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防骨鬆助減重!7大豆漿力不可不知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www.msn.com/zh-tw/health/nutrition/%e9%98%b2%e9%aa%a8%e9%ac%86%e5%8a%a9%e6%b8%9b%e9%87%8d%ef%bc%817%e5%a4%a7%e8%b1%86%e6%bc%bf%e5%8a%9b%e4%b8%8d%e5%8f%af%e4%b8%8d%e7%9f%a5/ar-BBsMUo0?li=BBqiNIb&ocid=ASUDHP#page=1

一次性餐具雖然方便,卻對環境造成極大負擔

 
我常問一個問題,「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是宜居城市還是充滿污染的環境?環境品質取決於人們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一點小改變,累積起來就能為環境帶來大改變。

一次性餐具雖然方便,卻對環境造成極大負擔;而美耐皿餐具在接觸高溫之後,也可能成為健康隱憂。為了環境永續和個人健康,北市府市政大樓從4月1日開始全面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至今過了一個月,有些階段性成果可以和市民朋友分享。

去年4月,市政大樓紙容器(含廢紙餐具)回收量總計為3,981公斤,塑膠容器(含鋁箔包、鋁容器、鐵容器、玻璃容器)回收量總計為2,455公斤,自從上個月實施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後,今年4月市政大樓紙容器(含廢紙餐具)回收量總計為906公斤,塑膠容器(含鋁箔包、鋁容器、鐵容器、玻璃容器)回收量總計為854公斤,減量率分別達到77%及65%。 ⋯⋯

這個數字很驚人,但你問我推行的過程順利嗎?坦白講,我知道同仁不太習慣,但我還是堅持要做。因為有選擇的時候,應當選擇往進步的方向前進,我們要意識到身為這片土地上一份子的責任。非常感謝同仁願意一起守護環境,如果你也愛這片土地,就從生活中的小習慣開始改變。

臺北市環保局

周恩來怕「二七五八」

作者 王景弘   
2016-05-13
習近平的跑腿暗動手腳,在台灣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的邀請函,提出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案, 擅自曲解為「一個中國」原則,要把台灣框住;周恩來地下有知,會罵這些徒子徒孫無知。
當年,周恩來反對、但並不擔心聯合國通過「雙重代表權案」,因為中國只要拒絕出席,聯合國不出兩年,就會把蔣介石的代表趕出聯合國。他憂心的是,「二七五八」案留給台灣一條生路。
他認為「二七五八」案措詞不周延,只論定中國的「代表權」,要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驅逐,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合法地位,而沒有解決「台灣」領土歸屬,或台灣未來問題。
台灣從未申請加入聯合國,自然沒有會籍問題,更沒有代表權問題。周恩來比習近平這些人老辣,他知道台灣法律地位未定,也知道「二七五八」決議案只確認中國代表權誰屬,留下一個尾巴,未能把台灣框入中國。
周恩來對季辛吉表白的心事,有紀錄可查;沙烏地阿拉伯大使巴魯迪(Jamil Baroody)提出L-638決議案,主張「一中一台」,台灣會籍留待日後由台灣人民公投決定,更佐證「二七五八」決議案未涉及台灣歸屬及台灣未來會員身分。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自作聰明,把「二七五八」決議案解釋為「一個中國」原則,美國及其他盟國分別提出異議,就是最新例證。
如果當年的「二七五八」決議案已框住台灣,習近平和馬克馬們就不必費盡苦心捏造「九二共識」,強迫台灣接受。四十五年過去,「蔣介石集團」早已煙消雲散,台灣人民自由選擇政府,也自由選擇作為一個與中國無關的民主國家!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Source: 自由時報/鏗鏘集

人民促成政黨輪替是來「報仇」的?

