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品婕
不久前,陳為廷因為轉載網路圖片,發現《時報周刊》副總編輯林朝鑫現身旺中併購案的抗議隊伍,質疑為旺中自導自演,遭到林朝鑫提告。當時,旺中旗下媒體對陳為廷展開火力十足的攻擊,公開個人資料,指稱陳為廷「刻意修圖」誹謗林朝鑫,更在談話性節目上輪番進行抨擊。
這件事情與早先發生的黃國昌教授事件,讓我們看見媒體已然成為打壓異己的武器,假揭發真相之名,行媒體霸凌之實,以社會公器行使個人私刑,懲罰抨擊媒體的異者,警惕所有質疑媒體的人;媒體不再客觀公正,會受到老闆的左右、受到財團利益的影響,必要時,會聯合起來對抗對自己有害的市井小民。因此,我們看見媒體壟斷後的可怕。
日前,陳為廷在立法院指教育部長「說謊、偽善、不知悔改」,三度要求部長道歉一事,隔天聯合報卻以兩版篇幅提出批評,忽視陳為廷的訴求,以態度及禮貌問題來轉移焦點,配合圖片而塑造成一場學生訓斥部長的氛圍。
幸好拜網路所賜,社群網路上流傳的影片能還原事情真相。但從這件事我們看見媒體斷章取義、引導讀者跳入早已設置好的圈套中,進而模糊焦點。媒體的守門人職責應是忠實報導以呈現真相,並非扭曲事實,煽動對立而造成誤解。因此,我們看見媒體主導議題的可怕。
發生在陳為廷身上的事,讓我們看見媒體的可怕,也證實了媒體多元自由的可貴與必要性。在對學生態度與台灣教育提出質疑時,是否也要換個角度想想,「我們的媒體到底怎麼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畢業生,現為研究所考生)
◎ 李銘杰
就筆者的經驗,許多本來大力撻伐陳同學的人,在瞭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有相當的比例會認為陳同學並沒有過當的行為。有人會說,這表示仍有相當比例的人也不贊同陳同學,那是正常的,那並非筆者強調的重點,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但前提是,意見產生前的資訊要完整且正確,接下來的討論才有意義。而近日來媒體操作和壟斷式的報導方式,使得許多人接受資訊的管道充滿偏見,無謂的對立因此產生,而真正應該被解決的媒體壟斷問題,焦點就這樣被模糊了。
(作者為台大職衛所博士生,政大法科所碩士生)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