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藍圖】弱國無外交下的馬習會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藍弋丰   
2015-11-06
【藍圖】弱國無外交下的馬習會
馬習會結果大體上事前已定,且恐怕是早由美、中決定,無台灣置喙的餘地。全體國民都應承認並思考弱國無外交的事實,認清外交的基本仍是實力,老是只想靠外力來改善實力不僅是捨本逐末,也難以實現。(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馬英九閃電宣布將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媒體如央視也不遮遮掩掩,直接稱此事為「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在新加坡會面」,消息傳出引起軒然大波,所有人都在揣測馬習會為何發生,目的何在,更因為大選將近,更添爭議,不過,會面在即,此時不妨先冷靜下來,從已知的訊息與國際外交常識來分析。
馬習會原本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其原因非常簡單,中國對台基本國策是堅稱台灣只是「一個叛亂省」,就像過去國民黨政權在戒嚴時代堅稱中國是「匪偽政權」,絕不承認中國是主權國家而需時時強調打為「大陸地區」一樣,既然堅稱對方是偽的、不存在,於是就只好「三不」,即「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實際上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行為,直到1987年三不終於軟化,台、中開始交流並在日後逐漸密切,但是這是台灣單方面的讓步,中國的「一個中國,沒有台灣」政策不動如山,不僅在國際上持續打壓台灣外交空間,中國領導人也一樣不可能在公開場合接見台灣總統,否則即公開彰顯了台灣有總統這件事,違背其把台灣打為一個省份的主張。
因此,過去胡錦濤、習近平可以見連戰,可以見朱立倫,甚至可以見王炳忠,就是不見馬英九,只要馬英九是總統的一天就不可能。這點原本是了解中國政治與國際關係者的常識,但,如今這個不可能,卻成為可能,不僅可能,還即將發生,這才是馬習會之所以引人震撼的原因。
馬英九的「獎狀症候群」
相對的,馬英九想要馬習會,就不怎麼讓人吃驚,或應該說,這點根本是路人皆知,除了推動兩岸和平進程的大中國夢以外,馬英九還有嚴重的「獎狀症候群」,而人生最大的獎項莫過於是拿諾貝爾獎,這點以身為台灣總統的地位,看來還蠻簡單,因為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跟以色列的拉賓、佩雷斯於1994年獲獎,只不過是因為「握了手」,為何這麼說?因為事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至今未能解決,到現在都還沒有和平的跡象,所以看在「獎狀症候群」患者的眼中,要拿諾貝爾和平獎真是容易,根本不用真的達到什麼和平,只要跟敵對勢力領導人見面握個手就能拿到,而台灣剛好跟中國敵對,真是天助我也。
可是天不從人願,馬英九無法理解到中國領導人根本不可能見他的基本原因,就算要見,最起碼也是等到馬英九卸任以後,所以過去不管再怎麼輸誠,再怎麼苦心安排,都是碰一鼻子灰,去年積極安排想在北京APEC上實現馬習會,又遭當頭澆一盆冷水,推稱APEC為國際場合,中國的基本政策是不可能讓台、中關係有任何國際化的解讀,其實不管國際化與否,過去中國本來就不可能讓馬見到習,看在有識者眼中,馬英九這種「挑戰不可能」的精神實在阿Q。
豈料現在專家眼鏡掉滿地,此次安排在第三國新加坡馬習會。這一切,不會是因為馬英九又拿出什麼新的「賣台」點子,我們可以相信,所有能賣的他上回在推動APEC馬習會時早就全梭哈了,會發生如此天崩地裂的轉變,合理的推測是因為中國本身的地區戰略遇上了大麻煩。
馬英九在國內的歷史定位已經是無用無能,不過,在國際外交方面,這不是馬英九第一次化不可能為可能,釣魚台主權爭議已久,台日雙方自1985年進行漁業談判,17年來從來都沒有結果,原本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卻於2013年時在馬英九手上完成了,簽訂時,在美國,不論政府官員或是民間智庫,一面倒的盛讚馬英九是最英明的領袖,若台灣人聽到那些敘述,恐怕小則噴飯,大則昏倒。
實際上,這當然不是因為馬英九有什麼英明的舉動,台日漁權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之所以簽得成,背景是當時中日在釣魚台衝突越演越烈,然而不論美、日、中,都不願意擦槍走火造成真的開戰,可是對峙成這樣,沒有個下台階,也無法退讓,這時台灣成為一顆好用的棋子,在美國授意下,日本與台灣簽訂漁權,之後衝突緩和化,乍看之下似乎是中方吃悶虧,但有許多合理的理由可以相信,事前美、日、中三方早已互相知會,對中方來說,此事可對國內暗示「鬧太大只便宜了台灣」,因此有理由降低衝突。而事後美國當然要大大讚揚乖乖聽話、照劇本演出、幫忙解決問題的馬英九。
