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時力︰廢考監兩院 盼排入下會期修憲委員會議程
新聞 - 新聞快報 | |
作者 自由時報 | |
2020-06-24 | |
〔記者彭琬馨/台北報導〕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王婉諭、陳椒華今上午召開記者會,針對立法院即將召開臨時會,呼籲廢除考監兩院的討論應實質納入憲改;時力也針對監委提名人選發出問卷,總召邱顯智說,監委提名風波顯示朝野對廢考監已有共識,呼籲下會期立法院長游錫堃召開修憲委員會時,能將廢考監排入議程。 時代力量表示,此次由民進黨團主導的臨時會議程,預計審議的國民參審法中,僅納入司法院及其他各黨團版本,獨缺時力的陪審團草案版本,他們對此提出抗議。 時力也公布監委提名人問卷,內容涵蓋環境正義、財產申報、監委操守等項目。王婉諭說,希望監委能對地方議員財產申報公開上網的部分表示意見看法,現行「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中,並未納入地方議員財產應上網公開申報的範疇,時力認為,秉持公開透明的立場,地方民意代表也應比照立委等層級上網公開、供各界監督。 Source: 自由時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6694&Itemid=76 |
警總機密文件曝光! 揭露黨國、竹聯幫掛勾內幕
新聞 - 新聞快報 | |
作者 自由時報 | |
2020-06-24 | |
《鏡週刊》報導,這份前警備總部的機密文件《竹聯幫組織沿革表》中,記載著竹聯幫與黨國體制曾相當密切,縱容黑幫加入軍警或特勤系統,包括國安局、調查局、軍方、媒體、蔣家親信等,都有竹聯幫成員的蹤影,並提到黑幫成員加入政府組織擔任要職,等於揭露當年黨國與黑幫互相利用的史冊。 該份機密文件顯示,從1960年起,竹聯幫分子進入陸軍官校、海軍官校及空軍官校等軍校就讀者,已達13人;另外還有進入調查局、中央警官學校、憲兵學校、情報學校等單位者,也有6人。這19人推斷很可能是竹聯幫依附黨國體制的開始,進而造成後續與政府關係日益密切、互為所用的濫觴。 其中最為人知的案例莫過於「江南案」。1984年10月,擔任竹聯幫幫主的陳啟禮,被當時的國防部情報局局長汪希苓吸收成為情報員,受訓後奉命祕密前往美國,與吳敦、董桂森二人,執行刺殺《蔣經國傳》作者劉宜良(筆名江南)。 竹聯幫要角「白狼」張安樂坦言,這份資料反映出了當時的狀況,雖然也對其中一些資料存有疑慮,不過大致上可以幫助社會大眾,了解黑幫與黨國的歷史脈略。 東吳大學公法中心主任胡博硯教授指出,透過這份機密文件,可以對國民黨與竹聯幫的一些猜測證實為真。胡博硯說,威權時代的國民黨,對幫派或合法性社團具有一定的支配力,利用組織來確保其政權的穩定性,讓威權體制不會被動搖。 Source: 自由時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6696&Itemid=76 |
社論》大開大闔 破除第二任魔咒
2020-06-24
今年初,民進黨贏得大選。六月六日,罷韓案通過。風光兩場,二○一八的陰霾一掃而空。其間,武漢肺炎之亂,台灣防疫成功的故事,更為小英政府的第二任錦上添花。隨著疫情緩和了,雖然外有中國耀武揚威,美中武力互別苗頭,然而在內部一帆風順的情況下,小英政府卻開始出狀況。是否所謂的第二任魔咒作祟,令人不禁捏把冷汗。
首先是,從酷碰券到振興三倍券,主事者化簡為繁、以繁馭簡,徒增執行上的不便,一片美意惹來民怨,在野黨也見縫插針,動搖防疫成功所造就的小英政府高滿意度。所用非人,令人回想起二○一六之後的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司法改革、進步議題,也是缺乏實務經驗的學官搞得緩急輕重亂了套,各路民怨拉長戰線,埋下二○一八慘敗的伏筆。而自費醫材訂定上限,減少民眾在自費醫材的費用,此舉倉促提出,立遭部分醫界反彈,小英政府遇事則縮,白白折騰了防疫大將陳時中,來日迫切的健保費改革恐怕不妙。
