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影片】李筱峰教授參訪聖山花絮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0-21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李筱峰教授特別撥空走一趟聖山,感受志工們的熱情,除了贈與最新的大作《台灣史101問》,也體驗聖山豐富的生態環境。

尤其是李教授在「下願池」(台語)許願,丟擲出一枚銅板硬幣時,
趴在荷葉邊的赤腹蛙,看著李教授丟擲硬幣入池時,立即發出「哥哥」聲回應,讓志工嘖嘖稱奇。

許願卡留給下「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期許,留給志工們「笑到臉酸」的特別交流經驗~
李筱峰教授並於「228自由鐘」許下「世界和平」、「台灣人的國家永久萬世」兩大心願。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台灣社獨立論壇:南蘇丹獨立之啟示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3-10-21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蘇丹自1956年正式脫離殖民統治獨立之後,除了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南方歧視政策所產生的後遺症之外,多元文化、種族、宗教及語言等歧異及鄰近外國勢力的介入使內部衝突不斷,引發兩次大規模內戰。

第一次內戰發生於1955~1972年,約造成五十萬名南蘇丹人民死亡。

第二次開始於1983年,戰爭的地點同樣發生於蘇丹南部,估計約有一百九十萬名南蘇丹平民死亡。

直到2011年公投獨立,可說是最年輕的國家,蘇丹的獨立可以給台灣獨立運動帶來什麼啟示?

(敬請期待後續影片......)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20131021 ---引起不少人對馬政府毒害阿扁的質疑



新聞報導 -
作者 Jade | 贊屋   
2013-10-21

第二十七個星期一,大晴天。
上星期六(10/19)進入中監接送夫人,在舍房外短暫等待的時間裡,稍微留意了阿扁總統親手栽種的小菜園,有青江菜、絲瓜、茄子等,於是順便詢問在旁的獄方人員,總統是否會吃自己種的菜?獄警:總統會吃自己種的菜以及只吃大地志工送的餐點,沒吃監獄的食物。
在10/7-10/9吳錦發老師的節目中連續三日,介紹袁紅冰教授最新出版的書-『殺佛』,揭發第十世班禪喇嘛死亡的真相,其內容曝露中共對十世班禪的暗殺內幕,包括參與的人物、時間、過程、每次開會地點、會議內容。
1988年初秋,溫家寶、胡錦濤等人在北京召開了特別處置班禪十世喇嘛的會議,結論:1、在西藏高原突發性的心臟病很常見,要依照突發性的症狀來設定毒藥,2、不可用讓他快速死亡的毒藥(如氰化鉀,死亡時的生理特徵中毒現象太明顯),3、用的毒藥交給中國情報單位去研發祕密毒藥,以最毒、最沒有症狀、又可排出體外做處理。
中共用毒的過程是用一根比頭髮還要細的金屬棒,塗上毒藥,在替班禪量血壓或聽診心肺功能時,偷偷刺進他的皮膚,一旦進入皮膚沾染到血液,毒性會隨著血液行走而快速死亡,而為 了不讓被針刺的人察覺到痛感,在針尖前端塗上高劑量的麻醉劑,最後再依照西藏的傳統習俗喇嘛在死亡後,遺體必須經過脫水的程序來做掩飾,順利排出毒藥不被 外界察覺。
比照發生在台灣,有鑑於過去阿扁總統在「北監」期間,原本一向身體健康的人,竟然在短期間身體急遽發生各種病變,數度就醫後仍愈加惡化,雖然經過「北榮」七個月的治療,遠離北監的凌虐,最後來到中監,身體早已殘弱不堪,外界對於病變的徵狀,引起不少人對馬政府毒害阿扁的質疑,所以當然對於阿扁總的統飲食或各方面不得不叫人須提高戒心。
本書內容提到"鄧小平認為,應付信仰的問題,殺死一個信仰的領導人的肉體是無意義的,而是要毀掉他的靈魂。"何以「This man」汲汲的要迫害阿扁?或許國共仍害怕台灣這位深具指標性的人物,他在民間的人望仍高,會威脅到他們吧。從中國古今往來的政治史,掌握大權者殘殺政敵、剷除異己之歷史班班可考,而台灣當前面臨國共一體內外交迫的危機,且缺乏強有力的在野黨的時刻,台灣人的覺醒已刻不容緩了!

