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張顯耀案凸顯馬政府的光怪陸離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社論   
2014-08-29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罷官案越扯越大,當事人與主委王郁琦隔空爭辯,政府說詞前後矛盾,傳言放話充斥政媒,與中國談判首席代表居然洩密或竟成其間諜,直令國人駭異。身為張顯耀任命者的馬英九總統,昨天出面為本案定調,以「害蟲」暗指張顯耀,以「處置正確」為王郁琦撐腰,但本案已導致國家安全與利益受創,傷害對外關係,實不待言。
本案最離譜的,是國安團隊的表現。國安體系專司危機處理,針對重大事件可能的演變與突發狀況,預先研擬因應對策,是其基本職責。有如當年台海危機,李登輝總統的國安團隊預做想定,研提「十八套劇本」,是有效化解重大危機的經典之作。如今國安團隊,只因處理一個人事案,竟弄到焦頭爛額,不知如何收拾場面;理應化解危機者竟成危機製造者,這樣「肉腳」的團隊,搞內部事務都如此蹩腳,卻汲汲與中國交流協商,豈能令國人安心?
王郁琦表現也荒腔走板,以致立院不同黨派都有立委要他下台。他手法拙劣,把人事案處理成權力內鬥事件,小問題變大麻煩,六成三民眾不滿,網路民調更有九成五要他走路。他未經調查,僅憑檢舉函就「主觀上確信」副手涉及洩密,卻又企圖私了,以公營事業董事長交換,且仍任由其前往北京開會。他對案情態度閃爍,說法一變再變,前言不對後語,當事人不服,公眾也不信。
倒是馬英九表現一如以往,沒有「失常」。他總是站在民意對立面,或有如社會名流嚴長壽所說的,「看不到基層」。儘管有近半數公眾認定張顯耀案是一場政治鬥爭,他仍堅稱「絕對沒有任何政治鬥爭」,與一般公眾最近看到的場面,且依常識、常理所做的判斷,大異其趣。我方首席談判代表涉嫌與中國互通聲息,卻又經手雙方重大機密事務,包括服貿、貨貿等協議談判,人民為此不安,連中國國民黨立委都認定傷害台海兩岸關係,馬先生卻強調「國安機制沒有失靈」、「王郁琦(至今)所做的,都是正確的」,見解迥異常人。
馬英九極力維護王郁琦,其來有自。兩年前王郁琦出任陸委會主委,以專業和歷練都不足擔當這一重任,輿論普遍解讀是馬英九想親自掌控陸委會,王郁琦只是「馬總統的小木偶」。隨後在立院的質詢,他連立委提問中國統戰負責人賈慶林、大咖周永康、薄熙來都不識,印證他不僅不具中國事務專長,也不做基本功課就斗膽上任。事實上,在他六年前當總統府發言人之前,除了教書,幾無公職或行政歷練。王郁琦敢於小人玩大車,只因忠誠執行馬英九全面討好中國的任務,是他唯一工作;與中國交手鬥智難,順從對方根本不必傷腦筋,天下哪有比這更容易的工作?張顯耀的接任者施惠芬中國事務經驗只一年半,顯見只要聽話辦事,陸委會的主官幾近人人得而任之。
這就是馬式用人的特色,忠誠重於專業、學者優先任用、最好是博士;基本治國能力、行政歷練或危機處理應變,絕少講求。馬政府近年政務官換人如走馬燈,以無能、傲慢、與民眾脫節著稱;有如剛換人的教育部,對於怨聲載道的十二年國教,近日竟做出八成滿意的民調一般,做官的自我感覺因此良好,都是其例。馬式用人,正好應驗《三國演義》孔明的一段話︰「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有這樣的政府,國家大計、社稷安危都令人樂觀不起來。
張顯耀案也彰顯一句俗話,說一百次謊只為圓一謊。馬政府在本案說詞前後矛盾,顧此失彼,只因一開始未能開誠佈公,對公眾清楚交代。經昨日馬英九定調,顯然這個政府不願謹守「無能就應安分」的常理,仍恣意濫權,且在中國政策繼續一意孤行。即將開議的國會監督,以及司法部門的獨立公正,因此是確保張顯耀案水落石出的社會期待,也是阻止馬政府於所剩任期繼續在中國政策瞎整的最後防線。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