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要有動人的建國運動

作者 李敏勇   
2012-10-20
為什麼台灣獨立建國在自己的領域被污名化?因為黨國殖民體制的打壓,也因為台灣沒有真正形成共同體,新民族意識。
為什麼台灣追求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夢想不能被世界主要國家認同、感動?
這當然存在著現實的各國家利益考量,但也不盡然。否則,不會有那麼多國家在艱困中誕生,並獲得喝采。
翁山蘇姬歷經困厄,被解除軟禁、當選國會議員,一趟二十四年後的歐洲之行,除了在挪威補領諾貝爾和平獎,也在英國的劍橋大學獲頒名譽博士學位,更在許多國家與領導人會面,發表有關緬甸民主化之路的動人演說,還在美國獲頒美國國會金質獎章,為什麼她贏得尊敬?因為她的努力映照的是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
許多國家的政治領袖去緬甸探望翁山蘇姬,緬甸總統於聯合國的歷史性演說,公開向民主鬥士翁山蘇姬致敬。這證明了世界仍然對於民主和自由有共同的理想。相對翁山蘇姬在緬甸的努力,台灣也在民主化、自由化的道路歷經困厄,但為什麼台灣無法在世界的政治光譜上有榮耀?
一個一九七一年在聯合國已被取代國家席位的虛構、殘餘國家,並沒有真正向世界顯示要走出國民黨中國和共產黨中國糾葛困境的意志,反而相互纏繞在各自盤算的「一個中國」牢結裡。而且,二○○八、二○一二年大選結果並未充分顯示人民拒絕中國國民黨的虛構、殘餘自恃路線。
「天助自助之人」不是嗎?一個在經濟發展有一定條件,民主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國度,台灣人民仍然無法向世界證明要追求建構一個真實而獨立的國家。為什麼世界的各個國家要助妳一臂之力?
台灣的原住民沒有建立國家;古早,從唐山渡海來台灣的漢語系台灣人祖先也沒有建構自己的國家;荷蘭殖民時期、鄭氏王朝殖民時期,烙印在台灣歷史的也不是獨立的台灣國家;一九四五年據台,一九四九年流亡來台的國民黨中國,亦未從其原來的國家脫出、在地新生這個在台灣的虛構、殘餘、他者中國,仍以殖民的意理存在著。
一個新而獨立的台灣國家對中國人民其實是有利的,因為這會開啟中國人民的國家想像。一個新而獨立的台灣國家才能有新的國格,進而正常化這個國家的國民人格,從而發展出正常國家形貌。台灣要有動人的建國運動。 (作者李敏勇,詩人)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評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