞受難台灣人的士氣,並展現過人的領導才能,以及對中國黨官兵毫不妥協的大無畏精神。
陳智雄烈士在被押赴行刑前,持續呼喊:「台灣獨立萬歲!台獨萬歲!台灣獨立萬歲!」,而遭獄方殘酷施暴:用布塞嘴、以鐵絲穿刺臉頰;上手銬、又粗暴砸砍腳鐐,致雙腳被砸爛。當日,獄中難友悲憤填膺食不下嚥,以「絕食」做無言的抗議…。
誠如劉金獅先生對陳雅芳女士所言,陳智雄烈士是偉大的台灣民族英雄。他所展現的勇敢氣魄,激發大家「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魂」的坦蕩胸懷,堅強度過漫漫的苦難歲月。
我們追思紀念陳智雄烈士生前行誼,尊崇他留給家人與台灣的偉大情操與風範;反思台灣今日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雖歷經半世紀之久,依然格外發人深省!


引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http://www.wufi.org.tw/%E9%99%B3%E6%99%BA%E9%9B%84%E5%85%88%E7%94%9F%E6%AE%89%E9%9B%A350%E5%B9%B4%E8%BF%BD%E6%80%9D%E6%9A%A8%E8%A8%98%E8%80%85%E6%9C%83/