接著,大法官會議做出通姦除罪化的釋憲案。此一舉動,相當符合進步價值,但相對忽視了社會觀感,也缺乏周全的配套,難免衝擊台灣長期以來的家庭價值,社會上的看法兩極分化。誠然,通姦除罪化勢所難擋,但也不要忘了,同屬潮流所趨的同婚,國內仍面對相當大的社會抵制,二○一八的反同公投,便是極具說明性的展示。進步,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反對,但若將之操作成政治正確,躁進以求可能適得其反。
通姦除罪化餘波蕩漾之際,監察院提名風波又起。小英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來自在野黨的冷嘲熱諷可以預料,但提名黃健庭出任副院長,卻招來內部的流彈四射,導致黃健庭外加陳伸賢打退堂鼓。缺乏深思熟慮、廣泛徵詢的劇情,透露出小英的權力行使,依舊是小圈子決策模式,偏好即興效果,連民進黨與支持者的核心價值都置諸腦後,而一旦決策遇到阻力,又反射性地退縮,犧牲「擋箭牌」在所不惜。此事,對民意支持度逐漸正常修正的小英,堪稱一項警訊,長期而言或將揭開接班較勁的序幕。
監察院提名差錯,在野黨順勢出擊,主張廢除考監兩院。時代力量主張「廢除考監兩院,儘速納入修憲」。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說,「這時候差不多該有這個共識,可以把監察院廢了」。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蔡壁如重申,主張要廢除考試院及監察院,而民進黨政府應該努力實踐自己曾經提過的政見。何況,不久前,監察院對高雄市政府的糾正案,淪為藍綠兩派意氣之爭,簡直是監察院的笑話,令人更加失望。可惜,小英這次沒有把槍撿起來,反而像是跛著腳繼續推出監察院菜單,錯失化被動為主動的良機。有道是,薑是老的辣,雖然目前是民進黨、綠營的人氣王,但若要領航台灣追求國家目標,小英的政治謀略與膽識,比起阿輝伯似乎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
二○一二,馬英九連任成功,尚未就任就宣布油電雙漲政策,戴好鋼盔往前衝。衝衝衝,不久就衝康了。與民意作對,支持度下滑,剛好而已。於是,二○一四,太陽花遍地開花,馬英九在狼狽中卸任,留給國民黨一片廢墟。舊事重提,意在提醒殷鑑不遠,不可重蹈覆轍。二○○八以來,小英領導民進黨東山再起,維持主權現狀且獲得美國等盟邦力挺,大家有目共睹。這十二年,小英的奮鬥韌性與公民力量的崛起,對本土力量長期執政、促進國家正常化的貢獻,無庸置疑。未來,更重要的是,創造更多成功的故事,樹立更多台灣向前行的里程碑。故而,小英所當致力者,應是未來令人懷念的大開大闔。
監察院提名風波,小英似乎仍津津樂道「落實超越黨派的價值」,「監察院應該是跨越黨派藩籬、共同實現政府良好治理的地方」。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問題是,假使今天已到「廢除考監」的歷史時刻了,執政者卻跟不上浩浩蕩蕩的潮流,以「超越黨派」為由站在遙遠的後方,萬一民意巨流擋不住,稍有閃失便可能淪為「被改革者」。必須牢記阿輝伯經驗,修憲不只是一種政治博弈,只著眼於朝野得失,而是要透過修憲的想像與行動,呼召更多、更高層次的全民共識,以促進國家正常化由量變而質變。十八歲公民權,可謂這次憲改工程的開胃菜,真能讓台灣更偉大的,則是國人還沒看到的那張小英憲改路徑圖。
今年初,民進黨贏得大選。六月六日,罷韓案通過。風光兩場,二○一八的陰霾一掃而空。其間,武漢肺炎之亂,台灣防疫成功的故事,更為小英政府的第二任錦上添花。隨著疫情緩和了,雖然外有中國耀武揚威,美中武力互別苗頭,然而在內部一帆風順的情況下,小英政府卻開始出狀況。是否所謂的第二任魔咒作祟,令人不禁捏把冷汗。
