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被故鄉遺忘的人們

涂豐恩 2014/02/25

    
1926年10月16日,由日本帝國美術院主辦的美術展覽會,在東京上野公園內拉開序幕。這一年的會場中,出現了一幅名為「嘉義街外(嘉義の町はづれ)」的畫作。畫家的名字,叫做「陳澄波」。

他是第一位以畫家身分,進入帝國美術展的台灣人。
 
從1919年開始,這個被稱為「帝展」的活動,一直日本最重要的官方展覽會。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文部省美術展覽會」(又稱「文展」)。
 
在文展和帝展中,擔任審查委員的,都是日本國內極具權威的學者與批評家;能夠入選的,當然也都是最傑出的作品。年輕藝術家,若能登上帝展的舞台,等於魚躍龍門,在藝壇奠定了一席之地。
 
當然,這種位於帝國中心的展覽會,過去幾乎是由日本人所獨佔。就連一般的日本藝術家,要入選帝展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身為被殖民者的台灣人,想要跨越門檻,登堂入室,自然更是難上加難。

但陳澄波卻出乎眾人意料,以他過人的才華,打進了日本帝國的藝術殿堂。
 
嘉義街外
 
1895年出生在嘉義的陳澄波,那一年已經31歲,算不上太年輕了。可是他的畫家生涯才剛剛開始。當時在台灣,美術教育的資源十分貧乏,陳澄波雖然早對繪畫有興趣,但始終沒有機會接受訓練。
 
17歲那年,他考上台北國語學校公學師範科,北上讀書。幾年後畢業,又回到故鄉任教,就這樣在嘉義度過了7年歲月。
 
在快要30歲的時候,陳澄波的人生終於出現了重要的轉變。他離開了台灣,遠赴日本的東京美術學校就讀。
 
陳澄波在東京留學的日子非常簡單,一來他必須省吃儉用,二來他幾乎把大部分的心力都花在學習上,就算是假日也絕少娛樂。多數時間,他就是到郊外,或是在上野公園之內練習寫生。
 
30歲的陳澄波,比起同班同學們,年紀已經大上一截。而他台灣人的身分,更是要引人側目。當時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的台灣人,少之又少。日本人對於這個殖民地的想像、誤解,還有歧視,全都反映在陳澄波的身上。陳澄波好友回憶,當時有些日本同學喜歡詢問他們會不會用筷子、是否習慣吃米飯,彷彿台灣是一個風俗習慣與日本完全相異的地方。更有些人認為所有來自台灣的,全都屬於高砂族(原住民),無法想像台灣竟然還有不同族群的居民。無論如何,對於這個來自南方,皮膚黝黑的台灣人,多數同學並沒有放在眼中。
 
可是1926年,「帝展」的入選名單一公布,立刻改變了這一切。那一年的參賽作品共計2,283件,最後只有154件得以展出,而陳澄波的畫作,赫然名列其中。

進入帝展的陳澄波,開始獲到眾人的另眼相看,就連稱呼都隨之改變。從那一刻,同學們不再叫他「陳君」,而改稱他為「先生」。當時的日本新聞報紙,也紛紛刊出了陳澄波的訪談。照片中,他笑的非常燦爛。
 
 
如果說「帝展」是藝術界的甲子園,那麼陳澄波大概就是畫家版的嘉農棒球隊吧。
 
陳澄波
 
1926年的帝展,只是陳澄波嶄露頭角的開始。隔一年的帝展,陳澄波再次以「夏日街頭(街頭の夏気分)」入圍。接下來,在1929年和1934年,陳澄波的作品,也陸續受到帝展審查委員的青睞。甚至在1933年,他的一幅畫作「清流」,還曾經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陳澄波的成功,鼓舞了許多當時台灣畫家。同時和他赴日習藝的其他台灣人,比如廖繼春,也陸陸續續有機會進入「帝展」的行列。
 
1933年,陳澄波終於回到了台灣。此前,他還曾居旅居上海4年,在該地的新華一專與昌明藝苑任教。過去陳澄波在日本受到的訓練,是以西洋畫為主,這回到中國去,他把握機會更近距離的研究中國繪畫的傳統。

回台之後,為了推廣台灣的藝術教育,陳澄波和一群朋友共同創立了「台陽美術協會」,並且每年定期舉辦展覽。這個協會,也成為日本時代台灣民間最重要的美術組織。
 
 
當時日本政府,已經按照「帝展」的模式,在殖民地分別舉辦「鮮展」(朝鮮美術展覽會)和「台展」(台灣美術展覽會)。儘管如此,「台陽美術協會」在眾人合作下,還是找到了發展的空間,成為規模最大的民間展覽,和官方「台展」分庭抗禮。身為「台陽美術協會」一員的陳澄波,自然也在其中發揮了許多作用。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台灣「光復」,回歸「祖國」。陳澄波雖然不是積極的抗日份子,但對於這個改變仍是充滿期待。他想要延續一直以來的心願,把台灣建設成一個充滿藝術文化的寶島。

