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為基層發聲 義美總座當面嗆馬, 馬只聽入半套?


馬英九總統(中)參訪義美食品公司實驗室,在塑化劑風暴後,實驗室忙翻天。 (記者李容萍攝)


馬英九總統來訪,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右)為基層發聲,要官員不要再帶媒體拍攝作秀,讓隨馬總統參訪的衛生署長邱文達等官員有些尷尬。 (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楊雅民/綜合報導〕塑化劑風暴持續延燒,馬英九總統昨天中午參訪義美食品公司桃園廠,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嗆馬」為基層發聲;他直言,不讓業者參與,只有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參與擬定的辦法往往是不切實際的,各院轄市政府應低調、輔導協助餐飲店家、夜市攤商等度過難關,而不是帶媒體前往拍攝作秀,打擊生意。
擁有七十七年歷史的老字號義美食品廠,在這一波塑化劑風暴中安然躲過風暴,但身為食品大廠的義美老總高志明面對馬總統,卻要為基層、同業發聲。
高志明表示,塑化劑事件是複合式的食品污染事件,是歷史、台灣產業、環境的共業,他認為塑化劑風暴不應該責備誰,而是齊心協力。
面對「爆」不完的塑化劑風暴,高志明認為為揭開全民對「產品抽樣、檢測、實驗室」的迷思,網路的謠言必須制止,任意讓人取樣送衛生單位、民間機構檢驗,是非常不妥當的,因為這將會製造很多不實數據,迫使D-day破功,尤其廣大消費者與夜市攤商、小型商店,非常無辜、無奈、無助、可憐的,他認為政府應立即展現有效措施、伸手照顧弱勢、讓人民有所感動。
例如,輔導、指導可以不添加食品添加物的製造技術與製程。告知攤商如何正確使用塑膠製品及器具,並提供無污染的食品原料、半成品供應廠商名單。又如,公開宣布自行攜帶自備餐具,前往夜巿攤商消費、或外帶回家享用美食者,每份一律減價五塊錢等。
高志明說,能安然度過風暴,義美不是靠「檢驗」把關,主要是靠兩大經營理念,即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的事業。義美把關食品安全的五大原則包括原物料來源、物料價格(太便宜可能有問題)、客戶參考名單、實驗室檢驗能力(嚇阻用)、用心驗收,避免所有食品毒害事件。
馬英九讚賞表示,從義美例子可得知只要正派經營,不一定要有實驗室,相關建言會請衛生署、工業局統整參考。
統一︰不該聚焦「遭殃」企業
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昨表示,食品遭塑化劑污染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過去政府並沒有對複合劑進行檢驗,不該聚焦在少數「遭殃」被點名企業。
林蒼生指出,這次事件,真正黑心的是「蓄意」添加有毒塑化劑的食品添加劑業者。有不少企業完全是「被害」,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到不合格的原料,社會不應把所有「垃圾」都倒在那一家公司,「就像一個人吃壞肚子已經受傷,還說他是活該」。
林蒼生說,食品業正好可趁此機會好好反省,未來要更嚴格對原物料進行把關,政府則應檢討食品安全管控系統是否不合理,全面進行檢視。
Source: 自由時報


Liru :「馬英九讚賞表示,從義美例子可得知只要正派經營,不一定要有實驗室,相關建言會請衛生署、工業局統整參考。」 我覺得馬英九沒有捉到重點,重點應該是以兩大經營理念為主,(即做餅是老實人的行業、良心的事業)。義美把關食品安全的五大原則為輔。【包括原物料來源、物料價格(太便宜可能有問題)、客戶參考名單、實驗室檢驗能力(嚇阻用)、用心驗收,避免所有食品毒害事件】,但馬英九只聽入半套,說什麼只要正派經營,不一定要有實驗室,邏緝如同要和中國談和平,但不一定要軍事和外交,這應該叫「投降」,犧牲台灣的自由、人權 、民主。

