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多食果菜,少食肉類。 飲食有節,起居有時

201511181100


1.飽不洗頭,餓不洗澡。 冷水洗臉,美容保健。 汗水沒落,冷水莫澆。 溫水刷牙,防敏固齒。
2.吃米帶糠,吃菜帶幫。 男不離韭,女不離藕。 青紅蘿蔔,生克熟補。 食不過飽,飽不急臥。
3.養生在動,養心在靜。 心不清淨,思慮妄生。 心神安寧,病從何生。 閉目養神,靜心益智。
4..藥補食補,莫忘心補。 以財為草,以身為寶。 煙薰火燎,不吃為好。 油炸醃泡,少吃為妙。
5.臭魚爛蝦,索命冤家。 食服常溫,一體皆春。 冷勿冰齒,熱勿灼唇。 物熟始食,水沸始飲。
641
6.多食果菜,少食肉類。 飲食有節,起居有時。 頭部宜冷,足部宜熱。 知足常樂,無求常安。
7.養生在勤,養心在靜。
8.人到老年,必須鍛練,散步慢跑,練拳舞劍;莫怕嚴寒,清掃庭院,繪畫添趣,心胸廣寬 ;
9.聞雞起舞,床不可貪,種花養鳥,習書覽篇;奕棋唱戲,房事莫貪,私事勿念,便宜勿占;
10.活動身體,貴在經常,心情舒暢,長壽健康;遇事勿怒,勞勿過偏,茶水勿濃,學習勿念;
11.飲食勿暴,少吃晚餐,吃飯勿語,切勿吸煙;低鹽低糖,勿食太咸,少吃脂肪,飯莫過量;
12.每日三餐,調劑適當,蔬菜水果,多吃無防;按時入睡,定時起床,起身要慢,勿急勿慌;
13.飲酒勿過,名利勿鑽,閒氣勿生,胸懷要寬。
14.心無病,防為早,心裡健康身體好;心平衡,要知曉,情緒穩定疾病少;
15.練身體,動與靜,彈性生活健心妙;要食養,八分飽,臟腑輕鬆自疏導;
16.人生氣,易衰老,適當宣洩人歡笑;品書畫,溪邊釣,選擇愛好自由挑;
17.動腦筋,不疲勞,思睡養心少熱鬧;有規律,健身好,正常生活要協調;;
18.常搓手,可健腦,防止凍瘡和感冒。
19.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臍,冬不蒙頭。 白天多動,夜裡少夢。
20.睡前洗腳,勝吃補藥。 晚上開窗,一覺都香。 貪涼失蓋,不病才怪。
642
21.早睡早起,怡神爽氣,貪房貪睡,添病減歲。 夜裡磨牙,肚裡蟲爬。
22.一天吃一頭豬,不如床上打呼嚕。
23.三天吃一隻羊,不如洗腳再上床。
24.頭不選對,越睡人越累。 先睡心,後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
25.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
643
26.睡覺莫睡巷,最毒穿堂風。
27.睡覺不點燈,早起頭不暈。
28.要想睡得人輕鬆,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
 
 
1、番茄有四個腔室,並且是紅色的,這與我們的心臟一樣。 實驗證實,番茄飽含番茄紅素,高膽固醇患者要想降低心臟病和中風危險,不妨多吃點。

  2、切開的胡蘿蔔就像人的眼睛,有瞳孔、虹膜以及放射的線條。 科學研究表明,大量的胡蘿蔔素能促進人體血液流向眼部,保護視力,讓眼睛更明亮。
 
  3、懸掛的一串葡萄具有心臟的形狀,而每一顆葡萄就像紅血球。 葡萄汁中含有豐富的多元酚類,能説明身體對抗心血管疾病。

  4、核桃就像一個微型的大腦,有左半腦、右半腦、上部大腦和下部小腦,甚至其褶皺或折疊都像大腦皮層。 目前人類已經知道,核桃含有36種以上的神經傳遞素,可以説明開發腦功能。
  5、蠶豆等豆類的形狀看起來很像人的腎臟,它們也的確可以説明維持腎臟功能。
  6、芹菜等很多根莖類蔬菜看起來就像人的骨頭,而它們確實能強化骨質。 人的骨頭中含有23%的鈉,而這些食物也含有23%的鈉。
  7、鱷梨是各種梨中長得最像子宮的,能夠保護女性的子宮和子宮頸健康。 研究表明,女性每星期吃一個鱷梨,就能平衡雌激素、減掉分娩產生的多餘體重,防止宮頸癌。 奇妙的是,鱷梨從開花到成熟結果的生長期,也恰恰是9個月。

