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景雯/特稿
既然要堅持參選,就表示有一搏的勝算,這麼多的總統參選人讓大家來挑,肯定每個人都有他們的長處,問題是他們的弱項是什麼?有沒有改進的可能?這更是進步選民所關切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台灣自一九九六年民選總統以來,每四年就會選出一位總統,明年一月十一日也不會例外,連任也好,新任也好,總有一位會當選總統。選出總統,只是手段,並不是選民的目的,選民真正要的是每任總統能夠成功帶領國家,促進國家的發展。然而,二十三年來,我們已經選過六次總統,多數的總統都有令人搖頭嘆息的罩門,台灣總體前進的效率與內涵,同樣無法令多數國民足以自滿,因此大家確實該化被動為積極,從投票機器,回歸總統頭家,換個角度對這些總統競逐者做要求。而既言頭家,就不會是誰的「粉」,必須直指問題的核心,請這些選將們在選前就該給出明確的答案。
首先是韓國瑜,這位現任高雄市長,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才當選,擁有最現成的資料,很容易比對出競選訴求與上任表現的落差如何,一句話,他的重大缺陷在口手分離,缺乏有效實踐的治理能力。例如,選前喊反對「一國兩制」,選後走進了中聯辦;選前誓言「高雄發大財」,選後「只願能夠改變台灣」。按照相同模式,而且是現在進行式,基本上他似乎已經是個無法對複雜事務進行學習與反芻的人;同理,今後其在參選過程所發表的任何政見,即使耀眼吸睛,也都僅是根據一時一地、特定需要的「靈光乍現」,絕不代表是經過實地調研、深思熟慮的結論。
總統是演員,若知人善任,不見得不能成為好總統,但是依據高雄經驗,韓國瑜的用人暴露了他的人才庫不足,連組成市府團隊都捉襟見肘;甚至缺乏稽核考評概念,部屬來路不明、爭議頻見;放牛吃草式的無為而治,導致市政日益鬆弛,面對登革熱來襲的驚慌失措,相信僅是諸多政務的冰山一角。故而可以合理推測,如果韓成為二○二○總統,未來四年他會持續「走唱人生」,無一刻能夠靜下心來、沉澱思考:台灣所遭遇的內憂與外患,更無從糾集眾力,提出解決方案,更別談他要如何領導方向了。
即因如此,國民黨的菁英階層「卡韓」不遺餘力,郭台銘的支持度節節上聲。郭董沒有從政紀錄的包袱,但是他同樣有一雙脆弱的阿基里斯腱,那就是他在中國的事業。最近,柯文哲詢問:郭會不會是香港董建華一號?蔡英文也質疑:電子五哥都回台了,除了郭董的公司之外。這些,都是眼睜睜的事實。郭董掛在頭頂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歷任總統,沒有一個在敵對的中國經營龐大事業,儘管郭董已經告別鴻海公司,但是他的財產仍受到直接牽動,這層疑慮如果無法採取斷然手段明確釐清,他就沒有辦法凸顯能力為其強項,來與其他參選人進行更具優勢性的競爭。
最後是蔡總統,過去三年多,她最受挑戰的是內政,累積的民怨也在於此,現任總統首度遭遇黨內初選競爭,原因亦與此有關,甚至在野黨爆棚的人搶出頭,連只以三千票倉皇當選的市長,都能嘲笑:若有辦法說服,他就不選;就知道有待努力的空間實在很大。
蔡政府的治理,最受詬病的,只講三點就好,其一是:過度倚重民調,導致多半跟隨風向,無能領導風向,日本食品無法採取科學處理,即是失敗的教訓之一。同時,性格使然,遇事猶豫,凡有爭議的事項,鮮少能夠明快決策,總是延宕擱置,以為時間可以換取空間,結果反而更加得罪既得利益者。此外,養成的過程社會化不足,團隊又多學者從政,對現實認識脫節,不經意即造成人民痛苦,如勞基法的修正讓中小企業主、中南部弱勢勞工首當其衝,多元產業則失去彈性,問題至今仍未妥處。
依照美中當前的態勢,有識者肯定了解,國民黨好長一段時間當紅的平衡政策,現在已經落伍不再前沿,蔡總統的對外路線是於今必然的選擇,然若其在內政上失分太多,無法認知反省改正,將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白白浪費了天賜的大環境。居高位者,能不能聽進諍言,是能否重新爭取民心的前提,這點,所有的「總統們」都適用。
引用自由時報 :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981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