陳智雄烈士的女兒陳雅芳(Vonny Chen) 的發言

Statement by Tan Geh-Hong,Indonesian daughter of Tan Tie-Hiong - Executed in Taipei May 28,1963
June 27,2013,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Taipei
My name is Tan Geh-Hong (Chen Ya-Fang) in Chinese, and I was born July 28, 1949. My name is Vonny Vitawati in Indonesia; I ch⋯⋯
ose the name Vonny to be like Hong. I am the daughter of Tan Tie-Hiong (Chen Chih-Hsiung).
I have come to Taiwan many times to try to find out about my father. In about 1980 丨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he police department in Pingtung that he had died in 1963,but I didn’t know how or why. It was only in the last year that I found out that he was executed by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for his efforts in advocating that Taiwan become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nd it was only in May 2013 that I got nearly all of the documents about his case from the National Archives Bureau, and only now through 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 have I been able to meet former political prisoners who can tell me about the last weeks and days of his life before May 28,1963.
They can tell you about this in Taiwanese, so let me telt you my own view of my father, which is not known in Taiwan.
My father Tan Tie-Hiong, born 1916,came to Indonesia to serve as a translator for the Japanese army, in early 1945. He came to our small town Boekit Tinggi in central Sumatra. He rented a room from my family, Hokkien Chinese who had been in Indonesia for a few generations, and were Catholics. My grandfather had a store in Boekit Tinggi. So my father met my mother, Tan len-Niu (Chen Ying- Niang), who was only sixteen then and very beautiful; my mother was one- quarter Dutch. My mother’s mother did not like my father, because he was a stranger and they had no knowledge of his family. But my father and mother loved each other very much, so they ran away and got married in July 1946,and then came back. They had three children, my elder brother Tan Ui-Hui in 1947, then me,and then my younger brother Tan Ton-Nam two years later.
By the time they got married, the Japanese army had lost the war and left, and the Indonesians had declared their own government established; but the Dutch came back and tried to take control again. There were some Japanese and Taiwanese former soldiers left behind in Indonesia. My father continually travelled to do trading business in gemstones and other goods, but he secretly was also buying weapons for the Indonesian revolutionaries. According to my mother, their bedroom would be full of piles of money, and then my father would buy gold and stuff it into the battery compartments of flashlights, so be could
secretly carry it around when he travelled to buy weapons. He also was generous to help the Taiwanese friends who were left in Indonesia without support, so they could not save any money, and this led to some disagreement with my mother, though they always loved each other and my mother later told us children not to blame him.
But my grandmother said he was an “impossible man” because he came and went so much, and often did not want people to know where he was. He was arrested by the Dutch for a while, as was Sukarno who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Indonesia. But finally in 1949 the Dutch recognized the independence of Indonesia, and my father received an award from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 in recognition of his contribution. However, he did not choose to become an Indonesian citizen, and the Chinese in Indonesia have usually kept separate.
When I was two years old and my mother was pregnant with my younger brother (he was born November 1950),my father who had been away for a while came to the bus station of Boekit Tinggi, and sent someone with a message to my mother to pack up the children and come to the bus station and go away with him overseas. But my mother was stopped by my grandmother, who said that with two children and another on the way, it was too dangerous for her to go away with this man; what would she do if he abandoned her far away? So my mother didn’t go to the bus station, and she never saw him again. In fact I believe she never even received any letters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him.
After a few years my grandmother’s sister arranged for my mother to marry a doctor. My mother went with him, a good man, and had more children, but left us three children with my grandmother. When I was five, my classmates taunted me