只是,這位在日本時代意氣風發的台灣畫家,還來不及在祖國的懷抱中展開理想,就要消失在台灣人的記憶中。
 
夏日街頭
 
1947年2月28號,台北市專賣局的外頭,聚集了大批民眾。前一天,台北市的警員因為查緝私煙,引發警民之間衝突,最後竟導致民眾一死一傷。群情激憤的民眾,沿街敲鑼打鼓,大呼口號,想要向政府討回公道。遊行隊伍還沒抵達長官公署前,突然槍聲大作,隊伍中有人立刻中彈倒下。
 
這下子,警民的衝突越演越烈,終於一發不可收拾,而且逐漸蔓延開來。各地方從1945年「光復」以來,對於官方長期累積的不滿,因為這個事件而爆發開來。
 
當時廣播電台,紛紛呼籲:「中南部的同胞們,立刻響應台北市民,起來打倒貪官污吏!」
 
3月2日,事件終於延燒到了陳澄波的故鄉,嘉義。
 
當時,嘉義的年輕人很快地組織了起來,要求政治改革,甚至用廣播募集志願軍,並且包圍警局、官舍。包括嘉義市市長在內的許多官員、警員,還有其他外省籍人士,見到這個狀況,開始紛紛走避,最後躲到了有軍隊駐守的嘉義水上機場。軍民就在機場之外展開對峙。
 
3月5號,有幾架飛機經過機場上空,空投了武器和糧食。得到支援的官方軍隊,因此開始展開反攻。他們衝出了機場,和市民展開了巷戰。在這場惡戰之中,有許多人因此而喪生。
 
嘉義的廣播電台見狀,緊急向全島各地求援。許多人聽到了廣播,開始從台南、雲林、彰化、台中,湧向嘉義,他們有許多是年輕力壯的學生。
 
除此之外,還有幾十名來自山地的鄒族人,也加入民眾的行列。這群原住民青年,是收到嘉義市民的請求,而下山幫忙,除了維持嘉義市區的秩序,也協助圍堵機場。在日本時代受過戰鬥訓練的他們,發揮了強大的作用,逼的官方軍隊節節敗退,甚至必須在撤退之際,焚燒自己軍營的物資,以免落入對方手中。
 
就這樣,雙方又一次僵持在水上機場外。
 
嘉義人包圍了機場,切斷了水電。但同一時間,和談的行動也在展開。認為雙方衝突即將結束的鄒族部隊,因此先行撤退。
 
到了3月11日,嘉義市民派了十二個人,作為談判代表,當時身為嘉義市參議員的陳澄波,也是其中之一。
 
就在這群和平大使進入機場的同時,機場外的民眾也逐漸撤離。
 
只是沒想到,這場和談的結果,竟然和預想的完全不同。
 
陳澄波1946年的作品「慶祝日」,描繪嘉義「光復節」的景象
http://cabcy.ehosting.com.tw/web/ccp/Picview.asp?wdid=70

當陳澄波等人進入機場之後,迎接他們的並不是善意。相反地,他們一踏入軍方的領域,立刻就遭到逮捕,雙手被用鐵絲網緊緊綑綁。
 
原來,就在民眾撤離水上機場之際,當時在高雄的軍隊,已經漸漸掌控了當地情勢,開始北上支援。換句話說,政府軍隊已經擁有了絕對的優勢展開反攻。因此,在大軍集結之後,政府就對嘉義展開了鎮壓。很快地,嘉義市區進入了戒嚴的狀態。
 
 
幾天之後,陳澄波等人由警察和士兵押解著遊街,先是經過嘉義噴水池,然後被載送到火車站前,最後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槍斃示眾。

陳澄波的二女兒人在當場。她拉著一個士兵的褲腳,哭喊著說:「這是我父親,他是好人,你們要探聽清楚,探聽明白才能槍決。」但她被士兵一腳踢開。

陳澄波筆下最美麗的嘉義街頭,就這樣變成了染血的刑場。
 
二二八事件之後,陳澄波成了禁忌。在接下來的三十年內,台灣的報章雜誌上絕少提到他的名字、他的事蹟,還有他那揚名國際的畫作。

陳澄波的好友,同是畫家的劉新祿,因為受到此事極大的衝擊,很長一段時間,再也無法提筆創作。

一直到1979年,雄獅美術月刊社才第一次舉辦了以陳澄波作品為主題的畫展。即便如此,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報導或研究,對於他的死因,不是輕描淡寫,就是絕口不提。甚至有一篇介紹文字強調,他在1945年之後「全心全意加入歸回祖國後重建的行列……成為本省畫家第一位國民黨黨員,從此他忠黨愛國,一直到生命的終結而此心不移。」