今日の愛心餐點:
煎肉排、水晶雞肉、椒炒杏鮑菇
滷白菜、涼拌秋葵、蒜炒小白菜
海帶芽蝦丸湯、味噌烏溜魚鮮湯
紅豆芋圓湯、椰果果凍
火龍果、香瓜
地瓜飯、白飯
西點麵包*2

 
延伸閱讀:阿扁總統送餐日記系列
阿扁總統送餐週報 Week 26:20131014~20131020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853&Itemid=1

 

台灣史101問──書評(1)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3-10-21

(source:
玉山社FB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著者:李筱峰,1952年出生於台南縣麻豆鎮。當代台灣史研究極具代表性的學者,以近現代史及二二八為其研究重點。
出版社:
玉山社
自序:〈立足當下,與台灣歷史對話〉
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寫書評的目的乃希望此書能廣為人知,以瞭解台灣的歷史,做一個有內涵的台灣人,為避免悲劇重演,每個台灣公民,讀台灣史當所必然。

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的領土。


荷蘭遂於1623年10月派員先到大員觀察,並進行要塞工事,但仍未退出澎湖,明政府只好以武力解決。雙方經過八個多月交戰,最後議和,在合約中達成三項協議:一、荷蘭退出澎湖;二、荷人退出澎湖後去佔領台灣,明政府沒有異議;三、准許荷蘭人今後來明帝國通商,明帝國商船也可以往台灣及爪哇與荷蘭人交易。這就是荷蘭人在1624年進入台灣,建立台灣史上的第一個統治政權的背景。可見此時的明帝國,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17世紀時代的中國政府,都不認為台灣是他的領土,則何來「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之說?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19-20。

清朝併吞台灣,馬關條約永久割讓給日本。

台灣隸屬於中國的時間,是在清朝統治的211年(1684~1895年)。然而,清帝國雖然併吞台灣,但並不把台灣視同其正規領土,而另眼看待台灣,採封山禁海之策,從1684年起,有上百年的時間,採嚴格的海禁政策,直到1875年以後,才真正開放移民。但是到了1895年的《馬關條約》,又把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了。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7。

過去的歷史教育,是把台灣擺在大中國的邊陲來看,因此不僅造成台灣學生對台灣的陌生,更使台灣學生的國家認同,發生嚴重的錯亂與模糊。此種結果,歷史教育難辭其咎。要解決以往歷史教育的弊病,忽略了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定位,而把台灣史看成是中國的鄉土史是不當的。想跳開國家定位問題純粹談鄉土史,是無法真正了解台灣歷史的。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29。

台灣不斷被殖民統治,有不同的文化變易。

台灣文化隨著歷史上諸多外來政權的嬗遞變易,以及外來移民的不斷移入,因此呈現多元特性。除了原本的南島民族文化之外,也融入了來自荷蘭、西班牙、日本、中國的多樣色彩。加以與國際社會的往來交流,而吸收了世界多樣性的文化。中國文化是構成台灣文化的重要成分,母庸否認;但硬要說「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那是意識形態掛帥的政治語言。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1。

原住民乃南島民族。

台灣在荷蘭人及大量漢語族人移入之前,則已居住有達數千、數萬年的原住民族,他們都屬於南島民族。從語言的觀點看,台灣的原住民(不論是所謂的「高山族」或「平埔族」),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或稱「馬來西亞玻利尼西亞亞語系」(Malaio-Polynesian language family),與南太平洋區域住民,像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玻里尼西亞……的語言同屬於南島語系。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3。

現在的台灣人有85%帶有台灣原住民的基因。

馬偕紀念醫院輸血暨人類學研究室林媽利教授,研究台灣的閩、客族裔(狹義俗稱的「台灣人」)的遺傳基因,發現台灣人的基因,大概有一半來自台灣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即屬於南島民族),另一半來自福建、廣東及亞洲大陸。59%父系血緣來自「唐山公」,但「平埔公」並沒有消失,應佔剩下41%父系血緣的大部分,47%母系血緣來自「平埔媽」。85%的台灣人都帶有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族群)的基因。當今的「高山族」原住民,固然屬於南島民族,但非高山族的閩客後裔台灣人,其血緣與南島民族也有密切關係。

