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海瑞 | |
2014-04-13 | |
上月馬英九總統才信誓旦旦地說,若服貿無法通過,將影響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十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金明表示,他看不見當前爭議與TPP有什麼直接關聯;這無疑也否定了過去馬政府所強調的,ECFA是台灣加入國際FTA的先決條件(ECFA沒完成,FTA難洽簽)。在台灣服貿爭議最敏感的時刻,金明狠狠賞了馬英九一巴掌。 當天出手的還有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他說,台灣方面認為服貿只有大企業受益,若他訪問台灣,願意與台灣的中小企業對話。張志軍擺明了在數落馬和中小企業的對話不足,溝通上有問題。 對話、溝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由經濟既難迴避,當遇到對台灣主權有威脅的中國,如何有為有守,循序漸進。從這個層次看,對馬英九出拳最重的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去年七月,李顯龍出席亞洲洞悉會議(Asian Insight Conference 2013)時指出,「區域整合應按部就班改善彼此的貿易障礙,但某些國家在破除貿易障礙時,無法做到服務業及其項目的交流,因為服務業開放不僅有經濟上的原則問題,更有政治的敏感,一旦因項目開放錯誤,導致國家經濟垮了,政府是要負起責任!」李顯龍甚至把話說得極端直白,「如果政治是錯誤的,你不能得到正確的經濟發展。」 這本來只是要給吸食中國經濟鴉片High昏頭的馬英九當頭棒喝,但出手太重了,傷了馬身—李的談話也成為此次反服貿者最有力的依據之一,逼得李顯龍最近在言論上不得不做出「補救措施」。 這三棒分別來自與台灣關係最緊密的中、美兩國,以及對兩岸了解最深的友邦新加坡,不同層面點出馬的盲點與不足,意義非凡,有助困境中的鹿角(經濟學人語)走出進退兩難的泥濘。無奈學運後,馬還是沒有清醒,反而在落幕當天又主動出擊,推出馬王之爭續集(準備提上訴,撤銷王黨籍)。 領導之昏庸,幕僚之無能,莫此為甚。 (作者為百大企業資深經理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美中星三國聯合「教訓」馬英九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