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聖山紀念碑巡禮 |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
2017-04-29 | |
「臺灣神追思牆」說明文
以具代表性人物為列名對象,眾多護臺菩薩,無法一一列名入座,尚請見諒。 此聖山代表四百年來,為臺灣犧牲奮鬥之護臺菩薩,未列名之大神,皆在此坐鎮,成為保臺、護臺的主要精神力量。 大地講堂誌於 公元2009年2月28日 延伸閱讀:228護國台灣神專區 聖山簡介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7227&Itemid=1 |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聖山紀念碑巡禮-臺灣神追思牆
醫師︰插管問題 沒有誰錯誰對
2017-05-03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名作家瓊瑤泣訴丈夫平鑫濤是否插管問題,掀起討論。有醫師認為,或許沒有誰對誰錯,也有醫師認為,若平鑫濤在清醒時未交代,其後代與配偶的爭議,外人難以評論,但若他明確交代不接受鼻胃管等,就應該尊重病人自主權,否則要病人痛苦地活著,「不是愛,而是自私」!
徐文俊說明,失智症末期的病人插鼻胃管,不同於一般急救、為恢復呼吸功能所插入的氣管內管,而是從鼻子插入接到胃部,主要是補充養分與餵食藥物使用,作用是維持病人生命。
從專家指引與國外做法來看,當這類患者如果無法再與他人互動、與家人有情感交流時,就不建議再使用;但個案當然仍要看家屬是否願意讓病人回到自然餵食、吃多少算多少的狀態,是否希望維持插管將病人留在身邊,每個案子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拔掉吧!」長期致力於推動善終的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陳秀丹則說,據側面了解,平鑫濤的失智症屬血管病變所造成,隨著血管持續退化,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躺在病床一年多了,且已是九旬高齡,「很難再有奇蹟」,反而只是提高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等風險,徒增病人的痛苦。
陳秀丹指出,從此個案來看,延長死亡的結果是生命末期的人得不到尊重,自己所下的決定被違背了,無法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只看到一位痛苦的老先生,以及一位萬分掙扎的老太太,相信孩子們的苦楚也不少,建議家屬應該試著學習放手。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則說,後年起將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包含癌末、嚴重失智、長期昏迷、極度疼痛或植物人狀態等病人,可自行決定不插鼻胃管、不灌食等。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名作家瓊瑤泣訴丈夫平鑫濤是否插管問題,掀起討論。有醫師認為,或許沒有誰對誰錯,也有醫師認為,若平鑫濤在清醒時未交代,其後代與配偶的爭議,外人難以評論,但若他明確交代不接受鼻胃管等,就應該尊重病人自主權,否則要病人痛苦地活著,「不是愛,而是自私」!
失智末期 基本進食都不會
林口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不針對個案評論,但以醫學病例來看,失智症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是腦部退化,後續會逐漸變成肢體也退化,逐漸連最基本的進食都不會,出現吞嚥困難情形,成為無意識長期臥床的狀態。徐文俊說明,失智症末期的病人插鼻胃管,不同於一般急救、為恢復呼吸功能所插入的氣管內管,而是從鼻子插入接到胃部,主要是補充養分與餵食藥物使用,作用是維持病人生命。
從專家指引與國外做法來看,當這類患者如果無法再與他人互動、與家人有情感交流時,就不建議再使用;但個案當然仍要看家屬是否願意讓病人回到自然餵食、吃多少算多少的狀態,是否希望維持插管將病人留在身邊,每個案子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拔掉吧!」長期致力於推動善終的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陳秀丹則說,據側面了解,平鑫濤的失智症屬血管病變所造成,隨著血管持續退化,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現在已經躺在病床一年多了,且已是九旬高齡,「很難再有奇蹟」,反而只是提高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等風險,徒增病人的痛苦。
陳秀丹指出,從此個案來看,延長死亡的結果是生命末期的人得不到尊重,自己所下的決定被違背了,無法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只看到一位痛苦的老先生,以及一位萬分掙扎的老太太,相信孩子們的苦楚也不少,建議家屬應該試著學習放手。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則說,後年起將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包含癌末、嚴重失智、長期昏迷、極度疼痛或植物人狀態等病人,可自行決定不插鼻胃管、不灌食等。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99147王丹/【洛杉磯傳真】 公民教育的四個核心
2017-05-03
社會歧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即使像美國這樣民主發展相對成熟的國家,儘管有各種各樣的限制歧視的法規,但是歧視性行為還是所在多有。要消滅歧視,不能僅僅倚靠制度的約束,更重要的,是從內心中消除歧視的種子。而讓人民擺脫內心的歧視,只有靠教育來完成。可見,公民教育,才是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基礎工程。