  8、無花果就像男人的睾丸一樣,無花果充滿了籽,而且它們生長時也是成對的。 研究表明,無花果可增強男性精子活力,增加精子的數量,並治療男性的不育症。
  9、甘薯看起來像胰腺,事實上,它確實能平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數。
  10、女性的卵巢僅有橄欖般的大小,但卻是腫瘤最易發生的器官,並且腫瘤的種類也最多,有30多種。 多吃橄欖有助於卵巢健康,預防各種卵巢腫瘤。
  11、橘子、柚子和其他的柑橘類水果,看上去像似女性的乳腺。 事實上,它們有助於乳房的健康和淋巴液的進出乳房。 橘子的抗氧化劑含量是所有水果中最高的,含170多種不同的植物化學成分。 食用時,橘絡不要扔掉,可緩解乳腺增生的症狀。
  12、洋蔥的紋路看上去像人體細胞。 研究表明,它能清除身體所有細胞裡的垃圾物質和危害性的游離基。
  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愛護環境就是在保護自己,很神奇! 最好的補品不在藥店、不在商場,而在水果店裡。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blog.xuite.net/smile89098/blog/356821511

【影片】20151230 新台灣加油 馬政府下台前將推動的十項賣台政策

 
 

抓住人性的弱點,無事不成

1. 有個老人愛清靜,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於是他把小孩召集過來,說:我這很冷清,謝謝你們讓這更熱鬧,說完每人發三顆糖。孩子們很開心,天天來玩。幾天后,每人只給2顆,再後來給1顆,最後就不給了。孩子們生氣說:以後再也不來這給你熱鬧了。老人清靜了。
【境界思維】抓住人性的弱點,無事不成。


2. 兩馬各拉一貨車。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於是主人把後面的貨全搬到前面。後面的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後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幹嘛養兩匹?最後懶馬被宰掉吃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
【境界思維】如果讓你的老闆覺得你已經可有可無,那你已經站在即將離去的邊緣。


3. 夜市有兩個麵線攤位。攤位相鄰、座位相同。一年後,甲賺錢買了房子,乙仍無力購屋。為何?原來,乙攤位生意雖好,但剛煮的麵線很燙,顧客要15分鐘吃一碗。而甲攤位,把煮好的麵線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給顧客,溫度剛好。
【境界思維】為客戶節省時間,錢才能進來快些。


4. 一禪師見一蝎子掉到水里,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蝎子蟄了他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蝎子狠狠蟄了一次。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禪師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境界思維】我們的錯誤在於,因為外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5. 曼德拉曾被關壓27年,受盡虐待。他就任總統時,邀請了三名曾虐待過他的看守到場。當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時,在場所有人乃至整個世界都靜了下來。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仍在獄中。
【境界思維】原諒他人,其實是昇華自己。


6.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麼?”農夫:“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境界思維】一個不願付出、不願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7. 三人出門,一帶傘,一帶拐杖,一空手。回來時,拿傘的濕透了,拿拐杖的跌傷了,第三個好好的。原來,雨來時有傘的大膽地走,卻被淋濕了;走泥路時,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時常跌倒;什麼都沒有的,大雨來時躲著走,路不好時小心走,反倒無事。
【境界思維】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在缺陷上, 而是敗在優勢裡。


8. 一個小鎮中,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一個餐廳,第三個開了一個超市,這片很快就繁華了。另一個小鎮,一位商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第二個來了,開了第二個加油站,第三個、第四個惡性競爭大家都沒得玩。
【境界思維】一味走別人的路。必將堵死自己的路。


9. 一隻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鴿子問:你要飛到哪?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境界思維】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加美好,就從改變自己開始。


10 .一戶人家有三個兒子,他們從小生活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當中,他們的媽媽經常遍體鱗傷。老大想:媽媽太可憐了!我以後要對老婆好點。老二想:結婚太沒有意思,我長大了一定不結婚!老三想:原來,老公是可以這樣打老婆的啊!
【境界思維】即使環境相同,思維方式不同也會影響人生的不同。


11.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落葉,每天要很長時間才能掃完。有人對他說:“你打掃前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明天就不用打掃了。”小和尚覺得很對,就高興地照辦了,可第二天院子裡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境界思維】活在當下。


12. 野豬和馬一起吃草,野豬時常使壞,不是踐踏青草,就是把水攪渾。馬十分惱怒,一心想要報復,便去請獵人幫忙。獵人說除非馬套上轡頭讓他騎。馬報復心切,答應了獵人的要求。獵人騎上馬打敗了野豬,隨後又把馬牽回去,拴在馬槽邊,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境界思維】你不能容忍他人, 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


13. 人騎自行車,兩腳使勁踩1小時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開汽車,一腳輕踏油門1小時能跑100公里;人坐高鐵,閉上眼睛1小時也能跑300公里;人乘飛機,吃著美味1小時能跑1000公里。
【境界思維】人還是那個人, 同樣的努力,不一樣的平台和載體,結果就不一樣。


轉自網友


     

酸爆國民黨廣告 新版「我是年輕人」網瘋傳

2016-01-03 16:18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m.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60189

朱立倫、蔡英文、宋楚瑜再交鋒 周玉蔻24個字評論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會2日登場,藍綠橘三方互有攻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除了闡述理念外,他的砲火依舊猛烈,頻頻直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質疑蔡只開空白支票,蔡英文也多次以國民黨執政不佳、黨產議題回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則是要朱蔡都放下藍綠,強調只有會做事的他才能帶領台灣。
對於這一場電視辯論會後,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以24個字進行評論。也就是朱立倫:拳打腳踢,放棄當選。宋楚瑜:游刄有餘,台風第一。蔡英文:穏穏當當,等待勝利。
周玉蔻說,朱立倫打美豬,屬雙面刀,不容易形成反撲共鳴;此一攻擊主題訴求的動機模糊效果薄弱,令人不解。
她認為,蔡英文追黨產,有公益性,超淺白提醒轉型正義;主張具體明確一舉中的可觸動一般人心,目標正確。
另外,周玉蔻也說,宋楚瑜最後一役,優雅中肯,提到萬水再度讓人動容,將為他的支持度,又一次建構墊高基石的機會。
 