that I was an orphan, my father was a Japanese soldier, and everybody hated the Japanese. I told them that that wasn’t true. I always wanted to find my father.
When I was seven (1956),my father came back to see us. My uncle took me and my two brothers to the zoo, where my father was waiting for us. We only got to see him for less than an hour, because my grandmother was afraid he would kidnap us. He gave each of us a set of clothing, top and pants. I remember mine was green, with green and white stripes on the top. But he was like a stranger to us, of course. I never saw my father again, nor heard any news of him.
After I got married and was over age 20,I decided to try to find my father. I visited th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which represented the government in Taiwan, and told them my father’s name. After a few months I got a letter in 1979,which I still have now, which said simply that the Pingtung police department reported that my father had died in 1963. In 1980 I went to Taipei for a few days, but I didn’t know who or where to ask, and didn’t speak Chinese at all. Next in 1984 my younger brother went to Taiwan with a friend who spoke Chinese, and he found the address of our aunt Chen Hsiu-hui at the White Lotus Temple in Luotung, where she was a nun, and the address of relatives in Pingtung. I don’t know how he found this.
The next year or so I went again with my older brother, and my aunt took us to bow in front of the ash urn of my father, and admitted he had been killed by the government, but told us sharply not to ask any more about it. My aunt and her assistant nun also came to visit us in Indonesia once. In 1990 when I visited my aunt took me to her father’s grave in Pingtung on Ching Ming Day, April 5,and I met some of my cousins. But I lost their address, and couldn't remember the Chinese place names.
In about 2003 my Indonesia friend whose wife was Taiwanese told me that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was going to give compensation for political deaths, and he helped us to find a lawyer in Taiwan. I also visited Taiwan at that time. We had to prepare a lot of documents, such as our birth certificates. (Now I know that my father left all of our names in his will.) My mother was still alive then; she lived till 2010. But I still didn’t know why my father was killed.
Finally in 2012 my brothers and I suddenly received letters from the National Archives saying that we could have the original of our father’s last will, if we came to get it. I don’t know why the Taiwan military kept these letters for so many years without giving them to us, and why they preserved them when they didn’t care about them. My younger brother and 1 prepared to go in March 2013,but my younger brother had to go to the hospital three days before we were scheduled to leave, and I am very sad to say that he passed away two months ago.
When I saw the will, I understood that my father was working for the future of the Taiwan people. He had asked a Dr. Wu Chen-Nan in Japan to look after us three children. I think that Dr. Wu knew my father’s activities. But by the time I got this information, Dr. Wu had already died. Now his son Dr. Wu Dzai-cheng is
president of Mackay Hospital.


At a meeting of WUFI in Taipei on Monday 丨 met Lau
knew he faced death. These questions should be researched, and I will share the documents with people who want to study them.
I hope that this sacrifice of my father's life, as well as the loss of his place in my life, can finally be known, by me and by the people of Taiwan, and that he can now be given his rightful place in Taiwan’s history. I have two children and three grandchildren, and the story of their grandfather Tan Tie-Hiong is also their heritage.
I want to thank WUFI and also Dr. Ted Liu (Lau Chiong-dit, Liu Dzong-deh) for letting me speak to you today and for keeping the memory of my father alive.
By
Tan Geh_Hong (Chen Ya_Fang) 陳雅芳
Vonny Vitawati
Address:
Jl. Leuwisari VII-12 Bandung, Jawa-Barat Indonesia
Home Tel: +022-522-0075 (+6222-...)
Cell phone: 08156272^97, 087881219893 E-mail: chenvonnv@vahoo.com
(transcribed and organized by Linda Gail Arrigo(艾琳達)
Cell phone 0928-899i931 E-mail linda2007@tmu.edu.tw.)
Older Brother: Tan Ui-Kui^Chen Wei-Hui), Indonesian: Wandi Setiawan (born 17 October 1947),lives in Jakarta, engineer for contracting construction.


