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再赴災變中心 柯文哲籲搜救注意安全

2015年02月04日20:35

復興航空上午發生空難,死傷慘重,經軍警消全力救援,目前救出36人,確定死亡23人,失蹤21人。台北市長柯文哲晚間8時二度偕相關局處首長在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舉行會報,柯在聽完各單位報告後,要求夜間搜救人員注意安全,也感謝新北市政府、基隆市政府、行政院與國軍迅速支援

由於失事班機上有許多中國籍乘客,柯文哲表示,後續陸客家屬來台時,社會局會配合志工大隊協助家屬。柯最後再三叮囑搜救人員務必要注意自身安全。會報約11分鐘結束,不過柯在結束後,仍坐在位置上,與各單位人員討論、協商,柯不時已雙手摀著臉或托著下巴,神情看起來相當疲憊。(陳培煌/台北報導)


引用網址如下: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04/554535/

陳順勝:扁不會調熱水器 數度洗冷水

發稿時間:2015/01/29 16:33


前總統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副召集人陳順勝(右)29日 表示,陳水扁病情有隨時惡化之虞,仍須長期治療,建 議繼續保外就醫。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攝 104年1月29日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9日電)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前總統陳水扁民間醫療小組副召集人陳順勝今天說,阿扁被關到不會調熱水器,返家數度洗冷水澡。

陳順勝中午率醫療小組在高雄長庚醫院召開記者會說明扁保外就醫3週來病況,並建議讓扁繼續保外就醫。

陳順勝並舉出扁返家的生活點滴,說明扁還在適應保外就醫的居家生活。

陳順勝指出,扁返家時見家裡熱水器有個類似碼錶的溫度調控器,誤以為是設定洗澡時間的碼錶,於是將它調至20,結果一連洗多天的洗水澡,由於在獄中也是經常洗冷水,不以為意,後來覺得不對勁才將它調至40,才洗到熱水澡。

他又說,扁返家之初,每每一覺醒來還以為還在獄中,一再找床頭對著他的兩支攝影機在哪裡。

陳順勝認為,扁長期關在獄中,箇中心裡壓力加上長期缺乏與人群互動,腦神經退化嚴重,並伴隨憂鬱症有自殺危險;由於扁長期沒曬太陽及缺乏運動也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問題。

他建議,扁後續應增加社區互動與運動空間,不妨多出門走走,並持續追蹤治療與復健,以減緩病情惡化;持續居家療養也有助疏緩扁的心理壓力。

他又說,扁居家療養由醫師可攜帶型醫療器材登門診療,護理人員也到府抽血送院檢查,可說是住院級的居家療養。何況居家療養也可避免外界不必要干擾,讓扁安心養病,減少不必要壓力。1040129


【照片】網址如下:

殷琪的LINE誰教的? 原來是柯P

2015年02月04日00:30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接受三立《54新觀點》專訪時,在節目上應主持人要求秀出自己的手機,line的好友數有324人,群組有好幾百個,光市府就有100多個。柯說,他現在都是在電腦螢幕看,速度比較快,而他10點下班也弄到螢幕監控。

柯文哲還自爆,他跟大陸工程董事殷琪見面時,問對方有沒有使用line,殷琪回答沒有,他認為「這麼大的公司怎麼可以沒有用line?」他還教殷琪使用,現在他們公司應該開始line群組。

對於北市府日前發生的公文外洩一事,柯文哲說,他認為一個案子的價錢只差7萬元,一路從文化局到秘書長簽上來,沒人去處理,他才會那麼生氣。他並自嘲:「我下次字會寫漂亮一點!」

談及巨蛋疏散的問題,主持人阿娟追問,有沒有去聽過演唱會?柯文哲回答,他之前曾去小巨蛋聽伍佰演唱會。他說,「我聽到心臟快跳出來!我坐前排 覺得胸腔在震動,受不了,怎麼那麼多人喜歡聽?」至於是跟誰去聽?他說,人家送他票,叫他一定要去,於是他跟太太陳佩琪一起去。

