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自由廣場》欠噓

作者 林尚榮   
2016-09-05
「他(指勞工)做得了我的工作嗎?我的公文他看得懂嗎?」
李來希的這段話,讓我想起一位和他同齡的友人,國內頂尖大學畢業,公費留學,取得碩士返國後在公家機構任職,因為覺得太安逸,兩年後到民營製造業上班,成為勞工。友人是不是看得懂公文我不知道,但顯然的,當年大家背誦教科書上韓愈《師說》的「術業有專攻」,並沒有潛移默化這位「知識份子」對職業的正確認知:不同的專業對國家、社會有不同的貢獻。
李說,「我太太說像我這樣的人喔,在民間企業一定待得很好,如果是賣車子的,我一定是黃金推銷員!」的確,口才便給是推銷員的條件之一,但「恃才傲物,講話不留情面,常得罪同仁」(李共事過的同仁如此形容他),就個人職場經驗,這種人格特質並不適合當銷售員。反年金改革者推他為「代言人」,如為「抱團取暖」,這樣的大砲性格再好不過;若要與社會對話,就適得其反,因為低貶勞工的話語,不就是自己先點燃「職業對立」的火種!
李的話也呼應了反改革者的「領太多?你來考啊!」然而,李剛出社會的年代,平均而言公務員的門檻是相對現在為低的,相對其他行業的優勢是有保障以及有退休金—不過是微薄的,即便薪資也是。所謂信賴保護原則,當時是建構在這樣的背景下,讓人民做出適合自己生涯的選擇。
李過去曾公開嗆主張砍「十八趴」優惠存款的關中,已經退了、領了的他又說支持軍公教退休制度朝「多繳、少領、晚退」去改。如今的公務員進入門檻比李當年還高,公僕也更難為,卻要「多、少、晚」,而當年門檻低,進公門好修行的,卻要求政府「不溯及既往」來維護既得利益,李的訴求,不就是反對者所謂的製造世代對立?
這樣的人理直氣壯上街頭,欠噓。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