三十年說長不長,但是也剛好就是一個世代。曾經有一個世代的台灣,就這樣遺忘了一位最傑出的本土畫家。

而陳澄波,不過是消失於那場災難之中,許許多多菁英中的一人。
 
 
陳澄波遭槍決後的遺照
from: http://4sacca.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6616.html
 
終於這一切過去了,終於我們活在了一個可以自由談論陳澄波的時代,終於有越來越多人知道嘉義曾經出現這樣一位傑出的藝術家,終於我們對於這些過往,不需要遮遮掩掩,不需要心懷恐懼。我們可以記得他們,記得陳澄波,還有那些平白消失在歷史的人們。
 
所以我們要一直記得。

 
 
後記:2014年2月24日,中央社報導,「二二八事件沒有元凶」、「日本才是二二八事件元凶」。

涂豐恩(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博士候選人)
〔 資料來源: HISTOPOLITAN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一個紀念二二八的方式:參加「228翻轉教室 街頭公民課」!

2014年2月26日 0:42
後天就是二二八紀念日了。為了抗議程序不正義,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和公民覺醒聯盟將於二二八紀念日這一天和隔天(03/01)在教育部大門前舉辦「228翻轉教室 街頭公民課」的活動,懇請關心課綱「微調」的朋友積極參加,匯集公民不服從之氣,為日後更長遠的抗爭鋪路。
這次教育部違法「微調」,動到歷史、國文、公民與社會三科。臉書朋友可能會以為我們各自奮戰,其實不是,大家有聯繫,只是專業上無法跨到別的領域去談。二月十日我們在臺大校友會舉辦的「聯合記者會」,陣容很大,三科都有代表出席,公民老師從程序正義的角度出發,提出非常犀利的批評。但是拗蠻的教育部就是不理我們,當晚急急如律令宣布通過「微調」課綱!我們沒有放棄要求撤回課綱的總目標,這是一場硬戰,但我們不信公義喚不回,不信公民力量無法扭轉局面。
我個人持續在臉書發文,最主要是想讓社會知道兩大事情:1、這是2008年拉下98歷史課綱後,從不止息的「消滅臺灣史」的攻勢,不達目標不鬆手。2、這次「微調」是外行人用特定史觀「巨幅改寫」臺灣史,光字數就修改六成!絕不是從蔣偉寧到江宜樺所呼攏的,只是更動幾個字──即使要更動一個字,也輪不到外行人來更動。
如果這是土石流,臺灣史可以說是受災最慘重之戶,因為它就座落在土石流崩落下來的源頭,受災最直接、最持久(五年呢)。朋友之間開玩笑說:這群人後來竟然想到用檢核小組來「微調」臺灣史課綱,以達成「撥亂反正」的目標,可能覺得這一招很好用,見獵心喜,想說順便也微調一下公民吧,沒想到惹惱公民老師!這當然是擬想的scenario(場景)──因為太貪婪而惹禍。實情恐怕沒這麼簡單。
如果我們綜合地來看,其實可以看到一個「微調」的方向,也就是要正當化,甚至美化過去的黨國威權統治,所以白色恐怖不用講,迫害人權也不用講,住民自決只限於殖民地的過去式。如果這次微調能順利闖關,那麼十二年國教的教育底線一定守不住。親愛的朋友,正當化或美化黨國統治,是為了過去的黨國嗎?還是為了將來另外一個黨國──那個被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稱為黨天下的黨國?這才是我們最要警惕,最要睜大眼睛的地方。
先人用無數生命和青春換取來的自由、民主、人權,以及多元文化觀,是我們可以輕易放棄的嗎?大家站出來,是捍衛我們的公民權,也是捍衛島嶼孩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權!
 
以下轉引自「228翻轉教室-街頭公民課」活動臉書專頁:
 
一群本著教育良知的公民老師,
無法教導學生不正義的課綱,
無法忍受教育部黑箱的程序。
 
走出學校封閉的象牙塔,
要在象徵和平、人權、公義的228紀念日,
在教育部大門的街頭上,教導真正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和「公民覺醒聯盟」一起懇求,
請大家為課綱的程序正義而戰,
在228和301這兩天,共同為公民權發聲!
在街頭上實現真正的公民教育!
 