這次,當不可能的任務又變成可能,合理的推斷,是往同樣等級,甚至更嚴重的國際衝突上去尋找原因,而非如國內許多人以為的「想影響大選」,事實上,馬習會引起反對者強大反彈,但就國民黨支持者部分,也只對馬有加分,對朱沒有提升的能力,一來一往恐怕只會造成國民黨選情更落後,再說馬英九一心追求的是「歷史定位」,一旦馬習會得手,國民黨如何對他來說已無關痛癢,並無用馬習會來拉抬國民黨選情的動機。
中美南海衝突
近來的確有比起釣魚台衝突更嚴重的國際衝突,起因是中國在南海躁進行動,美國海軍偵察機在5月拍攝到中國在南海島礁抽砂填海造陸,並興建機場跑道等設施,這點嚴重觸犯南海周遭國家與美國的紅線,10月時國際媒體予以曝光,造成軒然大波,我們可合理的推斷:中國造礁不可能不曉得衛星、偵察機都看得到,中美與南海各國必定從5月起就開始私下談判,然而中方可能誤判形勢而未有讓步,於是演變為將消息暴露給媒體公開化,此時衝突已經注定走向升高,最終不可避免美軍必然派遣軍艦巡航相關島嶼。
如此一來,中國將面臨兩難,若是繼續升高對立,對島嶼進行武裝化,或是也派遣軍艦與美軍對峙,將重演釣魚台時狀況,難保不會擦槍走火,而這次對手可是美國,中國如今國內經濟、環境、社會問題極為嚴峻,並不想在此時生事;但是若沒有反應,就這樣讓美軍把南海當自家後院照三餐逛,以武力實質劃定界線,先前造礁「偷襲」所得完全失去,那可能將引起中國軍方反彈,甚至發生國內政治風暴,這點同樣不論美、中兩方都不樂見。美、中彼此雖是最大假想敵,但假想敵不等於真的要為敵,非必要還是以和為貴。
列強的下台階
這個困局要怎麼解決,既然上回找出台灣來化解,這回雙方又端出台灣來,也是合理的選擇,於是馬英九再度化不可能為可能,出現重大外交突破,也就不難想像。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此次馬習會規劃始自10月廣州「夏張會」開始進行初步溝通,就時間上來說,與南海衝突不無巧合之處。
馬英九的兩次重大外交突破,其實都不是自己進行了什麼努力,台灣原本弱國無外交,不論怎麼做都對國際大局沒有影響力,不過卻幸運的在大國衝突下撿到便宜。
上回簽訂了漁業協定,這回是否如部分國人擔心的:馬英九要「賣台」簽訂某些協議?就常理推斷,可能性極低,因為馬習會稱馬英九為領導人已經是極限,若跟台灣簽訂任何官方文件,那表示承認對方的法定地位,這不是中國可接受的,另一方面,合理推斷馬習會一定也經過美方授意,並密切關注,美國不可能讓馬英九有任何妄動試圖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就算馬英九真的豁出去了,在政治生涯的最後冒著極大風險背叛美國,馬英九卸任在即,也無力實現實際內容,美國必然會策動下一任政府將馬英九所做的改變無效化。
事實上,馬英九這次也的確不需要簽訂任何文件,因為光是馬習以領導人的身分彼此見面,所代表的象徵意義,就已經超過無數廢紙,這可能代表習近平對南海區域衝突的「曲線讓步」,間接使台灣得到額外的和平保證,或是可能帶回其他利益,這雖然是國際衝突下撿來的便宜,不用算是馬英九的功勞,但國人也不必以「賣台」質疑馬習會,因為馬英九要賣台並不需要親自與習近平會面,譬如服貿談了老半天,何曾有馬習出面?
至於許多評論認為馬英九奠定「藍營共主」地位,那是言過其實,藍營共主必須是資源的擁有與分配者,李登輝身為「台灣之父」的精神領袖,卸任後也無可避免的在政治上遭到邊緣化,馬英九又如何僅憑馬習會就能當藍營共主,這是一場笑話。
馬習會可能虛有其表
或是有許多人說馬可藉此「限縮未來總統框架」,也是一個假議題,殘酷的事實是:台灣的國防從來都是以「美軍來援」為想定,經濟上更極為依賴美、中,在國防經濟都不能自主的情況下,根本上就是只能照著美國打造的框架走,事實上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美國要台灣怎麼做,台灣就得怎麼做,這是台灣歷任總統「不能說的秘密」,也是所謂「維持現狀」的真諦,但台灣人卻老是愛吵著根本不能由自己決定的統獨議題,這是台灣最可悲的一件事。
台灣當前最急迫的,不是緊盯著馬習會,其實結果大體上事前已定,而且恐怕是早由美、中決定,無台灣置喙的餘地,馬英九只是去到場表演而已。馬迷不必興奮有什麼重大歷史突破,綠營也不需擔憂會有重大賣台事件,而是全體國民都應承認並思考弱國無外交的事實,認清外交的基本仍是實力,老是只想靠外力來改善實力不僅是捨本逐末,也難以實現。
靠山山倒、靠人人老,應該想的是如何自立自強、富國強兵,讓產業跟上時代成為國際經濟要角,進行國防改革具備實質自主作戰能力,如此在國際上真有一席之地,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然後才有所謂統獨問題,才有所謂的突破框架,或任何有意義的外交行動,否則世界的真理是弱國無外交,每當看似有重大外交突破,其實只是大國搞砸了,才想起這張衛生紙,拿來擦個屁股而已。
Source: 民報


引用:台灣228網站                                           
http://www.228.net.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4003&Itemid=71

沒有留言: