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威權幽靈未散?轉型正義需要「除垢法」

作者 檸檬小姐   
2016-07-25
立法院第九屆第一會期,就在國民黨為了擋下《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採取的荒謬杯葛中落幕了。「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絕對是本會期朝野攻防重點,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接連召開五場公聽會,邀請各方專家學者就轉型正義提出看法。
反對轉型正義的學者提出的意見五花八門,像是文化大學劉性仁教授就說:「轉型正義不能不管中國看法。」東吳大學陳清秀教授表示:「如果把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拆掉,觀光客未來要去哪裡?」嘉義大學陳淳斌教授則指控轉型正義會「撕裂族群」;國政基金會研究員李鎨澂則認為:「德國講轉型正義只是往自己臉上貼金。」
立法院7月15日進行會期最後一次院會,為反制民進黨力推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國民黨立委提案近三百案變更議程來杯葛院會。晚間朝野立委挑燈進行表決大戰後院會落幕,藍綠兩黨立委各持標語,在議場中高呼口號表達立場。(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綜觀上述反對的「專家學者」看法,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為反對而反對。這些反對的理由似是而非,就連在歐美早已成熟的轉型正義相關研究,這些學者也是一知半解,連 只要在網路上Google就能獲得的研究資料也懶得查詢閱讀,可見藍營對轉型正義從來沒有打算深入研究,只要反對就是了。
是什麼原因,讓這群幾乎都有博士學歷的專家們寧可秀下限,也要反對到底?這些人在公聽會上都能秀下限了,在課堂上,面對懵懂的青年學子們,傳遞似是而非、邏輯錯誤的觀點,也不會令人意外,教育品質著實令人堪憂。
這些學者的言論充分反映出,台灣的威權幽靈從未散去。
「面對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是轉型正義最重要的使命。逃避過去就無法走向未來,這也是台灣在民主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過去從未獲得處理,威權時期權傾一時、手握大權者,在台灣走向民主化後,仍然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並未因過去的所作所為受到任何影響。這些威權遺毒在民主台灣,有如鬼魅般糾纏,久久飄散不去,甚至進入校園裡,毒害年輕學子的思想。
台灣轉型正義最需要的,其實是一部完整的「除垢法」(Lustration Law)。
除垢(lustration)這個詞來自於拉丁文lustratio,意思是光線,用光線照亮黑暗的角落,讓一切藏汙納垢的行為全都無所遁形。柏林圍牆倒塌後,1991年統一後的德國推出「前東德安全部檔案法」,也就是德國的除垢法。同樣在1991年,捷克也通過了除垢法。1997年波蘭議會頒布除垢法,並且在2006年推出修訂版,進行徹底的調查與清算。
中、東歐國家陸續推出除垢法,無論是在民主化後馬上啟動,或是像波蘭這樣拖了近十年,才推出第一部不痛不癢的除垢法。
轉型正義實踐的經驗發現,新興民主政體在推動民主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徹底清查過去在威權時期迫害人權的加害者,並予以審判或懲罰。這些人繼續留在社會中擔任要職,甚至活躍在政治舞台上,很有可能成為民主的絆腳石。或許是基於意識型態的差異,也可能是擔心民主化之後,對其原本的利益造成衝突,這些舊時代的既得利益者,靠著手中仍握有的資源,總是有意無意地杯葛新興民主政權所推動的政策,限制媒體透明度,造成改革遲滯緩慢,導致國家社會的混亂。
這些國家的除垢法中,必定會就威權獨裁政體中曾經直接或間接參與迫害人權的加害者及共犯,像是政府官員、祕密警察及線民,限制這些人在民主政權中的工作權及公民權。不得從事公職、不得擔任大學教授、不得位居媒體高層、不得在司法機構任職。如德國在2006年推出的電影《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中,在東德時期監控異見者的「史塔西」衛斯勒上尉(Stasi,東德祕密警察名稱),在統一後只能從事底層的工作,才算充分反應出了除垢法對過去的「清償」與「懲罰」。
(新聞工作者)
Source: 自由時報/自由開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