但是我們現在對公民教育的認識,還是停留在知識灌輸的階段。翻開公民教育課本,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概念的解釋,制度的介紹。這些,都是了解,但不是理解。政治,也絕不是公民教育的全部內容。所謂的公民教育,如果其目的是提升一個社會的公民的素質的話,還應該從更深入的層次來設計內容。這樣的內容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首先是榮譽感。我們的中學公民教育課程,很少會從榮譽感的角度去設計教材,但是實際上,民主制度的行使,很大程度上需要公民具備榮譽感。這樣的榮譽感,會讓一個合格的公民自覺地遵守規則,而這樣的具備榮譽感的公民的社會,它的秩序的維持就不是完全倚賴法律和國家行為,而是靠公民的主動。遵守交通規則就是一個例子:當沒有警察在旁邊的時候,也能主動地等到紅燈變為綠燈才通過,這樣的行為的背後就是一種榮譽感的支撐,因為人們從內心不願意做闖紅燈這樣的不文明的事情。如果一個社會的人民不怕丟臉,不怕被人嘲笑,這樣的社會很難維繫民主制度。
其次是思想性。合格的公民是善於用理性進行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會隨波逐流,他們在內心對一些基本原則有堅定的信仰,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願意採取基本的民主原則,例如包容,多元和保護弱勢等等。知識並不是思想,教育的工作不能僅僅是把相關的公民文化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就好了,而是要通過公民教育的課程,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思考,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具備思想性。通常,人是懶於思考的,他們希望有人代替他們思考,這就是專制的溫床。而為了維繫民主制度,每一個公民都應當具備一些基本的思考能力,例如運用邏輯進行公共討論的能力,開闊的視野以便進行對比的能力等。這些,都應當是公民教育的內容。
第三就是閱讀。一個人的素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閱讀能力。同樣,一個強大的社會,必定是全民普遍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社會。閱讀帶來的,是內心的豐富,知識的積累,和寬廣的視野。上述思想性的培養,也要靠閱讀來進行。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學公民教育,就是要能開出一個很好的書單,讓學生早一點接觸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等經典著作。
最後就是實踐。公民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狹義的公民教育,一種是廣義的公民教育,今天我們在學校進行的,其實是狹義的公民教育,就是以課本為核心,在課堂上進行的教育。但是還有更重要的公民教育,那就是走出校園,融入到社會中的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把學到的公民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加深理解,這才是提高公民素質的基本途徑。所以,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投入審議式民主的訓練,甚至參加大型公民集會,這些,也都應當是公民教育的內容。●
◎王丹
一個社會要維繫和鞏固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在我看來,是公民教育。有什麼樣的公民,就有什麼樣的制度;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社會的民眾不具備基本的公民素質,即使這個社會具備了各種民主制度的形式,但是制度的行使也必然會產生種種的問題。
廣告
但是我們現在對公民教育的認識,還是停留在知識灌輸的階段。翻開公民教育課本,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概念的解釋,制度的介紹。這些,都是了解,但不是理解。政治,也絕不是公民教育的全部內容。所謂的公民教育,如果其目的是提升一個社會的公民的素質的話,還應該從更深入的層次來設計內容。這樣的內容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首先是榮譽感。我們的中學公民教育課程,很少會從榮譽感的角度去設計教材,但是實際上,民主制度的行使,很大程度上需要公民具備榮譽感。這樣的榮譽感,會讓一個合格的公民自覺地遵守規則,而這樣的具備榮譽感的公民的社會,它的秩序的維持就不是完全倚賴法律和國家行為,而是靠公民的主動。遵守交通規則就是一個例子:當沒有警察在旁邊的時候,也能主動地等到紅燈變為綠燈才通過,這樣的行為的背後就是一種榮譽感的支撐,因為人們從內心不願意做闖紅燈這樣的不文明的事情。如果一個社會的人民不怕丟臉,不怕被人嘲笑,這樣的社會很難維繫民主制度。
其次是思想性。合格的公民是善於用理性進行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會隨波逐流,他們在內心對一些基本原則有堅定的信仰,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願意採取基本的民主原則,例如包容,多元和保護弱勢等等。知識並不是思想,教育的工作不能僅僅是把相關的公民文化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就好了,而是要通過公民教育的課程,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思考,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具備思想性。通常,人是懶於思考的,他們希望有人代替他們思考,這就是專制的溫床。而為了維繫民主制度,每一個公民都應當具備一些基本的思考能力,例如運用邏輯進行公共討論的能力,開闊的視野以便進行對比的能力等。這些,都應當是公民教育的內容。
第三就是閱讀。一個人的素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閱讀能力。同樣,一個強大的社會,必定是全民普遍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社會。閱讀帶來的,是內心的豐富,知識的積累,和寬廣的視野。上述思想性的培養,也要靠閱讀來進行。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學公民教育,就是要能開出一個很好的書單,讓學生早一點接觸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等經典著作。