引用網址如下: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本屆(2015)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共同得獎人屠呦呦在受獎時的感言,很有啟發性:
不要去刻意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
⋯⋯
不要去刻意巴结一個人,用暫時没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時機成熟時,就會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吸引來的朋友才是長久的。
所以,豐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轉自網路

沒有真實情境,孩子怎麼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沒有真實情境,孩子怎麼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熱情不會來自教室,好文章常是孩子們用沾滿泥巴的雙手,從大地捧出來的……

沒有五感體驗,哪有五感書寫?
《太平洋的風比較長》 國語日報 寫作力12/10

    「你覺得台灣海峽的風,與太平洋的風,有甚麼不一樣?」

    小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聽風,然後緩緩說出:「太平洋的風,比較長。」

    這是華南國小陳清圳校長與他學生的對話,如詩一般的對話。

    兩年前與陳清圳一起受邀,參加報社主辦的寫作座談會。我心底狐疑,一位唸生態的校長,懂寫作嗎?但2015年與他同遊英倫,聽完他的故事後,我徹底折服了,他懂寫作教學,比我還懂!


    在接受民視專訪時,陳清圳有點激動:「台灣的孩子跟真實的情境脫節了。也就是說,他所學習的全部,都只是套裝知識。但從心理學從生理學,一直到哲學,都是告訴我們,孩子必須從真實世界,然後走向抽象世界。」

    所以陳清圳帶著學生騎腳踏車環島,在島嶼的兩側聽風;陳清圳還帶著學生在社區溯溪,孩子踩著沁涼的野溪,見到激流中奮力擺尾的小魚,卻觸摸到居民丟下的垃圾、與農藥瓶,十歲的鼻腔聞到廢棄物汙濁的氣味,孩子小小的心靈被震動了,於是他們決定攤開大地當稿紙,用公聽會命題,拿麥克風開始書寫:「各位叔叔阿姨婆婆,我是華南國小的學生,我今天要來告訴大家,我們社區有一條美麗的嵙角溪……。」

    稚嫩的童音很小聲,大地卻安靜了,叔叔慢慢放下手機,阿姨豎起耳朵,老婆婆拼命點頭,他們決定組織巡邏隊,自己不丟垃圾,也不准別人玷汙自己的土地。然後,五個社區結盟簽約,不丟垃圾,也不再使用農藥,於是,果園的水果雖然變醜了,卻賣了更高的價格;溪流變乾淨後,溯溪跟觀光增加了社區的收入,年輕人開始願意回來,社區有了生機,自己的學校也不用被廢校了。

    這一篇小學生寫的作文,你要打幾分?裡面沒有過多的修辭與技巧,卻是紮紮實實的「五感書寫」,經過眼、耳、鼻、手、心驗證的一字一句,都強大到可以撼動世界。

    一位香港的朋友,上個月分享他孩子到台灣農村體驗後的改變:「整整三天,他的腳泡在稻田的泥巴中,小手還被稻草割傷過,但最後一天,當他嘗到自己輾殼烹煮的白米飯時,他竟然扒完碗中的每一顆飯粒,然後對我說:『媽,如果你慢慢咀嚼,你會發現,米是甜的。因為你知道,每一粒米 都是清晨冰過、中午曬過、晚風涼過,土地送給我們的禮物。』我真的嚇呆了,他以前只會用好跟不好來形容一切,但現在竟然會感覺、感動、還有感恩了。」

    如同這個朋友所說,沒有五感體驗的文章真的無法感動人。前兩年曾擔任一全國寫作比賽的評審,當讀到只有堆砌資料與修辭,卻沒有個人經驗的作品時,總覺味如嚼蠟。但看到書寫自己所見、所聽、所聞、所做、與所感的文字時,總能馬上感受到作者的真誠。當然,最後雀屏中選的,一定是後者。

    最近觸動我和全體國人五感的,是校園開始掛起代表空氣不良的「紅色」與「紫色」的旗幟。於是我要求學生針對這個現象為文,大部分學生都只是複製柴靜紀錄片《穹頂之下》有關PM2.5的報導,只有一個學生花了一個週末,坐車到台中海濱,用他16歲的眼耳嘴鼻去實際感受,寫下了很有畫面的文字:

   「我終於抵達全世界最大的燃煤發電廠,在鹹鹹的空氣中,四座250公尺高聳入雲的煙囪,被海風吹的左右搖晃,雖然被漆上了活潑的紅藍綠色,但吐出的黑煙,卻隨著東風,慢慢地往我居住的方向飄送,聽身邊的遊客說,風大一點,會吹到埔里,若風小一點,會停在台中市上空。醫生說我的氣喘與鼻過敏,跟這些黑煙有關係,那怎麼辦?我們每天都要用到電,我們能夠不繼續排放黑煙嗎?」