蔡訪英母校 校長祝當選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記者林恕暉/綜合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九日於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演講表示,中國的崛起對台灣和美、日、歐盟等西方民主集團形成極大挑戰,經濟發展和國際互動可促成中國的自由化、民主化,台灣也會善用「軟實力」尋求國際主流社會的支持,拓展兩岸之間的和平與互動。
她也強調,建構和平與穩定的兩岸關係是台灣與中國共同責任,未來民進黨將以更積極態度與中國對話,但絕不會犧牲台灣的民主,也不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蔡英文同時拜會英國國會上、下議院議員十多人,包括提出「第三條路」的前倫敦政經學院校長、上議院議員紀登斯。紀登斯認為全球氣候變遷的政經學已成為顯學,因應氣候變遷,必會牽涉到經濟開發政策。蔡英文則主張政府應調整核電比重,提出再生能源的輔導產業政策。
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的蔡英文回到母校拜訪,校長瑞斯(Rees)獻上祝福,並期待蔡英文成為台灣的第一位女總統。
蔡英文在亞非學院指出,亞太區域的和平必須有穩定的兩岸關係,維持兩岸和平與穩定是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台灣也不是單獨面對中國,兩岸議題也不僅限於台灣、中國雙方的問題,台灣與世界及亞洲國家共同面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政治、經濟與安全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必須在國際的多邊結構下思考兩岸關係,透過國際共通的規範與準則,平衡台灣與中國實力的不對等,讓雙方保持行為的理性,這對台灣才是最好選項。
蔡英文指出,台灣與中國過去有不同的歷史發展,尤其民主化是建構台灣認同的元素,民主是國家體制的基礎,安全的防線,也是生活方式的選擇,因此發展兩岸關係不能以犧牲台灣的民主為代價,而是必須用民主來捍衛,並確保未來世代的完整選擇權。
蔡英文五日由台北出發前往德、英兩國訪問,預計今天下午返抵桃園機場。

出處: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1/today-p2.htm

司法小事,人民大事!

宜蘭地方法院院長黃瑞華為了一件法官違失懲處案,認為司法院官官相護,法官辦案疏失嚴重,卻輕輕懲處,憤而請辭院長。她堅持司法應以「人」為本,據理力爭,理直氣壯!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這是政治哲學家羅爾斯在經典之作「正義論」的名言,司法是正義的最後防線,司法的小事,人民的大事,法官任何舉措都攸關人民權益,法官有錯不必處分,人民如何期待司法正義?
本案源於宜蘭地院法官陳嘉年被指辦案違失,包括審理未成年少女遭性侵案時,未依規定通知社工員在場,並將被害人的父母趕出法庭,庭訊過程大半時間都在質疑被害人,讓被害少女深感受辱及二度傷害,哭著跑出法庭,以及辦案送卷延遲、拖延撤銷通緝,影響當事人權利等。
陳法官這些「疏失」,對各當事人權利都有重大影響,但在司法巨塔內「高級法官」眼中,都是「芝麻小事」,司法院人審會認為連「情節輕微」都不到,而是「情節非常輕微」,否決黃瑞華簽報的申誡,僅令飭「注意」,等於沒處分。
本案凸顯三大問題:一,司法巨塔內的官官相護利益共同體;二,司法巨塔與人民價值觀的巨大鴻溝;三,司法巨塔內這類疏失很普遍,陳法官的疏失才會被認為「非常輕微」,據此推知,更嚴重影響人民權利而未受處分的,實不知凡幾?
司法巨塔對人民權利,善小而不為,對法官違失,惡小而不懲,司法改革攏係假,巨塔終將倒塌!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談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1/today-f1.htm