阿娟提及陳佩琪曾在網路上寫:「你的最愛不是他!」柯文哲強調,「現在我的最愛當然是我太太!」柯說,他常太太就是空氣和水,現在太太跑去澳洲,他中午回去還要想吃什麼,甚至要看內衣還有幾套可以穿到太太回來。(林修卉/台北報導)


【照片】引用網址如下:
 


[影片]有事好好講!全國最年輕女議員 問政超清新

圖為宜蘭議員薛呈懿首次質詢畫面【詳見文末影音】。

分享
記不記得,九合一大選的當選名單中,除了台北市長柯文哲素人光芒耀眼外,還有幾張新面孔令人印象深刻?全國最年輕議員薛呈懿,今年芳齡25,首次站上議會質詢,身著一襲白衫,胸口繫上黑色蝴蝶結,用粉紅髮束紮起馬尾,手持「問政清單」,身體略為向前頃的殷切問政模樣,要求終結宜蘭人被擠爆家鄉的宿命,展現出年輕世代的問政力量。
薛呈懿首次在宜蘭議會的初試啼聲條理分明,她認為宜蘭車流量不斷上升,但觀光仍會持續推展,再怎麼分流也無法解決堵塞的交通,也因觀光景點分散,無法有效提升大眾運輸的使用量。少了過往台灣議員問政的火藥味及情緒性咒罵,在合理發言時間內有效掌控時間發言,不卑不亢。整段質詢初體驗,還引來同是新科年輕議員王浩宇的惺惺相惜,在臉書分享問政影音,表示年輕問政力不容小覷。王浩宇說:「看完全國最年輕的25歲議員薛呈懿質詢,你還會懷疑年輕人的問政能力嗎?」網友也大讚薛議員問政,表示:「這才叫質詢,很多議員的質詢比較像起乩或神經病發作」,「年輕人參政,良幣驅逐劣幣,台灣有希望」;但也有網友認為其他「老屁股」或許早就聽得不耐煩。

延伸閱讀



【照片】網址如下:

【影片】【新唐人/NTD】鄭文燦查汙水廠BOT 撥15億建社會住宅|鄭文燦|BOT案|中壢污水處理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f-GnT-eew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buzzhand.com/post_483728.html?t=42

『整個城市,都是我的皇民化工廠。』臺灣吧 - Taiwan Bar 第4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PPJ98S3A#t=409

幫國民黨圓謊、善後? 中選會「萬眾矚目」!

作者 王洲明   
2015-02-04
立委與總統是否「併選」,朝野立場與觀點,因九合一民意大翻轉而跟著易位。拍錯馬屁的中選會立場尷尬,勢將騎虎難下。
四年前,本屆立委(第八屆)與總統(第十三任)選舉,中國國民黨主張「併選」。當初,中選會支持的理由是「節省人力物力、減少動員與社會分裂」;其實,當年「併選」是難兄(馬英九)巴著難弟(諸侯),由小雞(立委)幫母雞(總統)動員兼護盤。至於省錢的說法,根本就騙很大,因為「併選」只會拉高立委投票率,進而讓國庫支出更多政黨與候選人的選舉補助款。
四年後,國民黨眼見九合一不分地域的遭到全面翻盤,不少國民黨諸侯(區域立委)不願跟同黨總統候選人「同日共忌」,已有新竹縣選出的該黨籍立委徐欣瑩率先退黨跳船,隨著選戰日期的逼近,預計陸續會有政客跟進、自救、求生。
最尷尬的莫過於政治嗅覺嚴重失靈的中選會,還以為國民黨在下屆立委與總統選舉依舊偏好「併選」,於是操弄公聽會、網路民調支持「併選」的主張。豈知,新任的執政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公開反對「併選」,這使得拍錯馬屁的中選會立場頗為尷尬,已騎虎難下。
本月十二日,中選會將就總統與立委是否「併選」的提案加以討論並議決,全民應緊盯該會,如何幫執政黨圓謊與善後。
(作者為反賄選研究室負責人,臺中市常任選舉監察小組委員)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林保華專欄〉兩國一制 超越紅藍綠