活動專頁:http://goo.gl/yDWftz
活動網站:http://citizen-class.site44.com/
活動名稱:228翻轉教室 - 街頭公民課
活動時間:2/28 下午2點 ~ 3/1 下午6點
活動地點:教育部大門前(中山南路上)
活動訴求:撤銷課綱公告、重啟審查程序
 
由於活動長達兩天,是一場長期抗戰!
需要有更多熱血志工加入,包含糾察救護等各種工作
228翻轉教室 志工招募表單:http://goo.gl/tcjsSv

引用:周婉窈教授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chou-wan-yao/%E4%B8%80%E5%80%8B%E7%B4%80%E5%BF%B5%E4%BA%8C%E4%BA%8C%E5%85%AB%E7%9A%84%E6%96%B9%E5%BC%8F%E5%8F%83%E5%8A%A0228%E7%BF%BB%E8%BD%89%E6%95%99%E5%AE%A4-%E8%A1%97%E9%A0%AD%E5%85%AC%E6%B0%91%E8%AA%B2/10200962477178960
 

砍人滅口.技術封口

作者 藍祖蔚   
2014-02-27
弱肉強食,是叢林生存法則;讓反對者開不了口,則是政治排除異己的狠辣手段。
一九二六年,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槍殺了請願學生,魯迅撰文追悼,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不知撼動了多少人心。
歷史一直在重演,強迫人民沉默的政府持續以不同的「滅口」手法,消弭反對聲音。
一九四六年警備總部軍官暗殺了批判時政最力的學者聞一多;一九八○年,歹徒闖進美麗島事件受刑人林義雄家中,林母和林義雄的雙胞胎女兒遇害,全案至今未破。
林義雄認為只要有專制政權存在,就會發生林宅血案這種事。這句話或許解釋了香港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昨天遭機車歹徒狂砍六刀的原因。劉進圖遇襲不是偶發事件,過去八個月以來,香港「不聽話」的媒體人連番遭警告:《陽光時務》創辦人陳平在街頭被惡漢以木棍毒打、《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家門被撞,現場遺留刀斧、免費報《am730》老闆施永青座車被人持鐵鎚擊破車窗……沒有一件案子破案。
但是民主政府就不會幹「滅口」的事嗎?戲院不播政府的公益廣告,就會被罰六萬元,經濟部的「穩健減核」廣告才能縱橫全台戲院,民間反核聲音如何抗衡?「微調」課綱的公聽會不也同樣技術封殺了反對學者與教師出席嗎?政府不和人民玩平等的遊戲,人民可不要忘了魯迅的叮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藍祖蔚)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香港明報前總編 當街被砍6刀

2014-02-27
香港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二十六日上午在西灣河太康街附近停車後驚傳遭不明人士砍傷,背部與腳部共中六刀,目前已暫時脫離險境。 (路透)
各界認為明報報導中國醜聞 開罪北京
〔編譯陳伃軒/綜合報導〕香港「明報」前總編輯、世華網絡資源有限公司營運總裁劉進圖,二十六日上午驚傳遭不明人士持刀行刺,震驚各界。劉背部與腳部共中六刀,背部傷口長達十六公分,血流如注,送醫急救後一度情況危急,現已暫時脫離險境。
明報已針對此案懸賞一百萬港幣(約台幣三百九十萬元)緝凶,各界普遍懷疑劉被砍與明報報導開罪北京當局有關。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更指出,這是香港新聞圈遭遇最嚴重的事件;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林宗弘也說,若涉及政治因素,香港新聞自由恐將倒退到半自由或不自由的地步。
報導港府拒發電視牌照 劉進圖遭撤換
劉進圖自香港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曾擔任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的助理、信報記者,後來加入明報,曾擔任主筆負責撰寫社論,前年升任總編輯,上月卻突遭撤換,據信是因明報大幅報導港府拒發「香港電視網絡公司」免費牌照一事,導致中國政府不滿,指示港府緊縮輿論的結果。
香港警方指出,本案發生在上午十時二十分左右,劉當時在西灣河太康街附近停車,下車後突遭一名頭戴安全帽的男子揮刀襲擊,造成他背部和腳部多處受傷,凶嫌隨後跳上另一人駕駛的機車迅速離開現場。劉意識清醒,自行報警,被送往東區醫院急救。
東區醫院外科部主任、劉的主治醫生鄧宗毅表示,劉身中六刀,最嚴重的傷口位於背部,長達十六公分,傷及背部肌肉及左胸膛,所幸並未傷及左邊肺部組織、主要血管及橫膈膜;雙腳各中兩刀,傷口長達十五公分,傷及主要神經,恐怕要長時間才能復元,是否會影響日後行動能力待觀察。
香港時事評論員程翔直指,本案可能與劉此前同意明報加入調查中國高官海外資產的計畫有關。香港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也說,此事或與明報揭發中國太子黨醜聞有關。香港記者協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以及香港人權觀察組織等,均發表聲明譴責暴力,並指「國際社會高度懷疑此一事件出於中國操控,意在打擊香港言論自由」,呼籲港府正視,保障香港新聞自由。
Source: 自由時報