    收到這篇令人悚然的文字後,我彷彿被他生動的描寫帶到現場,然後希望他收集更多資訊,去回答自己文末的發問,最後他在文章後面加上:

「原來那黑煙是燃燒生煤造成,占了台中市66%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我們轉換以天然氣燃燒,將可減少60%的炭排放,但用天然氣發電成本至少多1.5倍,報紙說,日本廢核後,因受不了天然氣發電的高成本,大幅度增加燃煤發電;德國減核後,也主要靠比台灣生煤品質更差的褐煤發電,結果空氣汙染都變得越來越嚴重。 從發電廠回來後,我又到醫院看氣喘,醫生說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不菸不酒的家庭主婦,但她已是肺癌末期,醫生說,台灣一年約有一萬人因肺癌死亡,她可能是空氣污染的受害者。我在醫院濃烈的藥水氣味中,不斷地思考成本的問題,到底是換用天然氣發電成本較高?還是讓國人不斷在空氣汙染中倒下的成本較高?台灣有可能在經濟越來越沒競爭力的環境下,選擇汙染少卻高成本的能源嗎?」

    從真實情境回來的學生,五感被開發了,熱情被挑動了,如同陳清圳校長在其著作《一雙手都不能放》中提到:「沒有真實情境,孩子怎麼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熱情不會來自教室,好文章常是孩子們用沾滿泥巴的雙手,從大地捧出來的。」

    是的,好文章常是孩子們用沾滿泥巴的雙手,從大地捧出來的!但是今日的作文教育,往往還是停留在教室裡的稿紙,經驗與外面真實世界沒做連結,敏銳感官沒被啟發的孩子,書寫著無感的題目。所以,有沒有可能,讓他打開窗,看一看這個在生存與環保中抉擇的世界,聞一聞充滿PM2.5粒子的空氣,或是走進傳統市場,聽一聽幾百輛機車同時發動引擎、和自己呼吸困難的聲音,然後他的肺可能會催促他的心、他的筆,趕快寫點甚麼。

    陳清圳校長在書的最後語重心長:「如果我們要拯救台灣到處被破壞的土地,那就必須先拯救瀕臨絕種的指標物種--那就是自然中的孩子,但孩子沒有選擇權,有選擇權的,是我們大人。」

    是的,是我們大人,是我們關閉五感,假裝生活永遠高於生命,但要讓孩子的生命有高度,我們就必須讓他們在生活中有深刻的體驗8。所以,下一堂的寫作課怎麼上?真的,孩子沒有選擇權,有選擇權的,是我們大人!


轉自網路

【2016政黨票宣傳影片-自由台灣黨 Free Taiwan Party】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21430421279085&id=806443419444453&_rdr

有一天億萬富翁在散步時發現一個小男孩蹲在路邊 手裡拿著一根草在地上擺動著他好奇問道你在幹嘛小男孩竟然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buzzhand.com/post_901349.html

不使用及撤回治療 不等同‘殺人’行為

郭正典

貴報 九月八日 報導,成大護理系副教授趙可式強調,不論植物人或老人失智症都非致命疾病,都不能援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放棄急救;甚至主動拔下氣管內管,否則都是「殺人」行為。 趙副 教授似乎不瞭解已漸成世界趨勢的「不使用及撤回治療」( withholding and withdrawal of treatment),其看法可能會誤導社會大眾。
醫療目的是救人,救人當然要救到底,但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得救到底,必須視情況而定。在英國、澳洲及紐西蘭 等國,病人若經積極治療後,病情仍一路惡化,死亡已可預見,醫師通常不會持續治療下去,而會告訴家屬並徵得同意後,停止用藥、關掉呼吸器,然後拔除氣管內管,此稱為「治療的撤回」。有時病人雖不至立刻面臨死亡,但儀器檢查證實,病人兩側大腦皮質損傷太過嚴重,預見以後非常可能成為植物人時,也會告訴家屬,並徵詢器官捐贈的可能性。如獲同意捐贈器官,即安排器官的摘取;如不獲同意捐贈器官,則直接停止用藥、關掉呼吸器,然後拔除氣管內管。如果兩位以上的醫師認為,病人已無治療意義,欲撤回治療而家屬不同意時,則訴諸法院,由法院裁定是否撤回治療,而法院通常會 支持 醫師的看法。至於治療的不使用,顧名思義,在開始治療之前,就認定病人已無治療意義,而不給予延命治療。緩和醫療即是一種「治療的不使用」。
如果醫護人員只知道救治病人,而不問病人是否還有治療意義,則不僅醫院病床將長期被許多已無治療意義的病人佔用,逼死許多後到的急重症病人,也會讓心肺殘障的病人長期掛在呼吸器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苦不堪。醫療資源有限,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無限制提供醫療資源給所有人。為了有效運用醫療資源,當病人已無治療意義時,就該撤回用在他身上的醫療資源,轉而用在比他更需要救治的病人身上。國內許多醫學中心長期以來,一直為呼吸器不敷使用及加護床位不足所苦,健保財務危機也在最近成為熱門話題,原因之一是:我們不懂得如何不使用及撤回治療,造成浪費。
一輛車子如果只有油門而沒有煞車,一旦開上路,遲早會發生車禍。治療的不使用及撤回就是醫療行為的煞車。有了油門及煞車,醫療行為才能順利運作。治療的不使用及撤回在英、澳、紐等國很平常,美國及加拿大也逐漸跟進。在我國現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架構下,醫護人員當然不能放棄急救,也不能主動拔下氣管內管,但不能說以後也無法這麼做。把放棄急救,甚至主動拔下無治療意義病人氣管內管的做法,都說成「殺人」行為,勢將打擊「不使用及撤回治療」推展,對重症病人及健保資源都將是重大的打擊。
(作者為榮總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2000/09/21/民生報 】

