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他們為何說話不算話?----- Liru推薦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隨著經濟情勢逆轉,無薪假顯有擴大的趨勢。對於這一廣受社會關注的話題,行政院長吳敦義日前接受訪問時,否認他曾經說過,發明無薪假這一創新理念可以得諾貝爾獎,「我那麼白癡?不會啦!」民進黨立委立即調出新聞影帶,指責吳敦義重演「白海豚會轉彎」案,否認先前明明說過的話,實屬「白賊」成性。

儘管行政院為閣揆辯護,指吳敦義係讚揚勞資雙方共渡難關的精神,可以得諾貝爾獎;只是這一說法,仍然不足以推翻吳敦義確曾說過「﹃無薪假﹄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事實。一般人被指「白賊」成性,是很嚴重的人格缺陷;閣揆被如此定性,民無信不立,顯然不是道歉所能了事。令人關切,也很好奇的是,吳敦義被指「白賊」,從當高雄市長就開例,多年來一再重演,原因何在?

政治人物被指說話不算話,跟一般人「白賊」成性一樣,與性格有關。通常,說了一次謊,必須說更多的謊來掩飾。如果不只一次說謊,為圓謊而再說的新謊必呈倍數增加,最終一定兜不攏而被拆穿。政治人物說話不實在,被仔細推敲檢驗而拆穿的機會,遠大於一般人。從而,西諺「誠為上策」勉勵常人的話,其實特別適用於言行動見觀瞻的政治人物。對政治人物來說,林肯有名言︰「你可以騙所有人於一時,騙部分人於永遠,但不可能騙所有人於永遠。」

另外,為政不在多言,古有明訓,但顯然不適於吳敦義。吳先生自認辯才無礙,事無大小,喜歡在記者簇擁之下,侃侃而談,滔滔而辯,以致社會如今很少人知道行政院是否還有發言人存在。言多必失,再自以為聰明或好口才的人,必有失言,如果再加上前言不對後語,當然成為記者報導的絕佳材料。

馬英九總統最近頻頻為自己「六三三」承諾跳票而強辯,顯然也加入說話不算話的行列。政見跳票,君子作風是坦承力有未逮,向國人道歉。馬先生不但不認帳,還把兌現期間從四年延長為八年,把年平均數強改為季平均數,且只提前年經濟成長率創歷來最糟紀錄之後的反彈。同樣是說話不算話,他親口說過,中國如果不同意「一中各表」,「我們就不談了,因為沒辦法談了。」但是,儘管中國從不接受「各表」,馬先生不但與中國談判,還簽了十六項協議,沒有一項有「各表」的空間,中華民國在馬氏騙術中,已遭封殺。

當今執政者敢於說話不算話,除了個人性格使然,不正常的政治文化因素也使他們有恃無恐。毫無疑問,信奉「政治是高明騙術」的政客大有人在,他們相信選票是可以利誘或騙取的。另一方面,有些選民自陷意識形態或特定立場,也讓政客予取予求;例如有人高喊「含淚、含恨、含血都要投馬英九!」這麼偏執而不擇賢能的選民,當然要被政客吃定。

新聞媒體放棄監督天職,也導致主政者說話不算話,習慣於說一套、做一套。馬政府上任以來,以大量置入性行銷籠絡媒體,引起「自由之家」等國內外機構關切,今年初雖在各界壓力之下修法規範,以政府及公營事業做文宣的做法不變。拿人的手短,台灣竟出現專門監督在野黨的媒體與節目,主政者當然樂得認定公眾都善良可欺。馬政府在各界公認的無能之外,最近還增添另一項敗家的特性,尤其支付「馬友友們」兩億多元演出兩場樣板音樂劇,最引起公憤。然而,無能與敗家,有如政客敢於說話不算話,都是缺乏有效監督的政府所必然。

現狀不容持續,而兩個月後的大選,正提供改變現狀的機會。民無信不立,總是說話不算話的主政者不能讓他繼續糊弄人民;唾棄專為主政者護航的立委,選出有效監督行政部門的國會,才是明智的抉擇。

出處:自由時報/社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