拒讓馬詮釋二二八 民間自辦紀念活動

2014-02-27
中樞紀念 今年移師花蓮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七週年,今年的中樞紀念儀式將移師花蓮舉行,馬英九總統將頒發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宋恒雄申請替他的父親宋春蘭的回復名譽證書。不過,台派學者及花蓮地方等人士不認同馬政府詮釋二二八,花蓮民間堅持自行舉辦活動紀念二二八事件。
東社前社長︰馬政府的紀念 只是在敷衍
台灣東社創社社長余文儀表示,馬政府紀念二二八事件,只是在敷衍,政府對二二八的歷史悲劇,只有形式上的道歉,不敢說出當年歷史的真相,執政黨方面形塑二二八事件是族群之間的衝突,但其實這是殖民者發動的迫害。
由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花蓮縣政府舉辦的「二二八事件六十七週年中樞紀念儀式」,二二八當天上午將在花蓮市北濱公園曙光橋旁的二二八紀念碑暨花蓮縣和平廣場舉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廖繼斌表示,馬總統當天將到花蓮參加中樞紀念儀式並致詞,同時將頒發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宋恒雄申請替他的父親宋春蘭的回復名譽證書,今年申請回復名譽證書的家屬只有一位。
廖繼斌說,這場中樞紀念儀式,也邀請二二八受難者家屬出席,現場保留一百二十個座位給家屬。
花蓮東華大學與本土社團則堅持在花蓮辦民間的二二八紀念活動,台灣社社長張炎憲表示,這次花蓮地方人士認為除了中樞紀念活動之外,花蓮也應有民間自行舉辦的活動。
這次東華大學與本土社團合作舉辦相關紀念活動,張炎憲說,東華大學從二十五日開始連續三天都辦活動,包括昨天探討二二八事件與中國天安門事件有何異同,今晚也將在東華大學舉辦原住民二二八受難者音樂晚會。
Source: 自由時報

前俄羅斯政府顧問 談普京的「烏克蘭計劃」

作者 大紀元   
2014-02-27
【大紀元2014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卿蘭編譯報導)俄羅斯普京政府的前顧問,現為「卡托」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安德烈•伊拉里奧諾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目前烏克蘭局勢逐漸趨於穩定,而俄羅斯方面企圖進行軍事干預,這毫無疑問表明,普京的烏克蘭計劃是失敗的。或我們直接說,普京想對烏克蘭進行整體控制,或部份控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或是他安排的某一個人手中,是無法實現的。
伊拉里奧諾夫說:在和平時期,只要專制的控制手段存在,要想中性或沒有災難性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挑起烏克蘭危機,主要是指經濟方面。普京和他的心腹在2013年夏季進行。那麼這個特別設計的經濟危機的標準方案首先會加劇外部的摩擦,緊接著導致國內危機,最後直接影響並阻止簽署與歐盟的協議。一旦危機達到可以深層次的操控階段,就會分裂烏克蘭,使其成為聯邦的一部份。眾所周知,索契冬奧會非常昂貴,普京政府撥出了巨額經費。但其中有一部份,在以冬奧會的名義下,花在了籌備烏克蘭的行動上。在基輔大規模抗議開始後,克里姆林宮曾深信,烏克蘭將會按照他們的計劃發生巨變。
但事實上在基輔開始鎮壓後,這位前顧問說,普京是失望的,因為基輔的情況並未達到他所預想的更為激烈的緊張狀態。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俄羅斯國家宣傳機器,就已經設定編製了一系列的電視節目和期刊出版物。甚至將會有直播的畫面,關於如何幫助烏克蘭在緊急狀態中打壓類似法西斯的叛亂行為。所有的這些準備——組織,宣傳,外交,軍事,天知道他還制定了甚麼——但結果發現,卻都是徒勞的。所以普京非常怨恨烏克蘭人。
最主要的原因,是普京政府無法預測——烏克蘭人的英雄氣概。幸虧英雄主義,奉獻精神,烏克蘭人以生命的代價,站在生命和死亡之間的無私的鬥爭,一直堅守著並沒有放棄,也是因為眾人阻止了通往基輔的運載軍警的列車,阻止了亞努科維奇在普京的壓力下安排的計劃。
這位高級研究員說,我很難找到合適的詞,形容烏克蘭人的英勇對這些預謀的計劃造成的打擊。烏克蘭人在獨立廣場堅持了三個月,尤其遭受射殺的那三天。俄羅斯普京政府對烏克蘭的系列計劃,被幾個因素完全抵制了——烏克蘭議員的集體倒戈,執政黨「地區黨」成員退黨轉向人民,軍警的聲明效忠人民,以及西方的壓力。
Source: 大紀元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9380&Itemid=76

