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自經區條例逕付二讀,怪!

作者 杜宇   
2015-09-16
立法院週二處理變更議程案,國民黨團將《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由委員會中抽出,逕付二讀,民進黨竟未強力阻擋,令人訝異!該案雖然還需經過協商,但以國民黨的席次優勢,若民進黨消極作為,還是有可能過關,強力衝擊台灣農業與農民。
日前歐盟因查獲中國太陽能產品透過台灣自由貿易港區轉運,並偽報台灣產製,在今年五月底公告對台灣太陽能產品展開反規避調查,若違規行為屬實,我國廠商會被納入原有反傾銷稅及平衡稅措施的實施範圍。這例子,足以說明我們對於自經區將開放中國八三○項農產品進入區內加工、再以台灣製造名稱出口,對本土農業衝擊之憂心所在。
MIT農產品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的評價,當然必須與以中國原料產製的農產加工品明確區隔,例如標示原料來源就是個辦法,事實上美國、韓國、日本也有類似規範,但是我國農業部門卻一再以示範區內若強制做此規定,有違自由化的核心精神,而不願採用,致無法解決中國農產品「借殼上市」變MIT的問題。
另,自經區原以進口國外農產原料為主,經外界反彈,政府部門雖同意區內加工廠透過契作方式也可以使用本土農產原料,但因契作數量有限且不具強制性,廠商基於成本、供貨穩定度、生產線等考量,不太可能會採用本土農產原料,國內農民沒有實質受益。我們認為,應明文規定自經區內廠商應採用一定比率本地農產品(可依工廠規模、原料種類、國內產量等做調整)。
再者,自經區內諸多業務涉及公權力的行使,如對進口農產原料食用安全與疫(疾)病管控、管制加工後產品不得流入國內市場、區內成品可掛與不可掛MIT管控等等,現行政部門連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管不好,如何讓民眾相信政府有能力把關?
農業屬敏感性產業,各國均給予適度保護,像日本、南韓等國家在自由貿易談判過程,均對農業採取最大的保護,不輕言退讓,也多不會大剌剌的把農業列入自經區項目開放給外人經營。而國內卻在未進入區域經濟合作實質談判前,就主動將農業納入自經區,不僅拿台灣辛苦建立的優質MIT品牌幫中國農產品加值,也將削弱台灣未來與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籌碼,實屬不智。(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