首先是,從酷碰券到振興三倍券,主事者化簡為繁、以繁馭簡,徒增執行上的不便,一片美意惹來民怨,在野黨也見縫插針,動搖防疫成功所造就的小英政府高滿意度。所用非人,令人回想起二○一六之後的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司法改革、進步議題,也是缺乏實務經驗的學官搞得緩急輕重亂了套,各路民怨拉長戰線,埋下二○一八慘敗的伏筆。而自費醫材訂定上限,減少民眾在自費醫材的費用,此舉倉促提出,立遭部分醫界反彈,小英政府遇事則縮,白白折騰了防疫大將陳時中,來日迫切的健保費改革恐怕不妙。
接著,大法官會議做出通姦除罪化的釋憲案。此一舉動,相當符合進步價值,但相對忽視了社會觀感,也缺乏周全的配套,難免衝擊台灣長期以來的家庭價值,社會上的看法兩極分化。誠然,通姦除罪化勢所難擋,但也不要忘了,同屬潮流所趨的同婚,國內仍面對相當大的社會抵制,二○一八的反同公投,便是極具說明性的展示。進步,相信大多數人不會反對,但若將之操作成政治正確,躁進以求可能適得其反。
通姦除罪化餘波蕩漾之際,監察院提名風波又起。小英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來自在野黨的冷嘲熱諷可以預料,但提名黃健庭出任副院長,卻招來內部的流彈四射,導致黃健庭外加陳伸賢打退堂鼓。缺乏深思熟慮、廣泛徵詢的劇情,透露出小英的權力行使,依舊是小圈子決策模式,偏好即興效果,連民進黨與支持者的核心價值都置諸腦後,而一旦決策遇到阻力,又反射性地退縮,犧牲「擋箭牌」在所不惜。此事,對民意支持度逐漸正常修正的小英,堪稱一項警訊,長期而言或將揭開接班較勁的序幕。
監察院提名差錯,在野黨順勢出擊,主張廢除考監兩院。時代力量主張「廢除考監兩院,儘速納入修憲」。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說,「這時候差不多該有這個共識,可以把監察院廢了」。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蔡壁如重申,主張要廢除考試院及監察院,而民進黨政府應該努力實踐自己曾經提過的政見。何況,不久前,監察院對高雄市政府的糾正案,淪為藍綠兩派意氣之爭,簡直是監察院的笑話,令人更加失望。可惜,小英這次沒有把槍撿起來,反而像是跛著腳繼續推出監察院菜單,錯失化被動為主動的良機。有道是,薑是老的辣,雖然目前是民進黨、綠營的人氣王,但若要領航台灣追求國家目標,小英的政治謀略與膽識,比起阿輝伯似乎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
二○一二,馬英九連任成功,尚未就任就宣布油電雙漲政策,戴好鋼盔往前衝。衝衝衝,不久就衝康了。與民意作對,支持度下滑,剛好而已。於是,二○一四,太陽花遍地開花,馬英九在狼狽中卸任,留給國民黨一片廢墟。舊事重提,意在提醒殷鑑不遠,不可重蹈覆轍。二○○八以來,小英領導民進黨東山再起,維持主權現狀且獲得美國等盟邦力挺,大家有目共睹。這十二年,小英的奮鬥韌性與公民力量的崛起,對本土力量長期執政、促進國家正常化的貢獻,無庸置疑。未來,更重要的是,創造更多成功的故事,樹立更多台灣向前行的里程碑。故而,小英所當致力者,應是未來令人懷念的大開大闔。
監察院提名風波,小英似乎仍津津樂道「落實超越黨派的價值」,「監察院應該是跨越黨派藩籬、共同實現政府良好治理的地方」。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問題是,假使今天已到「廢除考監」的歷史時刻了,執政者卻跟不上浩浩蕩蕩的潮流,以「超越黨派」為由站在遙遠的後方,萬一民意巨流擋不住,稍有閃失便可能淪為「被改革者」。必須牢記阿輝伯經驗,修憲不只是一種政治博弈,只著眼於朝野得失,而是要透過修憲的想像與行動,呼召更多、更高層次的全民共識,以促進國家正常化由量變而質變。十八歲公民權,可謂這次憲改工程的開胃菜,真能讓台灣更偉大的,則是國人還沒看到的那張小英憲改路徑圖。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81903