Younger Brother: am (Chen Dung-Nan, “East South”),Indonesian:
Harris Setiawan (born 14 November 1950,passed away 2012).




引用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wnathan/posts/10151447486170443

服貿協議 中國人免證開業

【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立委陳其邁爆料,〈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第6條第6款「認許」中國大陸證照來台開業,跨部會議時不曾討論,反對的相關部門在上星期五協議公布後「傻眼」。他補充,用「認許」採認中國的經驗實績,無異是讓中國良莠不齊的廠商大舉來台,台灣服務業水準及品質將急遽下降,消費者權益也將備受威脅。
陳其邁指出,第6款條文指出,中國人來台投資、提供服務者,通過政府的「驗證」即完成認許的程序,無須擔心學歷認證問題,也不須參加任何證照檢定或考試。
但如廚師、裝潢木工、清潔業、廢棄物清除、美容等證照台灣人無照不能開業,協議卻允許中國人通過能力驗證即可開業服務。陳其邁痛批,此條通過,將擊垮台灣技職證照體系,斷送台灣勞工生存權利。
陳其邁指出,據參與內部協議的人員向他透漏,認許條文至少開過3次跨部會會議,法務部、衛生署、勞委會等單位一致反對本條文!衛生署堅持醫事學歷及醫師資格不能開放,法務部也指出國內對於採認中國律師證照仍有歧見。
第6條第5、6款為相關條文,第5款允許政府可以單方規定或雙方同意後,以「認許」方式採認對方服務提供者的經歷、許可、證明等的資格。
陳其邁痛指,台灣的餐飲、餐盒業有 HACCP 制度,中國卻是黑心食品流竄。馬政府高層為逢迎中國政府,罔顧各部會反對,偷渡學歷、經歷、資格的「接軌條款」。


引用大紀元電子日報:http://www.epochtimes.com.tw/b5/13/06/26/63724.html
 

台派應該「利用」陳光誠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Tottoro   
2013-06-28
陳光誠當然不是「媽祖」,但陳光誠也沒有說「公民自決權不適用於台灣」。
這兩天不認同或批評陳光誠的「一國兩制」和「獨已經過時」的發言,多半是來自台派,而這些批判是當然的反應。但千萬別忘了一件事,陳光誠和台灣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中國共產黨;所以就算敵人的敵人不一定要作朋友,在下一直深信,沒有必要時無需為自己製造更多的敵人。
本人同時也是「結果論」的忠誠信徒;過程當然重要,但凡事應把可能的結果考慮清楚。所以與其炮火全駡陳光誠是瞎子,接著還可以把他送給藍營去作「一國兩制」的統戰工具,我們為何不好好「利用」陳先生,藉這個機會把他所提到的「住民自決」的精神大做廣告?
陳光誠和我多年前見過的一位中國留學生一樣,他們把台灣歸屬於「華人」的社會,都不希望「台獨」,因為他們期待台灣可以把民主自由的制度「帶回」中國;所以陳先生才會在台灣演說時表示︰「台灣證明華人也能民主。」
即使我個人的認同是台灣人,也嫌惡這個語焉不詳的「華人」字眼,特別是中國人和華人在英文裡是一樣Chinese。然而,台灣社會的住民對認同確實有太複雜的組合,從台灣人(非中國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華人,到一些不認同台灣意識的中國人等等。更何況如果我們主張一個國家組成與血緣或族群無關,台灣的公民若有人自認是「華人」,也尊重人權和民主程序,並認同住民自決的精神,那我們該怎麼辦?叫這些人滾回中國嗎?
在下之所以沒有對陳光誠和那位中國學生「跳腳」,主因除了他們是外國人【】之外,重點是兩位沒有說︰「台灣屬於中國,本來就是中國的一部份,神聖固有領土不可分裂…哇哩哇哩……」,反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那一套。其實如果陳光誠真的講了這一類的話,不要說台派的人會群起而攻,連國際媒體大概也不會再以人權律師的頭銜來稱呼他了。
事實上,至今針對「獨已經過時」話題的英文報導就是來自台灣的China Post(英文中國郵報),到目前為止其他媒體似乎對此議題興致缺缺。基本上,過去幾天以來的國際媒體(包括歐美日)對陳先生訪台之旅的報導重點大概有三︰
1. 陳光誠讚揚台灣的民主,中國應以之為模範。
2. 馬英九總統不會和陳光誠會面。
3. 寧可在立法院推擠,也不要坦克上大街。
這些對台派而言都是正面的報導。因為台灣的民主確實是當年台灣人自己辛苦爭取而來;馬先生不見陳光誠更凸顯出「親中馬」的懦弱;而最後一點更是替向來在立法院是弱勢,所以只好演出「全武行」的民進黨和台聯出口氣,同時也很清楚的把台灣和中國的不同一語道盡。總之,國際媒體的燈光現在是照在陳光誠的身上,為何不利用這些對我們有益的免費報導?
至於所謂台獨的議題,過去的十幾年來由於台灣布袋劇團的關係,我們不斷與年輕的一代有接觸。如果你調查他們的認同,全部都說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但是如果你堅持台獨是唯一的選項,他們的反應要不就是「對政治議題沒興趣」,要不就是落荒而逃。但如果是「人民自決」為題,這就是一個普遍被接受的論點,更不會立刻被貼上「台獨意識形態很鴨霸」的標籤。
對我們而言,這不是辯論比賽,因為最終的目的是希望有機會深談,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並讓他們對台灣的歷史和政治多一些關心。事實上,有一位來自台灣的留學生,曾在多年後對我們說,當初如果我們在他稱自己為Chinese的時候有強烈或負面的反應,或者對他說「你不是台灣人啊,怎麼不會講台灣話?」這種他在參加台美人活動時曾被質疑過的問題,甚至嘲笑他對台灣歷史認識的空白,他一定會立刻離開這個台灣布袋戲團。結果是這位學生兩年後成了團長,更有趣的是,當他從大學部畢業時,他的母親從台灣來參加典禮,一見面就脫口而出︰「啊~~就是你們哦,讓我兒子變得這麼台獨!」
我想強調的是這位學生並非個例,而多年來我們向來的堅持就是「住民自決」和「人權與尊重」。陳光誠的發言對許多台派人士真的很刺耳,也當然可以鄭重表示不同意,但「人民自決」才是重點,所以只要哪天台灣人民真的能自決台獨,那就是陳光誠和全世界都必須接受的結果。
陳先生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採訪時,講了一段我們認為很多「搭順風車」的台灣人該聽的話。陳光誠表示,中國人民一定要爭取自己的自由和人權,不要指望政府會給你這些東西,因為如果是他們給的,政府很容易就可以再收回去。
 
