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親子會客室〉追求刺激 孩子玩抓茫

圖/王孟婷
圖/王孟婷
抓茫真相 乎你知

文/柯俊銘
這一陣子校園中傳出有學生在玩「抓茫」(註:以台語發音),引起教育當局的重視。

聽到「抓茫」,許多人大概是一頭霧水,但其出現至今已有半世紀的歷史,在國外又有「窒息遊戲」、「太空猴子」、「驚魂小雞」、「九重天」等別稱,目前仍在歐美、港澳與中國等地區的青少年間流行。

該遊戲的原理是透過人為方法,促使心臟的血液不能流至大腦,造成短暫性缺血,進而達到窒息狀態。遊戲者在失去知覺期間,除了會有抽搐、翻白眼等類似休克的表現外,也常會經歷幻視(如看見逝去的親人或彩光)、幻聽(如蚊子、蜜蜂叫聲的高頻率音波震動)或飄體幻覺(如在無重力狀態下飄浮),甚至有個案報告說類似吸食K他命後出現的虛幻感,但整體而言還是因人而異。

專家指出,該遊戲會受到青少年的歡迎,除了可以藉此尋求刺激與快感,體驗瀕臨死亡的感覺外,也能在朋友、同學之間互相炫耀和取悅。

但可怕的是,該遊戲極具危險性,大膽嘗試的結果除易引發中風、心臟病、癲癇或造成腦傷等後遺症外,若時間點與力道未控制好還會致命,可說是得不償失。

<國外研究>玩到喪命 誤以為自殺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先前做過的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美國大約有20%的青少年玩過該致命的遊戲。在1995年到2007年間,至少有82名青少年因玩這類遊戲而喪生,他們的年齡多集中在6至19歲間,但報告中的統計人數僅是保守估計,因為許多案例都被誤認是自殺而未列入。

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小兒科」也曾有相關論文發表,研究者針對美國某州五千多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1/16的受訪者玩過該遊戲至少一次。而玩過該遊戲的孩子中有近2/3者承認玩過不只一次,超過1/4的人表示玩過至少5次。另外,玩該遊戲的兩性比例相當,而平時有從事性活動、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有使用菸、酒或毒品者,為玩該遊戲的高危險群。

<師長看過來>孩子在玩? 從細節觀察

有鑑於此,基於「三級預防」的觀點,對於家中有青少年的家長或學校老師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一、主動和孩子對話,詢問他們是否曾目睹過,或者是知道有誰在玩,提供適當的教育,協助其明白玩該遊戲的風險為何。

二、觀察孩子的上網喜好,比方說常造訪的網站、部落格或聊天室,留心當中有無討論或教導如何實施該遊戲的內容。

三、注意孩子可能有在玩的跡象,例如經常抱怨頭痛、頸部出現不明瘀青、眼睛布滿血絲、臉上有出血性瘀點、呼吸粗嘎、一段時間獨處後看似恍神,或房間內的家具、門把繫著毛巾、繩子、皮帶、領帶等可套圈的物品。

一旦確認孩子有在玩,務必要審慎看待,除向其表達擔憂與關懷,提高監督程度外,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衛生專業(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與社工師等)的協助,如此才能避免進一步的傷害或遺憾發生。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