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 自由論壇 | |
作者 黃招榮 | |
2011/08/07, Sunday | |
每天早上七點不到,我們學校特聘的一位老阿婆就會來學校打掃全校共十四間的廁所。阿婆今年七十三歲,(1938年出生,昭和十三年),她的月薪七千元。 同事們看阿婆這把年紀、面黃肌瘦且痀瘻的身子,總會忍不住問她為什麼這把年紀還要出來工作?掃廁所並不輕鬆。阿婆說:「阮囝無才調飼我」(我兒子養不起我!筆者註:兩代皆貧困) 而每天與阿婆幾乎同時到校的,是一群住在學校後門外的眷村的老榮民,他們是來學校運動的,他們重養生,看起來氣色很好,有終生俸。自七月一日起,就養金又多了六百元,且活得愈久,領的愈多。眷村有大大的中庭,像個花園廣場,住宅還是政府配給他們的,他們以極低的價錢就可取得。不必背負房貸的壓力使他們的生活品質較好,其下一代受更好教育的機會增多。 阿婆比我父母親只小一、兩歲,他們這一代的台灣人在應該就讀小學的年紀時,正是二戰末期物資須靠配給、且要躲空襲的日子。再歷經終戰後蔣介石政權來台接收(劫收)、台灣物價通貨膨脹、二二八事件,以及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五日的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台灣人一夕之間破產、最苦難的歲月。在蔣介石政權來台後,日文被禁,那一代的台灣人幾可說一夕之間變成文盲,形同被國家遺棄。斷送讀書路的他們,只能靠勞力討生活。年老力衰時,若又遭逢子女經濟力薄弱,就只能靠撿拾破爛(現在叫資源回收)、掃廁所等微薄收入勉強糊口。故貧窮與無奈,似乎就是他們的宿命。而其子女在貧窮的環境中成長,備感辛酸,很難擺脫中下階層這身份的世襲與複製,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在不公平的制度暴力下被嚴重扭曲。 而這些榮民,是中國國、共內戰中的殘兵敗將,被迫隨著蔣介石政權流亡來台灣。(雖然他們極不願意來到台灣)。他們連自己的家鄉、親人都保護不了,更遑論保護台灣?事實是台灣收留了他們。待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美國的第七艦隊防衛台灣,蔣介石流亡集團才得以在台灣的庇蔭下,免於被毛澤東殲滅。 阿婆與榮民,就是在台灣,殖民與被殖民的族群之縮影。一天又一天重複地在我們學校鮮明的上演,也在台灣社會每個角落持續的發生。 (作者:黃招榮 台灣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所碩士 國小教師 台灣教師聯盟會員) source: 鯨魚網站 轉載自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阿婆VS榮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