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義 中華民國94年2月27日星期日
很少人會注意到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是和拆毀吳鳳銅像有密切關係。
事件是發生在一九八八年最後一天,那天嘉義市城隍廟舉行建醮廟會,全市熱鬧異常,警察人員幾乎總動員在各地交通要道維持交通秩序。
當天有來自台南參加在口碑教會舉辦第九期「城鄉宣教幹部訓練會」的十二名成員,搭乘兩部「發財仔」小貨車來到嘉義市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邊。這群受訓幹部都是原住民成員,他們在三十日晚上的獻身會中各自表述心中的感想和願望,說希望能除掉原住民心中的「自卑感」。因此,幾經討論之後,他們認為要拆除這自卑感,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就必須先從消滅吳鳳神話開始。第一步就是先拆毀象徵著污穢原住民人格尊嚴的吳鳳銅像。
他們抵達嘉義市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就開始進行拆除工作,經過兩次和警察激烈衝突行動,在當天下午二點多終於把吳鳳銅像給拆了下來,只剩下一個銅像基座。當然可以想像得到,包括林宗正牧師在內,他們當中有四位被市警一分局以「毀損公物」、「妨害公共安全」、「違反集會遊行法」、「妨害公務」等四項罪名移送地檢署法辦,之後都獲判無罪。
沒有人會想像得到,留下來一個銅像基座,竟然會成為後來催生建造二二八紀念碑的助力。
為紀念二二八事件,由陳永興醫師和鄭南榕先生所組成的「二二八公義和平促進會」,決定在一九八九年分成南北二區舉行,北區在基隆市,南區就在嘉義市。因此,嘉義市社運團體就決定要在該銅像基座上放置臨時製造的「二二八紀念碑」。
為阻止這項計畫,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趕緊協調嘉義吳鳳獅子會臨時弄一個鐵皮做的獅子會標誌擺在該基座上面。但這件事引起社運人士高度不滿,醞釀著要在二二八活動當天擴大抗爭活動,並與阿里山上鄒族教會的傳道者和社運工作者聯繫。由他們先發動鄒族同胞下山來抗議吳鳳銅像對原住民的侮辱,並揚言將不惜一切代價為吳鳳神話對鄒族原住民的侮辱進行抗爭。
眼看二二八擴大紀念活動日期快要逼近,也為了要緩和鄒族同胞採取激烈抗爭的怨氣,當時的省主席邱創煥突然在二月十五日代表政府宣布:「吳鳳鄉」從三月一日起更名為「阿里山鄉」。一個禮拜後,教育部又公開宣布:從七月開始,全國所有教科書中不得再印製有關吳鳳神話故事,老師不得再教有關吳鳳的事蹟。就這樣,從日據時代捏造出來的吳鳳神話,因此終結。「吳鳳鄉」也正名為「阿里山鄉」,還原鄒族同胞世居故鄉的名稱。
但在二月二十八日那天,數以萬計的民眾湧進嘉義市,下午一點在體育場集合,遊行走過市區內的各條大街,終點到火車站。那裡的銅像基座有三層鎮暴警察包圍著,在基座邊擺置兩部噴水消防車,附近都佈署了鎮暴部隊。遊行民眾一再要求將二二八紀念碑的雛形安置在銅像基座上,雙方僵持到幾乎快要衝突之際,嘉義市長張博雅女士出面協調,並答應由市政府撥出一塊位於彌陀寺邊的三角槽地作為建造二二八紀念碑的用地。
就這樣,當年五月九日上午十點在該塊小小公有三角槽地上破土建造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八月十九日完成,前後建碑時間剛好一百天。
歷史往往是在沒有人注意之下創造出來的,就像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發生的柏林圍牆倒塌事件一樣,有誰會想像得到三位來自東萊比錫青年因為研讀聖經學習到的功課,用點蠟燭分送親友方式,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就在當天晚上點出了三十萬個民眾手拿著蠟燭而摧毀了舉世聞名的柏林圍牆,進而促成蘇聯瓦解,東歐集團崩潰,東西德合一。一燒即熔的蠟燭,怎能摧毀堅固到美蘇兩國都無法打開的圍牆呢?沒錯,就是蠟燭,這就是德國人所謂的「蠟燭政變」。
歷史不會是刻意創造出來的,它往往是因緣際會的結合體。不過有一件事是事實,就是政客喜歡在歷史中創造神話,人民結合的力量卻可以摧毀神話並且寫下真實的歷史。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引用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