】 民進黨向來是以「台獨」或「人民自決」的理論拿到我這一票,所以萬一民進黨也大談「台獨沒有市場」,那在下也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但陳光誠是外國人,他可不是民進黨要訴求我的這一票,只要他的底線是尊重台灣民意和基本人權,我看不出辱罵他到底對台灣有什麼好處?總而言之,以「結果論」來看,個人最不想見的就是陳光誠被台派趕走,還讓國民黨拉去做「一國兩制」的統戰工具。
 
Source: Tottoro 當家 - Yahoo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7595&Itemid=71


 

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作者 郭敏俊   
2013-06-28
不久之前,有百餘位圖博人接續分別於中國境內與境外,以自焚的方式向世人控訴中國的暴行。那一幕幕雄雄烈火燃燒肉體的悲狀場景,令人怵目驚心!他們以最嚴肅的態度用自己的生命向侵略者發出卑微的聲音:停止滅絕圖博人!
圖博人的命運,淪落到今日之悲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除了中國人的野心與世局的變化之外,一向與世無爭的純樸圖博人之不敵中國人的陰險,也是一大原因。國共內戰蔣介石潰敗亡命台灣之後,毛澤東在無顧之憂的大好形勢之下, 積極侵略圖博。首先採取利誘政策,對邊境的頭人施以利頭,解除戒心,進而逐步製造對立矛盾,從中分化,弱化士氣。於是,毛澤東於1950年出兵,勢如破竹長驅直入拉薩,圖博無力反抗,從此圖博受制於中國人之手。翌年1951年,圖博代表團於北京在中國的威脅利誘之下,簽署一紙「十七條和平協議」,當初中國承諾圖博除了交出國防,其他制度不變,事實相反。之後,圖博的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不得不出亡印度,以延續圖博文化的命脈。境內的人間仙境被中國人大肆開發破壞,並且大量移民以稀釋圖博人口,並強行同化政策,滅種滅族的暴行,與日俱增。在中國的高壓統治之下,圖博人手無寸鐵,眼睜睜地看自己的國家與文化被消滅被踐踏,自焚正表示圖博人不願生活在中國人的統治之下的決心,因為生不如死。
當前台灣的情況,正在步入圖博的後塵。馬英九在私心作祟下,無視台灣人的意願,更規避國會的監督,以黑箱作業密室協商的方式,明地暗裡出賣台灣,以實現其統一的「歷史定位」。自從ECFA之自我矮化的賣身契簽訂之後,馬英九猶如吃下熊膽,為非作歹無法無天,加速賣台,對其祖國大開門戶,之前連續簽訂十八項協議,當然這都是以「非國對國」的名義簽訂的,換句話說,根本就是「中央對地方」的不平等條約。馬英九之自喪國格,莫此為甚。難怪他對中國的三等官員稱呼他為「先生」也甘之若飴。
近日的第十九項有關服務業等的協議,由於影響台灣許多行業甚大,引此引爆朝野不分藍綠一致強力的反彈。對在野黨而言,這是極為難得的倒馬時機,倒馬的意義在於,反對馬英九的專斷與賣台行徑,更重要的是同時也向中國表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人民意志。
作為最大反對黨的民進黨若未能把握良機,率先起義,引領全國有志之士團結一致,把馬英九拉下台的話,那麼2016年的重返執政的豪情壯志恐怕會落空,因為那時候台灣的特首已由北京欽定,而台灣人的命運就會像今天的圖博人了!
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郭敏俊 6-24-2013
Source: 臺灣e新聞

金光黨露饀了

2013-06-28
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一輩子拋頭顱、灑熱血的理想,最終竟然只是一場騙局。
空軍政戰少將退伍的花蓮縣政府民政處長周傑民,在歡送新兵入伍致詞時,一番「兩岸統一是必然」、「話說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謬論,等於明目張膽告訴國人,國民黨是金光黨,而馬英九就是不必改選、終生職的金光黨主席。
被出賣的感覺很不好,但比較起馬英九明明信奉其父交付的「終極統一」遺志,卻不敢承認,只做不說,一步一步推著國人往統一的懸崖跳,周姓退役少將算是誠實的,絲毫不必遮遮掩掩。
不過,周姓人士一輩子靠反共吃飯,等於他的反共是有酬勞的,而去服役的人卻是義務職,但他卻在退役,還可領取終身俸之後,才公告周知統一是必然的。這種政治詐欺法律上可能無法制裁,不過騙局既已揭穿,新兵應該可以拒絕入營服役吧!
或許有人辯稱蔣介石、蔣經國也是統一的,為何苛責馬英九?但蔣介石是外來政權,帶著數百萬軍民流亡台灣,想要反攻回去,非常合情合理。而馬英九在台灣已經本土化、民主化,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之後還想統一,當然不可原諒。
尤甚者,兩蔣的統一是以自己為主體,要殺朱拔毛、反攻大陸、統一中國,即使無力反攻,也絕不豎白旗投降。而馬英九的終極統一則是徹徹底底的投降主義,賣身還幫人數鈔票,加上他是民選總統,卻背離主流民意,即以叛國論罪,並不為過,發動罷免,或許才是台灣否極泰來的轉機。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人權觀察促中 停止強制藏人遷移

2013-06-28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人權團體「人權觀察」二十七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強迫藏人「大規模改建房屋和遷移安置」,導致過去七年間兩百多萬藏人離開家園,生活方式遭到激烈改變,卻沒有參與決定的權利;報告呼籲中國當局停止這種政策,並應允許對政策的制定和影響進行獨立評估。
七年內兩百多萬藏人被迫離開家園
這份一百一十五頁報告指出,自二○○六年以來,中國強迫西藏自治區兩百多萬藏人參與「住房改造」——由政府下令翻修或重建房屋,西藏高原東部的數十萬游牧民族則被遷移或安置到這些「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些政策對藏人生活方式帶來激烈改變,但藏人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卻沒有發言權,且在既有的高度壓迫體制下,事後也無法提出質疑。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表明這些政策是附屬於更大的政治目標,例如打擊藏人中的民族「分裂主義」情緒,目的就是要強化對藏區農牧人口政治控制。人權觀察呼籲北京停止,並允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派員進入藏區視察。
另外,美駐中國大使駱家輝訪問西藏三天行程將結束,這是中國當局在一○年九月以來,首度允許使節訪問西藏要求。
Source: 自由時報