最後就是實踐。公民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狹義的公民教育,一種是廣義的公民教育,今天我們在學校進行的,其實是狹義的公民教育,就是以課本為核心,在課堂上進行的教育。但是還有更重要的公民教育,那就是走出校園,融入到社會中的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把學到的公民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加深理解,這才是提高公民素質的基本途徑。所以,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投入審議式民主的訓練,甚至參加大型公民集會,這些,也都應當是公民教育的內容。●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99249
通靈結局催淚 創公視收視紀錄
2017/05/03 06:00
〔記者粘湘婉/台北報導〕由公視、HBO Asia合作製播的影集《通靈少女》日前播出大結局,「阿樂」蔡凡熙與「小真」郭書瑤天人永隔,哭翻大批粉絲。昨催淚結局收視率出爐,平均收視達4.4,同時間有128.7萬名觀眾收看;當阿樂靈魂出現,微笑看著話劇社的公演,以及吻別小真的時刻,瞬間最高收視更狂飆到4.61,登上當天全國收視冠軍。
導演陳和榆當初將30分鐘短片《神算》,改編為6集的《通靈少女》,更成功端上國際平台。如今完結篇收視創新高,他透露心情就像完成畢業考一樣,感謝故事原型人物索非亞幫忙跟媽祖溝通,讓祂同意在汐止濟德宮拍攝,讓世界有機會看到台灣原創故事,「很開心,謝謝觀眾的支持,我們終於對媽祖有交待了!」
日前劇組曾許下收視公約,破2送紅龜粿、破5蔡凡熙就會挑戰「棒球九宮格」,日前順利在媽祖廟送出600顆紅龜粿,如今完結篇收視達4.4,雖未到目標,但公視透露蔡凡熙對挑戰躍躍欲試,會努力爭取讓觀眾看到「阿樂」在球場上的最後英姿。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ent.ltn.com.tw/news/paper/1099056
【上報人物】把法官拉下神壇 張靜:我沒說陪審制完美無缺
陳怡杰 2017年04月07日 14:15:00
台灣的法官,多數做不到「自省」與「無愧」兩點。
有人的地方就有缺點
張靜強調,從來沒說「實行陪審制就不會產生冤獄」,「有人的地方就有缺點,但只要能讓審判過程少犯幾個錯、少幾個冤獄,多花國家幾億,依然值得。」
「在非陪審制下,職業法官要操控一個案子調查證據往哪走太容易了,說『不查』就『不查』,你拿他沒轍。但設身處地想,如果今天冤枉的是某個法官,或者是你呢?法官只講辦案辛苦,倘若辦錯,再辛苦也沒意義。」
將「法官」拉下神壇
訪談過程,張靜不斷將「法官權威」拉下神壇。
「推『陪審制』最大阻力來自院、檢的理由是,『參審制』下必須寫判決書,並且要有燦然大備的判決理由。而『陪審制』下,判決不需附理由,一旦陪審團判決無罪,檢察官不可上訴,但『參審制』檢察官永遠可上訴,所以部分檢察官為保有上訴權,也一昧支持『參審制』。」
張靜亦反駁「台灣人民法治水準不足相襯『陪審制』」論點。
「不該說『法治水準』,該指『對事理判斷的能力』,其實法界心知肚明,台灣人民水準絕對足以支撐『陪審制』,香港已施行『陪審制』172年,我們知識水準絕對有信心,台灣民主優於香港,人民對生活經驗中的判斷、常識的理解程度,本就不輸職業法官。」張靜稱,法官的專業只在法律,離開法律,法官不會比人民更專業。
事實沒有專家
「事實沒有專家,誰都可以當柯南,不見得要懂法律,今天法官被批評恐龍,不是疑慮他的法律專業,是他的常識不夠,跟人民脫節太多。」
張靜分享執業經驗,肯認所有案件,其實用基本常識判斷都足以審判,未必需受什麼專業訓練,「當然特殊案件需要專業背景才得判斷,如子彈彈道,但只要講解給陪審員聽,老百姓不見得聽不懂,就像法官也得徵詢專家證人意見。」
張靜再次強調,「法官不是什麼都懂,法官只懂『法律適用』,『認定事實』不一定比老百性強。有法律學者說轉向『陪審制』是『問道於盲』,會講這種話的,自己就是專業傲慢的盲人。」
在司法院的詮釋裡,「參審制」與「陪審制」根本差別是,「參審制」由法官與參審員一起認定事實、一起適用法律、一起量刑;比起「陪審制」的「分工」,「參審制」更像「合作」。此點引來張靜憂心,「『參審制』最大問題是權威效應,參審員其實沒有能力抵抗法官的暗示。假設今天有3個法官,不管有3個、6個參審員,當法官說出他的評斷,有幾個參審員敢在合議庭反駁法官的話?一講洋洋灑灑法條,一般人常就傻住了。」
參審員恐淪跑龍套
「所以我主張『陪審制』不主張『參審制』,最擔心一旦採『參審制』而參審法官又很強勢,根本與職業法官審判無異,所有決定仍是法官說了算,參審員將成為跑龍套的花瓶演員,幫參審法官背書的橡皮圖章。」
但外界更質疑台灣能否適合一步到位「陪審制」,而不需先行適用「參審制」過渡?
張靜回應,全球歷史沒有1個國家先「參審制」再換軌「陪審制」,倒有先「陪審制」再改走「陪審制」。德國1848-1924 年曾適用「陪審制」,1924年改施行「參審制」至今。「說坦白,『參審制』要建立在『國家人民要夠信賴法官』前提,此時適用『參審制』問題不大,問題這正好是台灣當前最缺乏的。」
你相信法官嗎?
「講到底,『陪審制』是建立在『不信任法官』前提,採行『陪審制』能改變法官開庭態度,台灣當前的法官,若因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人民根本沒有牽制手段,透過『陪審制』可做制衡,能改變法官開庭態度。」
「究其根本,『陪審制』歷史是建立在『對抗專制皇權』的不信任心態下,如法國,早期採行『陪審制』,但漸漸人民沒那麼不相信法官,逐步換行『參審制』。」因此張靜全不贊同台灣走「參審制」,「最後跟職業法官審判沒有多大差別。台灣法官會很有自制力,不去用權威影響參審員,你能相信嗎?」
法學教育烏托邦
30多年來,張靜似乎看多台灣法官有太重「這些人民怎麼會比我懂呢?」的專業傲慢,「法國、德國、台灣等國都是考試上來的法官,沒什麼社會歷練,跟美國全不相同,美國都是律師幹了10年、20年才轉任法官,足夠的社會歷練,人民不會去懷疑司法、指控法官『恐龍』。」
因此在法官晉用的進場機制,張靜主張「廢除大學法律系,改學士後法律系」。
「先求大學四年有第一專長,對法律有興趣再去攻讀,至少有兩大專長(如法律與資訊、法律與生物),做到能觸類旁通、『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在他擘劃中,學士後法律系至少讀3年,加上大學4年,約25歲符合律師應試資格,再執業10~15年,40歲出任法官,是最理想的司法烏托邦。
「若律師執業15年轉任法官,仍再出現『不符人民期待』的恐龍判決就太離譜,除非是個很爛的律師,他自己養成過程不上進。」
出任司改委員的三大目標
本次出任總統府司改國是會議委員,「陪審制」自然是張靜在96個議題中的首要關切目標,「法官晉用」、「法庭直播」則是他另外想著手的議題。
