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陳月卿推薦「顧胃精力湯」料理食譜!健康2.0/

 


陳月卿推薦「顧胃精力湯」料理食譜!健康2.0 - YouTube

每天一碗穀物粥,喝出好氣色/



【影片】請看網址如下:

紅棗 百合 花生 桂圓 銀耳 糯米  用蒸的


https://www.facebook.com/109814244695265/videos/179733320745564 

遠離骨質疏鬆、肌少症,骨科醫師教你怎麼吃︱蔡凱宙醫師【早安健康 X 名醫的餐桌】/

 為何糖、餅乾都不要吃?(要吃堅果)

為何麵、麵包都不要吃?(要吃米飯)
來聽台大骨科權威 蔡凱宙醫師告訴您答案。
他說:骨質疏鬆 / 胃食道逆流 / 血糖問題 / 筋膜炎 / 肌少症 / 眩暈 等,都源自不良飲食習慣。
(red apple)如何挑選對身體有影響的食物(banana)
🔴傷身的食物:
01.臭豆腐 02.蔥油餅
03.烤串燒 04.鹹酥雞
05.重滷味 06.臘味食品
07.油炸食品 08.肉 丸
09.蚵仔麵線 10.冰涼食品
🔴健康、營養食物:
01.糙 米 02.洋 蔥
03.地 瓜 04.海藻類
05.山 藥 06.菠 菜
07.黃 豆 08.雞 蛋
09.鮪 魚 10.蘋 果
🔴增強免疫力食物:
01.茹蕈類 02.洋 蔥
03.葫蘿蔔 04.獼猴桃
05.山 藥 06.彩甜椒
07.優酪乳 08.枸杞子
09木 瓜 10.高麗菜
11.松 子 12.芝 麻
🔴排毒最佳食物:
01.地 瓜 02.海藻類
03.綠 豆 04.地瓜葉
05.黑木耳 06.韮 菜
07.香 菇 08.洋 蔥
09.南 瓜 10.燕 麥
11.花椰菜 12.蘋 果
🔴抗氧化最佳食物:
01.葡 萄 02.蕃 茄
03.南 瓜 04.芝 麻
05.枸杞子 06.洋 蔥
07.蘆 筍 08.茄 子
09.黃 豆 10.花 生
11.大白菜 12.海 參
🔴舒緩壓力食物:
01.蓮 子 02.花 生
03.乳 酪 04.核 桃
05.香 蕉 06.豆 腐
07.红 豆 08.雞 蛋
09.柑 橘 10.黃 豆
11.地瓜葉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都是女性。2025年恐有500萬名女性面臨骨鬆風險,同時因伴隨共病,一年內的死亡率竟高達20%。你知道嗎?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大有關係,而某些特定的飲食習慣,就會逐步讓我們流失肌肉。 骨鬆與飲食型態的關係? 加工麵食:腸胃道過敏 骨科醫師蔡凱宙醫師說,過去台灣人吃米飯,不過隨著飲食西化,米的消耗量20年來減少了一半,多半被小麥製成的「麵食」取代。他說明,小麥含有「麩質」,容易造成腸胃道發炎,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胃食道逆流。 「很多人為了緩解不適,就開始吃胃藥,」蔡凱宙醫師指出,吃太多胃藥就會讓胃酸濃度大幅下降,導致鈣離子無法離子化、蛋白質也沒辦法吸收,就會造成筋膜炎及骨質疏鬆。 蔡凱宙醫師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吃米,少吃加工的麵食,包括:麵包、蛋糕、饅頭及餅乾等等,骨質疏鬆及肌少症的情況就有機會可以逆轉。 手搖飲料:糖分過高 「這幾年手搖飲整街都是,」蔡凱宙醫師指出,國人的飲食中糖分愈來愈多,而這是具有成癮性及累積性,「一次會比一次吃更甜,就跟我們吸毒一樣。」 蔡凱宙醫師表示,美國曾有研究團隊做過實驗,他們先用古柯鹼讓老鼠成癮,最後竟是用「糖」解牠的毒癮。「老鼠寧願吃糖也不要吃古柯鹼,」他說,糖對我們大腦造成的反應是全面性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吃得到,是比古柯鹼還要更厲害的一個毒品。 添加物比高熱量更糟糕 有些人會以「零卡飲料」替代含糖飲料,認為既然沒有熱量應該就沒問題,對此蔡凱宙醫師強調,糖分與熱量並沒有直接相關,很多標榜零熱量的產品,都會多加人工甜味劑,雖然吃進去好像沒有任何熱量,但它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更嚴重,這比吃糖更糟糕。 蔡凱宙醫師也說,許多患者就是因為吃下太多的糖分、小麥,造成腸道受傷,接著大腦也跟著受傷,平衡感就會變差,衍生包括骨鬆的許多疾病,「最後一個跌倒就會造成骨折。」 蔡凱宙醫師推薦的飲食? 「我們有飯可以吃呀!」蔡凱宙醫師說,盡量吃米飯類的製品比較好。此外他也推薦大家準備「堅果」。他指出,堅果是原形食物,並且富含好的油脂,吃下肚會比較有飽足感。 「堅果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夏威夷果,」蔡凱宙醫師分享,夏威夷果油脂高,所以吃幾顆就飽了,就不會很快就感到餓,又一直想進食,「一直餓、一直吃,那你當然會變胖。」 而許多人擔心堅果熱量過高,蔡凱宙醫師回應,重點不只是熱量,而是好的油脂進入身體後,胰島素分泌就會減少。 蔡凱宙醫師進一步說明,市面上很多小麥的加工食品,有很多添加物,吃進去後就會造成血糖急速上升,接著胰島素過度使用,就引發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是一種「肥胖荷爾蒙」,胰島素愈來愈高,身體脂肪就愈積愈多,營養無法送至肌肉,就會引發肌少症,最終導致骨鬆。