陳光誠:人權高於政權、主權

2013-06-28
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左二)和妻子袁偉靜(左一)昨天前往台大,拜會校長楊泮池後參訪校園,並來到陳文成事件案發現場,和陳文成基金會的代表會面,聆聽事件始末。 (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昨對兩岸問題表示,統也好獨也好,都只是一種說法,人民絕對擁有決定政權的權利。他強調,無論何時,「人權都高於政權和主權」。
陳光誠昨天出席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舉辦的「中國生死書」新書發表會,該書號召胡佳、王丹等五十多名中國維權及民運人士,及林保華、瞿海源等關心中國人權的台灣各界人士共同發表文章,目的是要讓「中共高層神經緊繃」;陳光誠表示,這些作者有如不同地方的攝像頭和溫度計,清晰記錄了中國當權者如何迫害人民。
陳光誠說,中國處理對外事務,經常擺出已經融入國際社會的姿態,呼籲各國要以對話、外交渠道解決國際紛爭,但中國對內,卻是瞪起眼睛,赤裸裸對人民施暴,近期變本加厲的「維穩」行為,已讓中國幾乎回到文革時期。
香港中聯辦 已成香港黨委
香港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與會表示,香港正面臨「生死關頭」,中國承諾二○一七年開放香港特首普選,如果違背承諾,香港人將發起「佔領中環」運動,走上街頭爭取民主;陳光誠更說,香港中聯辦實際上已經變成「香港黨委」,香港的處境岌岌可危。
媒體關切陳光誠對「一國兩制」的說法,陳光誠說明,他提到一國兩制,是要強調「不要一制」,只要有更多地方實施兩制,未來就可能將北京「劃個圈」;他還說,一國兩制是中共提出的虛假概念,「是老百姓說了算,不是當權者說了算」,人民絕對有決定政權的權利,無論何時,「人權都高於政權和主權」。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致詞表示,台灣空有民主之名,政府卻經常做出不民主的事情,例如沒有和人民溝通就和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影響到四、五百萬人的工作權,以及強行推動兩岸互設辦事處,這些都不是民主,而是「民主架構下的新威權主義」;台灣常說中國不民主,自己也要檢討是否真正民主。
黃昆輝說,台灣能不受中國威脅,張開雙臂歡迎陳光誠來台,就是台灣獨立於中國的最佳證明;獨立自由民主的台灣是中國民主化的助力,民主的中國則是台灣安全的保障。
Source: 自由時報

50年前就義 高喊「台灣獨立萬歲」 第一烈士陳智雄 獨派追思

2013-06-28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獨派團體昨舉行「紀念台獨第一烈士陳智雄就義五十年」追思會。陳智雄的女兒陳雅芳表示,她很感慨國家檔案局在她父親被槍決五十年後才將父親的遺書交給她,看完遺書後她感動地流淚。
台灣北社、台灣民族同盟、台獨聯盟等團體舉辦的這場追思會,包括陳智雄的獄中難友劉金獅、獨台會創辦人史明等人都與會。
陳智雄一九一六年出生於屏東,太平洋戰爭期間,被日軍徵調到印尼擔任翻譯,後來留在印尼做寶石生意,曾協助印尼獨立運動成功,並被授以名譽國民獎狀,此後決定獻身台灣獨立運動,並於一九五八年二月被任命為「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東南亞巡迴大使,後來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槍決。
女兒回台尋獲遺骨 晤父親當年難友
從小在印尼長大的陳雅芳今年三月來台,取回陳智雄當年被國民黨政權扣押的遺書及相關文件。看完遺書,激起她提起勇氣尋找父親在遺書內所託付的吳振南,希望多瞭解她自七歲後就未曾再見面的父親的事蹟。透過台獨聯盟發出訊息尋求各方協助後,陳雅芳這次再度來台,除找到父親的遺骨,還見到當年父親在獄中的難友劉金獅。
劉金獅回憶說,陳智雄當年被捕入獄,在獄中始終鼓舞受難台灣人的士氣,一九六三年行刑前,陳智雄高喊兩次「台灣獨立萬歲!」立刻被獄方殘酷施暴,用布塞嘴、以鐵絲穿刺臉頰、雙腳砸爛,再拖上囚車,送上刑場槍決。
Source: 自由時報

