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吳鳳.二二八.蠟燭政變

■盧俊義    中華民國94年2月27日星期日

很少人會注意到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是和拆毀吳鳳銅像有密切關係。

事件是發生在一九八八年最後一天,那天嘉義市城隍廟舉行建醮廟會,全市熱鬧異常,警察人員幾乎總動員在各地交通要道維持交通秩序。

當天有來自台南參加在口碑教會舉辦第九期「城鄉宣教幹部訓練會」的十二名成員,搭乘兩部「發財仔」小貨車來到嘉義市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邊。這群受訓幹部都是原住民成員,他們在三十日晚上的獻身會中各自表述心中的感想和願望,說希望能除掉原住民心中的「自卑感」。因此,幾經討論之後,他們認為要拆除這自卑感,建立民族的自信心,就必須先從消滅吳鳳神話開始。第一步就是先拆毀象徵著污穢原住民人格尊嚴的吳鳳銅像。

他們抵達嘉義市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就開始進行拆除工作,經過兩次和警察激烈衝突行動,在當天下午二點多終於把吳鳳銅像給拆了下來,只剩下一個銅像基座。當然可以想像得到,包括林宗正牧師在內,他們當中有四位被市警一分局以「毀損公物」、「妨害公共安全」、「違反集會遊行法」、「妨害公務」等四項罪名移送地檢署法辦,之後都獲判無罪。

沒有人會想像得到,留下來一個銅像基座,竟然會成為後來催生建造二二八紀念碑的助力。

為紀念二二八事件,由陳永興醫師和鄭南榕先生所組成的「二二八公義和平促進會」,決定在一九八九年分成南北二區舉行,北區在基隆市,南區就在嘉義市。因此,嘉義市社運團體就決定要在該銅像基座上放置臨時製造的「二二八紀念碑」。

為阻止這項計畫,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趕緊協調嘉義吳鳳獅子會臨時弄一個鐵皮做的獅子會標誌擺在該基座上面。但這件事引起社運人士高度不滿,醞釀著要在二二八活動當天擴大抗爭活動,並與阿里山上鄒族教會的傳道者和社運工作者聯繫。由他們先發動鄒族同胞下山來抗議吳鳳銅像對原住民的侮辱,並揚言將不惜一切代價為吳鳳神話對鄒族原住民的侮辱進行抗爭。

眼看二二八擴大紀念活動日期快要逼近,也為了要緩和鄒族同胞採取激烈抗爭的怨氣,當時的省主席邱創煥突然在二月十五日代表政府宣布:「吳鳳鄉」從三月一日起更名為「阿里山鄉」。一個禮拜後,教育部又公開宣布:從七月開始,全國所有教科書中不得再印製有關吳鳳神話故事,老師不得再教有關吳鳳的事蹟。就這樣,從日據時代捏造出來的吳鳳神話,因此終結。「吳鳳鄉」也正名為「阿里山鄉」,還原鄒族同胞世居故鄉的名稱。

但在二月二十八日那天,數以萬計的民眾湧進嘉義市,下午一點在體育場集合,遊行走過市區內的各條大街,終點到火車站。那裡的銅像基座有三層鎮暴警察包圍著,在基座邊擺置兩部噴水消防車,附近都佈署了鎮暴部隊。遊行民眾一再要求將二二八紀念碑的雛形安置在銅像基座上,雙方僵持到幾乎快要衝突之際,嘉義市長張博雅女士出面協調,並答應由市政府撥出一塊位於彌陀寺邊的三角槽地作為建造二二八紀念碑的用地。

就這樣,當年五月九日上午十點在該塊小小公有三角槽地上破土建造台灣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八月十九日完成,前後建碑時間剛好一百天。

