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幾乎人人都離不開,哪怕是窮得只能討飯,或是遁入空門化緣為生,一套合適的「餐具」也不可或缺。
那不少人就會糾結,這家裡的碗筷多久換一次合適?市場上各種材質的餐具,買哪一種更好呢?
我們常說餐具,主要包括碗、盤子、杯子、筷子、勺子、刀叉等等。 看著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各種盛飯、盛酒的器具,讓人隱約覺得餐具的保存年限似乎可以有個幾千年,我們一輩子只用一套餐具也不是什麼難事。
話也不能這麼說,不同材質的餐具壽命不一樣。
木製品或竹製品
木筷和竹筷很常見,不過由於容易發黴,這類餐具難以長期保存。
相比之下,竹筷的壽命更短一些。
這主要是由於竹筷特殊的吸水性能,使其成為黴菌的生長熱土,尤其是肉眼看不到的內部,可能對健康有影響。
什麼時候就該換了?
一般來說—— 竹筷連續使用了一兩個月,就該換一批了。
木筷的壽命則和樹種有關係。
一般的樺木、杉木或是楊木,比起竹筷也好不了多少,不適合用太久;而高檔木筷也許會選雞翅木、紅木或是鐵木,結構緻密,即便生黴也主要在表面,只需要洗淨再蒸煮 5 分鐘左右,就能達到消毒效果,可以繼續使用。
塑膠製品
塑膠的出現,可以說成功填補了竹木材質容易發黴的這個坑。
不過,塑膠也存在不少隱患,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容易老化。
比如最常用於餐具的塑膠是聚丙烯,一般微波爐專用塑膠餐盒就是它。雖然聚丙烯不會釋放有毒物質,但長期使用,再加之光照作用,還是會發生降解、慢慢會變軟等。
什麼時候就該換了?
這種塑膠在老化過程中,常會出現一種塑膠特有的裂紋(也就是銀紋),如果觀察到了這種現象,就說明餐具該換換了。
仿瓷塑膠
仿瓷塑膠,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看起來像陶瓷、其實是塑膠,其主要成分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
它倒是不怕光照,但在酸的作用下,會分解成三聚氰胺及甲醛,如果經常吃醋,就不適合使用這類餐具了。
什麼時候就該換了?
一般條件下,這類餐具的壽命可以有數年之久,一直用也不會有明顯變化。
說到這裡,大家也注意到了,上面說到的這些材質,其壽命都相對有限,無論是竹木還是塑膠,都難以指望用一輩子。
再往深了說,以上這些都屬於有機材料,壽命始終有限,而無機家族在這面可就大有優勢了!
不說別的,上古留下來的各類陶器已經默默解釋了一切。
陶瓷、瓷器及玻璃
陶器、瓷器與玻璃,它們的成分都是矽酸鹽,只是因為原料配比和燒製工藝不同,所以各有各的模樣。
什麼時候就該換了?
它們的壽命取決於家中熊孩子及寵物的搗亂程度。 通常情況下,只要不摔破,就可以一直用下去,作為傳家寶也未嘗不可。
當然,這不是說這幾種材料就一點隱患都沒有。
為了美觀,陶器、瓷器通常都會上釉,往往含有一些重金屬,而玻璃則會加入一些增加折射率的金屬礦物(比如加入鉛製成的水晶玻璃)。
如果加工過程合乎標準,我們大可不必擔憂,但如果發現碗裡的彩釉用著用著就掉色了,或是玻璃表面都成磨砂的了,那毫無疑問,它們的品質不夠高,還是忍痛扔掉得好。
不銹鋼、銀器及銅製品
無機家族的另一類成員——金屬的情況就略微複雜些了。
時至今日,常用的金屬餐具主要是銀器與不銹鋼,偶爾還有一些銅製品。
1. 不銹鋼
若單論壽命,不銹鋼超凡的抗腐蝕性自然經得起時間考驗,用個幾十年也不會有多少變化。
不過不合格的不銹鋼卻存在溶出鉻、鎳等重金屬的隱患,因此切不可貪便宜,買那些「三無產品」(沒有生產日期,沒有生產廠家,沒有生產位址)。
2. 銀器
銀器雖然奢華,但在使用過程中卻容易發黑,需要處理後再用。
3. 銅器
至於銅器,容易腐蝕形成綠色的銅銹,然後跟著食物進入體內,影響身體,因此也不推薦把銅器用作餐具進食。
說了這麼多,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以上分析可能也沒啥意義。
畢竟外賣黨的餐具壽命,難道不就只有一頓飯的工夫嗎?
引用網址如下:
http://ezp9.com/p9730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