作者 劉哲嘉   
2016-05-13
真的是無的放矢。都知道是轉型正義了,還硬要說是報仇,請問,報仇會是正義嗎?而課綱調與不調,又與報仇何干?總辭前來個報仇說,看似批判即將上台的新政府,實則是不爽輸到脫褲的一種宣洩,把期待轉型正義和反對課綱亂調的廣大人民看成是復仇者,不叫囂一下,難解心中怨氣。報仇一詞,出自閣揆之口,真是國家之不幸。
張揆言下之意,無助生產力和增加GDP者,均不應為之?凡事只管經濟,不管其他?那麼試問,火速槍決鄭捷,有何生產力?GDP是增是減?位居閣揆高位,竟如此論事,所幸時日不多。
人之所以為人,係因除了經濟和物慾以外,還有各種價值的追求,追求作為一個有國格的人,追求作為一個不被壓迫的人,追求作為一個有自身歷史的人,這些都是意識形態無誤,但卻都價值非凡。
經濟與意識形態誰先誰後,絕非如張揆之一般見識。當歷史被扭曲,當不公不義被忽視,當人民的傷痛久久不能被撫平時,如何期待社會和諧?何以奢望全民齊心?是非正義不可得,民心則不定,國家如何發展?(作者為基進側翼政團秘書長)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聞鄭捷伏法 小燈泡媽媽自述心情:非常糟糕

2016-05-13
〔記者陳恩惠/台北報導〕針對犯下北捷殺人案的鄭捷於前天(10日)晚間槍決伏法,日前遭隨機殺害的內湖女童「小燈泡」的媽媽,今天凌晨先後在個人部落格及臉書po文,表達在獲知鄭捷已槍決一事,她覺得心情「非常糟糕」,但她在內文中解釋:「我感覺得糟糕的不是執行死刑這件事,而是在執行死刑之前,政府做了什麼?他們有去分析瞭解『為什麼』了嗎?」
  • 在鄭捷伏法後,「小燈泡」的媽媽在今日凌晨PO文。(資料照,記者劉慶侯攝)
    在鄭捷伏法後,「小燈泡」的媽媽在今日凌晨PO文。(資料照,記者劉慶侯攝)
  • 小燈泡媽媽的po文。(記者陳恩惠翻攝自小燈泡媽媽部落格)
    小燈泡媽媽的po文。(記者陳恩惠翻攝自小燈泡媽媽部落格)
小燈泡媽媽今天凌晨1時58分先在個人部落格「娃娃魚的自言自語」中張貼「執行死刑之前…」這篇文章,7分鐘後也在臉書分享po文,直到傍晚為止,2個地方的按「讚」、閱讀率與分享的次數,至少有7萬人次,目前仍在持續增加中。

小燈泡媽媽po文如下:

「昨晚孩子們就寢之後,David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鄭捷已執行將(槍)決
我的心情:非...常...糟...糕...
小燈泡事情之後,有很多人期待或努力迫使家屬要能有清楚的表態,支持死刑或是廢死?!我不是不願意表態,而是真的沒有想透
過往,我還沒想透。如今,身為犯罪被害者家屬,我不但沒有想的更清楚,看的更懂,反而想的更多,更無法輕易選擇靠邊站。
無差別事件越演越烈,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手段也越來越兇殘。就像David向蔡英文說的:孩子走了,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得到撫慰?我們的答案不是誰一定要被判什麼刑,而是下一次我們帶著孩子上街遊玩時,我不需要再提心吊膽,那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撫慰
對我來說比判什麼樣的刑責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瞭解了什麼?我們未來能做什麼?
我感覺得糟糕的不是執行死刑這件事,而是在執行死刑之前,政府做了什麼?他們有去分析瞭解『為什麼』了嗎?
我同意李茂生教授所說:無差別事件不可能真正完全被解決,但我們可以也需要去做的是透過這些事件,去理解到底如何發生這件事,而及時伸手,去降低發生的頻率
鄭捷很快的就執行死刑,意即就這樣失去了一個研究與瞭解的對象,他死掉了,然後呢?繼續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繼續速速執行??從過往的訊息來看,鄭捷是想死的人,所以藉由殺人來讓自己死,這樣的結束如他所求,那有什麼意義?鄭捷無精神異常,能清楚表達,也是生活相對比較不被社會邊緣化的,更應該要好好加以瞭解,到底他們是為什麼?他在想什麼?在生命發展的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從國小就想殺人,為什麼家庭、學校、親人、朋友、社會,沒能接住他?
國家是不是最少應該要給大家一個交代,好好剖析犯罪者以及整個事件的原因,給社會一個「理解」的機會,社會才有辦法走的更遠更好。唯有當我們瞭解這個人是怎麼一步步走向犯罪,我們才有機會談改善、談預防。否則,我們就真的只是永遠的活在一個未知的恐懼之中。
請問國家,執行死刑之前.....是不是應該先做完該做的功課?!」
Source: 自由時報