自由廣場》(林保華專欄)美國選情與川普困境
2020-06-24
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只剩四個多月時間了。川普與拜登選情,川普處於劣勢,這從民調與募款情況可以看出,尤其民調的差距還在擴大中,能否扳回是個未知數。加以兩黨比較,民主黨比較團結,共和黨內部有人公開出來反對川普。
台灣當然關心這場選舉。雖然一般來說美國兩黨目前都是反中親台,然而當選後可能有未知數。川普已經過四年的考驗,下屆沒有連任的包袱,更無懸念。民主黨籍的現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我也沒有懸念,然而拜登卻是未知數。當年柯林頓競選時大罵中共是「巴格達屠夫」,選後態度變化,後來更有報導接受中共的捐款。而拜登擔任副手時的總統歐巴馬,在職期間兩次受到中國的侮辱(一次是哥本哈根會議被溫家寶拒絕入場,一次是總統特勤人員在杭州機場被中共國安羞辱)都忍氣吞聲。拜登在對付中共方面能大展拳腳嗎?何況媒體報導拜登兒子在中國有生意。中共也曾企圖收買在中國有生意的川普女兒伊凡卡,但沒有成功。
以前我認為民主黨重普世價值,共和黨雖然反共,卻與財團利益有比較多的聯繫,如今這個觀念已不復存在。
川普所處困境,與他經歷及性格有關。他以管理企業的手法管理國家,CEO可以下命令,總統卻要放軟身段爭取選民的認同與支持。CEO談生意面對一個個對手單打獨鬥,總統面對國際對手卻要顧及盟友的國際統一戰線,因為這點不足,沒有能夠團結更多的盟友來孤立中共。
身為第一任總統,川普考慮連任是必然的。尤其他的「美國再偉大」受到中國一再挑戰與疫情嚴重衝擊。川普對習近平的態度,開始就如同他談生意那樣,既有激烈的討價還價,也有拍膊頭示好拉攏。到最後才回歸到政治議題,那是截然的鬥爭關係。至於說台灣會變成庫德族,只是推想而已;美國對庫德族有道義責任,對台灣除了道義,更是國際現實戰略承擔的必須,因為直接涉及美國國家安全。
川普是否陷於敗局?那不一定。因為中國可能還會有重大的變化給川普機會,必要時的精準出擊,可能以一個戰役挽回整個戰局。中國違反的承諾太多了,這都是出擊的理由。川普更必須放軟身段面對選民,尤其在武漢肺炎中死難的美國人,不但必須強烈譴責中共,還必須悲天憫人疼惜自己國民,甚至全球,乃至中國的受害者。
從貿易協議到科技制裁,川普件件擊中中共要害,川普團隊非常厲害。不論誰執政都應該繼續。美國華爾街與工商界應該放眼長遠而不是短期利益。在選舉前也須落實台灣防衛法,那麼未來無論出現什麼情況,美台都緊緊團結成為印太和平的保衛者。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只剩四個多月時間了。川普與拜登選情,川普處於劣勢,這從民調與募款情況可以看出,尤其民調的差距還在擴大中,能否扳回是個未知數。加以兩黨比較,民主黨比較團結,共和黨內部有人公開出來反對川普。
台灣當然關心這場選舉。雖然一般來說美國兩黨目前都是反中親台,然而當選後可能有未知數。川普已經過四年的考驗,下屆沒有連任的包袱,更無懸念。民主黨籍的現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我也沒有懸念,然而拜登卻是未知數。當年柯林頓競選時大罵中共是「巴格達屠夫」,選後態度變化,後來更有報導接受中共的捐款。而拜登擔任副手時的總統歐巴馬,在職期間兩次受到中國的侮辱(一次是哥本哈根會議被溫家寶拒絕入場,一次是總統特勤人員在杭州機場被中共國安羞辱)都忍氣吞聲。拜登在對付中共方面能大展拳腳嗎?何況媒體報導拜登兒子在中國有生意。中共也曾企圖收買在中國有生意的川普女兒伊凡卡,但沒有成功。
以前我認為民主黨重普世價值,共和黨雖然反共,卻與財團利益有比較多的聯繫,如今這個觀念已不復存在。