【影片】台灣神追思音樂會.系列回顧:啊!父親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4-02-27


2004年台灣神追思音樂會

啊!父親
詞:阮美姝,曲:郭芝苑
聲樂獨唱:阮文池,伴奏:王藝臻

228
先輩留給台灣人重要的文化資產
有228先賢先烈的犧牲
才有今日獨立建國的追求

台灣神信仰
台灣特色新文化:
歷史傳承的內涵
獨立建國的信念
實踐理想的意志

秉持台灣神信仰的力量
無畏迎向未來的挑戰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111&Itemid=57

大地會刊(第40期)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4-02-26
 
第40期大地會刊出爐囉!
本期主題:
*聖山人權鐵橋啟用典禮暨追思台灣神感恩祈禱典禮
*貴賓參訪聖山:鍾逸人先生、黃金島先生、李筱峰教授、葉柏祥先生
*交流側寫:張炎憲教授蒞臨大地文山講堂過中秋話家常

(請點選圖片觀看大圖)




大地會刊(第40期)flash 電子版(請點擊下圖翻閱)


延伸閱讀: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更多前期會刊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087&Itemid=57

台灣不可被出賣的警示

新聞報導 -
作者 張炎憲   
2014-02-26
葛超智(George H.Kerr)《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不只是描述1947年二二八大屠殺的歷史著作,更是啟發台灣人、影響台灣人深遠的作品。

一、葛超智與台灣的關係

葛超智與台灣的關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二次世界大戰前,他在夏威夷大學就讀時,受到日本學者蠟山政道的影響,1935年就到日本研究傳統藝術和日本史,而完成《Traditional Arts in Contemporary Japan 》。這時接受美國朋友的請託,1937年8月到台灣,擔任台北高校、台北一中、台北高商的英語老師,至1941年3月離開台灣。這是他首次來台,結交了許多高校學生,成為他日後的台灣友人。

《被出賣的台灣》(重譯校註.2014年)
第二階段與台灣發生關係,是因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美日大戰,他因到過日本與台灣,是首屈一指的「台灣專家」,被美國國防部聘為「X島計畫」的顧問。1943年被任命為海軍中尉,在海軍軍政大學負責「台灣研究小組」的工作。當時海軍打算跳過菲律賓,攻佔台灣,截斷日軍對南方的補給線。因此他的工作,主要是在收集情報,培訓佔領台灣之後所需的行政官員、翻譯官等人才。在「台灣研究小組」的努力下,海軍部出版《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九卷,以及《Civil Affairs Handbook-Taiwan(Formosa)》,並編輯日本語和台灣語的字典。後因麥克阿瑟的堅持,美軍採取攻佔菲律賓再攻占沖繩,而放棄攻佔台灣的計畫。

第三階段則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5年10月24日,他隨美軍福爾摩沙聯絡小組(Formosa Liaison Group)再次來台,1946年6月又出任美國駐台北副領事,至1947年二二八發生之後,3月17日離台。這段期間,他親歷中華民國接收台灣之後,特權橫行、政治腐敗、經濟崩潰和社會動盪的局面,也目睹二二八爆發後,台灣菁英與民眾遭受中國國民黨軍隊屠殺的慘狀。在事件中他因援助台灣人、同情台灣人,被中國國民黨政府列為不歡迎人物,而被迫離開台灣。

第四階段是他回到美國之後,對台灣的關心與對台灣人追求獨立的支持從不間斷,並著書立說,替台灣伸張正義。他前後在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福大學任教,並屢次向美國政府提出應該重視台灣人權益的主張,但不被採納。後因麥卡錫主義的逼迫而移居夏威夷,專心著述。他一生未娶,晚年住進養老院,1992年8月逝世於夏威夷。
二、原著與屢被查禁的譯本

葛超智自1947年屢次向美國政府報告台灣現狀以及台灣人的遭遇,希望美國政府能幫助台灣人。但當時處於東西冷戰對峙中,美國為了對抗中國共產黨,採取支持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政策,而忽視台灣人民的權益。葛超智的言論乃成為逆耳之言,而不被採納。因此他下定決心利用其豐富的典藏,如台灣人書信、報紙刊物、官方檔案和聯合國救濟總署等資料,將其近30年參與台灣事務的經驗,在1965年撰寫出版《Formosa Betrayed》,翌年又有英國版的出版。出版後獲得很大的迴響與討論,據說中國國民黨亦曾設法阻撓出版與發行。