張靜萬幸的是,「法律人的養成、考選、專業訓練」(分組議題4-1)、「人民參與司法」(分組議題4-2)兩大議題都在他出任的「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四組中。此外,「法庭直播」也屬該組議題(「公開透明的司法」,分組議題4-3)裡,「目前,我們已決議通過未來『法律審』(第三審)都直播,『事實審』(第一、二審)則視案件直播。」
至於法庭直播是否對著臉直播,張靜認為,「被告、證人可以不對臉,但法官、檢察官、律師一定要對臉,因為都是公眾人物啊。」
遠程:法官民選制
語猶未盡,張靜脫口「其實我更想處理法官、檢察官退場機制問題,但這在第三組議題裡(檢討法官、檢察官的任用、監督與退休給付,分組議題3-2)。更遠目標,我想推『法官民選制』。」
「任何有律師資格,執業10~15年,自認夠格當法官都可參選,讓人民直選。」此舉如同美國各州法院法官的3種選任制度,第1種直接民選,第2種間接民選(透過州議會選舉,如台灣大法官也是間接民選,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任命),第3種則由州長自「提名委員會」遴選。
張靜不諱言,「我的司法藍圖,其實跟美國很像。」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任一判決都在影響全世界,如因1966年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產生的《米蘭達宣言》(Miranda Rights, 指刑事案件嫌疑犯有權行使沉默權,與要求得到律師協助之權),台灣、香港都深受影響。台灣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95條修正是參考《米蘭達宣言》,即香港警匪片、法庭劇常見台詞,『你可以保持緘默,但你說的話都會被記錄,將來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程序法:英美法系;實體法:歐陸法系
1974年進入政大法律至今,接觸法律已經43年的張靜說,自己憧憬的台灣司法烏托邦就是「程序法走向英美法系,實體法可續走歐陸法系」,「歐陸法系有最大優點,多數是成文法典,邏輯井然,英美法系是自判例發展,台灣所要作的,明文化英美法系中的程序法即可。」
「其實台灣刑事訴訟,近年已漸次廢除不少純粹歐陸法系制定,改採英美法系,如2003年9月刑事訴訟制度改採『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實施迄今,就把美國的『證據排除法則』、『證據傳聞法則』、『交互喆問』納入法典,不少美國刑事訴訟制度已逐漸融進台灣司法體系。」
張靜將話題拉回『陪審制』,「現在只要把美國的『起訴狀一本主義』(日本用語,即『卷證不併送』)移植台灣,檢察官起訴書只需單寫一頁『被告某年某月某日某處殺害某某』呈遞,其他不需附件,法官、陪審員單持此頁起訴書進行審判,就不會像現今台灣,常有法官預斷偏見之虞。」
《米蘭達宣言》真義
「檢、辯雙方在審判庭才亮底牌,就雙方各持證據互為辯護。」張靜說,這是考量《米蘭達宣言》中「有權申請調查對你有利的證據」這點,很多台灣警察、檢察官根本做不到,盡查對你不利的證據,「比如你自證一個不在場證明,警察、檢察官根本懶得理你,這也是為何日前小模命案出現大逆轉主因」,張靜豪氣笑稱「這還算好的,關押幾天就發現她真的不在場,有的根本起訴後才發現搞錯。」
張靜肯認,能理解偵辦過程中,檢察官因積極偵辦原則,以「有罪推定」為出發,「但到了法院,仍要回歸『無罪推定原則』,此時『起訴狀一本主義』非常重要。」他直白總結「反過來說,陪審制若無『起訴狀一本主義』配套,也是假的。」
「陪審員都看完所有對被告不利證據了,那還要審什麼?」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蘇依俐
【延伸閱讀】
●不能說的司法秘密 張靜縱橫法界36年告白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川習會正式登場 場外抗議如影隨行
●【影片】葉菊蘭:不只言論自由,還要獨立自主的國家
●【影片】中美元首第一次接觸 將異中求同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5000
→→→蔡媽媽尤瑞敏親身見証說,我認同,因為我也自己 當柯南調查我兒子死亡真相。當時軍事檢查官跟本就無能力調查、又不接受當事人要求調查!
台灣的法官,多數做不到「自省」與「無愧」兩點。
有人的地方就有缺點
張靜強調,從來沒說「實行陪審制就不會產生冤獄」,「有人的地方就有缺點,但只要能讓審判過程少犯幾個錯、少幾個冤獄,多花國家幾億,依然值得。」
「在非陪審制下,職業法官要操控一個案子調查證據往哪走太容易了,說『不查』就『不查』,你拿他沒轍。但設身處地想,如果今天冤枉的是某個法官,或者是你呢?法官只講辦案辛苦,倘若辦錯,再辛苦也沒意義。」
將「法官」拉下神壇
訪談過程,張靜不斷將「法官權威」拉下神壇。
「推『陪審制』最大阻力來自院、檢的理由是,『參審制』下必須寫判決書,並且要有燦然大備的判決理由。而『陪審制』下,判決不需附理由,一旦陪審團判決無罪,檢察官不可上訴,但『參審制』檢察官永遠可上訴,所以部分檢察官為保有上訴權,也一昧支持『參審制』。」
張靜亦反駁「台灣人民法治水準不足相襯『陪審制』」論點。
「不該說『法治水準』,該指『對事理判斷的能力』,其實法界心知肚明,台灣人民水準絕對足以支撐『陪審制』,香港已施行『陪審制』172年,我們知識水準絕對有信心,台灣民主優於香港,人民對生活經驗中的判斷、常識的理解程度,本就不輸職業法官。」張靜稱,法官的專業只在法律,離開法律,法官不會比人民更專業。
事實沒有專家
「事實沒有專家,誰都可以當柯南,不見得要懂法律,今天法官被批評恐龍,不是疑慮他的法律專業,是他的常識不夠,跟人民脫節太多。」
張靜分享執業經驗,肯認所有案件,其實用基本常識判斷都足以審判,未必需受什麼專業訓練,「當然特殊案件需要專業背景才得判斷,如子彈彈道,但只要講解給陪審員聽,老百姓不見得聽不懂,就像法官也得徵詢專家證人意見。」
張靜再次強調,「法官不是什麼都懂,法官只懂『法律適用』,『認定事實』不一定比老百性強。有法律學者說轉向『陪審制』是『問道於盲』,會講這種話的,自己就是專業傲慢的盲人。」
參審員恐淪跑龍套
「所以我主張『陪審制』不主張『參審制』,最擔心一旦採『參審制』而參審法官又很強勢,根本與職業法官審判無異,所有決定仍是法官說了算,參審員將成為跑龍套的花瓶演員,幫參審法官背書的橡皮圖章。」
但外界更質疑台灣能否適合一步到位「陪審制」,而不需先行適用「參審制」過渡?
張靜回應,全球歷史沒有1個國家先「參審制」再換軌「陪審制」,倒有先「陪審制」再改走「陪審制」。德國1848-1924 年曾適用「陪審制」,1924年改施行「參審制」至今。「說坦白,『參審制』要建立在『國家人民要夠信賴法官』前提,此時適用『參審制』問題不大,問題這正好是台灣當前最缺乏的。」
你相信法官嗎?