2016世界最佳小小說《私奔》

2016世界最佳小小說《私奔》

父親發現15歲的女兒不在家,
留下一封信,上面寫著: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我和藍迪私奔了,我已懷孕三個月了,我如果不離家出走,怕被您發現會把我打死,我真的被您打怕了,
藍迪是個很有個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種花紋,
今年只有42歲,不算老,對不對?
我將和他住到森林裡去,
當然,不只是我和他兩個人,
藍迪還有另外幾個女人,可是我並不介意,
我們將會種植大麻,
除了自己抽,還可以賣給朋友,
我還希望我們在那個地方生很多孩子,
在這期間裡,
也希望醫學技術能有很大的進步,
這樣藍迪的愛滋病就可以治好了。』

父親讀到這裡,已經崩潰了

然而,他發現最下面還有一句話:
『未完,請看背面。』

背面是這樣寫的:
『爸爸,那一頁所說的都不是真的~~~
真相是→
1.我在隔壁同學家裡,
2.期中考試的考卷放在抽屜裡,
請你打開並簽字~

我之所以寫這封信,就是要告訴你,
世界上還有很多比考試沒考好→更糟糕的事情。

你現在可願意打電話給我,
告訴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嗎?...


來自網路

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心靈小品】[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很棒的一篇文章,毎個人早晩會經歷,也必須勇敢面對,才能看透人生,不再害怕生、老、病、死。
◎文:段鍾沂(滾石文化董事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
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學會獨處,和自己一起變老,才酷!
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沒有。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 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許翠谷採訪整理)
◎文:段鍾沂(滾石文化董事長)



來自網路

台灣某家電信業者竟被員工踢爆是「詐騙企業」!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http://againooo.com/44684/

手機續約時原來門市人員都會這樣「騙你A錢」!騙術太厲害了!台灣某家電信業者竟被員工踢爆是「詐騙企業」!分享出去,保護你的錢包!!

【影片】幸福儲蓄罐~超感人.......



心靈享宴-經典勵志深度好文~幸福儲蓄罐~超感人.......
「一帆風順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一波三折的時候也不必灰心喪志。情況好的時候,不能沒有警覺心;壞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可能條件一改變,情況就會轉變。」
「我們不一定會因為賺很多的錢而富有,但我們可以因付出的善念而使心中富有」





【影片】
請看網址如下

https://youtu.be/0vaKY2ISmxI

腸病毒的問與答

轉自葉勝雄醫師

Q:腸病毒會造成腸胃炎?

A:腸病毒以「腸」為名,但只把腸子當作跳板,並非主要攻擊目標,所以很少引起腹瀉。

不過,感染後口腔潰瘍的疼痛可能造成吞嚥困難,進而嘔吐,但若持續嘔吐,就要小心是否為重症前兆。

Q:嘴巴破就是腸病毒?

A:單純疹、腺病毒、壓力造成的口瘡、或牙齒不小心咬傷,都可能造成口腔潰瘍。有時在第一時間難以和腸病毒區分,要再追蹤。

Q:嘴巴沒破,身子沒疹子,就不是腸病毒?

A:沒有口腔潰瘍、皮膚水泡,只能說不是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感染腸病毒後,也可能只有輕微感冒或甚至毫無症狀。

Q:腸病毒是不是都很嚴重?

A:大多數在7到10天後自然痊癒,極少數造成重症。

若有「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要盡速送醫院。

Q:醫師可以開治療腸病毒的藥物嗎?

A:一般只需症狀治療,重症時才考慮使用免疫球蛋白。抑制腸病毒藥物還在試驗階段,不適用於小孩。

Q:感染腸病毒後,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

A:可以吃冰的和軟的食物,例如冰淇淋或布丁;避免較硬或刺激性的食物。簡單地說,小孩願意吃的食物就多吃點,吃了會叫痛的就先避免。

Q:今年得過一次腸病毒,還會再得嗎?

A:腸病毒痊癒後有數十年免疫力,但只針對該種腸病毒。目前腸病毒有67種,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腸病毒。

Q:大人會得到腸病毒嗎?