引用網址如下:

 http://blog.xuite.net/cdkuo2012/twblog/135714173

修與行的思維----《高僧與少女的私生子》

鎮上有一個少女,有了身孕,父母逼問少女,孩子的父親是誰。少女被逼無奈,說孩子父親是附近廟裡的一位高僧,孩子出世後,這家人抱著孩子找到了高僧。⋯⋯
高僧只說了一句「 這樣子啊!」便默默地接下孩子。此後,高僧每天抱著孩子挨家挨戶討奶喝。小鎮裡炸開了鍋,說什麼的都有。高僧被人指指點點,甚至辱罵。
一年後,少女受不住內心的煎熬,承認孩子的父親是另一個人,與高僧無關。 少女及家人慚愧地找到高僧,看到高僧很憔悴,但孩子白白胖胖。 少女滿心愧疚。 高僧淡淡地回了一句「 是這樣子啊!」便把小孩還給了少女。
高僧被冤枉名聲掃地,卻始終不辯解,為什麼呢? 高僧說:「出家人視功名利祿為身外之物。被人誤解於我毫無關係。我能解少女之困,能拯救一個小生命就是善事。」
當我們被誤解時,會花很多的時間去辯白。 但沒有用。 沒人會聽, 沒人願意聽。 人們按自己的所聞、理解做出判別, 每個人其實都很固執。 他若理解你,一開始就會理解你,從始至終的理解你, 而不是聽你一次辯白而理解。 與其努力而痛苦的試圖扭轉別人的判別, 不如默默承受,給別人多一點時間和空間。 省下辯解的功夫,去實現自身更久遠的人生價值。
渡人如渡己。 渡已,亦是渡人
看不開,就背著。
放不下,就記著。
捨不得,就留著。
等有一天...
背不動了,就看開了!
記不清了,就放下了!
留不住了,就捨得了!
所以說有些事情不要太計較,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會過去的。
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眼前的事。一切都是美好的!
陰天,不一定會下雨
面對,不一定最難過。
孤獨,不一定不快樂。
擁有,不一定要廝守。
奇蹟,不一定不出現。
1.遇到愛你的人,學會感恩;
遇到你愛的人,學會付出。
2.遇到你恨的人,學會原諒;
遇到恨你的人,學會道歉。
3.遇到欣賞你的人,學會感激;
遇到你欣賞的人,學會讚美。
4.遇到嫉妒你的人,學會低調;
遇到你嫉妒的人,學會轉化。
5.遇到不懂你的人,學會溝通;
遇到你不懂的人,學會請教。
有個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這個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讀懂你,能走進你的心靈深處,能看懂你心裡的一切。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說許多愛你的話,卻會做許多愛你的事。
~~~轉載分享~~~

【影片】這門課,其實應該從小學就開始學

酸痛怎麼處理?貼膏藥?推拿?拔罐?……
先看第一集再決定要不要往下看!
脊椎矯正~~
我看了完整二遍~值得推薦!  也特別引導孩子看完~        【誠摯分享】 這裡有六個片段,每個都很短,也許你可以 先試試看前面一 兩個可能就會願意全部看完。
如果你已經步入中年,各種身體痠痛慢慢出 現,這是重要的必修課,它也可以幫助你周 遭的親友。
這門課,其實應該從小學就開始學。一直看 到第六段,我才連結起,鄭雲龍,自己摔到 快要粉身碎骨。 然後,憑著意志力,救了自己的健康,也希 望能救別人。感謝我的好朋友,傳給我這些 訊息。
「脊椎健康與酸痛預防」
1. https://www.youtube.com/embed/8--vZVaFJEE
2. https://www.youtube.com/embed/DQaABjvdsyo
3. https://www.youtube.com/embed/VVizHLa3_1E
4. https://www.youtube.com/embed/lk8PQJErCGE
5. https://www.youtube.com/embed/GuBg6Soe34o
6. https://www.youtube.com/embed/eQr2av79aHg
http://youtu.be/-cbk2Dr33dw
看完第一集我就被他吸引了!


轉自網路

【影片】從牠們的眼看世界:小雞新生的第一天竟是如此可怕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KVZTzEh_-5E&app=desktop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祖克柏建議這五種東西不要PO在臉書上否則隱私會有危險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ilife99.com/?p=12321&utm_source=Line&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LineShare#.Voi6RWdullY

圍巾其實是一種藥

中醫師吳明珠分享~圍巾其實是一種藥,99%的人竟然不知道!!---
如果說,圍巾來幹什麼?99%的人一定會回答保暖、但很多人不知道圍巾還是一種藥。
功效一:預防感冒,告別大蔥大蒜!你還在吃大蔥大蒜預防感冒嗎,其實一條圍巾就能解決,在中醫上,頸部是冬季最容易進風寒的地方,如果您能很好的保護著您的頸部,比吃大蔥大蒜更有效果。還有很多人疑問為什麼我大夏天會感冒,而且很久不好呢?