達賴喇嘛在「尊者開示小短片 /單一修練無法解決煩惱敵軍/

 單一修練無法解決煩惱敵軍

標題:單一修練無法解決煩惱敵軍
摘自:2014年5月31日下午 於南印度孟買蘇邁亞大學(Somaiya Vidyavihar)問答
(觀眾:)尊者,您是如何保持慈悲與智慧的平衡?
有時兩者並修比較好,
有時避免兩者並修比較好,是這樣嗎?
我感到好奇。
(尊者:)根據那爛陀大學者們的說法,我們的心識及情緒的確很複雜,像是由不同病毒元素組合而成的疾病。此時,光憑一種藥物無法痊癒,應該要用種種不同藥方解除一一病毒。
如果只是單一的病種或病毒,服用單一的藥物就會有效;如果該病況源於眾多因素,那麼,單一的藥物是無效的,你需要涵蓋種種效應的藥物,其中還包括飲食、運動等許多因素。
同樣的,我們的情緒也是非常的複雜,因此,單一的修練沒有幫助,所以需要各種修行及其方法,其中包括你提到的毗缽舍那(vipaśyanā)。
我的再次建議是:多多學習!必須要有更多的知識。佛法的訓練猶如戰鬥,當對方武藝精湛時,你也需要精湛的武藝。同理,我們的敵人是煩惱,非常的狡猾,所以其對治力——智慧,也得是相當睿智才行。僅依一心專注的信仰,無法去除狡猾的內在敵人,又稱「煩惱」(kleśa),極為狡猾。清楚了嗎?
總之,我再次建議閱讀更多的書籍,多多學習,不應只有依賴單一的資訊來源。

