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禁不起事實檢驗的「方向正確」政策

馬英九總統日前主持執政黨中常會,在聽取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報告後,引據國際競爭力排名等數據,強調政府近三年經濟產業政策「方向正確」。馬英九如此為自己的經濟施政吹擂,原不足為奇,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已是公認的「這個人」人格特質。不過,同一天台北美國商會發表白皮書,明指台灣的出口嚴重依賴中國,而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有其風險性,特別是兩岸政治氣氛充滿變數。白皮書的警告,當然不會讓以「終極統一」意識形態治國的馬英九改弦更張,但足以拆穿他所謂「方向正確」的一派胡言。
馬英九自詡「方向正確」的經濟產業政策是什麼?從三年來其施政表現檢驗,其實只有「向中國傾斜」一項。有如美國商會所指出,二○一○年台灣對中國及香港出口比重高達四十一.七%。相形之下,亞洲其他新興經濟體,其經濟復甦動力都比台灣平衡而多元。例如,同一年南韓對前三大出口市場的出口量,占其出口總額四十七%;而新加坡前三大出口市場占出口比重僅三十二.八%。如今,我國不僅出口集中中國,對外投資也把七、八成雞蛋放在中國這一籃,如果再計入「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數字,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事實上虛有其表,工作機會也大量流失。經貿投資如此偏倚失衡,只有心懷「終極統一」的偏執狂,才會以「方向正確」描述現狀。
經貿獨沽中國一味,給台灣帶來整體利益了嗎?馬英九主要以國際競爭力為其自我吹噓的根據,但是做國際評比,最確實的仍是經濟政策最終所反映的經濟總體指標。就此而言,馬英九主政的台灣,根據「經濟學人」評比,失業率四.四%,為亞洲「四小龍」最高;今年經濟成長四.○%,為「四小龍」之末。再看所得分配,貧富(五%最高最低收入比)差距高達七十五倍,極為懸殊。這麼差勁的整體經濟指標,大概只有馬先生好意思自稱政策「方向正確」。
更惡劣的,在馬政府一味傾中政策之下,如今中國觀光客已經取代日本客,成為最大客源,但因其「量多、值低、質差」,正使經濟社會付出代價,觀光旅館投資泡沫且已然成形。同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加速台灣技術、資金、人才、就業機會西進,並延續近年以降低成本為首要考量的政策,導致原應重視品質、價值及利潤的產業,即使是所謂高科技產業,也淪為「沒有臉」、「為人作嫁」的代工、微利廠商。
執政超過三年,即使只純就經濟指標來看,都不能印證其經濟政策「方向正確」;如果再把中國企圖併吞台灣的基本事實計入,即可凸顯:只有別具用心者,才會把一味傾中當作政績來自吹自擂。有如國防專家瓦特茲(Barry Watts)上月在美國國會聽證會所警告,中國正順利執行以經濟糾纏(economic entanglement)套住台灣的戰略。瓦特茲告訴國會,這一策略一旦得逞,台灣陷入中國所佈下的經濟陷阱,按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兵法,中國不必經由軍事攻擊,即可以經濟奪取台灣。瓦特茲曾與台灣國安高官討論中國動武的可能性,他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廠商受到較低勞動成本等誘因,而導致高科技及企業大量西進中國的現象。」
瓦特茲的警告,正足以說明中國何以頻頻宣稱「讓利」,並派各省「領導」以採購為名,在馬政府配合之下,對台灣經濟統戰與瓦特茲同樣直指問題核心的,是美國沙特(Robert Sutter)教授,他針對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提出針砭,強調雙方緊張情勢降低,以及日益密切的經濟社會互動,已降低了台灣的「行動自由(freedom of action)」,台灣將愈來愈受限於必須配合中國,走向終極統一的道路。同時,台灣也逐漸失去美國的支持,美國已不希望為了台灣而與中國開戰。
兩位美國專家學者的觀察警告,顯然比「統迷心竅」的馬英九來得客觀而接近事實。有如台灣社會在三年痛苦經驗之後,最近越來越多人得到一項結論:馬英九所刻意強調的,常是他做不到或不願意做的;所謂「準備好了」、「完全執政、完全負責」、「苦民所苦」、「一中各表」等等,莫不如此。如今本性難移,「方向正確」只是再增添一例而已。




出處: 自由時報社論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1/today-s1.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