「講到底,『陪審制』是建立在『不信任法官』前提,採行『陪審制』能改變法官開庭態度,台灣當前的法官,若因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人民根本沒有牽制手段,透過『陪審制』可做制衡,能改變法官開庭態度。」
「究其根本,『陪審制』歷史是建立在『對抗專制皇權』的不信任心態下,如法國,早期採行『陪審制』,但漸漸人民沒那麼不相信法官,逐步換行『參審制』。」因此張靜全不贊同台灣走「參審制」,「最後跟職業法官審判沒有多大差別。台灣法官會很有自制力,不去用權威影響參審員,你能相信嗎?」
法學教育烏托邦
30多年來,張靜似乎看多台灣法官有太重「這些人民怎麼會比我懂呢?」的專業傲慢,「法國、德國、台灣等國都是考試上來的法官,沒什麼社會歷練,跟美國全不相同,美國都是律師幹了10年、20年才轉任法官,足夠的社會歷練,人民不會去懷疑司法、指控法官『恐龍』。」
因此在法官晉用的進場機制,張靜主張「廢除大學法律系,改學士後法律系」。
「先求大學四年有第一專長,對法律有興趣再去攻讀,至少有兩大專長(如法律與資訊、法律與生物),做到能觸類旁通、『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在他擘劃中,學士後法律系至少讀3年,加上大學4年,約25歲符合律師應試資格,再執業10~15年,40歲出任法官,是最理想的司法烏托邦。
「若律師執業15年轉任法官,仍再出現『不符人民期待』的恐龍判決就太離譜,除非是個很爛的律師,他自己養成過程不上進。」
出任司改委員的三大目標
本次出任總統府司改國是會議委員,「陪審制」自然是張靜在96個議題中的首要關切目標,「法官晉用」、「法庭直播」則是他另外想著手的議題。
張靜萬幸的是,「法律人的養成、考選、專業訓練」(分組議題4-1)、「人民參與司法」(分組議題4-2)兩大議題都在他出任的「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四組中。此外,「法庭直播」也屬該組議題(「公開透明的司法」,分組議題4-3)裡,「目前,我們已決議通過未來『法律審』(第三審)都直播,『事實審』(第一、二審)則視案件直播。」
至於法庭直播是否對著臉直播,張靜認為,「被告、證人可以不對臉,但法官、檢察官、律師一定要對臉,因為都是公眾人物啊。」
遠程:法官民選制
語猶未盡,張靜脫口「其實我更想處理法官、檢察官退場機制問題,但這在第三組議題裡(檢討法官、檢察官的任用、監督與退休給付,分組議題3-2)。更遠目標,我想推『法官民選制』。」
「任何有律師資格,執業10~15年,自認夠格當法官都可參選,讓人民直選。」此舉如同美國各州法院法官的3種選任制度,第1種直接民選,第2種間接民選(透過州議會選舉,如台灣大法官也是間接民選,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任命),第3種則由州長自「提名委員會」遴選。
張靜不諱言,「我的司法藍圖,其實跟美國很像。」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任一判決都在影響全世界,如因1966年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產生的《米蘭達宣言》(Miranda Rights, 指刑事案件嫌疑犯有權行使沉默權,與要求得到律師協助之權),台灣、香港都深受影響。台灣2013年《刑事訴訟法》第95條修正是參考《米蘭達宣言》,即香港警匪片、法庭劇常見台詞,『你可以保持緘默,但你說的話都會被記錄,將來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程序法:英美法系;實體法:歐陸法系
1974年進入政大法律至今,接觸法律已經43年的張靜說,自己憧憬的台灣司法烏托邦就是「程序法走向英美法系,實體法可續走歐陸法系」,「歐陸法系有最大優點,多數是成文法典,邏輯井然,英美法系是自判例發展,台灣所要作的,明文化英美法系中的程序法即可。」
「其實台灣刑事訴訟,近年已漸次廢除不少純粹歐陸法系制定,改採英美法系,如2003年9月刑事訴訟制度改採『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實施迄今,就把美國的『證據排除法則』、『證據傳聞法則』、『交互喆問』納入法典,不少美國刑事訴訟制度已逐漸融進台灣司法體系。」
張靜將話題拉回『陪審制』,「現在只要把美國的『起訴狀一本主義』(日本用語,即『卷證不併送』)移植台灣,檢察官起訴書只需單寫一頁『被告某年某月某日某處殺害某某』呈遞,其他不需附件,法官、陪審員單持此頁起訴書進行審判,就不會像現今台灣,常有法官預斷偏見之虞。」
《米蘭達宣言》真義
「檢、辯雙方在審判庭才亮底牌,就雙方各持證據互為辯護。」張靜說,這是考量《米蘭達宣言》中「有權申請調查對你有利的證據」這點,很多台灣警察、檢察官根本做不到,盡查對你不利的證據,「比如你自證一個不在場證明,警察、檢察官根本懶得理你,這也是為何日前小模命案出現大逆轉主因」,張靜豪氣笑稱「這還算好的,關押幾天就發現她真的不在場,有的根本起訴後才發現搞錯。」
張靜肯認,能理解偵辦過程中,檢察官因積極偵辦原則,以「有罪推定」為出發,「但到了法院,仍要回歸『無罪推定原則』,此時『起訴狀一本主義』非常重要。」他直白總結「反過來說,陪審制若無『起訴狀一本主義』配套,也是假的。」
「陪審員都看完所有對被告不利證據了,那還要審什麼?」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蘇依俐
【延伸閱讀】
●不能說的司法秘密 張靜縱橫法界36年告白
【熱門影片推薦】
●【影片】川習會正式登場 場外抗議如影隨行
●【影片】葉菊蘭:不只言論自由,還要獨立自主的國家
●【影片】中美元首第一次接觸 將異中求同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5000
→→→蔡媽媽尤瑞敏親身見証說,我認同,因為我也自己 當柯南調查我兒子死亡真相。當時軍事檢查官跟本就無能力調查、又不接受當事人要求調查!
