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政治其實沒有特別黑暗

李拓梓 2013/05/09
 
 
還在讀研究所的時候,我常在對面的Starbucks唸書,透過窗戶可以看見外面的綠樹,是什麼樹我並不知道,但總覺得很美。台大當然沒有很好唸,老師對學生要求很高,同儕競爭的壓力更是可怕。在台大最麻煩的地方,就是大家認為你什麼都應該要好的理所當然,所以老實講,那段期間讀書的壓力很大,印象裡面應該不是很快樂的四年。     我以前都覺得自己不是左派,所以在在全球帝國主義霸權的勢力範圍活動也沒什麼。沒想到相隔多年,再度回到台大,才發現台大已經被麥當勞圍成一個五菱廓,而我也一度越來越往左傾斜,雖然還是堅決否認自己是左派。不過在這段期間,越來越發現很多當年宣稱自己是左派的人,都站在我右手邊。

 政治都在走後門?

    世界變了,台大的校園也變很多。但這幾年我偶而回到台大,卻不感覺到讀書時代那種壓力。有一年我來社會所修課,上課前也會刻意跑去Starbucks小坐,懷念一下那種準備上課的氣氛。但比較起來,學校再累,都不會比工作更累,到學校感覺就變得好輕鬆。畢業之後偶有機會,讀到楊佳嫻的散文,描寫有關溫州街的種種,才想起我和溫州街真是一點也不熟,為什麼?因為來學校,幾乎都是走後門呀。

    所以我爸媽就給我評論,他們說,所以你讀政治的人,就是習慣「走後門」嘛。奇怪,不知道為什麼,我讀的科系,老是在學校後門,東海也是、台大也是,連現在讀清華都這樣。弄得我們都走後門進出,感覺很不光明正大。

    其實我要告訴大家,各行各業都有走後門的人,不是只有政治圈有在走後門。很多小朋友讀薇閣國小,也都是靠走後門的。薇閣國小非常了不起,就算你是立法委員去關說,他都還要問一下你算哪根蔥。所以要講走後門或者特權這回事,真的不是只有政治圈才有。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設計校園的人,都對政治圈愛走後門有根深蒂固的錯誤印象,才會把政治系都放在走後門進出的地方。

 政治很黑暗?

    那麼,政治很黑暗嗎?很多年前我讀楊照的某本書,合先敘明,他當「新新聞」總編輯之後我就很少看他的東西了,直到最近因為他老人家又開始寫少年回憶和樂評,才又翻翻看看。他說他當初加入政治圈,是因為他認為政治很黑暗,他的任務是讓政治不要那麼黑暗。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

    我不認為政治特別黑暗,或者我們應該要說,到處都有黑暗的事情,政治圈沒有特別嚴重。比如學術界,你要找工作,真的都靠發表嗎?關係都不重要嗎?學術界都沒有爭權奪利嗎?你們有看過「白色巨塔」吧?不管是山崎豐子的,還是侯文詠的,裡面關於醫師圈、學術圈的爭權奪利,比政治圈有過之而無不及。政治圈最後起碼還得用選票來決定,這些圈就不一定了對不對?

    有一次我聽到一個政府官員,在抱怨某某學者。他說這票人都是一掛的,專門在搶錢承包政府的委託研究,如果沒有給,他們就一狀告到南昌街一號(總統官邸)去。其實他們也不一定真的去告,只是政府部門聽到「南昌一號」,就會覺得很恐怖,於是通常都會給錢。問題是給錢之後,這些人做的研究像話就好了,有的簡直做的像是大學生的期末報告,搞不好就是學生期末報告拿來剪貼的。但委託研究單位知道這是誰誰的朋友,多半也就默不作聲。政府很多委託研究都沒有公開,應該要依照政府資訊公開的法規通通拿來公開,大家才會知道你們納稅的錢都被怎麼浪費去了,剛好現在在納稅,聽到這個事情,心裡就特別氣。