答:其實大多數是空調的問題,室內溫度低,室外溫度很高,一高一低導致你抵抗力下降,一條圍巾可以幫您預防空調病。
功效二:脖子露的少,頸椎病不擾!中醫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致病六因素,其中風寒之邪居前兩位。頸部是人體的「要塞」,頸部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頸椎上有大椎穴、風池穴,還有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因此,冬天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所以一條圍巾可以為您擋住風寒,遠離疾病。⋯⋯
功效三:圍巾圍的好,腰背不煩惱!在冬季,如果不穿高領衣服,稍有點寒風鑽進脖子裡,全身都會打冷戰。因此, 頸部最怕凍。尤其現代人都長時間用電腦,容易造成頸部肌肉僵硬,如果加上冬季風寒襲擊,背部就會受涼,肌肉容易痙攣、疼痛,這種疼痛會放射到肩上區、肩胛區疼痛。長期反覆受涼,小則患感冒,大則易患風濕病等。
功效四:冬日暖一些,清醒一整天!圍巾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的功能,不論在寒冷的冬季或者夏天涼意的室內,圍巾都是您最好的搭配。
祝平安喜樂健康。





轉自網路

2016年第一天 曾批評中國的法國記者就被驅逐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民報   
2016-01-03
2016年第一天 曾批評中國的法國記者就被驅逐
在中國,想要享有百分之一百的言論自由?還是嘜眠夢了吧!新年第一天中國就驅逐曾批評過她們的法國記者了。(圖:取材自美國之音)
 
因為撰文批評中國配合反恐原因不單純的法國記者高潔(Ursula Gauthier)已經在元旦當天被驅逐出中國了。早些時候,她因為發表文章批評北京在暴力衝突多發的新疆地區的政策,在辦理延長記者簽證的申請被中國當局拒絕。
之前的巴黎恐怖襲擊之後,她於11月18日撰寫一篇新聞分析文章,認為中國對法國表示團結的背後,更多的是「算計」而非「真正同情」。因為北京希望藉機在國際上,為其(新疆內部)反恐鬥爭尋求國際支持;中國所謂的「維吾爾族恐怖分子」,事實上大部份出自於「內政問題動機」,而非受到國際極端伊斯蘭IS的網路鼓動。
中國要求高潔宣佈收回她的報導,否則她就不能留在中國。高潔表示拒絕。她說,中國當局的指責「荒誕不經」,她只是做了她的記者工作。
後來,中國官方就用拒絕延發工作簽證這招,將她另類「驅逐出境」。
高潔(Ursula Gauthier)曾在北京大學就讀中文系,從2009年底以來擔任法國周刊《新觀察家》(L'Obs,之前名稱叫 Le Nouvel Observateur,)駐華記者。
高潔在元旦離開中國之後,中國外交部再度強調不會「容忍那些為恐怖主義張目的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說:「中方依法保障外國記者在華採訪報導的合法權益,但中國政府和人民決不容忍為恐怖主義張目的自由。」
《新觀察家》週刊對記者郭玉表示支援。該週刊發表社論說,高潔被驅逐出中國是中國和法國之間的「重大事件。」
法國有關官員要求中國當局收回成命。歐洲聯盟也批評中國的決定,並表示支援「媒體是所有自由社會的基礎的原則。」
法國《世界報》在去年12月也針對高潔事件發表專文指出,外國駐華記者,因為法國記者的一篇新疆問題文章,卻遭受如此刁難,標誌了:中國媒體領域,遭受各種審查、控制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峰。再一次,為中國打壓「爭議敏感」話題的新聞報導,樹立新範例。中國當局,藉此對外國記者加大施壓,範圍從從西藏、達賴喇嘛,到南海主權爭議等各種棘手議題,不一而足。……而拒絕換發新記者證,這種不明確說出的威脅,成為中國當局駕輕就熟的「施力槓桿」。
目前在北京註冊的新聞工作者,共有493名外國記者,皆必須取得新換發的記者證,才能夠進一步申請延長,新年度居留許可。如果簽證不能得到續簽,等於被驅逐出境。
據了解,中國2012年驅逐了半島電視臺駐中國的英文記者陳嘉韻,因為陳嘉韻發表了若干批評中國政府和執政的共產黨的報導。
Source: 民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4396&Itemid=76

談養父母「跨血緣大愛」 洪慈庸:感受到加倍的愛

2016/01/01 23:16:00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台中市第三選區(后里、潭子、大雅、神岡)立委候選人洪慈庸,首次參政就直接面對尋求6連勝的國民黨立委候選人楊瓊瓔,而隨著大選逼近,洪慈庸人氣也跟著翻漲,一舉一動都受到矚目。最近她接受媒體專訪時,談到自己與弟弟洪仲丘都是洪家收養的孩子,坦承小時候有「被遺棄」的心情,但是母親從不對她隱瞞身世,「她用每日每夜的互動,讓我感受到她對我們姊弟的愛。」
地方傳"票投雙英" 洪慈庸.楊瓊瓔互咬
▲洪慈庸。(圖/資料照)