黨國司法體制 鄭文龍:若沒看到這點 小英卸任會被關
林冠妙/台北報導 2017-04-30 23:10
武漢大旅社等冤案 鄭文龍:成立冤案調查委員會
http://www.peoplenews.tw/news/50a73a11-93ca-401b-8196-f84651175d5d
武漢大旅社等冤案 鄭文龍:成立冤案調查委員會
台灣司法史上纏訟最久、白色恐怖時期最曲折離奇的冤獄案「武漢大旅社」,今(30)日舉行新書發表會,台灣陪審團協會鄭文龍律師表示,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後,以司法迫害人民,台灣這種冤案一堆,連陳水扁總統一卸任都被抓,這都是黨國的手法,司法黨國體制仍在延續,沒有改變,若蔡英文總統沒看到這問題,「以後被抓去關的會是小英」。
前衛出版社今天舉行「一九五九武漢大旅社」正義平反暨新書發表會,唯一倖存的受害者楊薰春親自到場現身說法,盼蔡英文政府以政治手段平反,儘速查明真相,還7名受害者一個清白,前台文館館長鄭邦鎮、李勝雄律師、鄭文龍律師、何朝棟律師、李登輝民主協會常務理事許龍俊及台大哲學系事件主角之一、學者趙天儀也到場支持。
鄭文龍會中表示,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後,以司法迫害人民,台灣這種冤案一堆,可說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統治手法幾乎一模一樣,雖然很多台灣前輩犧牲,現在有點進步,但台灣冤案還是每天在發生,「武漢大旅社」在當時是大案,但受害者還不是大官,現在是連陳水扁總統一卸任就被抓,這都是國黨的手法、都是黨國的官。
鄭文龍提到,韓國光州屠殺後成立基金會進行平反,他認識一位韓國人,因父親在二戰時被美軍屠殺,覺得很冤枉,花了50年時間去美國請願,後來終於獲美總統柯林頓道歉平反,他感嘆台灣人沒有「正義的基因」,而楊薰春堅持了58年不放棄,他對她表示最大的敬意。
鄭文龍強調,「一九五九武漢大旅社」自殺變他殺,常識判斷就知道不可能,喊冤枉刑求,當年大多數的法官都不會理,都是有罪推定,當時法官還兼調查員,調查局的型態大約是到陳水扁時期才改變,以前的調查員還可以控制法官,他當年開庭時,是先看這個法官會不會收錢,「我還遇過一個法官,無緣無故約我到他的辦公室,但也沒有要說什麼,我沒有要送錢,所以我也不想說什麼」,司法改革有在談這議題嗎?
他批評司法改革都改假的,要談冤案,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和陳水扁的冤案,「你們有要處理這些冤案嗎?」,至少也成立個專門調查冤案的委員會,台灣的冤案為何都不處理?這是在改革什麼司法?「台灣法律人沒有眼光解決這問題,才是問題」,大家都看到問題,但沒有在談如何解決問題,所以才要成立陪審團。
他考察過東南亞、歐美十幾個國家的法院,台灣的法官、法院最敢,最兇的法官就是台灣,應是學到中國不文明的那套,台灣司法若不全盤改革,怎麼改都沒效,黨國體制仍然延續,民進黨執政還是沒辦法改變司法系統。
「我預測,若小英沒看到這點,以後被抓去關的會是小英」,鄭文龍說,這套系統的人還在運作,沒有改變,「他在等你下台,等著要反撲,阿扁當時沒意識這問題,就被反撲,為何馬英九罪證確鏧,卻敢判無罪?台灣黨國司法體制整個都沒有變,民進黨不利用這個機會整個翻盤改變,就等著被復辟」。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健康列車〉食用油新觀念 看過來
2017-05-03
文/日經健康
過去很多人以為「想變健康就要避免吃油」,總之就是減油、少油、再斷油就好了。事實上,「積極地攝取優質油品」才是最新的健康知識。此外,優良油脂的定義已經有所改變。現在也證實了,以往被誤認為壞油代表的動物性油脂,並非十惡不赦。
隨著醫學資訊明朗化,一直以來所累積的常識、以為有益健康的資訊都不同了。以往的迷思、答案,現在看來都會嚇一跳,發現:「咦?原來是這樣喔?」這就是新常識。
Q1:肉類等動物性脂肪,比沙拉油等植物性油脂,對人體更不好?
Ans:×
不一定!且沙拉油其實是過敏原之一。
體內油脂比例與健康有很大的關係。構成油脂的脂肪酸中,「若攝取過多Omega-6脂肪酸,容易導致皮膚發炎。」因此,沙拉油和動物性油脂相比,其實含更多的Omega-6脂肪酸,所以不能說植物油就一定比較好。
Q2:食物中所含的油脂,比精製後的油對身體更好!
Ans:○
正確!食物中的脂肪酸由於不易酸化,因此有益健康。
精製油品最大的問題,是為了讓油脂更穩定並延長保存期限,於是以高溫高壓等方式,移除讓油品不穩定的水分、雜質等物質,並且移除顏色和味道,但是油脂裡抗氧化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往往在精製階段遭到去除。另一方面,「動植物等食物中所含的脂肪酸,由於包含在食物組織的細胞內部,因此有不易氧化的優點」。
Q3:攝取橄欖油等過多的好油,體脂肪還是會增加?
Ans:○
正確。再怎麼優質的油,一旦攝取過多就會變成體脂肪。
橄欖油的成分為Omega-9脂肪酸,是身體主要能量來源。事實上,脂肪酸做為構成人體的油脂成分,因此不會有不足的問題。所以,當攝取過多橄欖油時,就會轉換成「體脂肪」囤積於體內。
Q4:加熱調理時,不要使用荏胡麻油、亞麻仁油?
Ans:×
錯!這兩種油即使加熱也不易酸化,拿來炒也沒問題。
用荏胡麻油或亞麻仁油烹調時,最開始會消失的是維他命E等抗氧化成分,而脂肪酸加熱到最後都不易酸化。儘管當調理溫度高於200度時,可能會有產生煙或臭味的疑慮,不過用來炒東西是沒有問題的。
Q5:就算吃進了劣質油品, 只要再吃更多亞麻仁油等優質油脂就好了嗎?