川普所處困境,與他經歷及性格有關。他以管理企業的手法管理國家,CEO可以下命令,總統卻要放軟身段爭取選民的認同與支持。CEO談生意面對一個個對手單打獨鬥,總統面對國際對手卻要顧及盟友的國際統一戰線,因為這點不足,沒有能夠團結更多的盟友來孤立中共。
身為第一任總統,川普考慮連任是必然的。尤其他的「美國再偉大」受到中國一再挑戰與疫情嚴重衝擊。川普對習近平的態度,開始就如同他談生意那樣,既有激烈的討價還價,也有拍膊頭示好拉攏。到最後才回歸到政治議題,那是截然的鬥爭關係。至於說台灣會變成庫德族,只是推想而已;美國對庫德族有道義責任,對台灣除了道義,更是國際現實戰略承擔的必須,因為直接涉及美國國家安全。
川普是否陷於敗局?那不一定。因為中國可能還會有重大的變化給川普機會,必要時的精準出擊,可能以一個戰役挽回整個戰局。中國違反的承諾太多了,這都是出擊的理由。川普更必須放軟身段面對選民,尤其在武漢肺炎中死難的美國人,不但必須強烈譴責中共,還必須悲天憫人疼惜自己國民,甚至全球,乃至中國的受害者。
從貿易協議到科技制裁,川普件件擊中中共要害,川普團隊非常厲害。不論誰執政都應該繼續。美國華爾街與工商界應該放眼長遠而不是短期利益。在選舉前也須落實台灣防衛法,那麼未來無論出現什麼情況,美台都緊緊團結成為印太和平的保衛者。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81896
【家庭親子】〈生活大補帖〉婆媳過招 沒那麼糟 /
2020/06/24
人生如戲,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劇本的演員。女人一生通常要扮演女兒、太太、媳婦、母親等種種角色,媳婦這個角色應該是多數女人感到最吃力的演出。
好友甲說她每次回婆家去,常常敗興而回。不開心的原因從晾衣服的方式、要準備什麼樣的祭拜品、不想接受婆家好意饋贈的大量食物等……都會引發怨氣。這些不外是因與婆家的觀念及生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
有一次同事氣呼呼地說:「我都50歲的人,難道不會晾衣服嗎?為什麼連我晾衣服這種事都要聽婆婆的指揮?婆婆將自家打理好就好,為什麼她一直要干涉我家的事。」同事在單位管理屬下可是非常有原則的,遇到個性強悍的婆婆,相處上難免要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前陣子我在網路收看一齣戲,劇名為〈將軍在上〉。這齣戲是描寫一位征戰沙場、抗敵無數,為朝廷立下諸多汗馬功勞的女大將軍葉昭的故事。
因皇上賜婚,她下嫁給人稱廢材王爺的郡王(皇上的姪兒),但婆婆希望媳婦是位傳統溫柔賢淑的女子,大將軍兒媳並不符合婆婆預期,便常給剛過門的兒媳葉昭將軍沒有好臉色看,讓叱咤戰場的大將軍,在家不得不收起她平日豪邁作風,溫良恭敬希望能討婆婆歡心。
葉昭在戰場是將軍,褪下戰袍就是郡王的妻子。如果人生真是戲的話,葉昭用同一種演技,既扮演將軍又扮演為人妻為人媳,肯定在某一方不會有出色的演出。這齣戲彷彿是在告訴我們,女人啊,在人生這齣戲中,不同場景就要懂得轉換身分,用不同的演技來詮釋角色。不過,我們多數人都未修過表演學分,難免會將人生某個角色演差了。
我跟婆婆住得近,婆婆病前,我們兩家距離約5分鐘腳程,病後,她搬來與我比鄰而居,我才對她的了解又更近一層,但有時候我還是不懂婆婆說話的真實涵義。與婆婆相處二十幾年了,等到完全了解對方,婆媳這一生一世的情緣,可能也漸至尾聲了吧!婆媳相處真是一門極深奧的學問啊。
婆媳大戰,時有耳聞,或大或小,端看個人。幾年前本人也一頭撞進了這個戰場,揮刀廝殺,帶著當時功能度幾乎為零的豬隊友,飆淚前進,沒有打贏過幾場,卻搞得雞飛狗跳,最後只能默默地拿起話筒撥向溫暖娘家,哭得身心俱疲,媽媽也難受。
有天回娘家,因某事媽媽念了我,那口吻讓我突然想起婆婆好像也說過類似的話,而當時我非常不開心,想著她口氣幹嘛那麼差,好好說不行嗎?她為什麼這麼對我,難道我不也是家人嗎?可看看現在媽媽相似的語氣,自己怎麼卻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呢?