禁不起事實檢驗的「方向正確」政策

馬英九總統日前主持執政黨中常會,在聽取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報告後,引據國際競爭力排名等數據,強調政府近三年經濟產業政策「方向正確」。馬英九如此為自己的經濟施政吹擂,原不足為奇,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已是公認的「這個人」人格特質。不過,同一天台北美國商會發表白皮書,明指台灣的出口嚴重依賴中國,而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有其風險性,特別是兩岸政治氣氛充滿變數。白皮書的警告,當然不會讓以「終極統一」意識形態治國的馬英九改弦更張,但足以拆穿他所謂「方向正確」的一派胡言。
馬英九自詡「方向正確」的經濟產業政策是什麼?從三年來其施政表現檢驗,其實只有「向中國傾斜」一項。有如美國商會所指出,二○一○年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出口比重高達四十一.七%。相形之下,亞洲其他新興經濟體,其經濟復甦動力都比台灣平衡而多元。例如,同一年南韓對前三大出口市場的出口量,占其出口總額四十七%;而新加坡前三大出口市場占出口比重僅三十二.八%。如今,我國不僅出口集中中國,對外投資也把七、八成雞蛋放在中國這一籃,如果再計入「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數字,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事實上虛有其表,工作機會也大量流失。經貿投資如此偏倚失衡,只有心懷「終極統一」的偏執狂,才會以「方向正確」描述現狀。
經貿獨沽中國一味,給台灣帶來整體利益了嗎?馬英九主要以國際競爭力為其自我吹噓的根據,但是做國際評比,最確實的仍是經濟政策最終所反映的經濟總體指標。就此而言,馬英九主政的台灣,根據「經濟學人」評比,失業率四.四%,為亞洲「四小龍」最高;今年經濟成長四.○%,為「四小龍」之末。再看所得分配,貧富(五%最高最低收入比)差距高達七十五倍,極為懸殊。這麼差勁的整體經濟指標,大概只有馬先生好意思自稱政策「方向正確」。
更惡劣的,在馬政府一味傾中政策之下,如今中國觀光客已經取代日本客,成為最大客源,但因其「量多、值低、質差」,正使經濟社會付出代價,觀光旅館投資泡沫且已然成形。同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加速台灣技術、資金、人才、就業機會西進,並延續近年以降低成本為首要考量的政策,導致原應重視品質、價值及利潤的產業,即使是所謂高科技產業,也淪為「沒有臉」、「為人作嫁」的代工、微利廠商。
執政超過三年,即使只純就經濟指標來看,都不能印證其經濟政策「方向正確」;如果再把中國企圖併吞台灣的基本事實計入,即可凸顯:只有別具用心者,才會把一味傾中當作政績來自吹自擂。有如國防專家瓦特茲(Barry Watts)上月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所警告,中國正順利執行以經濟糾纏(economic entanglement)套住台灣的戰略。瓦特茲告訴國會,這一策略一旦得逞,台灣陷入中國所佈下的經濟陷阱,按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兵法,中國不必經由軍事攻擊,即可以經濟奪取台灣。瓦特茲曾與台灣國安高官討論中國動武的可能性,他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廠商受到較低勞動成本等誘因,而導致高科技及企業大量西進中國的現象。」
瓦特茲的警告,正足以說明中國何以頻頻宣稱「讓利」,並派各省「領導」以採購為名,在馬政府配合之下,對台灣經濟統戰與瓦特茲同樣直指問題核心的,是美國沙特(Robert Sutter)教授,他針對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提出針砭,強調雙方緊張情勢降低,以及日益密切的經濟社會互動,已降低了台灣的「行動自由(freedom of action)」,台灣將愈來愈受限於必須配合中國,走向終極統一的道路。同時,台灣也逐漸失去美國的支持,美國已不希望為了台灣而與中國開戰。
兩位美國專家學者的觀察警告,顯然比「統迷心竅」的馬英九來得客觀而接近事實。有如台灣社會在三年痛苦經驗之後,最近越來越多人得到一項結論:馬英九所刻意強調的,常是他做不到或不願意做的;所謂「準備好了」、「完全執政、完全負責」、「苦民所苦」、「一中各表」等等,莫不如此。如今本性難移,「方向正確」只是再增添一例而已。




出處: 自由時報社論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1/today-s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