作者 林保華   
2015-02-04
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訪問時,對解決台灣、中國兩邊關係的主張,提出「兩國一制」的新思維。由於它的「新」,導致紅藍綠三方都吃了一驚。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出於制式反應,要為「中國」背書,先出言恐嚇再說,卻提不出站得住的理由;民進黨也不敢輕易表態。柯文哲的確言出必行,不但超越藍綠,也超越紅營。
第一,台灣的新黨是紅營,接受「一國兩制」,主張立即統一,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唯一代表」的「一個中國」;國民黨主張中華台北而不見其「國」。綠營主張主權獨立,民進黨承認目前「中華民國」的現狀,深綠則主張建立「台灣國」。而柯文哲主張台灣是一個國家,先不理這個國家叫什麼名字。
第二,紅藍綠偏重國家的名字定位,柯文哲卻還強調制度,這個「一制」當然是民主制度,因為他是民主制度選出來的市長。即使中國抗拒民主制度,它也難於公開反對民主制度,大不了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老調。只是是否符合國情,要人民說了算,中國敢進行公投嗎?
總之,柯文哲的主張兼顧主權與制度,是處理台灣海峽兩邊關係最好的主張,也只有「兩國一制」,才有台灣的國家安全。也因為如此,正如柯文哲所預料的中國會「中邪」,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果然揚言要抵制《雙城論壇》與世大運。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雙城論壇》是不平等的論壇,因為以台灣的首都對上中國的地方城市,這是馬英九作為台北市長時做出來的喪權辱國決定。取消最好,也不必聽任中共藉此來統戰。
抵制世大運也很好,柯市長本來就想取消世大運,為台北市民省下龐大經費,興辦許多事關市民福祉的事業;但礙於這是國際承諾而不易做出決定。如今中國抵制,柯文哲應該趁中國收回去以前發表一個聲明表示,鑑於全球人口最多國家中國的抵制,世大運辦下去已經沒有意義,因此可能停辦,壓力遂轉到中國。至於台北市那些靠世大運發財的官商勾結集團,你們去向習近平索賠吧。
當然,柯文哲還不是總統,他的主張還不能在全國貫徹,但是有溢出效應,給民進黨在和中國打交道時提供許多空間:不應該向國民黨權貴那樣投懷送抱充當買辦,而是作為價碼向中國展示台灣民眾的意願。國際上也可以從中了解台灣的民意,尤其西方國家應該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中國政策,而不是聽任中國踐踏台灣的人權。
至於柯市長有關「殖民地」的語錄,立意甚佳,只是講話不夠周延,尤其是沒有區別西方民主國家與中國獨裁國家不同殖民地,那是另一個話題。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展現主體自信 超越殖民歷史

