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阿姨離婚之後,為了賺錢還債,讓5歲的表妹寄住我家。就在表妹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阿姨開心地來接走表妹,但自此之後,我每回聽到的都是她們母女的激烈衝突。
那天阿姨叫房裡的表妹出來吃鳳梨,表妹說不要,接下來阿姨每隔5分鐘就去敲表妹房門,說:「我特地切了妳愛吃的鳳梨。」但表妹不再有回應,我提醒阿姨說:「表妹從小就不愛鳳梨。」阿姨沒聽到似地繼續每5分鐘敲一次門。
聽著敲門聲愈來愈用力,我焦急地安撫阿姨:「表妹可能睡著了,晚點我會叫她吃,妳先休息。」阿姨沒有理會我,就這樣耗了兩個多小時,她甩門離家了,表妹才出來抱著我大哭說:「講了20年我不愛鳳梨,她永遠都搞錯。」
原來這20年來,阿姨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母愛,即使表妹一次次地大喊「不要」、「不是這樣」,她仍是關上耳朵拚命做,甚至逼迫表妹要接受。每當生活小事演變成大吵或冷戰,就在表妹心中畫下一道傷痕,她很氣母親的壓迫,但也很害怕失去母親。
一對明明深愛對方的母女,20年來始終找不到互相靠近的方式。表妹每次說的「不要」,只是把阿姨的心意封住,因此滿滿的母愛沒有管道表達,讓阿姨痛苦抓狂。
我輕撫著表妹的肩膀,跟她說:「我們都三十多歲了,不該也沒有時間再等著父母來懂我們、靠近我們,給媽媽一些指引吧!告訴她怎麼愛妳好嗎?例如:直接說明妳喜愛的水果或帶她到市場買,不然她只會用老方法愛得妳和她頭破血流。」
表妹默默地點頭,我相信她明白母愛始終存在,就是給母親一些方向與引導,讓母愛找到走進她心裡的那條路。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y/28/today-family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