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政經關不了(完整版)|2020.02.25 獨家!冤枉蔡同學了! 她真有兩個博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TYLCX7Kt5U

【家庭親子】〈Easy美人〉輕鬆打造瘦體質 /

2020/02/26

大家對「減重門診」有什麼樣的印象?是不是覺得醫生一定會提出「那個不能吃,這個也不能吃!」、「一天不能攝取超過多少大卡的熱量!」等等,各種針對飲食綁手綁腳的建議?
不過在我的門診裡,我總是告訴患者:「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飲食方面完全沒有限制,也不需要計算攝取多少熱量。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為什麼我明明沒有給患者飲食上的建議,卻仍然可以幫助他們瘦下來?這是因為我教他們的是,如何「讓空腹感恢復正常」。

〈享瘦第一步〉細嚼慢嚥≠慢吞吞用餐

你吃東西是因為肚子餓嗎?
這個問題聽起來像一句廢話,但根據我多年來的看診經驗,越是肥胖的人,越是容易在肚子不餓的時候跑去吃東西。
「空腹狀態」指的是肚子發出「咕嚕∼」聲音、感到饑腸轆轆的時候,我們稱之為「空腹期收縮」,這是由十二指腸分泌的荷爾蒙引起胃部收縮,把胃部的食物殘渣清理乾淨的狀態。
此外,肥胖的人通常都「吃很快」。
人體會先透過進食分解醣分,提升體內的血糖值,刺激腦部的飽足中樞,我們才能感受到飽足感。可是飽足中樞接收到刺激需耗時約20分鐘,所以吃飯速度快的人,往往在腦部還來不及收到「吃飽了!」訊息的這段時間內,便已經吃進過多的食物。想要防止自己吃過頭,細嚼慢嚥是個很有效的方法。
話雖如此,如果是多年來一直習慣吃東西吃很快的人,也很難強迫自己在一時半刻間改善,突然放慢進食的速度。為了幫助大家在不勉強的狀態下改善進食速度的問題,我都會告訴我的患者:「請每吃一口,就放下筷子。」
我會建議他們在放下筷子的同時,也暫時把碗放回桌上,同時把背脊挺直,仔細認真地咀嚼30次。藉由暫時停下進食,可以讓我們的大腦從「滿足飢餓感」轉換成「慢慢品嘗食物」的狀態,光是這個小小的動作,就能夠抑制我們想要不顧一切趕快填飽空腹感的衝動。
雖然我建議想減重就要細嚼慢嚥,但不代表可以慢吞吞地用餐。其實人體開始進食經過30分鐘後腸胃便會開始消化,如此一來,當胃部騰出空間後,就會對大腦發送「還可以繼續吃喔!」的訊息,最後反而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結果依然是過量飲食。
根據我的觀察,肥胖者通常不是「快食多量」就是「慢食多量」。正確掌握適當的進食速度,才是養成「瘦體質」,遠離內臟脂肪威脅的不二法門。

〈享瘦第二步〉肉類取代蔬菜優先

「蔬菜優先」的吃法早已被認為是經典的「瘦身飲食法」。所謂蔬菜優先指的是依照以下順序用餐的飲食法:蔬菜(膳食纖維)→肉、魚等主菜(蛋白質)→白飯、麵包等主食(碳水化合物/糖分)。
「蔬菜優先飲食法」就是藉由吃飯時先攝取含有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抑制糖分的吸收,減緩用餐後血糖值的上升速度。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蔬菜優先的吃法不只會影響糖分吸收,有可能也會阻擋對身體健康有益的蛋白質、脂質、維他命、礦物質等等物質的吸收。
也就是說,蔬菜優先飲食法雖然可以幫助減重,卻有可能損害身心健康。
現在有一種取代蔬菜優先的新形態飲食法深受大眾矚目,那就是「肉類優先飲食法(Meat first)」!
所謂「肉類優先」指的是依照以下順序用餐的飲食法:肉、魚等主菜(蛋白質)→蔬菜(膳食纖維)→白飯、麵包等主食(碳水化合物/糖分)。
主要就是調換蔬菜優先飲食法中的蔬菜與主菜的順序。
主菜不僅止於肉類,遇到魚類、豆腐等蛋白質時也要遵守「蛋白質優先(Protein First)、醣類最後(Carbs last)」的順序,最後一口再吃自己喜歡的食物做結尾,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用餐的滿足感,預防自己過度飲食。
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研究也指出,高蛋白質飲食能降低飢餓反應。換句話說,高蛋白質飲食可以讓人順利瘦身,而且幾乎不受到減肥頭號大敵──「空腹感」的威脅。
近年來,許多人選擇限糖飲食來取代卡路里瘦身法,透過增加肉類攝取量提升飽足感,獲得明顯的效果。但僅管如此,也不能夠不吃蔬菜,還是需要均衡攝取綠色蔬菜,並減少白米、麵包、麵類等主食的份量。

〈達人小檔案〉工藤孝文

減重門診、糖尿病內科醫師。為糖尿病、肥胖治療、東洋醫學、漢方治療等專家,在NHK《老師沒教的事》、《朝一》、日本電視台《世界上最想上的課》、TBS《名醫掛保證》、富士電視台《真的假的!?TV》等節目上擔任肥胖治療評論家、漢方治療評論家。
在台灣出版多本著作,《減掉內臟脂肪的最強飲食法:減重名醫親身實踐!每天少吃10%,就能狂瘦25公斤》(蘋果屋)即將在台上市。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35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