2015-02-04
面對一片質疑,《外交政策》公布採訪錄音檔,原來柯文哲是說:「被殖民越久,果然越高級,滿丟臉的。」但事情還未明朗,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便痛批,「殖民進步論」是「為被殖民唱讚歌」。台灣藍營、統媒的論調,基本上也不出這個中心點。中國網民所謂的:「唯有不斷壯大我們的實力,才能看得住這個一心向外的婊子。」恐怕才是他們赤裸裸的想法吧。發此論者,完全不顧台灣無法自主的悲情,他們批判日本殖民台灣,痛罵皇民,卻不反省「同屬一個中國」、「同屬炎黃子孫」,對台灣何等粗暴。
台灣的歷史,大部分是被統治的歷史。大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相繼統治台灣的一部分。鄭成功集團則打著反清復明的旗幟,建立漢人為主的政權。最後,大清帝國消滅鄭氏,併吞台灣。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台灣依「馬關條約」割讓日本。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終結,日本向盟國投降。一九五二年雙方簽訂的「舊金山和約」生效,日本放棄對台灣的主權。在此之前,蔣介石政權流亡台灣,民主陣營因圍堵共黨擴張,默認「中華民國來台灣」。直到一九九六年,台灣首次舉行總統直選,由台澎金馬二千三百萬人決定自己的領導人。
反觀中國,近代受帝國主義侵略,至今民族主義還是當權者的權力春藥,只要調動反日、反美、反英的措辭,受屈辱的民族記憶便泉湧而出,一致對外於是轉移了內部矛盾。諷刺的是,多數當權者,嘴巴反外,行動媚外,子女往帝國主義國家送,連貪贓枉法所得,也往帝國主義國家藏。可見,反帝反殖民,不過是他們在國內壟斷權力的工具。他們之所以高調反帝反殖民,不時在歷史傷口抹鹽巴,無非是遮掩自己在國內「對內殖民」的事實。今天,「新中國」依舊與被侵略、被殖民時代的「舊中國」類似,還是專制、獨裁、封建、人治,有待真正的解放。
台灣則早已走上民主的不歸路了,只是,人民擁有選舉權,卻未完全當家做主,制憲、公投、罷免、自決還受壓制,「主權在民」,尚未成功。幸好,越來越多台灣人民覺悟到,未來的歷史必須從台灣的主體性出發。過去的被統治、被殖民經驗,酸甜苦辣,都已經是過去式,仇恨與緬懷都不是正確的態度。負面的嚴格批判,正面的批判繼承,才是健康的態度。這次的口水戰雙方,各護其短,也各曝其短,因為兩者都淪為歷史的俘虜,沒有看透歷史積澱是無法取消的,我們能做的該做的是:點明一條自主走向未來的路,建構台灣人民的主體性;而同有被殖民經驗的國家,更應該以互為主體的關係體諒互助。
回顧過去,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都有其包括霸權與利益的意圖,絕非慈善家。如果有所謂的「殖民進步論」,也不是殖民主義者的主觀善意,而是客觀甚至意外的產物。台灣、香港、新加坡可能是幸運的例子,更多不幸的殖民地,資源被掠奪、掏空,傳統價值、權力結構、文化脈絡遭到顛覆,之後淪為一蹶不振的第三世界國家,貽禍至今。柯文哲應該要見識到這一點,不能浪漫想像。至於,香港在殖民時代,成為繁榮的東方之珠,一九九七年「回歸祖國」後卻每況愈下。附和中國「為被殖民唱讚歌」之論者,是不是應該先照照鏡子?
柯文哲的殖民問答,主要不在說錯甚麼,因為公布的錄音檔,也沒有甚麼大問題。他的缺失反倒是出在沒有把話說完整,也就是,因為被殖民幸運獲得進步的國家,應該善用先人付出代價換來的資產,追求主體性的未來,這是歷史唯一的救贖。而很多批評者,由於對殖民者尤其是日本的仇恨情緒,不容任何美化之言,但自己卻忙著為中國併吞台灣鋪路,不惜讓台灣重蹈被殖民的覆轍。這些今之古人的認識盲點,有待新青年、新公民來澄清。從太陽花學運來看,或許,對殖民得失既不緬懷也不仇恨的新一代,更能展現主體自信來超越此一歷史課題吧。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歪曲歷史的外來政權要人正視歷史!

