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冠妙 2014-07-22 09:26
諾貝爾級荷爾蒙大師 廖述宗終生奉獻科學與台灣
「我因研究膽固醇,解決了人類難題,有沒有得諾貝爾獎相對不是那麼重要」,廖述宗教授於2007年接受雜誌專訪時這麼說,甚至曾對諾貝爾奬委員直言,該獎項已成為許多學者追求名利的誘餌,甚至不擇手段,導致道德淪喪,應該廢除!
中研院院士、終生致力於台獨運動、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創會會長、美國芝加哥大學第一位台灣人教授、台灣黑名單最後解禁人之一、男性荷爾蒙研究第一把交椅、獲美國台灣人生物科學會終身成就獎、享譽國際的諾貝爾級生化學大師廖述宗教授,不幸於美國時間7月20日辭世,享年84歲。
小學歷經超級大地震 體悟生命的意義
廖述宗,1931年1月1日生於台南市,是知名畫家廖繼春的三子,上有兩個哥哥,下有五個弟妹。父親任教於台南長老教會中學(現長榮中學),母親經營一家專門販售美術用品、在當時頗負盛名的「文藝社」。
從小,廖述宗就對「生命」有特別而深刻的體悟,他四歲時,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級大地震,光是豐原,死亡人數就高達1500人,為響應募款賑災活動,他把平時省吃儉用存起來的幾枚硬幣,用日曆紙包好後,放到警察局的捐款箱,這件善行後來還被登在報紙上表揚。
高中見證血腥二二八 台獨熱情的萌芽
二戰結束後,廖述宗被迫轉入台中一中,親眼目睹了慘絕人寰、衝擊其一生的228血腥大屠殺。當時台中一中旁的大操場,成了中國國民黨的刑場,軍方常下令停課,要求學校所有師生在「刑場」邊排排站,全程「觀看」行刑隊進行集體槍決。這是他畢生精神最受折磨的日子,在年過八旬後,那些述目驚心的恐怖夢靨,仍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廖述宗的父系、母系親戚,都有受到「228政治迫害」的陰影,三舅林朝棨在台大地質系任教,因發現八仙洞和十三行遺址,證明了台灣歷史比中國還久遠,竟遭國民黨打壓迫害;也常聽曾任彰化銀行董事長的二伯廖繼成,提及國民黨巧取豪奪國產、強占銀行股權等惡行惡狀,再加上親眼見證血腥殘酷的228,立誓一生堅持推翻國民黨政府、致力推動台獨運動,都是肇因於此人權淪喪的黑暗恐怖時期。
赴美追隨癌症化療之父 學術成就蜚聲國際
他以第一志願進入台大農化系,研究所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1961年取得芝加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知名的「明美癌症研究中心」與生化系擔任教授,並與癌症化學治療之父、1966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恩師哈更斯博士﹝Dr. Charles Huggins﹞,結下深厚的情緣,是芝大的第二位亞裔教授,也是第一位台灣人教授。
廖述宗教授在30多歲時,即發表一系列超卓的男性荷爾蒙研究論文,揚名國際生化界,花了近50年的時間研究男性荷爾蒙,在攝護腺癌治療上貢獻卓著,又在老人痴呆、糖尿病、禿頭、氣喘等新藥研發有意外收穫,當前正夯的綠茶抗癌奧秘「兒茶素」也是他的發現。
創立北美洲台教會 協助調查陳文成命案
在芝大期間,廖述宗成立「芝加哥大學台灣同學會」,舉辦各式活動,討論台灣政治社會議題,因此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1965年受台大校長錢思亮之邀回台授課時遭限制入境,竟連3名還沒念小學的女兒,都被要求得出示非共產黨員證明。1976年,廖父過世,他申請返台均被回絕,因而無法回台送交親最後一程,抱憾終生。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廖述宗和137名教授學者,在華盛頓郵報上聯名刊登抗議國民黨聲明,是當時極少數敢用「真名」連署的人,隔年創立了海外台灣人最早的組織之一的「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並擔任首任會長。
1981年7月3日,發生陳文成教授命案,震驚海內外,警總以其「畏罪自殺、高處落下」結案,美國各大報均大幅報導,廖述宗邀請芝大教授兼市府首席法醫克納許Dr. Robert H. Kirschner協助調查,並代為與卡內基美隆大學(陳文成任教學校)委託的魏契法醫及狄格魯教授聯繫,美國國會還舉行陳文成案聽證會,克納許調查後,作出「這是一樁謀殺」的結論。
諾貝爾級科學家 畢生致力台獨運動
擔任NATPA會長期間,廖述宗兩度回台觀察選舉,並參與1990年國是會議,堅持主張廢除國代間接選舉總統,力爭人民直選總統,並堅持的說出美國總統傑佛遜名言:「在民主之下,人民有用武力推翻獨裁政府的權力」,並引用但丁的話-「如果在國家社會有難時,你還選擇保持中立,日後你將下到地獄最熱的地方」,
廖教授卓越的學術成就足以競逐「諾貝爾獎」,獲杜聰明醫學獎、中研院李卓皓院士獎、美國台灣人生物科學會終身成就獎與荷爾蒙研究最高榮譽平卡斯「Pincus」等獎,並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台灣中研院第20屆院士。
學者有鄉土 研究成果奉獻祖國台灣
2001年,廖述宗創立「Anagen」生物科技公司,為推動台灣生醫科技,將其畢生研究治療攝護腺癌、老人癡呆、血管阻塞、心肌梗塞、膽固醇、治療禿頭、青春痘、減肥等成果,全部開發成藥品,要將其熱情與研究成果,全部奉獻給祖國台灣。
為了將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他將生活規劃成三等份,「科學」、「台灣」和「家庭」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使命,三分之一忙碌於科學研究,三分之一為台灣民主人權努力,其餘的三分之一則留給家人。
「學術無界限,學者有鄉土」,他堅信,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應參與祖國的政治活動,應有熱愛和奉獻鄉土的心,科學家有責任和義務協助人民,將台灣建立成一個民主、獨立、進步及尊嚴的國家。
參考資料:
側寫廖述宗教授/褚志斌
芝加哥大學廖述宗教授的故事/楊遠薰
沒有諾貝爾的人生並不遺憾-台獨科學家廖述宗/財訊月刊
食果籽 拜樹頭-廖述宗的人生回憶/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