歷史往往是在沒有人注意之下創造出來的,就像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發生的柏林圍牆倒塌事件一樣,有誰會想像得到三位來自東萊比錫青年因為研讀聖經學習到的功課,用點蠟燭分送親友方式,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就在當天晚上點出了三十萬個民眾手拿著蠟燭而摧毀了舉世聞名的柏林圍牆,進而促成蘇聯瓦解,東歐集團崩潰,東西德合一。一燒即熔的蠟燭,怎能摧毀堅固到美蘇兩國都無法打開的圍牆呢?沒錯,就是蠟燭,這就是德國人所謂的「蠟燭政變」。

歷史不會是刻意創造出來的,它往往是因緣際會的結合體。不過有一件事是事實,就是政客喜歡在歷史中創造神話,人民結合的力量卻可以摧毀神話並且寫下真實的歷史。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引用網址:

林保華︰反鎮壓之火 燒到北京

2013-10-30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中國天安門廣場發生疑似新疆人士自殺式攻擊事件,台灣維吾爾之友會理事長林保華昨發表聲明指出,解決新疆族群衝突的根本之道,是中共當局放棄大漢族主義的漢化政策,停止對維吾爾人的壓迫與剝削;若中國續迷信以暴力鎮壓維吾爾人,後果難以預料。
林保華指出,天安門廣場吉普車衝撞起火事件,車廂內其中一名身亡維族男子來自六月底發生流血衝突的新疆魯克沁鎮,中國當局刻意低調處理,甚至在網路消音,顯示他們正在隱瞞真相;由此可推斷,此事件可能是自殺式攻擊,目的是為了反抗中國政府對維吾爾族人的暴力鎮壓。
林保華說,新疆族群衝突越演越烈,已經燒到北京,中國的社會動亂,絕對不只新疆一個地區。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此時出現這種警訊,代表社會的總危機已經出現。
林保華呼籲,中共不要迴避政治議題,若持續不尊重民意、繼續鎮壓維權人士,中國各民族的大動亂將不可避免。
Source: 自由時報

國民黨全代會 民團將組突擊隊嗆馬

2013-10-30
〔記者李欣芳、唐在馨/綜合報導〕國民黨全代會將於十一月十日在台中港區綜合體育館舉行,由年輕人及網友組成的公民行動倒馬聯盟、青年火大聯盟等倒馬團體,因不滿警方擬設置的「陳情專區」與會場距離達六十公尺以上,決定組突擊隊突破陳情封鎖區嗆馬,並規劃空飄寫有「馬英九下台」字樣的大氣球在全代會會場的上空,以展現人民嗆馬的決心!
中市警改口 沒規劃陳情專區
不過,曾對媒體表示研究設置抗議專區的台中警察局長刁建生昨天改口說,「目前台中市警局的規劃中,沒有這個專區」。至於可能出現的丟鞋抗議,刁建生說,他不但不會用「捕鞋網」,若中央警力帶來防護網,也會先勸阻;如果「對方不聽」,他也會「撻伐、指責」對方。
公民行動倒馬聯盟發言人沈志霖昨天表示,將製作「讓鞋子飛」的嗆馬海報,正面寫上「馬英九下台」,反面則規劃寫「總有一天丟到你!」不過,聯盟的嗆馬行動重點在於突擊嗆馬,他們並不鼓勵丟鞋,但丟鞋向馬英九抗議是人民自發性的行為。
沈志霖表示,十一月十日當天,他們一大早就會到國民黨全代會會場,「我們不會在國民黨規劃的陳情專區」;他透露,將組織約二十人左右的突擊隊,但對於如何嗆馬,他不願多說。
民進黨台中市議員昨天在市議會質詢指出,台中市府為了國民黨辦活動,花了七萬元買了十六個「捕鞋網」,但捕鞋網只會讓馬英九距離民心更遠。
警局長反對中央警力帶捕鞋網
刁建生則表示不會用防護網,若中央警力帶來捕鞋網,他會先勸阻,如果「對方不聽」,也會「撻伐、指責」對方。
Source: 自由時報