2015-02-04
今年是中日戰爭結束70週年,也就是中國國民黨最喜歡吹噓的「對日抗戰勝利」70 週年。台海兩岸政府競相擴大舉辦活動,爭奪歷史解釋權。據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舉行就任以來首次閱兵,而中國國民黨政府則砸下近1億元籌辦系列紀念活動,國防部印製「勇士國魂」紀念月曆中文版已經送到外交部,後續還會有3千份英文版,軍方希望透過外交部、駐外館處分送給僑胞與外國人士,以確立中華民國對日抗戰主導權,爭取國際認同與支持。
對於中日戰爭結束70週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也有相關談話,引發外界關注。亞東關係協會秘書長羅坤燦接受訪表示,「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歷史問題立場非常清楚,歷史不容遺忘,對歷史議題採取就事論事、恩怨分明態度,希望日本政府正視史實,秉持誠意、客觀、公正態度,反省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歷史,記取教訓,以前瞻思維、負責任態度跟周邊國家發展友好關係,共同努力促進區域和平與繁榮。」
國民黨政府的動作、國防部的宣傳、羅秘書長的談話,在他們本身的立場而言,想必自認為是在替國家爭國格,用心良苦。但是我們站在以台灣為主體的本土立場來看,這些動作其實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對台灣不利的。
歷史的解釋,必先確立主體立場是什麼。亦即要問「我們」是誰?我們當然是台灣。以所謂「對日抗戰」的主題而言,台灣的「對日抗戰」與中國的「對日抗戰」是不同的。二次大戰結束以前,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是被滿清在馬關條約「永久割讓」給日本的日本領土。中日戰爭(中國對日抗戰)的八年之間,日本怎麼可能讓做為日本領土的台灣對日抗戰?但是,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半世紀之間,台灣人確實也有層出不窮的抗日行動,包括1895到1902,以及1907到1915,幾乎年年都有台灣人的武裝抗日行動;1920年代更有蔣渭水等社會精英的非武裝抗日運動;1930年更有由莫那魯道領導的賽德克族的霧社抗日事件,驚動國際。所以,在形態上、時間階段上,台灣人的抗日行動與中國的抗日完全不一樣。
歷史解釋必先確立「我們」是誰,才能真正認識史實,以下例子是最好的說明:有一次歷史學者李筱峰對大學新生做了「台灣史常識測驗」,測驗題目中有一個題目這樣問:「二次大戰期間台灣遭受何國飛機空襲?」竟然有20%學生答「日本」。李教授問他們為何會有此印象,學生回答說「我們不是對日抗戰八年嗎?」,當然這是中國國民黨洗腦下的觀念。原來學生心目中的「我們」不是腳踏實地的台灣,而是對岸的中國。沒有真正的「我們」的認同,得到的歷史知識竟然如此荒唐!
搞不清楚「我們」是誰,就認不清真正的「我們」自己的歷史;反之,透過偏頗、錯亂、「非我們」的歷史,也必然對「我們」的身份認同產生錯亂。
中國國民黨政府砸下大錢要紀念「八年抗戰」,要和中國爭抗戰歷史的解釋權,其實這是外來流亡政權的殖民意識的繼續發酵。即使爭到了解釋權,對台灣並無意義,反而有害。因為這套歷史解釋的背後的「我們」,是以中國為主體,不是以台灣為主體,有助於台灣人對中國的認同,而不利於台灣人民對台灣的自我認同。
我們認為,與其吹噓「八年抗戰」,與其和中共爭抗戰解釋權(其實二戰期間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在對日抗戰都有功勞,何必爭?),倒不如正視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抗日運動,我們不只「抗戰八年」,應該有「抗戰四十年」吧!了解我們自己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抗爭,總比聽國共兩黨吹噓「八年抗戰」要有意義。更何況,如果沒有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中國會「抗戰勝利」嗎?
再者,對於亞東關係協會的羅秘書長要日本正視歷史,我們也有些感言。要日本正視歷史當然很好,問題是,中國國民黨自己都不正視台灣歷史,要求別人正視歷史,實在滑稽。過去台灣史是長期被中國國民黨政權打壓的。直到李登輝、陳水扁主政,才開始有了較多台灣史的教學。但是馬英九上台後,台灣史又要開始遭受閹割!去年初有關歷史課綱的所謂「微調」即可見其。
我們試以課綱「微調」中強調對日抗戰的部分為例來看。李筱峰教授曾為文(〈李友邦的悲劇與歷史教育—兼論課綱「微調」〉舉例指出:課綱微調其中特別增加「李友邦等赴大陸參與抗戰」的內容。一個中學生如果只讀這種「微調」課綱所編撰的歷史課本,對李友邦的認識大概就是「台灣人效忠祖國的抗日英雄」,一定不可能知道這個「效忠祖國的抗日英雄」最後竟被「祖國」槍斃!其實是一個悲劇人物。李教授指出,歷史的理解應該多面且宏觀,歷史教育也該如此。然而,觀察李友邦以悲劇結束的一生,再對照這次教育部的歷史課綱「微調」下的李友邦,僅擷取李友邦赴中國參加抗日行動的經歷來寫,明顯只是「選擇性」的編寫歷史。「台人參與祖國對日抗戰」顯然符合中國國民黨的「政治正確」的需要,因此就特別擷取這個片段寫入課本,但是李友邦最後遭「祖國」處決,則隻字不提。其實這段「為『祖國』賣命,卻遭『祖國』奪命」的歷史,才是台灣人更該記取的歷史教育。
這種選擇性的教材,無助於對歷史的多面理解,不能發揮歷史教育的作用,這是在利用歷史,而不是從歷史得到教育。黑格爾曾挖苦說:「人類從歷史得到的唯一教訓是,人類沒有從歷史得到教訓。」此言不是在強調歷史沒有意義,而是在反映人類不懂歷史。不懂歷史即罷,如果為了既有的「內定結論」來利用歷史、操弄歷史,用充滿著神話、偏見、歪曲、斷章取義的教材來「教育」學子,而致產生誤導,那就是「反教育」了。
再者,歷史教材固然不該為了意識形態做選擇性的取捨,然因篇幅有限,不可能毫無選擇,巨細靡遺,因此教材的選擇必不可免。質是,教材選擇除應多元而宏觀之外,必須符合比例原則,例如事件影響的深淺、規模的大小、遠近的關係等等。萬不可捨影響深者,而取影響淺者;不可捨規模大者,而取規模小者。以李友邦參加中國抗日的「台灣義勇隊」而言,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並無結構性的影響;在台灣史上,也沒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若論規模與時間,這個運作約六年多的「台灣義勇隊」,人數只有原先的42人,後來增加到700多人而已。這樣的時間與規模,如果拿二二八之後在日本、美國、歐洲發展出來的台灣獨立運動的許多組織(如「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來相比,長期在海外為台灣人發聲時間長達五、六十年,參加人數成千上萬,而且成員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幾乎是清一色的知識份子﹐幾乎全屬海外留學生知識份子」「全世界根本看不到這種幾乎每人都是碩士和博士的革命團體」。海外台獨運動與組織不僅影響國際政要,也對台灣島內的民主運動發揮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如此天淵之別,如果李友邦的「台灣義勇隊」必須寫入課本,則台灣獨立運動的諸多組織與團體就更應該大書特書了?然而卻隻字不提。這顯然不合比例原則。
中國國民黨拿歷史當政治宣傳,不敢正視歷史。怎好意思要日本正視歷史?我們希望中國國民黨當局不僅要正視歷史,更應該結束流亡意識,拋開故國情懷,落地生根立足台灣,一起和台灣人正視我們台灣的歷史!
Source: 民報/社論             