清帝國統領台灣初期,對移民台灣定有三大禁令,其中前兩項:一、嚴禁無照渡台,想渡航台灣的人,必須先在原籍地申請渡航許可證,才可渡台;二、渡台者一律不許攜家帶眷,即入台者不得招致家眷。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35。

多元傳承的台灣信仰與儀式。

平埔族人最常見的信仰是祖靈崇拜。南部西拉雅族有著名的「祀壺」信仰,他們相信西拉雅人的祖先「阿立祖」,將惡靈、邪靈收拾於壺瓶等容器中,因此,他們以盛水的壺罐供奉於「公廨」中。公廨是他們部落祭祀的地方,相當於西方的教堂。目前南部的許多村落、鄉間,仍保留有「公廨」,或稱為「公厝」者。今天台灣福佬人有拜「地基主」、客家人有拜「土地龍神」之習俗,係源自平埔族對祖靈「阿立祖」的祭拜。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3。

台灣最大族群的福佬系,使用的語言來自閩南語,但是與中國的閩南語並非全然相同,除了掺入了荷蘭語與日本話等外來語之外,也保留一些平埔族語言。再者,語言學上的「母語干擾」現象,也會在新學習的語言中產生:在學習新語言的過程中,因受母語的影響,不可能百分之百移入全新的語言而將原來的母語完全捨棄,必然有許多母語的殘留,或因母語的特殊發音而影響新語言的發音。台灣有許多地方有很特殊的發音,也有一些很特殊的用詞(借漢字表來表音,無法望文生義了解其意),將這些發音或語詞,對照閩南語的漳州音或泉州音,皆無該語音或語詞,此種現象極可能就是平埔族語言的殘留。學者簡炯仁就曾指出台灣話中許多語詞,像「龜毛」、「阿沙不魯」、喝酒喝得「馬西馬西」……,係源自於南部西拉雅語。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45。

原住民抗日戰爭──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1930年10月27日,霧社的賽德克族原住民,由於對日本警察的態度感到不滿,乃爆發了原住民的抗日事件。霧社事件發生的原因,除了前述長久以來對日本當局在管理上的不滿之外,真正的導火線卻是因於一場婚宴所引發的文化摩擦。1930年10月,霧社社群中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家中,正在為社中的一對男女舉行婚禮,日本警察吉村正好經過,莫那魯道的兒子塔達歐莫那好意請警員入內敬酒,試圖伸手去握吉村的手。但是他的手上有血跡在,吉村嫌塔達歐的手不乾淨而拒絕受酒,塔達歐乃試圖強行敬酒,吉村便以手杖抵擋,雙方因此發生撲鬥。雖然翌日塔達歐攜酒前往派出所賠罪,然而吉村卻不領情。吉村的態度令當地原住民社眾相當不滿,於是新仇舊恨一湧而上,乃決定先發制人,起來反抗報復。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57-58。

原住民對抗國民黨的統治……。


原住民歷經歷代外來政權的高壓宰制,到了中國國民黨政權撤退來台後,已無力進行大規模的反抗。但是在白色恐怖的威權統治下,卻發生層出不窮的對原住民領袖的整肅捕殺事件,最典型的例如1954年的林瑞昌、高一生、湯守仁案。具有全島聲望的復興鄉泰雅族領袖樂信瓦旦(漢名林瑞昌),以及上述的阿里山鄒族領袖高一生、湯守仁等人,因為提出原住民自治的要求,不幸遭中國國民黨當局逮捕處決,禍延多人,並及後代;再如1969年的山地青年團案,也是國民黨統治當局整肅原住民菁英的案例之一。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59-60。

“光復”台灣,就是清算台灣。

台灣在「光復」一年四個月後,爆發了228事變。事變後,台灣的經濟並未見好轉,尤其此時的國民黨政權在中國大陸上正面臨共產黨的革命,國民黨政權統治下的大陸經濟體系正迅速走向崩潰,台灣受其牽累,加劇台灣經濟的混亂。1949年6月台灣的物價指數,已是「光復」之前的七千倍,人民生活之困苦可以想見。令人難以忘懷的「四萬元換一元」的新台幣發行,也在此時開始。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76。
(未完待續,撰於2013/09/09)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747&Item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