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天比一天炎熱,人手一杯飲料。國人隨手丟棄的一次用飲料杯每年達15億個,其中逾三分之二是紙杯。由於紙杯的回收得漿率極低,已引發該不該回收之爭。
一般的紙餐具或是紙盒,為了防水,會在表面塗布上一層(約5%-7%)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膠膜或是經過浸蠟處理。這些防水措施,讓紙杯、紙製免洗餐具質變,回收處理的困難度大增。
根據《BBC中文網》報導,英國人一年約丟棄25億個咖啡紙杯,紙杯上雖印有可回收的三角標誌,店家也強調咖啡紙杯可以100%回收;事實上,咖啡紙杯上的防水用聚乙烯,已導致咖啡紙杯回收的得(紙)漿率還不到1%。
在台灣,紙杯的回收現況又如何?
環保署統計,台灣平均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飲料杯約15億個,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光是紙杯就占了10.7億個。其中,又以咖啡紙杯的回收處理最為複雜。
每使用一個咖啡紙杯,涵蓋塑膠杯蓋、隔熱杯套及紙杯本體三部分。回收時,按理應該分成三類各自處理。其中,咖啡杯蓋屬塑膠類。只有隔熱用的紙杯套才是真正的紙製品、能100%回收。經過防水處理的咖啡紙杯,被歸為「(紙)容器類」,不該跟隔熱杯套混在一起處理。
〈政策推行不易〉紙容器與廢紙回收混一起
根據環保署資源回收電子報的QA問答,「紙杯是否可回收?」回答為「是」,但強調紙杯屬「(紙)容器類」,官方廣告中公開建議民眾「勿將紙杯與舊報紙或其他廢紙混合回收」。然而,目前官方提供的資源回收箱,分為玻璃類、金屬類、塑膠類及紙類。在有設置資源回收箱的公共空間,民眾通常將隔熱杯套及紙杯本體一起丟進紙類回收箱。紙類資源回收箱上甚至還印了紙便當的圖樣,等於鼓勵大家把使用過的紙便當盒丟進紙類資源回收箱。
實地走訪在垃圾清運車上工作的清潔隊員,他們以巨型專用帆布袋集中民眾丟來的廢紙,咖啡紙杯混在一大堆舊報紙和廣告廢紙之間,他們說:「只要先把咖啡紙杯沖洗乾淨,放在一起回收就好了啊。」
也有不少人清洗紙製便當盒等免洗餐具後,送去回收。
即使你依照官方建議的,把紙容器跟廢紙類分開處理,送去回收之後,無論是官方的資源回收車或是民間的資源回收業者,還是會把紙杯、紙製便當盒、泡麵碗混在廢紙堆裡一起回收。這些全部都會送到回收廠,用很大的攪拌機把這些紙統統攪碎成紙漿。
〈環境二度傷害〉紙容器含聚乙烯 未必環保
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謝世平表示,台灣廢紙的回收再利用比率超過70%,但是相較於美日進口的回收紙,台灣廢紙再利用的排渣比率達12%,比歐美高出3倍。這是因為有太多根本不能回收、或是不該放進一般紙類的物質統統被當成是回收紙送進了回收廠。
謝世平解釋,回收紙再生處理時必須先經過散漿,一般廢紙不會有聚乙烯等雜質,但紙容器含有聚乙烯,再生時得透過專門的處理技術,先將紙與聚乙烯分離,排出塑膠、纖維等渣滓後,才能擷取出紙漿。
含有聚乙烯的紙杯及免洗紙容器,其回收再生的工序與一般廢紙不同,按理說,應該送給專門處理紙容器的回收廠。但謝世平說,目前台灣只有一家專業的紙容器處理商(連泰紙業),大多數的回收紙容器被送進了一般的紙類回收廠,而他們缺乏完全分離聚乙烯等雜質的專業技術,導致再生紙品質不佳,有時紙裡還摻雜著塑料,甚至可能造成製紙機損壞。
環保界人士更關心的是,紙類回收時所產生的聚乙烯、纖維再度成為垃圾被排放出去;處理過程中耗費的能源和製造的汙染,則是對環境的二度傷害。
〈釜底抽薪之計〉愛地球 少用一次性餐具
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回收紙類嗎?台北市政府實施在市府內及其附屬設施禁用一次性餐具(涵蓋紙杯等)及美耐皿的做法,堪稱「釜底抽薪」──從源頭避免了可能的回收困擾,既能環保愛地球,同時免除了使用一次性餐具可能帶來的健康疑慮。環保署也力推源頭管制的概念,根據環保署推估,若有3成的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每年可減少4.5億個一次用飲料杯,相當於少砍11萬棵大樹。目前官方正透過自備飲料杯折扣優惠及回收獎勵金等經濟誘因,鼓勵民眾自備飲料杯,降低一次用飲料杯過度耗用資源,以及用完即丟造成的環境負擔。
愛地球也愛自己的你,還是隨身自備環保杯及餐具吧!
〈你知道嗎〉似紙非紙 這些不能回收
ATM提款單、電子發票等感熱紙,以及標籤貼紙、複寫紙等「似紙非紙」的複合材質,是台灣進行紙類回收的另一大「亂源」。根據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統計,台灣廢紙再利用的排渣率比進口回收紙的排渣率要高出3倍。主因之一是含有聚乙烯的紙杯等免洗紙容器被混在一般紙類回收處理。
更容易被混淆的,是以感熱紙印成的ATM提款單、電子發票,以及標籤貼紙、複寫紙等不能回收的垃圾。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1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