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信德 | |
2014-05-24 | |
令人髮指的北捷隨機殺人事件,造成社會大眾極大的震驚與哀痛。早有跡象顯示,這名二十一歲的兇煞,自小學時期即已隱埋暴力傾向。成年之後,更藉網路宣示其病態的反社會人格。及至憾事爆發,各界方始驚覺「遲了一步」 ,錯失防範,但為時已晚。 顯而易見地,這起血腥暴力事件是非組織性的,更非政治性的恐怖行動。而是個人隨機的,非針對性的瘋狂殺人命案。但正當舉國同聲譴責兇手殘暴冷血之際,卻有公眾人物藉機炒作,公然在其「臉書」發文,硬扯這起重大不幸血案,乃是社會縱容太陽花學運,造成反社會情緒蔓延的結果。如此嫁禍學運,製造政治對立,何異傷口上撒鹽,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容筆者持平地說:一宗殘暴的個人隨機殺人事件,豈可無限上綱,作為撻伐學運的政治指控?更有甚者,台灣競爭力一連三年下滑也諉過於學運的攪局;而兇嫌的大學生身分,也可以連結到學運領袖身上作「個性偏激」的聯想。如此的污衊,豈是公眾人物所當為! 北捷喋血不幸事件發生後的街談巷議,我們都是事後諸葛。不過,該說的是,年輕兇手的成長過程,顯然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否則,彼亦人子,怎會毀人毀己,以致天地不容?啟蒙思想家盧梭說得好,小孩有小孩的需要,有他自己的權利和自己成長的節奏。要培養出一個理想的公民,就必須根據人的自然本性施教。遺憾的是,許多現代父母,只知寵溺子女,為了不輸在起跑點而揠苗助長,豈非愛之適足以害之。 (作者曾任高雄醫學大學校長秘書暨杜聰明名人講座執行長)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