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中國監控防疫 天網卻敗給口罩

2020-02-13 05:30:00
〔編譯黃靖媗/綜合報導〕中國的監控技術「馳名國際」,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初,中共當局就試圖藉由監控技術追蹤可疑的病毒帶原者,中共黨媒《環球時報》一月底就提出「用大數據幫助疫情防治」概念,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李蘭娟,也曾以浙江一名聲稱從未接觸過有武漢旅遊史的肺炎患者為例,經由大數據查詢,發現他其實已接觸三名來自武漢的人。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公安部指出,至七日已有逾廿名感染武漢肺炎的患者因危害公共安全被調查,他們涉嫌未申報旅遊史、未遵守居家隔離規範等,但仍有漏網之魚。這種情況在全國有超過兩億個監視器的中國並不常見,而且這些「天網」失靈現象,也發生在北京等大都市。

參與中國政府監控網路計畫的人工智慧(AI)專家透露,「天網」失靈可能必須歸咎於口罩,當前的人臉辨識技術可在數秒內辨識出一個人,準確率高達九十九%,但只要人們戴上口罩,準確率就會降至卅%,「假如這個狀況持續下去,『天網』系統恐怕就此安息」。
然而,即使「天網」效果不佳,中國政府仍可透過行動網路追蹤人口移動,例如湖北省能掌握在春節前,已有逾五百萬人離開武漢,便是仰賴大數據。除了大數據與「天網」,中國也積極採取傳統的「大規模動員」作法,呼籲各級黨員廣泛動員群眾、凝聚群眾,還有部分城市採用無人機監控市民行為。


引用網址如下: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351708

監控新疆 中國研發情緒識別系統

2020-02-13 05:30:00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繼國際「人權觀察」(HRW)組織兩年前踢爆中國軍方正透過大數據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預測性警務」,英國《金融時報》(FT)十一日揭露中國國家級實驗室二○一八年開始斥資發展識別公眾情緒的犯罪預測系統。獲得研究補助的受獎人大多三緘其口,或否認成果用於監視新疆少數民族,但中國警界追求警務科技創新,甚至藉此用來大規模監控鎮壓民眾的現象,仍令HRW十分擔憂。
分析數據結合機器演算來預測犯罪,以利巡邏資源配置更佳化,乃各國警力發展趨勢,中國這回卻把正確性待考的情緒識別系統當重點,聲稱可理解潛在犯罪嫌疑人心理狀態。擔負重任的「社會安全風險感知與防控大數據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為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七年批准設立的首批十九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之一,當年七月底就在烏魯木齊揭牌,由中國最大國有軍事科技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主導試驗平台。

根據中國地方媒體流出的文件,這間實驗室一八年發出的第一波補助,高達三百萬人民幣,獲補助者由包括新疆公安廳副廳長范立新在內的評審小組親自決定。FT聯絡了所有受補助者,但他們紛紛拒絕受訪,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環境與測繪工程系教授程濤願意多聊。
程濤也是唯一的海外受獎者,其在UCL的「時空實驗室」(Space Time Lab)以利用空間大數據為英國首都倫敦警察廳建立每小時、每天的犯罪預測圖聞名。她告訴FT,確實拿到CETC補助,但成果僅用於公共安全,尚未投入中國警務工作或涉及犯罪事件,目前也沒在新疆運作,未來最多只會拿來「預測國內犯罪,而非為了監視」。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35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