各方不敢回應「兩國一制」的奧妙

2015-02-03
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雙月刊專訪時,拋出了他的兩岸觀。他一貫很直白地說:兩岸關係與其「一國兩制」,不如「兩國一制」,台灣要說服中國,自由與民主的台灣,比統一更符合中國利益。這話題對於一位首都市長來說照理應該政治敏感性不大才對,沒想到真話一出,引起各方紛紛閃避,要挺要批都不敢正面回應,這個奇妙的現象,反而讓整起事件的意義變得高度敏感起來。
例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兩岸關係應考量長遠發展,有機會再跟大家報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講,「要從柯的談話整體內容來看他想表達什麼,目前暫不評論。」連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的回應也很低調:「不了解完整內容,我們對兩岸關係基本立場是明確的。」
更有趣的是,看到大家的結語,柯市長搔搔頭又說話了:「一制」是強調兩岸若能在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上愈接近,交流才能更順利;雙方如果觀念差異很大,硬湊在一起反而是問題。末了他又補上一句:中國聽到關鍵字「兩國」就中邪,以後就不要講,只講「一制」就好了。
故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會好奇:這「中邪」說,不知道會不會讓老共昏第二次?此事還有個插曲,第一時間先是表達「不評論」的蔡主席,第二天出來補述說:柯文哲想要表達的事情,應該就是「主權」與「民主」這兩件事情。其實,柯P有別於傳統政客,他的語言一向是白話文,哪裡還需要翻譯?他講的話有錯嗎?力爭二○一六要政黨輪替的民進黨,為什麼要迴避那關鍵語?這是一個複雜而深刻的問題。
這裡更值得優先探討的是,大家都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主張「一個中國」是國王的新衣,目前在現實上不存在,台灣/中華民國並不在其轄下,國王/中國逼著大家要說新衣很好看,於是在台灣爭大位者不敢反對,柯P這小孩講出真相,兩黨的大人們還要緩頰,這似乎早就不奇怪,奧妙的是老共為何不按過往的制式反應立刻把柯P痛扁一番?因為他只是地方官,無傷大雅?因為他現在是人氣王,別攖其鋒?恐怕皆未必,老共如果這樣想,那就太膚淺了。
如果認識中國一向目標導向的思維模式,就知道對岸的低調其來有自。和平統一是中國對台的戰略目標,所有的涉台政策必須服膺其下,為戰略服務,譬如擴大對台交流就是其一。就拿交流這個小例子來說,交流首先要有對象,因此對於台灣有哪些人物,這是中國對台系統的基本功課,有了名單,第二步要想辦法去搭線,才能進行第三步對話與統戰。
自二○○五年連戰奔赴北京交流開始,十年下來,國民黨從上到下幾乎已經全部被搞定,所有人都信服不能挑戰「一中」這個國際現勢;接下來中國開始以交流為名觸碰民進黨,於是民進黨內這些年為了能夠重返中央執政,也愈來愈對「一中」保持緘默,過去想打躲避球,如台灣共識,未能如願,未來不排除乖乖在一中的題目下苦思答案何解,以便不要觸怒國王。這是不是就如對於「兩國一制」,民進黨其實很想對柯P說的是小孩子不要亂講話一樣?
中國官方對於柯P不急著正式惡言,原因在於現在正值第二步搭線的階段,中國當然有高度興趣要收服柯P旋風向一中稱臣,這樣才有助於向統一推進。因為,首都在領導議題上具有外溢效果,其影響向來不侷限在台北,如果能搞定當紅柯P與中國親善,自然風行草偃。就拿台北與上海的論壇來說,中方嘴巴不講,心底卻急得很,國內一些幫閒喳呼「兩國一制」會影響這個論壇,這叫見識低竿,不然就是別有立場。
說到這裡,奧妙已經點破,提供各方思考。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社論          