    所以我很愛講,「政治的黑暗我們都有所準備,但學術的黑暗總讓人猝不及防」。我講這些是要說,每個圈子都有光明面和黑暗面,每個領域也都有他權力鬥爭的一面,我們不能因為政治圈內這些事情天天被報導,就認為政治圈特別黑暗。

 派系政治和民進黨

    再舉一個例子,最近大家都在講民進黨的派系又怎樣怎樣了,什麼人頭黨員、染黑之類的。其實派系沒什麼,派系就是一群人的集合而已,有人就會有派系。你們大學生上課自己都會組成小圈圈了,政黨裡面有派系有什麼了不起?要是黨內沒有派,那麻煩才大。

    我曾經聽過一位前輩這樣描述派系,他說我們都是開計程車的,派系就是車行;所以我們各自靠行,但不影響大家都想把乘客平安的送回家。我所理解的派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民進黨要初選,所以大家會走各自的派系,來獲得支持、奧援來贏得政黨初選。初選過程難免會有一些恩怨,但這些恩怨一般不會影響到最後的大局,我隨便問你們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是哪個派系的,除非你們長期觀察或身在其中,不然大概也講不出什麼所以然來。我還常看到周刊記者寫錯人家的派系歸屬。

    很多人說民進黨是派系分贓,我承認這個政黨在議決時,經常得考慮派系的平衡。但是民進黨決策是合議制,除了2008年到2012年蔡英文因為當時的氣氛,而成為具有特殊權力的黨主席之外,幾乎完全是合議制的。即便有那樣的氣氛,蔡英文在決策時也得顧慮各派系的感受,不分區立委提名就是這樣,當時選罷法已經規定要把政黨初選的代繳黨費行為納入賄選,所以如果民進黨一辦初選,一定會雞飛狗跳,各派系就想說,個派系的實力多少大家心裡有數,與其選的烏煙瘴氣,不如由主席直接指定。也許民進黨的名單看起來不見得很漂亮,但到現在檢視,民進黨的名單比較像樣,還是國民黨的比較像樣,我想社會自有公斷。

    我講這個例子是要說,這就是民進黨的結構,所有的決定不可能天外飛來一筆,只能穿著衣服改衣服。因為黨工、公職都來自各派系,民主國家要重視民意,黨內民主也得注重大家的感受,我們不可能獨斷獨行,去做一些譁眾取寵的決定。

    問題是,為什麼黨公職和黨工來自派系?這是和黨的組成有關。當初成立民進黨,本來就是很多不同的山頭,像是黨外編聯會、黨外公政會、深耕,等等好幾個系統聯合起來成立的,在威權時代敢違法組織政黨,本來也要一定的勇氣,所以敢站出來的都算一方之霸,自然會有誰也不服氣誰的問題。這是政治環境所造成的政黨結構問題,國民黨早期也是這樣,陳立夫兄弟一掛、政學系,軍隊裡面還有西南系、桂系、黃埔系,也是派系林立。蔣介石認為在中國的失敗就來自這裡,所以來台灣之後蔣介石開始強力壓制派系,也才解決這個問題。但你要想,他是獨裁者耶,他有槍,而且他的政敵幾乎都留在中國,你們應該不會期待民進黨有這樣的主席吧?

 沒有派系就會比較好嗎?

    沒有派系會比較好嗎?其實沒有派系是不可能的,經過幾十年,國民黨也陸陸續續出現一些中央派系,像是88年的主流非主流、後來的馬金和其他大老關係,只是國民黨鬥爭起來比較像「後宮甄環傳」,陰狠但是不顯著。現在國民黨的中央派系因於這樣的傳統,外界看起來就沒有那麼明顯,但他的派系仍然是存在的。你不能說他派系沒有公開叫陣,看起來就很團結,其實他們鬥爭起來比民進黨狠多了。民進黨的派系鬥爭像是青少年打群架,就算打的頭破血流,打完躺在操場上面喘喘氣,明天又可以是好朋友。

    國民黨的不是,他們表面手牽手,背地下毒手。現在連馬關係很差,全世界都知道;廖了以辭官回去台中,胡志強居然說,廖了以很孝順。這種事情民進黨絕對不會發生,民進黨就是大家互相殺一殺,輸的支持贏的,或者如果真的太強人所難,輸的至少不可以扯人後腿。如果你輸了還要扯人後腿,像有一位南部長的很高的政治人物,那你就會被支持者唾棄。

