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愷 (文字工作者) 2016-03-29 07:12
每次強烈冷氣團或寒流襲台,最常被報導的,就是合歡山或玉山下雪。例如這次大陸冷氣團南下,合歡山又下起厚厚的三月雪。而每逢下雪,合歡山總是遊人如織,彷彿成為台灣最「親民」的雪山,讓人渾然不知,這裡曾發生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山難,有89人死亡。這個紀錄,使山難頻頻的「黑色奇萊」也相形遜色。
山難發生在1913年(大正2年)3月21、22日。照理時序已經入春,合歡山應該不會太冷才對。事實的確如此,日本人的文獻,提到的溫度紀錄是零下3℃。以這次強烈冷氣團來說,3月27日凌晨4點,測得零下8.8℃。相形之下,零下3℃算是「溫暖」多了,會發生近90人死亡的重大山難,簡直不可思議。沒有錯,這場山難主要的原因是人禍,而不是天災。最大的一筆帳,要算到探險隊長野呂寧身上,因此這次山難又稱為「野呂寧事件」。
不只如此,這場山難的脈絡,又連接到台灣的大歷史。那是決定原住民命運的「五年理番計畫」(1910-1915)。理者,剿也。這一計畫,以殘暴的武力鎮壓,結束原住民數千年的化外生活,被迫歸順佐久間左馬太的台灣總督府。重頭戲之一,就是1914年發動「太魯閣蕃討伐戰」,兩萬軍警搭配強大火力,三個月內征服驍勇善戰的太魯閣族。戰爭的先期準備是踏勘路線、收集情報,而這場山難,就是在踏勘途中意外發生;換句話說,這是「太魯閣蕃討伐戰」的前奏曲,也是變調曲。
這一事件,後來被野呂寧記錄下來,寫成〈奇萊山探險復命書〉,由「學術探險家」楊南郡翻譯出來,收錄在他的《台灣百年花火》(2002)一書中。野呂寧是總督府「蕃務本署」調查課的技師,率領一支龐大的探險隊伍,計有14名主要幹部(包括隊長野呂寧)、巡查55名、巡查補5名、測伕2名、隘勇46名、腳伕100名、「蕃人」64名,合計286人。從巡查佔了1/5規模來看,這是一支有武裝的探險隊。
大隊人馬從台北出發,3月17日抵達合歡越嶺道路上的櫻峰分遣所(今已不存)。18、19日下雨休息,20日放晴,遙望中央山脈白雪皚皚,開會決定21日清晨5點30分出發,沿合歡山稜線前進,當天抵達合歡山頂露營。
然而山區氣象多變,出發之時,已經濃霧蔽野;及至下午兩點,抵達合歡山腳時,風勢勁寒,隨隊的原住民頭目警告:「萬萬不可在山頂露營,沒有人受得了那種寒氣。合歡山下有獵寮,今晚可以先住在那裡。」
但野呂寧隊長,不知是出於無知、傲慢,或疏忽大意、還是急著趕路,竟不聽原住民警告,執意攻頂。下午4點,全體抵達山頂,並選擇一處有水池的窪地搭篷,準備生火煮飯。然而接下來,一切都不妙了。6點左右,暴風雨襲至,無法煮飯,改吃口糧。入夜風勢加劇,夾帶冷雨冰雹,氣温降到零下3℃。野呂寧在〈復命書〉描述如下:
「狂風驟雨,各處帳篷倒的倒,破的破,人人佇立於疾風激雨中,受不了寒凍而哭起來,景象慘不忍睹。首先蕃人們急急走避了,繼而隘勇與腳伕們相繼遁走。到了天亮,現場只剩下少許腳伕與隘勇及數名蕃人而已。」
22日上午7點半,野呂寧隊長宣布:急速撤退到櫻峰分遣所。然而,就在撤退途中,他們發現怵目驚心的種種慘狀。〈復命書〉寫道:
「我們走不到數百公尺,就發現急坡下腳伕東一個、西一個倒臥在那裡,趕快把他們抱起來,卻都已凍僵多時。再走一段路,隨行的幾個腳伕,正要繞過岩角,隨即被一陣強風橫掃倒下,一個個爬起來,連擔子也丟下不管了,彼此牽著手,彎著腰走。這時風雨又轉急,寸步難行,腳伕們一個接一個倒下,手腳原已麻痺,現在全身也失去知覺,沈沈地昏睡過去,最後斷了氣。
想要幫助他們的人,也因手腳開始麻痺,不敢停留,深怕一停就昏睡。他們眼巴巴地看這些隊友即將凍斃,惻然從他們身旁通過,或悲傷地跨過倒斃者屍體。現場慘絕人寰,簡直是阿鼻地獄再現。這些弟兄們的痛苦和臨死慘狀,實在超過筆墨所能形容。」
多謝楊南郡的精湛譯筆,這幾段文字極具視覺感和震撼力,彷彿一幕幕電影畫面,重現山難現場絕望恐怖的景象。事後清查,共有89人死亡,包括80名腳夫和9名隘勇,全是漢人。
為什麼都是漢人?原住民對山區熟門熟路,沒人死;日本人有人侍候,又來自北國,沒人死。然而這些漢人,挑重走遠,筋疲力盡;加上斷炊,無法取暖,又冷又累。更誇張的是,每位腳伕的裝備,只有一件毛毯、一個懷爐、一雙礦工鞋和綁腿;而日本隊員卻能分配到外套、毛毯和毛質內衣褲。這種差別待遇,加上野呂寧固執己見,錯誤決定,使這89人的合歡山之行,竟是冤枉赴死!
這89名山難冤魂,都不知其姓名,而且衡量當時情況,恐怕連最起碼的下葬、招魂、超度都沒有,遑論立碑。百年悠悠而過,這場台灣史上最大的山難,現在也少有人知了。
山難不完全是天災造成。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山難:日本「八甲田山難」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八甲田山位於青森縣,1902年1月,一支210人的步兵隊伍,在行軍途中遭遇暴風雪,199人罹難。和台灣的合歡山探險隊一樣,這支步兵隊也是為了戰爭做準備(假想敵是俄國),訓練雪地行軍;而且也有一個固執己見、拒絕聽取村民警告的「鐵齒」軍官山口鋠。但和合歡山難不同的是,八甲田山難沒有被人遺忘,日本人為它成立
紀念碑、紀念像、紀念館,
寫成小說,
拍成電影,
譜成樂曲,甚至到後來,它還成為日本著名的靈異地點。
引用網址如下:
http://www.peoplenews.tw/news/f604d4ee-ade9-41e4-90a3-1d132e761a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