洪慈庸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表示,她的原生家庭共有7個兄弟姊妹,她排行第5,是在出生後的第23天來到洪家,從有記憶以來就知道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不過媽媽每年都會帶她回原生家庭拜訪兩次。洪慈庸透露,從小學四年級起就拒絕回原生家庭拜訪,因為不知道怎麼安置「被遺棄」的心情,後來才知道原生家庭是因為照顧不來才把她送到洪家,直到國二她才願意跟媽媽回原生家庭探親。洪慈庸表示,她體會到媽媽的愛沒有分別,媽媽常常對她說,這世上除了爸媽愛她,還有原生家庭也愛她,「我所感受到的愛,不是被分出去,而是加倍的。」
為了替洪仲丘的死討公道,洪慈庸辭去高雄的工作搬回台中,她在專訪中透露,當時她設定兩個目標,一是要知道真相,二是改革軍中制度,於是就卯起來找人證物證,跟民間團體、立委、官方接觸,最後促成《軍事審判法》修法,不但改善軍中制度,也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至於從政的決定,洪慈庸表示媽媽一開始很反對,認為政治圈很複雜,很怕女兒再發生意外,後來媽媽改變心意,「覺得洪仲丘跟我這一生除了當她的子女,可能還有其他任務」,洪慈庸表示,其實媽媽比她更會演說,現在已是她的「最佳助講員」。洪慈庸表示,這次不論選上與否,都不希望自己有太大的改變,只想讓更多人知道,立委是反應人民心聲的代議士,而不是一份謀求權貴的職位。


引用網址如下: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15921

【影片】日本電信業者宣導影片,提醒大家走路不要滑手機,蠻有趣的

 

蔡幕僚嗆朱:你真的忘記大家都會google嗎?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16-01-02 22:53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在電視辯論會,抨擊民進黨蔡英文開放美豬進口立場轉變,蔡英文也反擊朱立倫「去美國說要和周邊國家一致,回到台灣又不一樣」,蔡幕僚在辯論結束後,也找出朱立倫當時的相關新聞報導,轉貼到臉書,嗆朱「你真的忘記大家都會google嗎?」
蔡英文幕僚、民進黨新聞輿情部主任黃重諺在臉書上指出,朱立倫人在美國時說,「如果周邊國家對美豬議題的立場都是一致的,都是以民眾健康為優先考量,那麼『台灣也沒有立場跟人家不一樣』」。並嗆朱「回到台灣,你又講另外一套」。
黃重諺並轉貼2015年11月11日《蘋果日報》報導,報導中指朱立倫率團在美國訪問於洛杉磯聯合記者會上首度談及對美豬立場,朱立倫說,台灣要爭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包含TPP和RCEP,期間就會涉及TIFA談判的美豬議題。朱立倫首度對此表態,「我跟所有台灣人的立場是一樣的」,台灣人民非常關切萊克多巴胺在肉品的含量,是否會影響健康,所以,在美豬議題上,以民眾健康為第一考量,其次,台灣跟週邊貿易夥伴是不是同樣立場,「這點我們會堅持,美方也會了解我們的立場」。
黃重諺在臉書留言嗆朱「你真的忘記大家都會google嗎?」
 
 引用民報 :

 

【影片】民黨聯手第三勢力 柯P模式拚北市立委過半

2016/1/2 19:01

向來藍大於綠的台北市立委選情,這次選戰情勢出現逆轉,雖然民進黨只提名2席,不過在其他選區,選擇策略性的跟第三勢力組成的「首都進步大聯盟」合作,要複製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每個選區大勝的模式,要讓台北市的立委版圖變天,前行政院長謝長廷,1月2日下午就陪著無黨籍的潘建志掃街拜票,努力拉抬選情!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2號潘建志,潘建志在這邊,跟大家拜託。」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陪著立委候選人潘建志,穿梭台北市的大街小巷,努力拉票,雖然潘建志,不是民進黨提名,不過他們要複製柯文哲模式,改寫台北市的立委版圖。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這個策略發揮了很大的功能,現在國民黨一直壟斷嘛,那這個東西是逆流的,所以每一區推的,我們支持的,都是民調最高的,國民黨以外啦、民調最高的,有可能當選的啦。」

2014年台北市長選戰,柯文哲喊出在野大聯盟,以無黨籍身分,在每個選區都拿下過半選票,而這股氣勢更延續到這次的立委選戰。

你去掃街拜票,我就站路口請託,台北市的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藍綠候選人激戰的畫面,因為向來藍大於綠的台北市,選情已經出現變化。

2012年立委選舉,台北市8席立委,民進黨只拿下1席,這次選戰,民進黨只有在第一選區提名吳思瑤;第二選區提名連任的姚文智,對上國民黨禮讓的新黨潘懷宗;第三選區民進黨支持無黨籍的潘建志;第四選區支持親民黨的黃珊珊;第五選區支持「時代力量」的林昶佐;第六選區支持綠社盟的范雲;第七選區以及第八選區,都跟被國民黨開除的楊實秋、李慶元策略合作。