A:只要對該種腸病毒不具免疫力,大人跟小孩一樣會被傳染,也會出現口腔潰瘍或手腳水泡。

Q:酒精可消滅腸病毒?

A:腸病毒沒有脂質外套膜,酒精殺不死它。消毒應用稀釋的含氯漂白水,一般環境消毒使用500ppm濃度(約稀釋100倍的市售漂白水),汙染表面則用1000ppm濃度。洗手用肥皂即可,徹底搓揉每一個部位,沖洗並擦乾,避免腸病毒殘留手上。

來自網路

新南進的必修課

作者 吳海瑞   
2016-05-13
對於越南台商來說,五月十三是個敏感的日子,因為兩年前爆發的排華運動,四百二十多家台商工廠被入侵,直接及間接損失高達十億美元。
在這之前,許多台商也不清楚東南亞曾發生過兩次極為嚴重的排華暴動,分別是一九六九年馬來西亞和一九九八年印尼,時間巧合的是,也是五月十三。
由於缺乏足夠的認知,當年受損最嚴重的業主並沒有學到教訓。上月底,在越南的友人Line來兩張照片,一是怵目驚心,魚屍遮蔽海岸的景象(後據報導,百萬隻死魚遍佈中部百公里的海灘,受害者也包含抽取海水的養殖業者);一張是廣平省示威抗議的民眾手持越文標語:「我們選擇魚蝦,不要選擇工廠」。
原來,有媒體影射死魚是台塑河靜鋼鐵廠廢水所致,加上記者會上公司朱姓副處長的一段話:「抓魚與鋼鐵工業建廠,只能二選一,若兩項都要,連總理也無法解決。」激怒了民眾,最高峰的五月一日有上萬人走上各大城市街頭。四月才上任的阮春福總理,遭社群媒體批評決策不透明,反應遲緩。臉書也有上千人串連,催促政府關廠。
據瞭解,該名高幹之前曾在越南經商多年,因講得一口流利的越語,才進入越鋼擔任對外聯繫窗口。官方稱,魚群死亡與河靜鋼廠無關,但這位台商不知或貶低了越南漁業,無視水產(含捕撈與養殖)外銷是越南很重要的收入,去年出口值達六十六億美元,賴以維生的人口相當可觀。而五月敏感的時刻,環境與工業只能取一的談話,放大商人自大、利己的暗黑面,傷害公司,也殃及了所有台商。
台塑的迷思是,在越南久了,懂越文,就等於了解越南。而忽略同理心、在地認同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這幾年台商積極南進(特別是有TPP誘因的越南)。這些不乏西進經驗的台商,如果仍然只知埋首於自己有限的事業領域,對於當地的政治、歷史、文化、人情,以及別人如何看待你所屬的產業、國家,沒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和換位思考,將會置自己於險地。這是南進的必修功課。
(作者為專業經理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台灣神道每日一篇 五月十一日 (「心」是個大能源 反擊「業障」的力量 便藏於此)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6-05-11

佛祖教眾生轉「識」成「智」,乃是要眾生明白因果與業力的關係,破除無明的慾望,成為真正的大智慧家。可是業力大,會影響人生的際遇,並且操作人的「命運」。

「心」是個大能源,無所不包,無所不通,反擊「業障」的力量,便是藏於此焉,必須積極的運用才是。


延伸閱讀:
台灣神道每日一篇
《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新書介紹
《台灣神道-同修參讀手冊》/楊緒東序:就是說-生活的修行
楊緒東專欄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033&Itemid=1

畫中有話-中國到國際上打壓台灣的空間,全世界皆看在眼裡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6-05-11
楊緒東醫師手繪插圖「畫中有話
畫中有什麼話呢?
請細細品味~~
中共外強中乾,體質不很健康,民主的基礎若不落實在治國原則上,必然崩解,強國自以為很能欺侮弱國的想法,是反人道反人性的作法,大國有其〝包容〞的大氣,小國有其〝堅持主權〞的勇氣,才有真正的國際和平共存,中國容不下台灣絲絲主權,到國際上打壓台灣的空間,全世界皆看在眼裡,許多國家對中國的作為表面服從,私下〝設防〞,真的怕這種〝大國〞出頭,會危害全世界,現在國際間皆知中國搶糧搶地的程度駭人,就是海邊沙洲亦不放過。

