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聽到他說這句話 令人吐血兼吐痰

2011-4-26

◎ 李毅清
馬先生完成國民黨總統初選登記,他表示政見很多已經實現,希望民眾再給他四年的時間為民服務。說到馬的政見,光是綠卡、馬上好、六三三、捐薪…讓百姓聽了就吐血兼吐痰了,還敢大言不慚的說「政見很多已經實現」。
馬先生三年來的執政,國格主權日益萎縮、環境治安日益惡化、民生物價日益飛漲、百姓生活日益痛苦、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國家債台高築、耕鋤傷農血本無歸、公安意外頻傳、官員顢頇百姓冤死…,選前所勾勒的國家美好願景,選後成了人民的痛苦罩頂,這樣的政府選民還會想再給他四年嗎?
馬政績一團爛,唯在「化獨漸統」的表現優異,對阿扁夫婦及扁家人的追殺、對扁政府成員的清算、對政績糜爛歸咎前朝的推諉功夫成效斐然。明年大選,如果憑著對爛政績的包裝、對特定族群的利誘、對選舉方式的機關算盡,就可再取得四年的國政大權,那台灣人未免太好騙了。
選出一位無能領導者,除了當下痛苦四年外,還禍延子孫背負債務,相信台灣人已經受夠了,不會再憨下去了。對馬先生「我心已死」、「再給一天都嫌多」,所以讓他明年交出政權吧!
(作者為退休教師,台東市民)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張醫師的台灣圖書室

2011-4-26

◎ 吳佳容
想必是許多人熟知的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號稱民族救星的英明領袖,帶著他敗逃的部眾來到一山明水秀的島嶼。帶著槍與子彈的他與繼承人,血腥鎮壓後,島民中一些活下來的成了寒蟬,一些則當了看門犬,在主人的豢養下,對著自己的同胞狺狺狂吠。但仍有一些微弱的星火,在島嶼的角落奮力發光。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屏東,成了嘉義署立醫院骨科主任的張宏榮醫師,原應一帆風順的人生道路,卻因不滿紅包文化與賺錢至上的風氣,為了尋找出口,他大量閱讀台灣史地與政治文化的書籍,才知這一切都導因於國民黨一黨專制;唯一的根治之法,便是徹底拔除這顆毒瘤。
於是張醫師成了在逆風中飛行的孤鳥,他捐出所有的藏書,成立了台灣圖書室,免費讓青年學子借閱;他催生了嘉義文化工作陣,在陳定南的省長選舉場上賣力嘶喊;他主持起電台節目,騎著機車來回嘉義與屏東,聆聽樹與山的對話,熟悉各種鳥雀的叫聲。更多時候,他把自己留給酒精與檳榔,任由自己如流氓般的抑鬱外表遭受誤解,只因一股對家國前途的深切憂慮。
對鄉土的深情終至平凡肉軀無法負荷,病痛先於政黨輪替前來訪。即使後來南調至枋山衛生所服務,一身的病體仍令他不得不提早退休,最終以五十八歲的年紀回到主的懷裡。
當年,張醫師的台灣圖書室,啟蒙了嘉義洪雅書店的創辦人余國信。當年,與張醫師一同奮鬥的文化工作陣成員,有的繼續在嘉義之音發聲,有的在社區營造工作上奉獻心力。不論是否知名,成了逆風中飛行的孤鳥們,原本就不怕孤單。
張宏榮醫師的告別式將於本週六(四月三十日)下午兩點於嘉義東門教會舉行,僅以此文表達我對他的感念。 (作者為嘉義女中教師)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首屆賴和日 展現詩情畫意彰化城

2011-4-26


去年年底彰化市通過每年5月28日為「賴和日」。(資料照,記者湯世名攝)

施並錫畫作《北棟教室》紀錄賴和先生〈無聊的回憶〉。(彰化市公所/提供)


彰化中山國小的北棟教室,已故台灣本土醫生作家賴和曾經在這裡書寫過《無聊的回憶》,因為賴和當時在私塾上學,老師都只有要大家一直背書,賴和印象深刻,就在這裡,賴和有了這篇創作。而昔日的彰化公園現址已經變成文化局,但是後面的文學步道,就是賴和當年散步的小徑,這些彰化地景的點點滴滴,都成了後人紀念賴和的美麗記憶。
去年年底,彰化市通過每年5月28日為「賴和日」,紀念這一位為公理與正義奮鬥的台灣文學家。今年是第1屆,彰化市公所以「詩情畫意彰化城」為題,邀請畫家施並錫與詩人康原擔任策展人舉辦詩畫雙人展。康原表示,選定彰化市30個地景,由他撰寫詩作,施並錫繪畫,透過圖像與詩情來認識深具文化底蘊的彰化,也追隨賴和愛這塊土地的精神。
施並錫表示,一個優質的城市,通常都擁有優質的城市文化與美學,在台灣太多建案用的是歐式名字,歐式建築,這種是媚外移殖意識橫行,令人錯亂,「彰化本身就擁有數不盡的文化資產和歷史事蹟傳記,但是大多數市民恐怕不知。彰化精神到底是什麼?」施並錫說,深富正義感的醫生作家賴和跟他的作品精神,其實就是一部分的彰化精神。
這個計畫一年來,施並錫與康原默默的在彰化市街頭選景創作,八卦山、孔廟、開化寺等,30個景點有部分是賴和生前走過的足跡,更多的是彰化本身的美景,希望從展覽詩文與圖像引領觀眾認識彰化、激發共同的人文關懷與情感記憶。
展期將從5月14日起到5月30日,地點在彰化市立圖書館一樓展示室,之後將有系列專題講座,包括康原主講「八卦山與臺灣文學」、畫家施並錫主講「詩情畫意彰化城──尋找彰化精神」,陳萬益也將主講「賴和《一桿『稱仔』》──彰化精神的追尋」。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 引用網址
賴和小檔案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是台灣彰化縣人,原名賴河,本職是醫生,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一生創作大都是殖民地的抗議文學,主題多為舊社會習俗的敗壞、被屈辱的人民等。知名小說有《一桿秤仔》、《不如意的過年》、《善訟的人的故事》等。
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
1921年,賴和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10月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並當選理事,此後陸續發表新文學作品。1923年賴和因「治警事件」入獄,遭羈押20多天。1941年珍珠港事變之後,賴和再度被拘捕入獄。日本憲警違反常例,一直未告訴他被逮捕的理由。1943年賴和因心臟病發逝世,享年49歲。
(記者趙靜瑜)