台灣農經之父八田與一 登日大學英文教科書

2015-02-04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2日報導〕日治時期興建嘉南大圳,讓嘉南平原成為台灣最大穀倉的日本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將在新學年度日本大學用英文教科書「JAPAN INNOVATION」中登場!書中第5章的「TAIWAN」(日譯「日本與台灣」)指出,「日本與台灣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強固的經濟連結與文化交流」,八田對台灣貢獻的象徵之一是烏山頭水庫,包括慶應大學與法政大學等超過100所大學,將在新學年度採用這本英文教科書。
  • 戰前興建嘉南大圳的日本海利工程師八田與一登上今年度的日本大學英文教科書。(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攝)
    戰前興建嘉南大圳的日本海利工程師八田與一登上今年度的日本大學英文教科書。(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攝)
這本教科書為日本「南雲堂」出版社出版,由前東京農業大學教授千葉剛與台灣崇右技術學院副教授鄭耀星共同編著,千葉剛也是2007年出版之日本大學英文教科書「 Dynamic 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同為「南雲社」出版)第3章「The Beauty of Taiwan」介紹台灣保護墾丁自然生態的編著者,鄭耀星則為文中的主人翁。
新版日本大學英文教科書中的「TAIWAN」,強調日台特別關係的特徵是「友好、貿易和親善」,特徵之一是「八田與一建造的烏山頭水庫」,這項功績「讓台灣南部成為最大的農業生產地區」。八田不僅是改變台灣經濟基礎的水利工程師,也是「平等對待當地勞動者的慈悲人物而受到尊敬」。
編著者之一的鄭耀星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指出,李登輝前總統最早表揚八田對台灣的貢獻,雖然日本動畫製作公司曾製作「八田來了!」長篇動畫電影,但知道八田的日本人仍比台灣人少,將八田生平事蹟納入大學英文教科書,可幫助日本年輕學子知道八田對日台友好關係的重要性。
千葉剛目前擔任台灣崇右技術學院的名譽教授。他表示,八田與一在日台友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惜的是,對八田事蹟有所認識的日本人仍不多,這是他將八田事蹟納入英文教科書的理由,希望日本大學生能在學習英文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八田,「他在日台親善關係上,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
Source: 自由時報

佛祖的話有智慧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buzzhand.com/post_485276.html?from=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