於是嘗試換個角度,想了一下我與婆婆之前的矛盾案件,發現很多事情好像不是如我想像般那麼過分,長輩有時候的叨念和作為,其實不是惡意,就是因為當成是自家人,而用了她習慣卻不知我不習慣的方式。對於新加入的媳婦而言,剛開始是無法理解的,畢竟是不同環境和對象,而造成錯誤解讀,產生許多負面情緒。
後來幾年的時間我學著去同理她的感受,對她所提出的要求若真的無法完成,也會適當提出,避免累積不必要的壓力感受。慶幸婆婆有看見我的改變,她也換了個方式與我溝通,相互的了解地雷禁區,彼此都持續磨合與進步。
現在婆婆和我可以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我也不用再過著當初那刀口舔血的日子了,真好!人與人的相處可難可易,端看自己的心。
圖/顏寧儀
早上接到母親來電,氣急敗壞地數落媳婦的不是,婚後大哥未與父母同住,但兩家相隔不遠。
事件原由是平常大哥一家上班都不在時,母親偶爾會在未告知的情況下,進入大哥的住家,她的理由是可以幫忙兒媳打掃或補充食材,且一做完就走,並沒有打擾到大哥他們。這次是進屋後發現廚房裡熱水瓶的水已經剩五分之一,在補滿水後,認為這是安全性的問題,有必要提醒大嫂注意,所以特別打電話告知這件事。卻沒想到平常寡言的大嫂,這次卻直接告知母親,熱水瓶的水她每天都會巡視,她習慣是剩到快見底時再加水,每個人的做法不同,不一定要以母親的標準為主,另外直接請母親以後不要再隨意進出他們的房子。這讓母親既驚訝又氣憤,原來一直以來她認為的好意,別人居然不領情。
待母親發洩完她的情緒,並要求我聯繫大嫂收回禁令後,我只告訴她我沒立場,不是因為我嫁出去了,而是我也同為人家的媳婦。因為我也不喜歡婆家有我們家的鑰匙,不喜歡婆婆三不五時來家裡巡視整潔度,不喜歡家裡冰箱常跑出莫名的食材,尤其那個食材可能是我不會料理或不愛吃的……我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怎麼能要求別人要接受。母親起初還有點反駁,但明顯力道變小,我再使出殺手鐧反問:「如果奶奶還在,妳也希望奶奶這麼做嗎?」至此母親沉默,我知道她了解了。
事後瞞著母親,我電聯大嫂,但是是代母親跟她說抱歉,大嫂則澄清只是要母親之後能事先告知再進入,她也為當場對母親口氣太重,感到不好意思,並表達晚上會為此事跟母親道歉及再解釋。如果不同角度及站在對方立場著想,多一份體諒與客觀,相信婆媳問題就會簡單許多。
〈不能硬碰硬〉人生如戲 身段要轉換
文/洛亞人生如戲,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劇本的演員。女人一生通常要扮演女兒、太太、媳婦、母親等種種角色,媳婦這個角色應該是多數女人感到最吃力的演出。
好友甲說她每次回婆家去,常常敗興而回。不開心的原因從晾衣服的方式、要準備什麼樣的祭拜品、不想接受婆家好意饋贈的大量食物等……都會引發怨氣。這些不外是因與婆家的觀念及生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
有一次同事氣呼呼地說:「我都50歲的人,難道不會晾衣服嗎?為什麼連我晾衣服這種事都要聽婆婆的指揮?婆婆將自家打理好就好,為什麼她一直要干涉我家的事。」同事在單位管理屬下可是非常有原則的,遇到個性強悍的婆婆,相處上難免要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前陣子我在網路收看一齣戲,劇名為〈將軍在上〉。這齣戲是描寫一位征戰沙場、抗敵無數,為朝廷立下諸多汗馬功勞的女大將軍葉昭的故事。
因皇上賜婚,她下嫁給人稱廢材王爺的郡王(皇上的姪兒),但婆婆希望媳婦是位傳統溫柔賢淑的女子,大將軍兒媳並不符合婆婆預期,便常給剛過門的兒媳葉昭將軍沒有好臉色看,讓叱咤戰場的大將軍,在家不得不收起她平日豪邁作風,溫良恭敬希望能討婆婆歡心。