Ans:×
錯!無論是再優質的油,攝取過剩仍會導致肥胖,不如直接置換成好的食用油。
即便是「好油」,油脂仍然是高熱量的,一克相當於9大卡。一旦攝取過剩的Omega-3脂肪酸,還是會轉成體脂肪。必須以總量做為考量。因此並非吃到不好的油,以多吃好油平衡;而是要置換劣質油,才能有效攝取好油。
Q6: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比舊油所含的氧化油脂,對人體更不好?
Ans:○
對!身體不會吸收「氧化油脂」,卻會吸收「反式脂肪」導致生病。
氧化的脂質雖然對健康有害,但實際上身體不會吸收,無法進入體內。人體具有一旦發現有害物質就排出的機制,因此,即使吃進過多氧化油脂,腸道也不會吸收,能夠順利排出體外。相反地,反式脂肪則會進到我們的體內,提高致病率。
然而,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動物性脂肪其實沒那麼糟。日本金城學院,大學消費生活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奧山治美表示,研究顯示「攝取很多動物性脂肪的人,其腦中風率較低」。
日本的厚勞省(等同台灣衛生福利部)也重新修改了國人脂肪參考攝取量。2010年的「日本國人飲食攝取基準」中,30歲以上的女性脂肪能量(在一日攝取能量之中,脂肪所占比率)上限為25%,然而,同數值在2015年版本中則提升到30%。另外,關於雞蛋中的膽固醇,發現攝取雞蛋與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毫無關係,所以也廢除了每日吃蛋的上限。
既然如此,是否有必要避免攝取的油類品項就很明確了。東京品川East One醫療診所理事長板倉弘重建議,「人造奶油等含有的反式脂肪會增加動脈硬化、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最好減少攝取」。
如果原料中有「食用精製加工油脂」的話,含有反式脂肪的可能性就很高。
反式脂肪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來自牛肉本身的天然反式脂肪,另一種為人工製造的反式脂肪,人造奶油與酥油所含的正是後者。藉由把植物油中原本在常溫下為液態的「不飽和脂肪酸」變成「飽和脂肪酸」,做成固態的油脂,會更方便保存。為此添加氫,讓油脂氫化,因氫化而產生的副產物正是反式脂肪。
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天然反式脂肪毫無問題。有問題的是氫化後生成的反式脂肪,這會使罹患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患的風險增加。
反式脂肪在美國有一定得標示的義務,但在台灣要到2018年才確立規範。因此,想知道究竟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請仔細看原料標示,只要寫有「食用精製加工油脂」,指的就是添加氫的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的可能性很高。
順帶一提,如果標示上有「食物植物油脂」等字樣,很有可能使用了芥花油、棕櫚油、大豆油等Omega-6的油,也要注意不要攝取過多這類油脂。
(圖片提供/《最新健康食用油全圖解:日本3大名醫教你用對油,徹底遠離癌症、失智、心血管疾病,改善視力、預防過敏》,蘋果屋出版)
文/日經健康
過去很多人以為「想變健康就要避免吃油」,總之就是減油、少油、再斷油就好了。事實上,「積極地攝取優質油品」才是最新的健康知識。此外,優良油脂的定義已經有所改變。現在也證實了,以往被誤認為壞油代表的動物性油脂,並非十惡不赦。
廣告
- 身體不會吸收「氧化油脂」,卻會吸收「反式脂肪」導致生病。
- 再怎麼優質的油,一旦攝取過多就會變成體脂肪。
Q1:肉類等動物性脂肪,比沙拉油等植物性油脂,對人體更不好?
Ans:×
不一定!且沙拉油其實是過敏原之一。
體內油脂比例與健康有很大的關係。構成油脂的脂肪酸中,「若攝取過多Omega-6脂肪酸,容易導致皮膚發炎。」因此,沙拉油和動物性油脂相比,其實含更多的Omega-6脂肪酸,所以不能說植物油就一定比較好。
Q2:食物中所含的油脂,比精製後的油對身體更好!
Ans:○
正確!食物中的脂肪酸由於不易酸化,因此有益健康。
精製油品最大的問題,是為了讓油脂更穩定並延長保存期限,於是以高溫高壓等方式,移除讓油品不穩定的水分、雜質等物質,並且移除顏色和味道,但是油脂裡抗氧化等有益健康的成分,往往在精製階段遭到去除。另一方面,「動植物等食物中所含的脂肪酸,由於包含在食物組織的細胞內部,因此有不易氧化的優點」。
Q3:攝取橄欖油等過多的好油,體脂肪還是會增加?
Ans:○
正確。再怎麼優質的油,一旦攝取過多就會變成體脂肪。
橄欖油的成分為Omega-9脂肪酸,是身體主要能量來源。事實上,脂肪酸做為構成人體的油脂成分,因此不會有不足的問題。所以,當攝取過多橄欖油時,就會轉換成「體脂肪」囤積於體內。
Q4:加熱調理時,不要使用荏胡麻油、亞麻仁油?
Ans:×
錯!這兩種油即使加熱也不易酸化,拿來炒也沒問題。
用荏胡麻油或亞麻仁油烹調時,最開始會消失的是維他命E等抗氧化成分,而脂肪酸加熱到最後都不易酸化。儘管當調理溫度高於200度時,可能會有產生煙或臭味的疑慮,不過用來炒東西是沒有問題的。
Q5:就算吃進了劣質油品, 只要再吃更多亞麻仁油等優質油脂就好了嗎?
Ans:×
錯!無論是再優質的油,攝取過剩仍會導致肥胖,不如直接置換成好的食用油。
即便是「好油」,油脂仍然是高熱量的,一克相當於9大卡。一旦攝取過剩的Omega-3脂肪酸,還是會轉成體脂肪。必須以總量做為考量。因此並非吃到不好的油,以多吃好油平衡;而是要置換劣質油,才能有效攝取好油。
Q6: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比舊油所含的氧化油脂,對人體更不好?