台獨第一烈士陳智雄

作者 劉重義   
2013-06-28
1963年5月28日清晨,陳智雄烈士即將被從牢房押赴刑場時,大聲高喊:「台灣獨立萬歲!」獄卒們粗暴地將抹布塞進他的嘴裡,阻止他出聲。上了手銬之後,獄卒用斧頭猛力砍斷他的腳鐐,也故意砸碎他雙腳的腳趾,目的是讓他無法自己站立,無法在其他難友眼前,英勇豪壯地昂首大步,而是血淋淋地被拖上囚車。陳智雄烈士奉獻自己的生命,遭到中國黨槍決,死時雙眼怒目直瞪敵人,結束了他為台灣獨立的戰鬥。他的遺體火化後,骨灰被安置在宜蘭冬山鄉的白蓮寺。
陳智雄最後被押赴刑場那幕,牢裡的難友都悲憤填胸,當天,許多人嚥不下飯,以絕食對不人道的蔣政權做無言的抗議。曾經坐過政治黑牢達27年的鍾謙順,在他所寫的《煉獄餘生錄》中,稱陳智雄為「台獨的第一犧牲者」。由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會編印的《政治犯─台灣獨立運動史》,譽他為「台獨第一烈士」。當年和陳智雄烈士關在隔壁牢房的劉金獅先生稱讚陳智雄烈士在獄中鼓舞士氣的領導本能,以及對中國黨官兵毫不妥協的大無畏精神。中國黨禁止牢裡的台灣人唱他們生來較熟悉的日本歌,陳智雄被關進來之後總是帶頭唱,其他人自然就會附和跟著唱,使大家稍微疏解苦悶的心情。結果,陳智雄每次都被抓出去毒打,卻無法阻止他繼續帶頭唱,直到殺害他才不再出聲。

陳智雄1916出生於屏東,家境小康,成長後精通英語、日語、荷蘭語、馬來語、台語以及北京官話等六種語言。太平洋戰爭期間,被日本政府徵調到印尼擔任翻譯。二次大戰結束後,陳智雄留在印尼做生意,其間娶混有荷蘭血統的印尼女子為妻。在蘇卡諾(Sukarno)挑戰荷蘭殖民統治發動獨立戰爭之際,陳智雄以荷裔夫人為掩護,暗中提供日軍遺留下來的大批武器支援獨立軍。因此,他被荷蘭軍政府逮捕囚禁一年之久。印尼獨立後,蘇卡諾就任總統,有感於陳智雄的冒死義援,遂待他如國賓,並授以名譽國民獎狀。

受到印尼人民爭取獨立成功的鼓舞,陳智雄決定獻身於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在東南亞奔波,進行爭取台灣獨立的外交工作。透過陳智雄的良好人脈關係,廖文毅得以在1955年應邀參加了在印尼舉行的「萬隆會議」,使廖文毅的國際聲望達到了最高點。他接受了「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廖文毅的委任,擔任「東南亞巡迴大使」。

陳智雄的成就引起蔣政權及中國政府的注意。在中國共產黨的壓力下,親共的蘇卡諾總統將陳智雄逮捕入獄。陳智雄在獄中寫信大罵蘇卡諾忘恩負義表示抗議,蘇卡諾自知理屈便以驅逐出境釋放他。陳智雄隨即整裝赴日打算與廖文毅會合,在羽田機場下機後,卻因為沒有入境簽證,在蔣政權的壓力下,日本政府也拒絕他入境。於是,陳智雄就在東京與雅加達之間往來好幾趟,「空中人球」成了當時的國際社會矚目的新聞話題。直到他在飛機上碰到一位瑞士官員,安排他到瑞士去居住,順利取得瑞士公民籍後,1958年陳智雄才以瑞士公民身份前往日本,繼續推展台灣獨立運動。

陳智雄的行動讓蔣政權如芒在背。1960年12月12日,他們透過駐日單位特工人員的運作,將陳智雄綁架回台。由於在日本的台獨運動者強烈抗議,並向新聞界公開陳智雄秘密被捕的實情,蔣政權只好將他釋放,條件是要他不可再有任何「反對政府」或是從事台獨運動的言論或行為。但陳智雄並沒有放棄台灣獨立建國的理想,仍然積極在島內奔走,繼續推動台獨運動。

