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一個世代的時代記憶和公義追求

相片:我第一次聽到康寧祥先生的名字是從父親口中,那已是很多年前了,父親還說了什麼,不記得,只知道康寧祥先生曾是中油加油站的工人。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像大多數過小日子的人一樣,父輩的日子中只有柴米油鹽,什麼也不去多想,在那樣長久的悶窒沉默中,我來不及問父親對他的時代的看法,他後來中風,話就更少了,我但願能及早知道。

康先生第一次到辦公室來的時候,年輕的同事多半不知道這位聲音沙啞卻中氣十足,自有一派威嚴的歐吉桑是誰。從騎樓到電梯中,不管認不認識,他都和遇到的每個人聊上幾句,是習慣嗎?我很好奇。我通常快步走過,不是傲慢,而是不知要聊什麼。

當我告訴幾位朋友說,我要出版康先生的回憶錄時,大部分的朋友反應都很吃驚︰咦!他還在嗎?我從沒對康先生說起這事,就算是我,我也很吃驚。當他打電話來說要出版他的回憶錄時,我同感不可置信。雖然五六年前我就知道他著手進行了,因為他曾約略探詢ㄧ些出版的梗概……。

對我來說,這部回憶錄最好看,最像牧歌的部份是第一章,青春氣息洋溢的艋舺堀江町生活,是時代懷舊的氣味,然後開始進入人生的覺醒和奮起期,調子就開始沉重,越來越沉重,悲涼,我有時希望可以跳過去,好像這樣,後來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不知書寫時沒有想過參照交響曲樂章的曲式,但開展起來就是一闋悲壯的時代進行曲,壓抑在時代樂音底層的就是那一代前輩對民主自由人權的追求‧

這也是父親和叔叔們的時代,編書的過程中,我感覺是一個後輩在書中追尋彼時父叔輩的青年背影,意識到此時便覺得心痛。當我看到書中出現萬華車站,圓環,中華商場,復興橋的老照片,我忍不住多看幾眼,這都是童年時走過的地方。而現在的圓環,就算不是路障,也像是紀念碑,雖用霓虹燈裝飾著,一點生氣也無。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康先生一個人的回憶而已,他同時也意味著一個世代的時代記憶和公義追求。

我第一次聽到康寧祥先生的名字是從父親口中,那已是很多年前了,父親還說了什麼,不記得,只知道康寧祥先生曾是中油加油站的工人。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像大多數過小日子的人一樣,父輩的日子中只有柴米油鹽,什麼也不去多想,在那樣長久的悶窒沉默中,我來不及問父親對他的時代的看法,他後來中風,話就更少了,我但願能及早知道。

康先生第一次到辦公室來的時候,年輕的同事多半不知道這位聲音沙啞卻中氣十足,自有一派威嚴的歐吉桑是誰。從騎樓到電梯中,不管認不認識,他都和遇到的每個人聊上幾句,是習慣嗎?我很好奇。我通常快步走過,不是傲慢,而是不知要聊什麼。

當我告訴幾位朋友說,我要出版康先生的回憶錄時,大部分的朋友反應都很吃驚︰咦!他還在嗎?我從沒對康先生說起這事,就算是我,我也很吃驚。當他打電話來說要出版他的回憶錄時,我同感不可置信。雖然五六年前我就知道他著手進行了,因為他曾約略探詢ㄧ些出版的梗概……。⋯⋯


對我來說,這部回憶錄最好看,最像牧歌的部份是第一章,青春氣息洋溢的艋舺堀江町生活,是時代懷舊的氣味,然後開始進入人生的覺醒和奮起期,調子就開始沉重,越來越沉重,悲涼,我有時希望可以跳過去,好像這樣,後來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不知書寫時沒有想過參照交響曲樂章的曲式,但開展起來就是一闋悲壯的時代進行曲,壓抑在時代樂音底層的就是那一代前輩對民主自由人權的追求‧

這也是父親和叔叔們的時代,編書的過程中,我感覺是一個後輩在書中追尋彼時父叔輩的青年背影,意識到此時便覺得心痛。當我看到書中出現萬華車站,圓環,中華商場,復興橋的老照片,我忍不住多看幾眼,這都是童年時走過的地方。而現在的圓環,就算不是路障,也像是紀念碑,雖用霓虹燈裝飾著,一點生氣也無。

對我來說,這不只是康先生一個人的回憶而已,他同時也意味著一個世代的時代記憶和公義追求。
 
轉自faceboo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