台灣史101問──書評(4)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楊緒東醫師   
2013-10-30


(source: 《台灣史101問》,頁157。中國自宋以後以女子小腳為美,要求女子自幼以布緊纏雙足跟制其發育,使足骨變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腳跟勉強行走,中國文人還用「三寸金」來形容,這種變態、不人道的中華文化在清代傳入台灣。)

*粗體字為楊緒東醫師撰寫之書評


台灣人沒有所謂“內地”。

在清領時期的時空裡,台灣是清國透過武力併吞而來的邊疆尾省,因此相對台灣而言,清國大陸本部稱為「內地」,自無不當。然而,站在當今台灣的時空,台灣不在中國統轄之下,因此以台灣主體立場而言,稱中國為「內地」則極為不妥。所以站在台灣主體立場的史觀,看清領時期台灣的「內地化」,應稱之為「中國化」較為適宜。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155。

日本人反而會保留中國古蹟。

日本當局雖然拆廢了台北城的城牆,但留下來東、西、南、北,以及小南等五個城門,以資紀念。可惜這五個城門在國民黨來臨後,僅有北門還留下原貌,其餘四個城門都在經過修理之後,失去原貌,全被改建為中國北方式的城門。古蹟遭此變故,亦足發人深省其背後的涵義。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163。

台灣人民勤於“生產各種物資”,殖民者在台灣大賺錢。

1860年代及70年代之間,大批外商湧入台灣,這些洋商帶著商業資本(不是產業資本)到台灣開辦商管或洋行,從事貿易,大稻埕商區因此更加繁榮。北部的洋行主要收購茶葉和樟腦,南部則以砂糖為主。糖、茶、樟腦業三部門的農業,隨著出口外資的增長而加速其產量,進而促進農業的商品生產以及整個台灣社會的商品經濟之發達。總之,清末的台灣經濟,雖然是在英國控制下的半殖民地農業社會,但是透過外商和外貿的衝擊,也促使社會經濟有一定程度的快速成長。日本學者也承認日本領台初期,台灣的農業和商業的發展程度,與日本相差無幾。

貿易發展的結果,在原本苦於貿易逆差的清國境內,台灣卻是唯一貿易順差的地區。當時台灣的進口區,竟然以鴉片一項為最,如果台灣人不感染這項中國舊文化的陋習,無需以毒品為進口大宗,則台灣的貿易成績當更可觀。足見台灣的海洋文化性格,如果能夠擺脫大陸文化的羈絆,真是海闊天空。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166-167。

由於樟腦、茶葉的拓展,侵犯原住民的生存,必然引起反抗,豪紳因為擁有私人武力,在從事茶園與樟樹的開發時,可以鎮壓原住民,豪紳的私人武力遂常為官方所倚重,官方往往以官職或樟腦開採特權來交換援引私人武力,因而豪紳在開港之後,勢力亦加強大。著名豪紳及其家族,如板橋林家的林維源,為劉銘傳的撫墾幫辦,擁有廣大的茶園租給茶農,而板橋林家在清末日治時期,為全台最有錢的家族;又如霧峰林家的林朝棟,曾幫助劉銘傳鎮壓大嵙崁的原住民反抗,曾獲得樟腦的專賣權。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168。

海洋性格的台灣人,與中國陸地國家封閉保守的心態不同,容易接受“新科技”。

台灣何以能夠後來居上?學者許雪姬分析其中因素之一,認為:「因台灣物產豐饒,茶、糖、樟腦的外貿暢旺,且因地處邊陲,來自中央的羈絆較少,地方大員能放手建設事業,再加上台灣是海島,島民之民智者普遍早開於內地,因此不僅未形成改革的阻力,反而是促使現代化的幕後助力。」(詳見許雪姬,《漢大人的最後二十年──洋務運動與建省》)於此,我們又再度發現,海洋文化濃厚的台灣,與大陸文化之間的差異。

