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感染恙蟲病 9成會發燒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清明到郊外掃墓返家後,要留意恙蟲病是否上身。衛生署疾管局一份本土恙蟲病流行病學10年調查分析日前出爐,恙蟲病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潛伏期約9到12天,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皮膚焦痂,若延誤診斷並給予適當治療可能致死。
根據疾管局「2001年到2010年台灣恙蟲病流行病學分析」報告指出,恙蟲病又稱為「叢林型斑疹傷寒」,由帶病原體的恙蟎幼蟲叮咬所感染。每年病例數於4月起遽增,6至7月時達高峰,並多分布於花蓮縣、金門縣、台東縣及澎湖縣等縣市。而那10年間,本土恙蟲病確定病例發生率,已由每10萬人1.10人上升至1.73人。
3745例確定病例 其中3例死亡
該報告指出,10年來共累計有3745例確定病例,其中3例死亡,均為本土病例,境外移入病例為19例,感染國家以中國大陸最多,其中6例在中國大陸感染,佔31.6%。疾管局建議,往來兩岸或前往恙蟲病高風險地區的國人,應提高警覺並作好適當保護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
過去10年有3例恙蟲病死亡確定病例,其中兩例是花蓮縣50多歲的中年男性。台東縣7年前則有1例8歲原住民女童死亡病例。女童曾於住家附近的山谷野溪烤肉玩水,並被蟲子叮咬,約1週後出現疲倦、發燒、頭痛、嘔吐及腹痛等症狀,就醫後被誤診為盲腸炎並割除盲腸,術後才發現皮膚焦痂,不幸於隔日死亡。
頭痛、皮膚焦痂 各佔兩成六
根據該報告,恙蟲病確定病例的臨床症狀以發燒最多,佔90.9%,其次為頭痛(26.8%)、皮膚焦痂(26.2%)。延誤診斷且未經妥善治療可能致死,包括會引起心肌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休克或多重器官功能受損、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疾管局表示,恙蟲病潛伏期約9至12天,被叮咬的傷口部位會形成特有的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並伴隨局部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如發燒、頭痛、倦怠、結膜充血等;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出現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與草叢暴露史等,以利醫師正確診斷。

出處:自由時報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