看看2016.5.20小英的表現了。
阿共就只有one China也。

觀看更多畫中有話作品~~~~

延伸閱讀:
比利時國際鋼鐵會議 中國逼我退場
比利時鋼鐵會議》又打壓台灣 立委:中國快殺紅眼了
中國西沙造陸 比永興島還大
WHA框一中 黃國昌:戳破一中各表的謊言
把世衛當他家?中國官媒嗆:不承認九二共識就別來
WHA邀請函附一中原則 周玉蔻:變成九二共識訃聞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6013&Itemid=1

【影片】第一次讀檔案就上手(一)政治檔案的過去與現在-林邑軒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6-05-10

點擊上圖可看更多照片

時間:2016年4月30日
地點:好伴


大綱:

1.  白色恐怖時期一般定義在二二八後到解嚴、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這段期間。這中間漫長的時間,在國民黨準軍事獨裁的體制下,針對所有政治案件的處理。在白色恐怖期間,所有的政治案件是無法被表述的。

2.  國民黨一直以來都否認台灣有政治犯,即便是連戰當行政院長時也如此。

3.  1977、1978年,國民黨第一次選擇性公布政治檔案。此時在海外出版一本書 《拂去歷史明鏡中的塵埃》,稱之「拂塵專案」。材料大部分從特務機關蒐集資料出版,目的是告訴海外台灣人,中共在二二八時,動員多少人力、物力叛亂。這是國民黨第一次回應二二八的訴求。

4.  解嚴前,世界上只有兩個地方每年都會討論、紀念二二八事件,其一是美國、日本的留學生團體,以台獨運動團體為大宗,但也有極少數留美留日的左派;其二是中國。國民黨對此是無法忍受的。

5.  鄭南榕是在台灣第一個從事二二八平反運動的先行者,時間是1986年,台灣尚未解嚴。

6.  90年代初期,行政院開始有二二八研究調查,最早是台灣的學者與美國的學者馬孟若一起合寫。因為研究,中央公布了大溪檔案-蔣介石的檔案中關於二二八的部分。

7.  二二八史料真正的公開是在李登輝執政末期、阿扁執政初期才開始。

8.  阿扁總統有決心想要找這些政治檔案,先成立檔案局和檔案法立法。約在2005年,阿扁請一些學者,到之前的特務機關,清查關於政治案件的檔案。當時的學者遇到一個困境---根本不知道這些檔案在哪裡。但仍找到如判決書、偵訊筆錄、自白書等相關檔案。二二八大部分的檔案都已經集結成冊出版。事實上檔案開放的程度遠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9. 1979、1980年間,光調查局在台灣佈建的線民就超過五萬人,還不包含保防、警總和各機關的人二室。

10. 當時打小報告的風氣,政府鼓勵大量舉報,即使舉報錯了也沒關係,一部分案件後來都發展成冤屈的政治案件。

11. 舉報、跟監、蒐證後就是逮捕,逮補的單位並沒有統一,警總、調查局等等單位都可以辦政治案件,有時甚至發生搶案的狀況。

12. 形式上,最後都會將政治案件交到軍法處做形式上的訊問、審判。但軍法處的作為只是形式,基本上仍相當仰賴前端的特務機構所做的調查。

13.  目前看到的政治檔案都屬於後端,也就是啟動逮捕後,偵訊筆錄、自白書、判決書、服刑的考核紀錄、出獄證明。後段紀錄大致上都還找的到。目前需要開放的檔案是前段檔案,也就是跟監、告密等等紀錄,這些檔案的數量,絕對十倍百倍的數量多於今天看到的後端檔案。而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歷史學者確實找不到門路來發現這些檔案藏在哪裡、缺了什麼。後來的特務機關裁撤後,檔案大多因為業務移轉,送到國防部軍備局、後備司令部等單位。

14.  如果沒有人"帶路",了解政治檔案的生產流程,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缺了什麼檔案,這是目前最大的困境。即使找到這些前端檔案,也無法立即對社會發布,原因是內容的可信度仍需要解讀和研究,貿然公開會造成社會關係的互相傷害。另一個問題是,曾經在台灣當過線民的人應該最少有三十萬到五十萬人,當今在檯面上,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應該都有直接或間接證據,證明曾經擔任過線民的紀錄。這些資料一旦公布,台灣社會將會進入一段紛擾的時期,參考其他國家經驗,沒有一個國家敢直接公布這樣的資料,這會造成社會信任的整個崩解。

