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新聞快報 | |
作者 民報記者許銘洲/編輯 | |
2017-10-23 | |
台灣是個豐富族群的多元社會,本就不該獨尊中文。圖片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近來鮮明例證之一,為台灣網友,在國家發展委員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案,要求把台灣時區由目前的GMT+8(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加8)提前至GMT+9,以便與日本、韓國同一時區,脫離大陸標準時區。連署時間短短2天,已獲7千多人支持,跨過提案人數門檻, 主張更改台灣時區的提案理由指出,變更台灣時區可以象徵性脫離與中國一致性附從關係,讓來到台灣的陸客、外國旅客潛意識體會到台灣與大陸並沒非同一關係。而且台灣時區如果提前1小時,冬季下班時間天色就不會那麼暗,夏季也可充分利用陽光時間。國民黨立委李彥秀則指出,時區調整對提升台灣國際地位一點幫助也沒有,與強化主權也沒有關係,某些民眾「逢中必去」,突顯出國族認同自信心不夠。 事實上,中台之間為一邊一國關係,本來就有所必要「逢中必區(隔)」,這跟台灣人的國族認同自信心不夠,有何連帶關係? 最可笑的是,《旺報》10月15日發表淡江大學教授林金源的一篇專文,名為「棄中習英,邯鄲學步」,邯鄲學步原意為忘其所能的意思。專文內容指出:「台獨政府除了對另一「大眾語言」中文棄如敝屣之外,他們其實很想讓閩南語(現訛稱為台語)變成『國語』。此計若得逞,將進一步摧毀台灣人思考能力與邏輯。」 林教授的偏見觀點,可謂聞所未聞。學習另一種語言,只會擴充自己的文化視野,增進溝通能力;從來沒有聽過,學習母語會「進一步摧毀台灣人思考能力與邏輯。」更何況,台灣人說河洛話、福佬話(即目前通稱為台語)的族群比率達7成,如透過立法將其語言地位提昇為「國家語言」,有何不妥?其次,1949年來台,講北京話的中國人,其人口比率只佔台灣13%,比客家人口的15%還少,都可以讓北京話成為「國語」,為何河洛話,卻不能成為「國家語言」? 林教授又大刺刺指控,台灣現在是台獨政府當家,這番指控實為失去理智;蔡政權是經由台灣選民56%支持,民主投票所產生;並非像中國共產黨,只是個一人黨,朕意即黨意。林教授在台灣這個言論自由社會,可以自由表達其親中觀點;但是千萬別「媚共」。 林金源教授獨尊「中文」妙論全文 在高中國文的文白比率爭議中,主張刪文言文教材者的理由之一是:學生學文言文很辛苦。現在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之議再起,不知道學生學英文和文言文,哪一項比較辛苦? 有人說,學英語可增強台灣競爭力,苦也值得。請問:當今76個把英語定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中,除具有特殊歷史背景的歐美各國和澳、紐(之)外,誰的每人所得比台灣高?誰比台灣更具競爭力? 目前台灣多數大學生無法嚴謹思考、清楚表達,主要原因是從小沒學好中文。語文不只是溝通工具,它還是文化和價值觀的載體,也是思考、分析的平臺。獨派其實都是韓愈的好學生,深刻體會「文以載道」的道理。他們為了拆解大「道」,就毀去中「文」。台灣人中文程度下降後,有利台獨建國,但也必須自嘗苦果。中文不好,對競爭力的斲傷會發生在各行各業工作者的身上,英文不好,只影響與外國有直接往來且不容許找翻譯的行業。 在美國稱霸的年代裡,學英語可獲取各方面的「規模經濟」,因為美國是最大市場、創新大國、各種標準與規則制定者。但是時移勢轉,中美二強此長彼消,明日中國將是昨日美國。當全球各地越來越多人學中文時,台灣卻拒搭大陸經濟發展的順風車。當萬邦來朝講中文時,我們卻邯鄲學步說英語。 據說加強英語是新南向政策的一環,但此中邏輯很錯亂。新南向是為了獲取規模經濟,但為什麼台灣要放棄一個講中文、規模更大的經濟體,反而用拗口英語去和一些小經濟體打交道?(編註:台灣人從來沒有倡議放棄中文)基於政治目的,台灣小學生除了學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之外,還被鼓勵學東南亞語言。學習上述這些「小眾語言」的目標是「在地化」,學習「大眾語言」英語的目標是「全球化」。台灣政府到底要孩子往哪裡走? 台獨政府除了對另一「大眾語言」中文棄如敝屣之外,他們其實很想讓閩南語(現訛稱為台語)變成「國語」。此計若得逞,將進一步摧毀台灣人思考能力與邏輯。 台灣光復後,政府成立「國語推行委員會」推廣國語(普通話)。近日瀕臨被教育部解散、接管的《國語日報》,創於1948年光復節。「國語會」和《國語日報》當年的領導者大多來自大陸,他們不但不排斥閩南語,還提倡利用閩南語學國語。因為漢語和日語是截然不同的語系,但閩南話是漢語的方言,兩者語法基本相同,所用文字亦同,語音上也有對應關係。利用閩南語學國語,是合理可行捷徑。 可惜現今的「台語」全然走調。第一,獨派厚今薄古,只用閩南語描述、討論1895年之後的台灣經驗,避開台語和古代中國不可分割的關係;第二,現代台語「以音害義」,把閩南語變成拼音文字,它和中文的連結遭到破壞,「請採」(或「請裁」、「卿裁」)被寫成「青青菜菜」;「走精」被寫成「走鐘」。一般人沒有探究閩南語正確書寫方式的能力,獨派更坐視閩南語離中文越遠越好。 當年《國語日報》推行國語的目的,是讓兩岸融合。現在台獨政府強化英語、「台語」的目的,則是要兩岸分離。 Source: 民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9187&Itemid=76 |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學習本土語言會摧毀台灣人思考能力與邏輯」論述太爆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