試以鐵路的興建為例來比較,本來清國的第一條鐵路,出現在1865年(同治四年),有個英國商人為了做生意,在紫禁城宣武門外建了一里多的小鐵路,試行火車,然而火車噴火而行的怪狀,引起群眾害怕,結果馬上被拆毀。

第二條鐵路是在1876年(光緒二年)築成的松滬鐵路,由英商怡和洋行發起搭客載貨,還是有人認為是妖。不久發生火車撞死行人的事件,輿論大譁,最後總理衙門的盛宜懷只好買下這條鐵路,將鐵軌、火車全部拆毀。這些拆下的鐵軌,大部分被運到台灣,被劉銘傳用來鋪設基隆到新竹間的鐵道。

清國本來的第三條鐵道,是為了運礦而開的唐胥鐵路,1880年(光緒六年)興建,全長18里,施工順利但卻規定不准用機關車,只准用驢馬拉車,洋人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馬車鐵道」。

劉銘傳在台灣開辦鐵路工程,和清國大陸一樣,一開工也遭到民間反對,劉銘傳說服當地紳商,只要南北縱貫鐵路修好,一定可以刺激商業,帶動建設。地 方紳商才答應出錢合資興建,阻礙的力量未久即化解。第一段從大稻程到松山的鐵路完工通車,德國製造的第一個火車頭「騰雲一號」剛出時,圍觀民眾不像大陸人起來反對,而是驚喜萬分,紛紛稱呼火車頭為「黑色妖馬」。民情意外反應的不同,彷彿註定近代化洋務運動成果的興敗。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174-175。

虛性高等國民,管理高水準的台灣公民?其結果可想而知。

之後的日治時代,和戰後來台的中國國民黨政府,都繼續以台北為政治中心。前者日治時代是典型的殖民統治,後者中國國民黨政權(1949年以後)是被學者稱為「遷佔者」(settler)政權(詳見本書第24、64問)。這兩個外來政權,都讓台北市充滿了殖民性格,例如:基隆河上的「明治橋」,變成「中山橋」;台灣神社變成圓山大飯店;「宮前町」變成「中山北路」、「榮町」變成「衡陽路」;「明治町」、「大正町」統統改以中國大陸的地名來取代……。這些符號,前後變易,但都充滿外來統治者的標記。

在這樣充滿殖民氣氛的都市裡面,聚集著一群充滿優越感的統治者依附族群(日本時代的日本人自認為一等國民;馬英九任台北市長時所編印的《台北導覽》英文版,也承認這裏的「外省人」被稱為「台灣人」會uncomfortable)。此外,這個都市的本地人,也有不少人係以外來統治者的價值觀作為思維標準,他們講著統治者規定給他們,自以為高尚的「國語」(日本時代是日語,國民黨時代是北京語),居住在這個「去台灣化」的都市,卻享有得天獨厚的國家預算。所以南北失衡,重北輕南的政策,並非一朝一夕之故。
李筱峰,《台灣史101問》(台北市:玉山社,2013),頁177。

(未完待續,撰於2013/09/09)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阿扁總統送餐日記 20131030 ---有78%民眾自認台灣人


新聞報導 -
作者 Cathy | 贊儀   
2013-10-30


看到T台的最新民調,66%民眾無法認同兩岸非國際關係的觀點,且支持台灣與中國統一的比率只有7%。而民眾對於「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的說法意見分歧,有44%民眾表示支持、42%民眾表示反對,但是對於統獨立場,多數台灣人希望維持現狀,比率高達66%、支持獨立者僅24%、支持統一則為7%;但若兩岸關係只能有一種選擇,則有71%傾向台獨、僅18%願意統一;有78%民眾自認台灣人、只有13%覺得自己是中國人。

在上述的民調有一點值得思考,那就是「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出現民眾意見呈現55波,我想這點大概是被我們從小根深蒂固的教育所影響,因為有趣的是,當題目出現「兩岸關係只能有一種選擇」,則有71%傾向台獨,且有78%民眾自認台灣人。

不知道T台為何做此民調,但是對照近來網路上熱烈討論的中國式狂熱移民潮,我們可以肯定多數中國人都不想當中國人,連在台灣自認為是中國人的也只有13%,只是這對萬中選一、笨中之笨的阿九能理解嗎?