□ 〔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 引用網址

見證歷史 嘉義市畫家陳澄波二二八遭槍殺

2011-4-26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二十五日電)二00六年十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幅已故台灣畫家創作的油畫「淡水」,以三千四百八十四萬港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四千四百多萬元)售出,創下華人油畫世界的拍賣紀錄。
這幅油畫的創作者,就是一九四七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後,因進入嘉義水上機場談和,反而被國民黨政府軍扣押,被解送到嘉義火車站前槍殺的畫家陳澄波。
出生於一八九五年的陳澄波,是台灣早期留日的學生之一,也是第一位以台灣風景「嘉義郊外」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東京美術學校研究科畢業後,陳澄波曾赴中國擔任上海新華藝專等校西畫科教職,返台後熱心推動美術教育,尤其對政治充滿正義感與理想性。
一九四七年,台北爆發二二八事件後,消息迅速傳至台灣各地,嘉義市也在三月二日開始響應,當時官派的嘉義市長與國民政府軍隊,因台灣民眾的抗暴而撤退到水上機場,民軍在機場外建立防線,以防止國民政府軍隊攻擊。
三月三日,嘉義市召開市民大會,組織「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負責市區的治安工作,以及協調官民對抗,希望能以協商達到政治改革的目的。
當時,嘉義市警察局已經失守,市民控制廣播電台,並透過廣播向外求援,而雲嘉南地區的青年紛紛到嘉義支援,甚至彰化、台中、埔里等地都有人趕來;就讀台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的嘉義子弟與嘉義高中學生,紛紛參與民軍攻打水上機場的行列,而嘉義女中學生則負責做飯糰、從事後勤補給。
由於戰鬥激烈,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因此出面請求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及台籍日本兵支援,可惜因各路人馬缺乏統一的指揮系統,而且缺乏精良武器,造成慘重傷亡。
三月五日,軍民對峙於水上機場外的北回歸線標誌附近。三月七日,五名台籍的南靖糖廠職員,護送四名外省籍商人前往嘉義市,途中竟遭軍方截殺,五名台籍職員全部罹難,更是激起民眾的憤怒。
當時身為嘉義市參議員的陳澄波,由於懂得「北京話」,又曾在上海任教過,因而與其他十一人被推選為和談代表,於三月十一日進入水上機場和談,但是陳澄波等十二人進入水上機場後,卻立即被軍警扣押。
三月二十五日,陳澄波等人在被關押十幾天之後,國民政府軍隊未經任何法律程序、也未經審判,就將陳澄波等人五花大綁遊街,公開在嘉義火車站前槍決,得年僅五十二歲。
陳澄波的遺體被抬回到家門口時,身上的鮮血還一直往外流,家屬在悲慟之餘,只好拿出棉花猛往傷口塞,等到血流稍止,家屬才取出照相機,攝影留下證據。
這位傑出畫家遺憾的一生,不僅讓台灣藝術史蒙塵,他的家屬後來也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當年家屬拍下他臨終的攝影證據,雖然是一幀黑白照片,但仍可看到陳澄波身上的斑斑血跡,強烈地控訴這段血淚暴行。
2/25/2007 9:35:07 AM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7/2/25/n1629654.htm

【影片】2010-12-11公視晚間新聞(台灣美術先鋒 陳澄波廖繼春聯展)

2011-4-26




上傳者: | 建立時間: 2010-12-11
更多新聞在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pnn.pts.org.tw/ ※ 公視新聞
1931年完成於上海的這幅""我的家庭"",是台灣已故畫家陳澄波的作品,包括陳澄波和妻子,以及3個小孩在內,都取正面臉部表情,並以俯視角度來畫桌子,牆上還掛著陳­澄波1930年所完成,名為""依偎""的畫作,讓畫中還有畫。一邊導覽摰愛父親的畫作,已經高齡83歲的陳重光,迫不及待,要分享父親的畫中意境。

而這幅在1927年完成的""嘉義街外"",長年由陳澄波旅美家屬收藏,也剛剛經過大工程的修復,回台後首度亮相。和陳澄波同期的畫家,還有被視為台灣第一代學院派畫家的­廖繼春,晚年以抽象畫風聞名的廖繼春,用色大膽,像是義大利威尼斯的寫生,就有藍色和粉紅色兩種不同意境,兩人曾赴日求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成了同班同學,雖然相差7歲,不­過在畫風上常常互相切磋,交情更是深厚。

1934年,陳澄波和廖繼春共同成立台陽美術協會,有別於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在秋天官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台陽展選在春天,也網羅當時台灣第一流的畫家,推動台灣新美術運動­,對臺灣美術史而言,意義重大且深遠。

記者李曉儒 謝其文 台北報導"

【影片】認識陳澄波

2011-4-26

In Remembrance of Taiwanese Painter Chen Cheng-po (陳澄波先生)


上傳者: | 建立時間: 2007-04-15
Chen Cheng-po (Chinese: 陳澄波; b. 1895) was a renowned Taiwa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