「尊者開示小短片 科學證實「修練慈悲會正向改變身心」/

 8月28日

 
科學證實「修練慈悲會正向改變身心」
標題:科學證實「修練慈悲會正向改變身心」
摘自:2011年3月15日達賴喇嘛尊者與泰國佛教徒的問答
地點:北印度達蘭薩拉達賴喇嘛尊者住所
問:這是有關幸福的問題。所有人的目標都是幸褔,作為一個人、一個佛教徒,我們應修練斷除貪念,請問:如何從追求幸福之中修練斷除貪欲?
答:根據科學實驗,此處主要是指美國,有一群人在課程中,針對慈悲心、禪修等進行了心智上的訓練,且在實驗之前,對他們做了血壓檢查、壓力測試,以及個人行為的檢視。經歷兩、三週的訓練,再次檢查時,發現他們的血壓已經降低、精神狀態更加沈穩、與他人的互動更加良好。尤其是其中受訓的學生們,從同學之間的社交關係,他們變得更幸福。埃默里大學也做了相同的實驗,還有其他的科學家們也是這麼實驗。
研究顯示,受訓者的精神狀態更加沈穩,正因如此,身體更加健康。當然,其中還做了某些不同的測試,細節記不太起,尤其是這些專業的詞彙。總之,實驗結果發現,在訓練慈悲後,的確產生了正向改變。

達賴喇嘛在「尊者開示小短片 /標題:如何實踐空性於生活之中?/

 標題:如何實踐空性於生活之中?

摘自:2011年3月15日達賴喇嘛尊者與泰國佛教徒的問答
關於Śūnyatā空性,如果缺乏通達空性的正見,不可能實踐空性於生活之中。首先,你必須學習空性。以我為例,我大約從15或16歲起,便對空性Śūnyatā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那時也在學習大教典。在我的最終大考之後,當時我大約是23歲,當時,我真的很想要專注學習及觀修空性Śūnyatā 。24歲時逃亡,成為難民。從20歲末、30歲初起,我每天都在學習及專注空性的思惟,這讓我對空性的理解變得越來越深入、讓我的空性思惟變成活生生的體驗,而非只是一種概念而已。每當表述「我」的用詞時,如果仍然記得空性的話,馬上會體會「無我」,即「沒有獨立自主的我」,只會剩下「施設而有的我」。
現在,只要我注意,幾乎每次都會產生這種想法;稍不注意時,強烈的「我」仍然會在!哈哈。
因此,第一步驟就是要重視學習,然後專注思惟空性,且將其思惟轉成覺受,越熟悉時,越會自然發起這種覺受。其實悲心Karuṇā也一樣。
關於慈悲心,第一步驟:要想慈悲的價值,然後增加其信念,再來產生對此的強烈希求。為此,要每天練習,熟悉其義,可以的話,任何時刻,包括早上、中午、下午、晚上,都應思維且觀修其義,讓這種模式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方為正道!
像是獲證羅漢果位的偉大比丘們,他們的成就絕非一日促成,不是嗎?都需經歷數個十年,再數個十年的累積,持之以恆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一般知識,只需花幾個小時或幾週便可得知。但是,內在的覺受需要長期的串習,即心的訓練,這叫修行。

佛教中貪嗔痴是什麼意思呢?/

 2017-01-07 由 佛學知識 發表于佛教

、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ya5l2yn.html

【#LIVE 最後一次相遇 達賴喇嘛專訪】/


【影片】請看網址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videos/2267398850200091

達賴喇嘛在「尊者開示小短 /睿智的寬恕 /

 5月21日


標題:睿智的寬恕
尊者對於那些對社會做出錯誤決策的人原諒有多重要?
寬恕不同於忘記。有時,人們會認為寬恕是種徹底的忘記,不是這樣的。如果你忘記了,就沒有寬恕的基礎,清楚了嗎?
寬恕的真實涵義是,懂得區分行者與其行為之間的差異。就像我們自己,當我們在懺悔時,那時我們就會區分該二的差異,即把「我的錯誤行為」從「我自己」分離出來,清楚認知我的某些做為是錯的,因此「我」深感後悔。因為我們懂得如何區分「自己錯誤的行為」與「自己」,所以我們有能力區分行者與其行為之間的差異。
針對行者的部分,應給予寬恕,而非寬恕其(惡)行。清楚了嗎?
憤怒是源於他們的惡行。應嘗試做此區分:此人也是個普通人。實際上,在正常的情況下,他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對方卻遭自身的負面情緒所操控,才會犯下此等惡行。因此,有足夠的理由憐憫及關懷此人。
總之,就以「人」而言,應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進而對他產生慈悲,這才是寬恕的真正涵義。就以此人的「惡行」而言,雖是對方因佔你的便宜,才有機會修練慈悲,但「想佔他人便宜」的行為本身是錯誤的,並不公正。就以「不公平(的惡行)」而言,,有時還得採取反擊的措施。
針對「人」的部分,應當寬恕,但是對於其惡行,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採取合理的反擊,更何況這種反擊是為了制止對方不再犯下惡行、是為了對方的長久利益而著想。清楚了嗎?
這的確不容易做到!好好運用你的智慧,進行更深層的分析,我們是有能力區分「行者」與其「惡行」兩者。