Ans:○
對!身體不會吸收「氧化油脂」,卻會吸收「反式脂肪」導致生病。
氧化的脂質雖然對健康有害,但實際上身體不會吸收,無法進入體內。人體具有一旦發現有害物質就排出的機制,因此,即使吃進過多氧化油脂,腸道也不會吸收,能夠順利排出體外。相反地,反式脂肪則會進到我們的體內,提高致病率。
〈觀念翻轉〉動物性脂肪 其實沒那麼糟
以往只要提到油,大家就會有「會胖」、「對身體不好」等印象。其中,大家特別容易對動物性脂肪產生誤解,導致現在仍有很多人為了健康,控制吃肉的分量、選擇低脂牛奶等。然而,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動物性脂肪其實沒那麼糟。日本金城學院,大學消費生活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奧山治美表示,研究顯示「攝取很多動物性脂肪的人,其腦中風率較低」。
日本的厚勞省(等同台灣衛生福利部)也重新修改了國人脂肪參考攝取量。2010年的「日本國人飲食攝取基準」中,30歲以上的女性脂肪能量(在一日攝取能量之中,脂肪所占比率)上限為25%,然而,同數值在2015年版本中則提升到30%。另外,關於雞蛋中的膽固醇,發現攝取雞蛋與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毫無關係,所以也廢除了每日吃蛋的上限。
既然如此,是否有必要避免攝取的油類品項就很明確了。東京品川East One醫療診所理事長板倉弘重建議,「人造奶油等含有的反式脂肪會增加動脈硬化、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最好減少攝取」。
〈仔細分辨〉反式脂肪 潛藏風險
要如何分辨加工食品中是否有添加邪惡的反式脂肪呢?如果原料中有「食用精製加工油脂」的話,含有反式脂肪的可能性就很高。
反式脂肪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來自牛肉本身的天然反式脂肪,另一種為人工製造的反式脂肪,人造奶油與酥油所含的正是後者。藉由把植物油中原本在常溫下為液態的「不飽和脂肪酸」變成「飽和脂肪酸」,做成固態的油脂,會更方便保存。為此添加氫,讓油脂氫化,因氫化而產生的副產物正是反式脂肪。
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天然反式脂肪毫無問題。有問題的是氫化後生成的反式脂肪,這會使罹患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患的風險增加。
反式脂肪在美國有一定得標示的義務,但在台灣要到2018年才確立規範。因此,想知道究竟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請仔細看原料標示,只要寫有「食用精製加工油脂」,指的就是添加氫的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的可能性很高。
順帶一提,如果標示上有「食物植物油脂」等字樣,很有可能使用了芥花油、棕櫚油、大豆油等Omega-6的油,也要注意不要攝取過多這類油脂。
(圖片提供/《最新健康食用油全圖解:日本3大名醫教你用對油,徹底遠離癌症、失智、心血管疾病,改善視力、預防過敏》,蘋果屋出版)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99256
《謠言終結站》秋刀魚長寄生蟲 煮熟吃無害
2017-05-03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
秋刀魚是烤肉時,最愛的食材之一,不過近日網站卻瘋傳「秋刀魚身上有兩個洞,便是有線蟲在魚肚中」,造成許多消費者心慌慌,擔憂也將線蟲吃下肚。
對此,專家表示,魚身上有洞應是寄生蟲而非線蟲,且寄生在魚類身上的蟲不易寄生在人體,因此民眾無須擔憂;農委會也說,只要煮熟食用就沒問題。
農委會水產試驗研究所依據國內研究報告說明,秋刀魚的體外有紅、黑色的洞,通常是屬於太平洋魚蝨所咬,是屬於在體外寄生,這是海洋魚類常見現象,只要經冷凍後,寄生物就會從魚身上脫落。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也說,秋刀魚是屬於海洋生物魚類之一,因此有寄生蟲附在上面是很正常的事,但除非是寄生在與人類同屬於哺乳類的海獅身上,否則寄生在魚上的寄生蟲要跨物種寄生到人體上是非常少見,可能性很小。
部分民眾在秋刀魚肚中看到紅色的物質,仍擔心是線蟲。水試所所長陳君如表示,蟲是蛋白質,因此如果魚肚中真有線蟲的話,對人畜較不會寄生危害,煮熟後應會呈白色貌,但食用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台北中山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吳德強則提醒,除了線蟲以外,食用魚類最應擔心的是寄生蟲問題,因此建議一定要煮熟後再吃,避免生吃未經處理的魚肉。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
秋刀魚是烤肉時,最愛的食材之一,不過近日網站卻瘋傳「秋刀魚身上有兩個洞,便是有線蟲在魚肚中」,造成許多消費者心慌慌,擔憂也將線蟲吃下肚。
對此,專家表示,魚身上有洞應是寄生蟲而非線蟲,且寄生在魚類身上的蟲不易寄生在人體,因此民眾無須擔憂;農委會也說,只要煮熟食用就沒問題。
農委會水產試驗研究所依據國內研究報告說明,秋刀魚的體外有紅、黑色的洞,通常是屬於太平洋魚蝨所咬,是屬於在體外寄生,這是海洋魚類常見現象,只要經冷凍後,寄生物就會從魚身上脫落。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也說,秋刀魚是屬於海洋生物魚類之一,因此有寄生蟲附在上面是很正常的事,但除非是寄生在與人類同屬於哺乳類的海獅身上,否則寄生在魚上的寄生蟲要跨物種寄生到人體上是非常少見,可能性很小。
部分民眾在秋刀魚肚中看到紅色的物質,仍擔心是線蟲。水試所所長陳君如表示,蟲是蛋白質,因此如果魚肚中真有線蟲的話,對人畜較不會寄生危害,煮熟後應會呈白色貌,但食用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台北中山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吳德強則提醒,除了線蟲以外,食用魚類最應擔心的是寄生蟲問題,因此建議一定要煮熟後再吃,避免生吃未經處理的魚肉。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9931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