    可是你說國民黨真的沒派系嗎?小圈圈難道不是派系?小圈圈跳過黨內的政治平衡來決定不分區立委的人選。一看名單好像很漂亮,後來呢?為什麼納稅人要付那些不熟悉政治的人薪水讓他們學習立法委員要怎麼當?所謂形象牌真的就可以把自己的理想投注在問政上嗎?稅改專家呢?弱勢團體呢?    政治有政治活動運作的邏輯,一時名單漂亮,最後證明你是沽名釣譽,那只是用這些亮麗的名單在欺騙選民而已。選民會上當一兩次,但是不會上當三四次。你為了一時的勝選這樣弄,其實也是經營自己的小圈圈,其他的人只是因為你當權所以暫時買你的帳,你怎麼知道他背後不會對你下毒手?把兒子都帶去北京請習近平多多照顧,難道都沒有意在言外的意思?

 派系本就是政治的常態

    我只是要說,到處都有派系,不是你形象高潔,就不會經營派系。像我們前陣子開小學同學會,同學會這種事情很現實,大家都不願意把實情講出來而已。同學會是給在社會上混得不錯的人參加的,我那群小時候就很要好的同學,其實小時候功課都是不錯的。這種聚會難道不帶有小圈圈的氣氛?從小時候就是小圈圈,所以現在來往的人還是這一些,同學五十幾個人,為什麼只有這十幾個人有在聯絡?難道這不是小圈圈?又比如你們自己在學校,都沒有跟誰好誰不好?

    到處都有派系,這不是政治圈的特殊現象。也不是有派系就是壞事,因為派系代表著這群人有同樣的目標和想法。在政黨裡面,派系就是大家有同樣的目標,但是對於完成目標的手段有不同看法的人的集結,如果目標都是一致的,那中間手段不一樣的競爭,並無礙於「大家都在開計程車」這個事實。所以各派系都支持民進黨的理念,只是手段不一樣,而黨的結構就是這樣,所以從政黨員必須要靠行,這就是我們在內部,所看見的民進黨派系問題。我從來都不認為這是民進黨很黑暗的象徵,反過來說,如果今天民進黨沒有派系了,我才覺得很可怕,以後中常會都沒有不同意見了,那主席不是可以為所欲為嗎?

 政治的善惡兩面性

    這幾年我在寫東西的時候,一直在反省一件事。就是政治裡面有沒有「善」這件事情。我算是很現實主義的人,這是我的政治實務養成過程的關係,所以我一直認為,政治即使不特別黑暗,但狗屁倒灶的事情少不了。所以我剛剛舉的例子要說的都不是政治不黑暗,而是政治不比其他的領域黑暗。

    可是所有的領域都有善惡兩面,即使是勸人為善的宗教,也都有黑暗的一面。有看過「刺鳥」嗎?樞機主教的競爭也讓人大開眼界吧?主教就是權力的象徵,有權力的競爭,其中就有政治。佛教也是一樣,自古佛教介入政治的例子就很多,有時候還會引起政治反撲,但我們總不能拿這幾個例子來說,就說宗教裡面都沒有善人吧?

    政治也是一樣,政治固然有黑暗的一面,但也有明亮的一面。幾天前我在看司馬遼太郎的「坂之上之雲」,其中一段在講日本頒布憲法,預定次年舉行總選舉。當時所有的年輕人都以政治為目標,大家都覺得四民平等,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參加選舉,當太政大臣,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日本最後走向戰爭之路,司馬遼太郎藉著很多人,比如夏目漱石之口,來表達反對戰爭的政治理念。這個憲法頒布,為日本帶來了光明與黑暗,光明的一面是日本要走向民主,黑暗的一面是日本沒有實現真正的民主,反而一步一步走向了戰爭之路。這種兩面性其實也是政治的兩面性,他可能有善的一面,也一樣有黑暗的一面,和你所接觸的任何領域,其實是一樣的意思。只是政治因為匯集公眾利益,具有高度的公共性,所以特別受到矚目。

