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台灣需要再解嚴

一心 2014/07/21




聽到雪芬分享:「前幾天,聽到里長宣布說:『未來的台北市長連勝文,就要來本社區參訪,請里民踴躍出席,一起夾道歡迎!』因為里長辦公室就在我家樓下,下午,我從窗戶往樓下看,果然,有很多人去「夾道歡迎」,我那時候才發現,表面上雖然解嚴了,但我們的內心其實都還沒解嚴
台灣還在戒嚴?
戒嚴,就是有一個老大哥在監視、妨礙、管制我們思想上、行動上的自由,這個老大哥不單只是政治上的獨裁者(集團),也可以是主流價值的標準,或是家中的長輩。解嚴的意思則是:沒有一個老大哥在監視、妨礙、管制我們的自由,我們有獨立的人格,知道如何獨立思考。
一三問大家:「你覺得台灣解嚴了嗎?」我們分組討論,交流想法。
我這組有三位都屬於解嚴後出生的世代,所以,我先介紹了一下戒嚴的歷史:台灣於1949520開始實施戒嚴,1987715解除戒嚴,共計38年又56天,戒嚴等同宣布國家處於戰爭般的緊急狀態,也就是說,台灣人在準戰爭的狀態下過了38年、破了世界紀錄!
戒嚴令以及其配套的相關法令,限制了人民集會結社遊行請願罷工罷課罷市的自由、出版言論的自由,連坐保證制度遍及公私立機構、以控制思想,連最講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校園也遍設軍人教官,還用《懲治叛亂條例》,以軍法審理政治案件,剝奪了憲法所賦予的人權保障,不但將公民權限縮到最小,還將政府的權力擴張到最大,讓九成文官、高階軍警自動入黨或只認同壓迫人權的政黨,這正是國民黨政府從中國敗退來到台灣後、維持政權的重要手段。如果不是因為當權者販賣恐懼,怎麼可能有人會願意做壓迫人權的共犯,持續在這種狀態下生活那麼久?
接著,回來問大家,為什麼認為台灣尚未解嚴?
高中剛畢業的博宇首先回應:我看到的是掌權者用不成比例的資源來打壓、抹黑爭取公民權的示威者,警力裝備和公民的手無寸鐵,形成強烈對比。
要升大二的成大學生欣妤則說:教官的存在就代表校園都還沒有解嚴,之前在校園裡發生爭取南榕廣場的事件,明明是學生透過投票方式選出來的結果,校方用他們的威權就輕易塗銷我們的決定。
子庭點出主流媒體的誤導:如果沒有多元的消息來源和自己思考判斷的能力,很容易就被矇蔽,無從得知事實真相。
至於有經歷過戒嚴的一綸則分享:最近遇到一位六十多歲的先生,當講到洪仲丘案,他馬上就說那是洪仲丘太白目,在軍隊,本來就該少說話,管他合理不合理,安靜一點就沒事。聽了這位大哥的話,就感覺戒嚴還沒有過去,政府、軍隊仍繼續透過各種手法控制著人民的腦袋,讓人民害怕做最真的自己,總以為當一個順民,人生就會比較順遂,太有個性、思想,就活該被打壓、被抹黑。
育森說,以前唸書時,男生女生講話就要記過!從髮型、穿著到思想,無一不管制,甚至用加分鼓勵同學之間彼此打小報告,每次要說話之前,都要斟酌再三,先在內心自我審查。最大的感覺就是不自由!今天,戒嚴體制表面上雖然消失了,但殘留在身心的後座力,卻很強大。我們變得心口不一,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是啊,解嚴後世代,在表達上真的直接許多,不會拐彎抹腳,邏輯思考上也比較通暢,因為,上一代台灣人所讀的歷史,純粹是為了洗腦目的而編纂的,比如說,國民黨不會讓人民知道北洋政府才是1912年至1928年代表中華民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廣州的中華民國政府1928年才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但也只存在21年,一俟中共統一全國就結束了,哪來民國 103年呢?當一個人不知道歷史真相,獨立思考真的就很有困難。
加上那部漏洞百出的國父思想曾是聯考、公費留學考、公務員考試等等的必考科目,對五權憲法誇大不實的歌頌,都被考生背得滾瓜爛熟而內化了,其實,把調查權彈劾權從立法權分出來,不但架空了國會監督力量、還促使行政權獨大,那考試院,簡直是古代科舉制度翻版,專門控制人民思想,讓地方政府人事與教育政策無法獨立自主。
很多中年以上的人,喜歡不經思索地把以下這些話掛在嘴上:「台灣人不團結。」「沒效啦!」「台灣人怕死愛錢愛面子。」其實,很多時候,說這些話只是發洩情緒,不用聽得太認真,我們只要轉個話題,他們的眼睛可能就發亮了,我們要鍛鍊的是引導對方說出真正的想法,並且把沒有信心、轉成有信心的說話能力,每個社會都有怕死愛錢的人,但是,在台灣,不怕死不愛錢的人也很多啊,社會進步本來就是不怕死不愛錢的人在促成的!台灣的父母,在自己孩子的眼裏是有「公德心」的人嗎?
太陽花運動讓台灣社會看清楚,其實是年輕人在幫助無法表達自我、無法獨立思考的上一代,走出陰霾,走出那種不問是非、只管聽話自保的苟活心態,走出「囝仔人有耳無嘴」、「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的教育方式。
一身之獨立,一國之獨立。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國家,有很深切的關係。一個國家的國民倘缺乏獨立的人格,那一定是一個濫權腐敗的國家。要走在建立台灣共和國的路上,請從日常生活練習並鼓勵彼此獨立思考,精準表達,開展有主體性的人格。
〔 資料來源: 三際信息站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引用:鯨魚網站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14067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