今日的餐點:
(午)什錦蔬菜湯、滷爌肉、百頁豆腐、燙大陸妹、碗豆苗炒蝦仁、白飯
(晚)大黃瓜丸子湯、煎虱目魚、蕃茄炒蛋、炒絲瓜、白飯
點心:甜柿、芭樂、紅豆百合香芋湯、蕃茄乳酪麵包、蜂蜜果香麵包

 
延伸閱讀:阿扁總統送餐日記系列
阿扁總統送餐週報 Week 27:20131021~20131027


引用: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901&Itemid=57

滷肉燥

滷肉燥

http://www.dodocook.com/recipe/45024

人對不起,我把假的摔碎了,我親自上!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45376272209245&set=a.313290268751181.73133.313144222099119&type=1&theater

馬政府未開放中勞? 民團戳破謊言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團體昨日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前舉行記者會,提出中國勞工進軍台灣的證據,抨擊馬政府「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的宣傳是謊言。 (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陳慧萍、甘芝萁/台北報導〕台灣反對服貿協議聲浪高漲,馬英九更多次以「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做為消毒之詞,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台教會、台灣勞工陣線等團體,昨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門口上演行動劇,踢爆中國勞工可以輕易以「經貿專業人士」、「跨國企業內部調動」、「商務活動」等名義來台工作,馬政府公然說謊,根本是把人民當傻子。

用專業人士等名義 入台工作

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說,政府巧立名目,讓中國人士以「跨國企業內部調動」、「商務活動」等各種名義來台活動,實際上都是在工作,連中資餐廳的廚師,政府都強辯是「經貿專業人士」,外國公司僱用外國人擔任經理,需向勞委會申請工作證,中資企業的中國籍經理卻不必。

「中國勞工真的已經到台灣來了」,賴中強出示三項證據指出,首先,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今年三月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員工三十多人,其中有十餘人非台籍勞工;其次,該行六月在台北開幕時,新華社報導中國銀行僱用廿三名員工,僅十四名是台籍,也就是說有九人是中國勞工。

來台中方銀行 1/3員工是中勞

賴中強說,第三項證據是陸委會、金管會今年五月向立院提出的報告,指截至今年四月底,三家獲准在台開設的大陸銀行共僱用員工七十四人,當中台籍四十九人,非台籍廿五人,也就是有三分之一為中國籍勞工,馬政府宣稱「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灣」,完全是謊言。

台教會會長呂忠津表示,政府規劃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打算引進員工人數二十%的中國白領來台「商務居留」,擁有五十名台灣員工的企業,可申請十名中國人士來台,擁有二百名台灣員工的企業,則可申請四十名中國人士來台「商務居留」,衝擊我國青年就業權益。

台灣勞工陣線主任洪敬舒說,就業服務法對外國白領勞工來台工作有明確規範,除須經政府審查核可外,也規定每人月薪不得低於新台幣四七九七一元,政府巧立名目,不承認來台從事各種「活動」、「服務」的中國白領是勞工,反而是大開方便之門。

洪敬舒說,中國白領來台應適用就業服務法,比照外國白領薪資下限規定,政府更應與勞團、工會協商,針對包括中國籍白領在內的外籍白領勞工的配額訂出總上限。

職訓局外國人聘僱管理組組長陳瑞嘉回應說,中國白領來台工作目前不屬於就業服務法管轄範圍,而是由兩岸條例來規範;至於是否要規範薪資限制或相關應聘條件,都可以再作設計,訂出規定。

出處: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30/today-p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