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3
文/洪雪珍(「yes123求職網」資深副總經理)
父母經常抱怨孩子沒有責任感,擔心他們將來會因此沒有出息,連照顧自己都有困難。可是從來沒有想過,孩子之所以沒有責任感,是因為父母從來沒有「需要」他們表現出責任感。
- 圖/豆寶
- 圖/豆寶
建民是醫生,太太則是一家公司老闆,家境富裕,不愁吃穿,孩子從小養尊處優。有一天上高中的兒子跟他說,以後他會負責奉養父母。建民未曾有過養兒防老的念頭,不想給孩子有這種壓力,於是跟兒子說:「兒子,你只要照顧好你自己,我們就很高興了。」
「可是,你們會老,需要有人照顧。」「
我會在退休之前做好準備,錢一定是存夠的,請看護沒有問題,你不必擔心。」
聽了建民的話,兒子並未露出欣喜之色,只是兩眼頓時失去光芒,露出失望的神情,嘴裡嘟嚷:「喔,我原來以為可以為你們做點什麼事……」
建民是一名好父親,自己的困難完全想辦法自己解決,從來不想讓兒女產生不必要的壓力。可是,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不被需要!
這會讓孩子覺得他在這個家庭沒有存在價值,漸漸的會失去責任感,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其實,當時建民最合適的回答是,「你有這份心意太好了,我有很多事情想在退休之後完成,都需要你,你一定可以幫上很多忙,我的老年生活就放心多了,感謝你!」
〈危機即轉機〉家長失業 讓孩子有責任感
最近,電視節目主持人楊月娥傳出女兒罹患血癌,今年4月我曾訪問她寫了一篇文章:《從這裡失去的,會從另一個地方得到》,談到她在小除夕被撤掉飛碟電台的節目主持人一職,那是她當時唯一的工作,心裡難免憂慮,卻因此提升了女兒對家裡的責任感。
阿娥有「開機女王」之稱,她的節目是清晨6點,飛碟每天的第一個現場,主持5年都是全勤,沒有請1天假,不論颱風或寒流,所以沒有任何一趟家庭旅行。這次趁著失業,全家開拔到加拿大玩了10多天,女兒拿出從小存的錢,幫阿娥付清旅費。不止如此,女兒還去打工,賺生活費,減輕爸媽的財務壓力。
「如果不是我失業,女兒就無法開始學會負責任,所以失業讓我賺到更多!」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觀念,苦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於是辛勤工作、省吃儉用,滿足孩子的需求,要什麼有什麼。相對的,也同時剝奪孩子面對經濟現實,以及自我負責的機會,拿走他們歷練的空間。可是當父母失業時,機會就來了,這堂震撼教育逼得孩子成長,認真嚴肅地面對身負的責任,加強了他們對家的向心力。
阿娥的能力強、人緣好,沒幾個月就接了一個談健康的電視節目,卻也傳出女兒罹癌的消息,但是我相信,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一定夠堅強,任何苦難都擊不倒她,也打不垮這個高凝聚力的家庭。
〈教養要堅持〉容許孩子做錯 成長有空間
我一向很敬佩高中班長秀禎,對任何事都有正確的信念、堅定的態度,尤其是教養方面。
當LINE群組有人上傳涼拌食譜,秀禎的回應不是她要學來做給女兒吃,而是說:「馬上傳給我家的大小廚娘,我就有口福了!」
秀禎和先生創業,開一家兒童美語,晚上要授課與管理,沒辦法回家做飯,就會打電話給女兒求救,「晚上要4菜1湯,只能花300元。」因此兩名女兒從小學到大學,自採買到下廚完全自己來。他們家的廚房放了不少食譜,不是秀禎自己看,而是買給女兒看,媽媽想吃紅燒獅子頭,女兒就得翻食譜做出來。
最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秀禎幾乎從未餵過女兒吃一口飯,其中她只規定女兒一定要用餐具,不可以用手抓,至於怎麼吃則不管。
秀禎說,吃飯是自己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也不是阿公阿嬤的責任,當然由自己搞定。至於掉得到處飯粒菜渣,或是弄得全身髒兮兮,都是父母要包容的,給孩子容錯空間,有再試一次的機會,絕對不可以把孩子的責任感罵到縮回去。
培養孩子責任感,首先是讓他們有被需要感,其次要有生活能力,所以一定要給他們有自己完成工作的機會,這些都必須依賴父母有時間陪同,以及付出耐心。
〈家長筆記本1〉懂得適時向孩子求救
父母不能幹,孩子就會能幹,要學會發出SOS訊號,讓孩子知道被需要,而且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好,所以要常常說這3句話:
1.這件事我不會做,你可以幫我嗎?
2.這件事你做得很棒,可以教我嗎?
3.我一個人做不來,需要你一起完成,好嗎?
〈家長筆記本2〉莫急 莫怕 莫比較
父母總是有一些莫名的恐懼,帶給孩子成長的阻礙,請先搞定自己不安定的心,做到以下3點,孩子才會喜歡做事:
1.不要急
孩子的經驗少,動作慢,給多一點時間,不要急躁、不要插手、不要干預、不要責罵,讓他們專心做完事情。
2.不要怕
只要不會發生危險,通通都不要怕,比如不怕髒、不怕亂、不怕沒時間。只要父母的心安定下來,孩子就會安定,任務就不難做好。
3.不比較
不要追求完美,不要跟別人比較,當孩子慢了或沒做好,不要感到丟臉,而是要鼓勵他們,產生信心,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4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