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台灣書院做虛功 學者:不如推動台灣研究

2012-12-10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中國在世界各地與大學合作設立「孔子學院」,透過語言教學,宣揚符合中國觀點的中國文化,進而改善中國形象;而台灣則是僅在我駐外辦事處設點,號稱以數位化資料庫教學的台灣書院。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蕭新煌指出,政府與其推動無實際功能的台灣書院,不如在國際學界推動台灣研究、台灣學程,才不會讓台灣逐漸被消音。
蕭新煌:台灣書院 只有老僑去看報紙
蕭新煌受訪指出,中國將孔子學院當成外交戰場的延伸,每年投入經費超過十二億人民幣(約六十億台幣),絕非單純的語言教學機構;政府與其推動成效不彰,「只有老僑會去看報紙」,根本是做「虛功」,無法進入當地主流社會的「台灣書院」,不如在國際學界推廣台灣研究。
105國設358孔子學院 中國年砸12億人民幣
參與中研院孔子學院研究計畫的蕭新煌指出,中國自二○○四年在韓國首爾開設第一所孔子學院,迄今已在一○五個國家設置三百五十八個孔子學院、五百個孔子講堂,選送超過八千名教師前往海外教學;每年投入經費十分驚人,由二○○六年的三億五千萬人民幣、二○○七年四億六千萬人民幣一路成長,到去年已膨脹至十二.一億人民幣,目標是二○二○年增至一千個孔子學院。
蕭新煌說,「孔子學院」不像歌德學院、英國文化協會與西班牙文化中心等各國海外文化機構,都是由專業學術人員組成,而是由中國國務院整合政府部門成立的「國家漢辦」(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主導,並派駐正式外交人員,背後政治目的不言而喻;今年五月美國國務院一度拒絕續發簽證給孔子學院的中國教師,認為他們在美國的活動不符合從事文化交流的J-1簽證規定。
蕭新煌說,孔子學院是中國政治、外交的一環,目的是透過語言教學,宣揚符合中國觀點的中國文化,進而改善中國形象,除了在課堂上「潛移默化」進行文化輸出,也會邀請世界各國「漢語教師」到中國參訪;沒有明顯政治態度的人很容易就被影響。
蕭新煌說,不管是美國、還是東南亞國家的孔子學院,都存在共同的「潛規則」,就是不能提「3T1D」(西藏、天安門、台灣、達賴)等敏感議題;中國派往各學院教書的老師也都通過官方嚴格審查,保證都是「良民」,不可能有法輪功信徒;這種做法已引起質疑聲浪,認為會影響學術自主,越來越多人主張學校不應該接受中國政府出資成立孔子學院。
Source: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