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任何事工,其過程不外設定目標、規劃方法加以執行。不過,有關單位在施政上,或未掌握清楚,或似是根本忘了「目的」何在,只在「手段」上,大作文章或耗擲資源的事件屢見不鮮,結果就是公義不彰,民怨加深。
舉例來說,詢問基本資料與核對證件,是正確辨識病人方法,不過,對已很熟的病人,還需如此嗎?但曾有醫院評鑑,委員在遠處觀看藥局發藥,恰見幾位未依標準流程辦理,就認定未落實辨識。其實幾位是老病人,不致弄錯;辨識目的是確認病人,能確認就好,但評鑑要求卻是有否執行辨識動作。老病人受診檢前,也得依例「驗明正身」一番,不僅浪費時間,也讓病人覺得不受尊重,但規定還是得遵循,因為「手段」已成為「目的」。
當局開徵奢侈稅,推動實價登錄,期望壓低房價,但房價超高的,主要都在北部二都,而全國還有空屋八十萬戶,嘉義有房子三十坪售價僅一百六十萬!若居住政策目標是人人有房住,應在各地加強公共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年輕人落地生根,不需擠到北部謀生。如今火力集中「打房」,打房能使北市大安區冒出薪水族供得起的「廣廈千萬間」嗎?顯然很難,但打房還是最熱門議題─本是手段,卻彷彿成了彰顯居住正義的目的了。
再說能源。能源當然安全、乾淨又便宜最好,若難兼顧,則以「安全第一」的邏輯思考,其理自明。無論如何,提供充足能源因應所需是「目的」,能源又非僅一種,政府實有責任將各項能源優劣利弊,公開透明說清楚以取得最大共識。但此事似乎一直遮遮掩掩,語焉不詳,許多時間精神耗在「核電」、甚至只是「核四」爭議上;核電僅為能源「手段」之一,現在卻好像變成唯一「目的」,實在令人費解與遺憾。
(作者為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
出處:自由時報/自由廣場/留言討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7/today-o9.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