*葛超智(前美國駐台副領事)
台灣人在1960年代之後,到美國留學的人數日漸增多,台灣人的社團也紛紛成立。至1966年全美九個地區的代表在費城成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追求台灣的獨立。為了要讓更多台灣人瞭解二二八歷史,陳榮成乃邀請一群青年學生投入翻譯《Formosa Betrayed》的工作,歷經數年,終於在1974年完稿出版。這是海外台灣人運動的一件大事,因為閱讀了這本華文翻譯而覺醒者不計其數。但此書一直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禁書,不准在國內銷售。

中國國民黨雖然能以公權力查禁一時,卻無法永遠查禁下去。當1980年代黨外運動走出美麗島事件挫敗陰影而再起後,黨外雜誌紛紛出刊,不只揭穿中國國民黨統治的本質,打破了中國國民黨的媒體壟斷和政治禁忌,更進而探討台灣歷史文化的獨特性。因此在追求歷史真相的驅動下,《被出賣的台灣》被黨外運動者多次出版節譯本,並在黨外演講場上擺攤叫賣,造成一股旋風而被搶購一空,成為盜版的暢銷書,更影響日後二二八平反運動的興起。不過也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禁書,不可正式出售。至1991年李登輝總統啟動憲政改革,邁向民主化的腳步加快之後,前衛出版社取得陳榮成的同意,才正式在台灣出版全譯本,也成為暢銷書,引起讀者廣泛的共鳴。

*1965年出版
為了讓英文原著能夠繼續在海外發行,1992年林衡哲的台灣出版社依據英國版複刻出版原著。2006年,蕭成美將《Formosa Betrayed》譯成日文《裏切られた台湾 FORMOSABETRAYED》在日本出版。蕭成美於1944年4月進入台北高等學校就讀時,就知道葛超智這個人。赴美留學之後,與葛超智通信往來,後購得其所藏台灣關係資料。1997年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開館時,蕭成美又將葛超智所藏台灣關係資料轉給該館典藏。葛超智一生辛苦收藏的資料,終於回到他心之所繫的台灣。這是最好的歸宿,也是他留給台灣人最好的禮物。

三、重譯校註的緣由

葛超智《被出賣的台灣》華文譯本在台灣出版之後,引起台灣人很大的迴響,但因原書成書於1965年,其中部分資料是根據華文譯為英文。陳榮成等人在1973年據英文本譯為華文時,二二八官方史料尚未公開,二二八研究也尚未起步,因此有些專有名詞、人物與事蹟,在華文資料譯為英文,再由英文譯為華文之間難免發生錯誤。

台灣教授協會有鑑於此,於2009年陳儀深擔任會長時,邀請柯翠園與詹麗茹兩位重新翻譯,譯槁完成之後,再經下任會長張炎憲邀請何義麟、陳翠蓮、陳儀深、蘇瑤崇與張炎憲等五位分別閱讀校訂,並加註釋,指出內容出入之處,以及作者在文本論述中所依據的史料原件,力求與現今二二八研究成果結合,使讀者閱讀時能從校註中獲得更多史實,瞭解當年實況。

1985.1986年台灣版
四、葛超智對台灣的關心與觀點

葛超智在《FormosaBetrayed》扉頁上寫著「獻給台灣的朋友們——以紀念1947年3月事件……」。他親身目睹台灣人在三月被屠殺的慘狀,心中繫念著台灣人朋友的安危,所以撰寫此書,要送給苦難中的台灣友人,以紀念這場浩劫。他在書前開宗明義的這句話,已清楚表明作者對二二八大屠殺的痛心及對台灣人的疼惜與同情。

全書共分成導言及四部分,計22章。第一部分敘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因對台灣認識不足,使得處置台灣歸屬問題時,無法考慮周全而忽視台灣人的意向。第二部分描述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的種種不當做法,以及作者所觀察到的台灣人心由期待轉為失望、絕望的過程。第三部分說明二二八的爆發與台灣人被屠殺的情景。第四部分則敘述中華民國政府流亡台灣之後,實施高壓統治,控制言論思想,逮捕《自由中國》等反對人士的反民主行徑,並論及海外台灣人追求獨立的主張與作為。全書敘述的年代起自1941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至1965年出書前夕。其中,以中華民國接收台灣至二二八爆發前後為全書重點,也是作者留給台灣最珍貴的紀錄。

他認為美國辜負了台灣人的善意,並指出在1945年10月美軍抵達台灣時,台灣人就對美國人抱著好感;歷經中國接收後的社會亂象,台灣人希望美國能夠勸阻陳儀等違法亂紀的做為;在二二八遭受中國軍隊屠殺時,台灣人期待美國能夠幫助脫離苦海、自主自決。但美國政府或美國人卻以同情的態度看待中國,以傳教士傳布福音期待蔣介石,並在反共的前提下支持蔣介石,而忽視台灣人獨立自主的要求,和台灣人在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苦難。