葉昭在戰場是將軍,褪下戰袍就是郡王的妻子。如果人生真是戲的話,葉昭用同一種演技,既扮演將軍又扮演為人妻為人媳,肯定在某一方不會有出色的演出。這齣戲彷彿是在告訴我們,女人啊,在人生這齣戲中,不同場景就要懂得轉換身分,用不同的演技來詮釋角色。不過,我們多數人都未修過表演學分,難免會將人生某個角色演差了。
我跟婆婆住得近,婆婆病前,我們兩家距離約5分鐘腳程,病後,她搬來與我比鄰而居,我才對她的了解又更近一層,但有時候我還是不懂婆婆說話的真實涵義。與婆婆相處二十幾年了,等到完全了解對方,婆媳這一生一世的情緣,可能也漸至尾聲了吧!婆媳相處真是一門極深奧的學問啊。
〈愛念非惡意〉放下偏執 海闊天空
文/橘鹿婆媳大戰,時有耳聞,或大或小,端看個人。幾年前本人也一頭撞進了這個戰場,揮刀廝殺,帶著當時功能度幾乎為零的豬隊友,飆淚前進,沒有打贏過幾場,卻搞得雞飛狗跳,最後只能默默地拿起話筒撥向溫暖娘家,哭得身心俱疲,媽媽也難受。
有天回娘家,因某事媽媽念了我,那口吻讓我突然想起婆婆好像也說過類似的話,而當時我非常不開心,想著她口氣幹嘛那麼差,好好說不行嗎?她為什麼這麼對我,難道我不也是家人嗎?可看看現在媽媽相似的語氣,自己怎麼卻覺得再正常不過了呢?
於是嘗試換個角度,想了一下我與婆婆之前的矛盾案件,發現很多事情好像不是如我想像般那麼過分,長輩有時候的叨念和作為,其實不是惡意,就是因為當成是自家人,而用了她習慣卻不知我不習慣的方式。對於新加入的媳婦而言,剛開始是無法理解的,畢竟是不同環境和對象,而造成錯誤解讀,產生許多負面情緒。
後來幾年的時間我學著去同理她的感受,對她所提出的要求若真的無法完成,也會適當提出,避免累積不必要的壓力感受。慶幸婆婆有看見我的改變,她也換了個方式與我溝通,相互的了解地雷禁區,彼此都持續磨合與進步。
現在婆婆和我可以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我也不用再過著當初那刀口舔血的日子了,真好!人與人的相處可難可易,端看自己的心。
圖/顏寧儀
〈我家不是妳家〉換個立場想 紛爭少一半
文/蜜蜜早上接到母親來電,氣急敗壞地數落媳婦的不是,婚後大哥未與父母同住,但兩家相隔不遠。
事件原由是平常大哥一家上班都不在時,母親偶爾會在未告知的情況下,進入大哥的住家,她的理由是可以幫忙兒媳打掃或補充食材,且一做完就走,並沒有打擾到大哥他們。這次是進屋後發現廚房裡熱水瓶的水已經剩五分之一,在補滿水後,認為這是安全性的問題,有必要提醒大嫂注意,所以特別打電話告知這件事。卻沒想到平常寡言的大嫂,這次卻直接告知母親,熱水瓶的水她每天都會巡視,她習慣是剩到快見底時再加水,每個人的做法不同,不一定要以母親的標準為主,另外直接請母親以後不要再隨意進出他們的房子。這讓母親既驚訝又氣憤,原來一直以來她認為的好意,別人居然不領情。
待母親發洩完她的情緒,並要求我聯繫大嫂收回禁令後,我只告訴她我沒立場,不是因為我嫁出去了,而是我也同為人家的媳婦。因為我也不喜歡婆家有我們家的鑰匙,不喜歡婆婆三不五時來家裡巡視整潔度,不喜歡家裡冰箱常跑出莫名的食材,尤其那個食材可能是我不會料理或不愛吃的……我自己都不喜歡的事,怎麼能要求別人要接受。母親起初還有點反駁,但明顯力道變小,我再使出殺手鐧反問:「如果奶奶還在,妳也希望奶奶這麼做嗎?」至此母親沉默,我知道她了解了。
事後瞞著母親,我電聯大嫂,但是是代母親跟她說抱歉,大嫂則澄清只是要母親之後能事先告知再進入,她也為當場對母親口氣太重,感到不好意思,並表達晚上會為此事跟母親道歉及再解釋。如果不同角度及站在對方立場著想,多一份體諒與客觀,相信婆媳問題就會簡單許多。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381782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