陳智雄在屏東認識了台灣大學出身的蕭坤旺和戴村德二位,組織了「同心社」。由於行動受到中國黨特務嚴密的監控,他寫給蕭坤旺的英文信被攔截當證物。調查局在1961年底將三人逮捕,移送到警備總部。1962年8月,陳智雄被以唯一死刑的叛亂條例二條一起訴,蕭、戴二位則以二條三起訴。面對軍法官的審訊,陳智雄一概以福佬話台語回答,軍法官喝令他以「國語」應訊,他仍以福佬話台語回應說:「台灣話就是我的國語。」惹惱了聽不懂台語的軍法官,軍事審判判決結果是:陳智雄判死刑,蕭、戴兩人各判八年。判決前陳智雄正氣凜然當庭陳述:「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

陳智雄烈士的女兒陳雅芳(Vonny Chen)在婚後二十多歲,曾寫信向中國黨政權探詢父親的下落,之後,聯絡上在宜蘭冬山鄉白蓮寺出家的阿姑陳秀惠,才獲悉父親早已被處決。陳雅芳和她哥哥在30年前也曾來台灣探視父親的靈位。直到2013年3月,陳雅芳才取回陳智雄的遺書及相關文件,也因此激起她提起勇氣尋找父親在遺書內所託付的朋友吳振南博士,希望多瞭解自她7歲以後就未曾再見面的父親的事跡。經過海外台灣人團體的協助,陳雅芳來到台灣並於6月21日上午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辦公室和吳振南博士的表弟楊東傑醫師、以及劉金獅先生等見面。

劉金獅先生向陳雅芳敘述他父親在最後的歷程,所遭受極不人道的折磨,他說:從不哭出聲的他,那天盡不住地哭了。說到這裡,劉金獅先生又盡不住落淚,而陳雅芳也咬緊嘴唇頻頻擦拭淚水。劉金獅先生最後安慰她說:妳父親是一個偉大的台灣民族英雄,他所展現的勇敢氣魄,讓大家產生「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魂」的坦蕩心懷,因此得以渡過那艱難的歲月,我們都非常感謝妳的父親。

 
Source: 南方論壇


出處: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7598&Itemid=71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20130628 ---少鹽、少油、少糖,盡量做到每日五蔬果


新聞報導 -
作者 Cathy| 贊儀   
2013-06-28

自從發現志工媽媽們與阿扁總統有無形的感應之後,每次在填寫菜單時都會留意。昨天志工媽媽晚餐煮了鹹菜豬肚湯,今天另一位備餐的志工媽媽晚餐又有四神豬肚湯,心想該不會明天備餐的志工媽媽也要來道○○豬肚湯吧?有那麼巧的事嗎?好奇心驅使下於是撥了電話:
「請問你明天要準備什麼湯?」
「四神」
「四神什麼湯?」
「四神豬肚湯」
哇!哈哈~在電話中的我笑到像中樂透,志工媽媽一頭霧水問我,怎麼了?為什麼突然要問明天的備餐?因為我們從來不曾要求或指定媽媽們備餐的內容。當初接手送餐的任務時,我們只告訴志工媽媽們阿扁總統就像我們家人,所以吃家常菜即可,另外遵照醫生的要求少鹽、少油、少糖,盡量做到每日五蔬果。

當時她們擔心自家菜不合阿扁總統的胃口,為了讓這些媽媽們不要太緊張,還曾開玩笑說:放心啦,總統吃了你們作的餐,會用心靈感應告訴你們他喜歡吃什麼,現在看來似乎是這樣。從第一週的菜單可以看得出來,那時還在摸索階段,每位媽媽準備的餐點南轅北轍;直到現在已進入第十週,除了季節固定蔬果不算,常常有幾道會"撞菜"。
本週重複的是:豬肚湯、九層塔炒茄子、洋蔥炒蛋、川燙薑絲肉片、乾意麵,心想原來阿扁總統這週想吃這些菜啊。

今日的餐點:
(午)味噌養生湯、炒清江菜、蝦米炒胡瓜、紅燒香魚、白飯
(晚)四神豬肚湯、炒青花菜、九層塔炒雞肉片、洋蔥炒蛋、乾意麵、蓮藕蓮子甜湯、福椒餅
水果:甜桃、葡萄、藍莓




延伸閱讀:阿扁總統送餐日記系列
阿扁總統送餐週報 Week 9:20130617~20130623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251&Itemid=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