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05:30
文/Phyllis
身為室內設計師,我經常遇到秀出雜誌美圖跟我談論夢想的業主,而談到尾聲時,我總會請他們幫我一個忙,「想想看,如果你把家裡現有的東西全部搬進圖中的空間,它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此時業主多半會面容扭曲地開始苦笑。
是的,當你把綠色的電鍋、紅色的循環扇、棕色的美腿機、黃色的電蚊拍,和桌面上、檯面上的雜物全部擺進畫面時,它肯定會被毀容。簡單講,設計師應業主的要求打造出夢幻空間並不難,難的是屋主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和美學素養,能不能讓這個夢幻空間不走樣?
〈問題所在〉收納不是重點 要懂整理
或許你會說,「那我好好收納不就得了。」但收納不是重點,整理才是。
整理是「使整齊而有條理」,收納是「收留和儲存」,要有條理就必須去蕪存菁。等把不喜歡、不需要、用不上的雜物和廢物都處理掉了,才針對剩下來的物品進行收納工作。也因此,整理包括收納,但收納並不等於整理。如果只收納不整理,家裡的東西肯定會愈來愈多。
當儲物櫃裝不下時,懶一點的人通常會買大型的塑膠整理箱回去裝雜物;勤勞一點的人則會開始學習所謂的收納術,然後想方設法地把東西塞進有限的空間裡,或是購買各種收納小道具,打算極盡所能地運用畸零空間,以便創造出最大的收納量。而結果就是,無論你當初花了多少錢費心裝修,房子最後都會顯得既雜亂又充滿廉價感。
以衣櫃為例。很多女生心情好時買衣服慶祝,心情不好時也買衣服療傷,久而久之衣櫃就爆炸了。於是衣櫃旁邊漸漸長出愈堆愈高的塑膠整理箱,原本所有的衣服都收在櫃內,如今卻必須在塵蟎和棉絮的襲擊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辛苦換季。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還會在衣櫃前面加個活動掛衣桿,導致原本的衣服被封印在櫃內,從此不見天日。
上述情況也常發生在鞋櫃和冰箱上。原本的木作鞋櫃前開始長出活動鞋架,被遺忘的鞋子最後破皮、發霉,而在它被丟進垃圾筒前,你可能還穿不到3次。
又或是原本的冰箱不夠放,只好再買個小冰箱或冷凍櫃堆在廚房或後陽台,但被你冰到過期的食物最後還是進了廚餘桶。
可想而知,如果你老是用「加法」解決問題,房子自然會被不斷增生的收納工具給占據。而當走道愈變愈窄,空間愈來愈侷促時,你八成又會運用加法,試圖換間大一點的房子來裝東西,結果反而讓自己的房貸壓力益發沉重。
〈專家建議〉收納前 先守3大原則
東西只進不出,你的生活必然陷入「消費─堆積─再消費─再堆積─換大房子」的惡性循環中。而要做到減法,就必須「開流」──開始讓物品向外流動;和「節源」──節制物品的入侵之源。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維持屋況,同時不被帳單給追著跑。在此我要特別強調一點,先清完雜物才有條件談收納,否則你只是在家裡四處「種」雜物而已,一點意義也沒有。而談到收納,又有以下3個務必考量的大原則:
1.適量。進入家門的東西不能超過你的收納上限。不管那些東西是你買的、撿的、別人送的或是寄放的,請記住,儲物櫃不是無底洞,不要幻想你可以不斷地塞東西,它卻不會爆。
你不妨用手機拍下屋況和櫃內的剩餘空間,藉此對家中的收納上限有所覺察。萬一櫃體已在爆炸邊緣,則請務必做到「一進一出」。
2.適性。請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納方式。如果你不愛開櫃門、不愛折衣服,就別做有門片的櫃子,也別在衣櫃裡做一堆層板和抽屜,開放式層架和整排吊衣桿比較適合你,否則屆時櫃內空空如也,地板上和椅背上卻滿是衣服和雜物,那你的櫃子就白做了。選擇讓你最無痛的解決方案,才有可能長長久久地維持下去。
3.適所。每樣東西都該有自己的位置。物歸原位是老生常談,但還是有人每天花很多時間找東西,因為那些東西沒有「家」。要減少另一半的不滿或時間上的浪費,請在考量動線和生活習慣後,一起討論出雙方都認可的收納系統並確實執行。如果你喜歡在客廳沙發上看書,那麼把書櫃放在客廳會比放在書房來得合理且順手。
順道一提,等整理、收納都依序完成後,才會進入「美化」的階段。許多人熱中於布置房子,甚至花錢去上「軟裝」課,殊不知在雜物肆虐的情況下,畫蛇添足的裝飾只會讓房子顯得更醜。想打造出夢幻空間,還是先把雜物清掉吧!
引用網址如下: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39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