15.  目前檔案公布可行的方案是根據身分的不同做分級開放,長期白色恐怖下,許多至親好友、甚至伴侶,都有可能是特務機關的線民。若沒有在充分認識所公布檔案情況下,社會反應有可能和稀泥或暴衝,這都不是台灣社會之福。立即全面公開政治檔案,對國民黨而言,反而不是一件壞事。

16.  許雪姬教授目前解讀的二二八檔案是保密局上報中央和南京總局的檔案,這批是比較前端的檔案,例如王添灯的監控檔案。已經出版兩冊。現今的問題是就算開放全部政治檔案,也沒有這麼多人力處理。

17.  所有線民在特務機關都有造冊,原因是提供情報有獎金,需要核銷。

18.  以東德為例,在民主化後,有幾千人投入政治檔案擅打、編目、索引和解讀,目前台灣並沒有這麼多人力處理政治檔案。檔案局的編制也沒有處理和解讀的人力,完全都是庶務性的人力安排。政治檔案的解讀,若沒有組織編制、員額、經費挹注,事實上是完全沒有辦法做任何事,粗估需要的人力為三百到五百人。

19.  舉例而言,羅東紙廠案中,抓了三、四十個人,檔案規模就兩千七百多頁,還不是完整的檔案,只有逮捕和訊問筆錄、提訊公文、自白書、判決書和死刑前訊問筆錄、死刑後記錄、上呈蔣介石公文與抄家的財產清單造冊。

20.  檔案被銷毀的情況是存在的,一部分檔案,若不是直接牽涉到政治案件審訊過程的部分,在一些特務機關,會以遇到颱風為由,「水銷」的方式銷毀。但真正重要的檔案,會有多份副本存放在不同的機構,所以並不容易被銷毀,例如蔡孝乾的檔案、謝雪紅的檔案,存放在軍事情報局,以極機密檔案的方式封存。謝雪紅在二二八前後的被跟監紀錄,非常完整的被保留下來。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為什麼轉型正義重要?姚立明深度解析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針對行政院長張善政質疑「轉型正義能夠增加多少GDP」,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12日在政論節目上表示,「事實真相」就是所有公平正義的來源,而轉型正義的唯一目的,就是「事實真相」,沒有其他,「你不能問1加1等於2有什麼意義,這是完全不可思議的問題。」
© 由 Sanlih E-television Co., LTD 提供
姚立明在《新台灣加油》節目上表示,一個國家的歷史真相,一個國家的發展源頭很重要,姚立明以課綱議題為例,要選長江、黃河為主的地理課本,還是要以濁水溪為主的地理課本?他強調連「十幾歲的年輕人都懂這個道理」,甚至於為此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生命,「所以我非常的感恩。」
針對張善政對於轉型正義的看法,姚立明反問:「請問張善政,你認識你的父母親、祖父母親,對你有什麼意義?還是你從生下來以後,老師就教導你,你不需要瞭解你的爸爸、媽媽,不需要瞭解你的祖先。對你來講,你的成長、你的功課、你的工作沒有一點意義。張善政你可以接受這種話嗎?」
姚立明表示,他非常感恩籌備520總統就職的主辦單位,給反課綱高校聯盟前發言人林冠華留一個位置,「我真的非常感謝你們沒有忘記他。因為這一些小的、年輕的人物,包括學運、包括過去許許多多的事件而累積成為今日的政府,他們的訴求是什麼?就只是要認識我們自己、以前台灣的歷史而已。」
姚立明感嘆,這麼簡單的訴求,卻被用一個大大的、很奇怪的帽子「GDP」來攔阻,姚立明期待未來的國家、未來的台灣,而台灣這群年輕人活潑的訴求,能在轉型正義的探求過程中「開花結果」,讓每個人都能認識到我們共同生活土地的地理跟歷史,「這對於我們的未來是有極大幫助、有極大意義的事情。」姚立明認為,希望政黨「輪替」,這個「輪替的意義」能在這裡特別彰顯出來。


【影片】
詳細內容請看網址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