達賴喇嘛在「尊者開示小短 /並肩共存/

 標題:並肩共存

內容:為整體人類學會如何幸福共存,達賴喇嘛尊者深談普世責任的必要性。
無論是在精神上、情感上或生理上,我們都一樣。我們的身體或許會有不同,如大小鼻子的差異。您說,我的鼻子相對較大,但我不認為我的鼻子很大。
(旁白:)達賴喇嘛尊者在利墨瑞克大學
我們正面臨著種種問題,都應歸咎於將其焦點擺在「我們的社區」、「我的國家」、「我的宗教」。實際上,不同階層的種族差異僅是次要。第一優先是: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需要「人類皆是一體」的理念。
「如同體驗己苦,普世責任是感受他人之苦,這是一種認知,即便是我們的仇敵也在追求幸福。」
——--達賴喇嘛尊者
現實情況也示知我們,萬物都是環環相扣、相互依存的,像是全球經濟,以及全球暖化的現象。因此,在這個時刻我們不應只去考慮「我的國家」、「我所在的大陸」,不應如此;我們必須要去思考人類、全球的利益。我們應該有「承擔普世責任」的意識,並且一起努力。
我這一生中,經歷了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血流成河。實際上,横尸遍野的結果是什麼呢?只是更多的痛苦,這裡有著更深的仇恨,僅此而已。我一直欽佩著歐盟的精神。過去,這些歐盟成員國之間會彼此發動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意識到嶄新的情況,進而建立了歐盟。
所以補救的措施是:我們應該建立「七十億人都是一體」的理念,而且我們都得並肩共存!既然我們得共同生活,最好以安樂的方式共存,而不是面帶憤怒,那是沒有用的。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 只有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

 2016-10-01 00:00 更新:2021-07-28 10:03

郭婞淳在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級舉下台灣本屆奧運的第一金,同時也成為奧運女子舉重該級別的3項紀錄保持人!精彩的表現背後,私下她也常默默行善,更將比賽中所有的挫折與不完美當作養分,這也是她之所以,能擁有比舉起數百公斤重槓鈴更強大力量的緣故。


編按:(台灣舉重之光郭婞淳持續締造新的紀錄中)

-- 2021年7月27日,郭婞淳在2021東京奧運女子舉重59公斤量級,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破奧運紀錄,同時奪下自己的第一面奧運金牌,也是該屆奧運台灣第一面金牌。

-- 2021年4月19日,郭婞淳在2021亞洲舉重錦標賽女子59公斤量級,以抓舉110公斤、挺舉137公斤、總和247公斤,且抓舉、總和雙破世界紀錄,勇奪3金。

-- 2019年9月21日,郭婞淳在2019世界舉重錦標賽女子59公斤量級,以挺舉140公斤、總和  245公斤,雙雙打破自己締造的世界紀錄,拿下2金、1銀。

 --2019年4月23日,郭婞淳在2019亞洲舉重錦標賽女子59公斤量級,以抓舉106公斤、挺舉137公斤、總和243公斤,3項均打破世界紀錄,並完成3金制霸。

--2018年8月23日,郭婞淳在雅加達亞運,女子舉重58公斤量級,以總和235公斤摘下金牌。

--2017年8月21日,郭婞淳在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舉重58公斤量級,在抓舉壓軸登場,不僅提前摘金,還繼續挑戰自我,為地主台灣留下舉重首金!最終以抓舉107公斤、挺舉142公斤、總和249公斤,三破大會紀錄,挺舉更打破世界紀錄。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279?fbclid=IwAR1awU7CCy5Va4lojqd2KMX6FD2UA4I0U0QA6YYU-7RkNSFntv51HIR39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