 參與政治是必要的事情

    上星期我在清大演講,講了一些立法院的亂七八糟的事情,說有些人沽名釣譽,所以你們所看見的國會,和真實的國會其實有點差距。所謂形象牌,其實也不見得那麼優秀,他所外在顯現的,和他真正在做的,可能有些差距,比如賴素如那樣的狀況。也可能反過來說,有些你以為很有爭議的立委,在國會內其實很受尊重歡迎。那你才要想想,你為什麼會對國會有錯誤的印象?你所理解的善惡從何而來?  

    要解決這些疑問,我認為關鍵還是在參與。因為政治涉及了分配的權力,正如你們讀過的經典教科書寫的「權威性的價值分配」那樣,其實是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的。

    比如被我戲稱為「繳多領少晚退休」的年金改革,我問到目前為止每個人對這件事情都感到很受傷。行政院版本出來之後,我們辦公室被劃分為四大族群,第一個今年60歲,他是「領得多」,第二位同仁45歲,他是「領得少」,第三位是我本人,35歲,我是「領不到」,因為政府說改變後勞保可以稱30年不倒,30年之後我剛好65歲。第四位是28歲的小姐,他是「倒了」。

    如果我本來65歲可以退休,但是因為行政院一聲令下,我要67歲才能辦理退休,那政治怎麼會和我沒有關係?所以大家不應該因為覺得政治怎樣怎樣,就逃得遠遠的,好像政治很髒,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最好。你不碰他,他也是會來找你的,與其這樣,不如正面迎戰。與其空口抱怨你選區的立委很糟糕,不如真正去投票改變;與其一天到晚抱怨國會很爛,不如先知道,國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而你眼中所謂的「好立委」是什麼?真實世界的他們真的好嗎?這是我很鼓勵大家來參與這個活動的主因。

 時時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參與政治的初衷是什麼?我認為這是每個政治從業者都必須問自己的問題。我們不一定都道德崇高,其實我們都常犯些小錯,也會違規停車,或者騎車沒戴安全帽,我們也都不過是平常的上班族罷了,只是我們在政治圈裡,這個圈子剛好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但如果凡事都有善惡面,我們自己的性格也會有善惡面。    至少我常常會問自己,當初為什麼會想走這條路?我最愛講,其實我們都像是司馬遼太郎筆下的角色,《龍馬行》裡面的維新志士、《最後的將軍》裡面的幕閣、《坂之上之雲》裡面的明治少年。這些人不見得都是完美的典型,龍馬也常常有挖鼻孔抓癢的動作,還有聽說他不太愛洗澡。但這些都無損於司馬筆下的他對當時日本的變局有理想、有實踐能力。

    我們從事政治這條路,一開始不就也是因為對國家的未來有理想?這些理想不會因為我們個人亂丟垃圾或者違規停車而有所改變,當然我不是要大家都去闖紅燈之類的,我只是要說我們在政治圈裡面的人,也不是特別秀異,只是對國家有理想的普通人而已。而是我們相信,這個國家有更好的未來可以去,而我們可能比現在的執政者,有更好的藍圖,值得推銷給人民。我們的工作就是說服人民,交給我們,這個國家可以更好。這樣的東西,就叫做「理想」。

    理想和現實之間當然會有落差,但每個人的人生之中,要去努力的,不就是去彌補這其間的落差?我們的理想不是隨便去畫大餅,無憑無據地說六三三,那樣就是欺騙。人民會給你時間檢證你的承諾有沒有實現,但如果你再三的跳票,中就會失去人民的信任。而我始終認為,當代的政治之所以給人家那麼多的負面印象,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政治人物亂承諾,最後把承諾變成一種欺騙,並且常態性的欺騙,所導致人民的失望反撲的結果。今天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接下來我們把時間交還給主持人,謝謝。

本文是2013/5/8晚上 在台大為想想論壇
"鬥陣落來摻政治"活動座談的講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