他以親身經歷,記載二二八時陳儀與中國國民黨軍隊屠殺台灣民眾的實況,並指出陳儀的施政不照顧台灣人,大失民心而引起台灣人的憤怒和反抗。並根據當時台灣人寫給葛超智的書信,說明台灣人想要美國幫助,在聯合國託管下舉行公民投票自決。這種主張在當時雖然沒有得到迴響,卻影響了日後台灣民主獨立運動的發展。葛超智的記載與官方檔案出入極大,在相關史料缺乏與中國國民黨論述觀點充斥的情況下,是探究二二八史實的重要參考資料。

閱讀《FormosaBetrayed》之後,如延伸閱讀《The Taiwan Confrontation Crisis》(面對危機的台灣),就更能瞭解葛超智的台灣史觀。他認為台灣是個海洋國家,位於西太平洋的西緣與歐亞大陸的東緣,自古以來即為南北、東西交會之處。因此民族多元,有南島語系的原住民和漢人,也因位居要衝,自十七世紀以來台灣即為列強爭奪之地。由於屢次受到外來統治者的支配,台灣文化呈現多元性,已與中國文化不同,而形構出台灣文化的特色。同時,台灣人也屢次反抗,形成分離主義的傳統,期望能建立屬於台灣人的國家。葛超智認為台灣的歷史發展與美國類似,美國處於歐洲的邊境(Frontier),也是個移民國家。移民遷入美國之後,逐漸形構有別於歐洲的美國文化,以及美國人不是歐洲人的認同。他認為台灣亦具有邊境(Frontier)的特色,台灣人在混血與適應環境中,開創出有別於中國文化的台灣文化,而具備海洋國家的特質。他更認為從海洋史觀看台灣,才能避免從中國看台灣的狹隘,也才能瞭解台灣邁向現代文明的努力與成果。

五、影響台灣深遠的重要著作

在戒嚴統治的年代,台灣人多是離開台灣到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留學,受到自由民主思想的洗禮之後,開始反思台灣,發覺台灣處於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非民主自由的國家,而逐漸覺醒,亟思改變台灣。

在覺醒過程中,最令台灣人痛恨的是「被中國國民黨騙了」。一旦中國國民黨歪曲歷史、掩蓋歷史真相,不願讓台灣人知道自己的歷史文化的事實被揭穿後,台灣人開始步入追尋「我到底是誰」之路。

葛超智《被出賣的台灣》能夠引起台灣人共鳴,深受台灣人喜愛,是因他揭穿了二二八的史實,使台灣人得以知道中國國民黨血腥鎮壓屠殺台灣人的實況,以及台灣人無知、任人宰制的命運。

這本書是站在台灣人的立場,替台灣人打抱不平,說出台灣人的願望、控訴統治者的殘暴不仁以及讚嘆台灣人不屈不撓、追求獨立自主的事蹟。因此,1965年這本書出版之後,在海外台灣人之間廣為流傳,不只令讀者感同身受,悲歎台灣人的身世,更激發起台灣人意識,紛紛投入追求台灣民主獨立的行列。

當我們在讚歎這本書能為台灣人說話時,更該讚佩作者葛超智。他是一位具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秉持良知、敢為弱勢者講話,指責美國重視現實利益,違背人權正義,犧牲了台灣人的權益,更批判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造成台灣人的苦難。因為他不向現實妥協的作風,使得他處處不討好,被美國的反共派和親中派排擠,被中國國民黨列為第二號仇敵,也被中國共產黨詆毀。但他不改初衷,一生關心台灣人,支持台灣獨立自主,認為違背台灣人當家作主意願與台灣獨立自主之路的就是出賣台灣。

從1974年陳榮成等首次翻譯出版,到2013年台灣教授協會出刊重譯校註本,相隔40年,二二八平反運動已獲得相當成果,二二八已可公開研究,蔣介石也被認為是鎮壓屠殺台灣人的元凶。這些成果雖然令人欣慰,但想到台灣仍然處於被中國侵吞的危機中,就更懷念起葛超智寫這本書的用意,台灣不可被出賣,台灣人要堅持理想與信念,建立自己的國家。

《FormosaBetrayed》重譯校註本能夠出版,應感謝陳榮成等前輩的譯本,因為有這個基礎,我們才有機會重譯校註。感謝蕭成美先生提供George H. Ker r的個人照,以及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提供1966年英國版和葛超智名片,更要感謝柯翠園和詹麗茹的重譯,以及何義麟、陳翠蓮、陳儀深、蘇瑤崇的參與校註,尤其是蘇瑤崇提供George H. Kerr的史料原件與相關資訊。最後,感謝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及執委會的支持,才得以順利出版。

*新書發表會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