民進黨力挺第三勢力組成的「首都進步大聯盟」,要把柯文哲模式,成功複製到立委選戰。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我們這一次的目標,就是希望國民黨沒有過半,所以8個選區現在,我們認為應該可以達到目標。」

談起台北市選情,謝長廷很樂觀,聯手在野的「白色力量」,改寫台北市的立委版圖。(民視新聞于凡、楊柏玨台北報導)                  



     引用:民視新聞網【影片】網址如下:
http://news.ftv.com.tw/NewsContent.aspx?ntype=class&sno=2016102P06M1

除去虛名和成就 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34393

一句話說服年輕人返鄉投票! 網友推爆:專業

2016-01-02  21:5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再2周就是大選投票日,年輕族群的票源也成為各候選人搶攻的目標。有網友在批踢踢發文「年輕人願花萬元買手機,不願花百元買希望」,並整理長篇的分析文,鼓勵年輕人返鄉投票;此文為網友推爆,讚道「專業」。
  • 有網友在批踢踢發文「年輕人願花萬元買手機,不願花百元買希望」,並整理長篇的分析文,鼓勵年輕人返鄉投票。(圖片擷取自批踢踢八卦版) 有網友在批踢踢發文「年輕人願花萬元買手機,不願花百元買希望」,並整理長篇的分析文,鼓勵年輕人返鄉投票。(圖片擷取自批踢踢八卦版)
  • 文章「年輕人願花萬元買手機,不願花百元買希望」被轉發到批踢踢八卦版上後,隨即被網友推爆。(圖片擷取自批踢踢八卦版) 文章「年輕人願花萬元買手機,不願花百元買希望」被轉發到批踢踢八卦版上後,隨即被網友推爆。(圖片擷取自批踢踢八卦版)
有網友在批踢踢發文,表示自己參加跨年晚會,聽到一群年輕人手拿上萬手機,在討論投票日不投票、要去哪裡玩。此言讓網友感慨,「有人會願意花數萬元買隻手機,4年不到變成廢鐵;但卻不願意花數百元回家投票,4年之內買個希望」。
網友指出「或許那些年輕人不知道,政府國力停滯不前,會使國家競爭力下降,造成滿地只剩低薪爛工作」,接著整理了長篇的分析文,說服年輕人一定要返鄉投票,並在最後引述希臘哲人柏拉圖的名言「不關心政治,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
此文被轉發到批踢踢八卦版上後,隨即被網友推爆。網友紛紛道「幫推」、「高調」、「專業」,認為「回家投票,才是改變的第一步」;但也有網友說,不理政治的年輕人,連這篇文章都看不到,所以其實講了也沒用。

引用網址如下: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59607

觀光客破千萬無用 旅行收支連3季逆差

2016-01-03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二○一五年台灣觀光客突破一千萬人大關,創下歷史新高,成為馬政府大肆吹捧的政績;但諷刺的是,我國旅行收支卻連續三季出現逆差,為五年來最糟表現。
  • 近2年台灣旅行收支
    近2年台灣旅行收支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二○一五年前三季旅行收支逆差金額分別為○.七六億美元、七.○八億美元、四.七八億美元,合計為十二.六二億美元(逾新台幣四○○億元);旅行收支連三季逆差,創五年來最長紀錄,其中第二季逆差七.○八億美元,更改寫二○○八年第四季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新高。
雖然來台觀光客創新高,但旅行收支逆差卻擴大,主要是中國觀光客來台大幅成長,但高消費的日本客減少所致,代表馬政府與中國高度連結的惡果正持續發酵。

中客大增 高消費日客減少

以去年第三季為例,雖然觀光客持續成長,旅行收入卻僅三十五.五八億美元,較前年同期減少○.八億美元,很大原因來自中國客年增六.七八%,日本客卻年減一.○二%,導致每位旅客每日平均消費額持續下滑,拖累旅行收入成長動能。
交通部觀光局統計,二○一四年來台旅客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降至二二一.七六美元,年減逾一%;其中,消費最高的族群就是日本客,每人每日消費金額為二四三.三三美元,比平均高出超過二十美元,顯示日本客對台灣旅行收入貢獻極為重要。
不過,馬政府高度傾中,不僅讓台灣嘗到中國紅色供應鏈苦果,觀光政策全仰賴中國客,也無助旅行收支成長,未來幾季持續逆差機率甚至會大增;這種「重量不重質」的觀光政策,就算觀光客人數衝再高,也無助台灣實體經濟。

中資、港資一條龍 國內業者白忙一場

另外,中國客大幅成長,除了很難彌補日本客減少來台的損失,中資、港資「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也讓國內業者白忙一場,陷入「只見人潮、不見錢潮」的困境,還連帶影響國人生活品質,同時排擠國人旅遊的權利。
Source: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